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中興被禁事件之思考的二篇好文

關於中興被禁事件之思考的二篇好文

【編排按】:中興事件不僅刺痛了中國“芯”, 也刺破了“厲害了, 我的國”的傳說!

科研, 需要的是心靜與扎實,

而不是浮躁與空洞。

我們的科研經費第一了, 工程師、博士數第一了, 論文發表數第一了, 大專院校學生數第一了.......這麼多第一的光環下, 米國一個小小禁“芯”舉動, 竟使中國的科學春天遭遇了一場嚴冬, 這不能不讓科研、教育、企業等領域反思?

唯論文是舉, 唯文憑是瞻, 唯學府重任......卻忽略了成果轉化、企業擔當、民眾參與等實戰環節, 這也不能不讓指點江山的部門反思!

回顧中國“芯”發展之路, 其中充斥著騙局, 充滿著艱辛, 也充滿著希望......

但願今後中國“芯”之路, 能夠在喧鬧中沉靜, 在沉靜中奮起,

在奮起中崛起!

中興手機被禁, 唯SCI論文有什麼用?

“從iPhone手機, 再到以華為、小米為代表的一系列國產手機表面上都是由中國製造的, 背後都會印上made in China的標誌, 但是我們不要高興的太早, 可能除了組裝的手工、手機殼等少數產品是真正中國製造之外, 大多數手機的內部構件其實都是外國生產的。

”貿易戰中興躺槍 美國為啥專挑中興找麻煩?/中興或將失去穀歌的Android系統授權。

中興手機被禁, 唯SCI論文有什麼用?手機儲存晶片、智慧終端機的CPU、手機作業系統--- ---這麼多科學家和工程師, 你弄一個出來呀?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 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劉進平科學網博客。

連結位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09611.html

中興事件之問:為何“舉國之力”沒有用到晶片上, 或者用了沒有效

呂乃基

筆者曾在網上發問。 感謝網友從不同角度回復, 在此一併謝過。 拙文不是 “綜述”, 只是在相對超越的視角的思考。

中興事件之問的答案, 一言以蔽之:虛。

其一, 契約精神。 大到WTO, 是否市場經濟, 是否遵守規則;小到中興的所作所為, 處處透出“中國特色”的小聰明。 中國, 實實在在遵守契約, 為什麼就這麼難?固然, 任何規則都有漏洞, 然而一旦制定, 就是各方拿來執行;然而在很多場合, 規則只是在桌面上擺樣子, 在桌面下是拿來鑽空子。 合規被踐踏。 規則是死的, 人是活的, 是中國的至理名言。 於是,規則、契約是“虛”,耍小聰明為“實”。

其二,資本脫實向虛。這一點先是房地產飆升,隨後是資本狂歡。皮凱蒂之所言,在21世紀的中國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然也兼有“中國特色”,那就是權力的影響。

其三,所謂“先易後難”。然而一旦嘗到“易”的甜頭,原本要解決的“難”,也就束之高閣,拋之腦後,實際上“難”還在。利益最大化,此言還有對稱的一句:努力最小化。結果便是,“易”為“實”,“難”為“虛”

其四,在產業中,互聯網+所引發的種種商業模式,從1到100,若干名人,以故弄玄虛之詞,驚世駭俗之語,攪得眾多00後、90後,甚至80後紛紛捲入其中,一個模式接著一個模式,樂此不疲。共用某某,在中國語境中,耗費了多少資源、精力和夢想。與此同時,關鍵的一步,從0到1,乏人問津。“0到1”為“虛”,“1到100”為“實”。當他國抽掉梯子最下面“0到1”的一級,上面縱然有百級千級,終究只是“砂器”。

其五,即使在IT領域,重演算法、資料,輕硬體。電子工業部重組為工信部自然有其必要。然而名不正則言不順。“電子”在名中被“虛”,在實際中也被“虛”。“軟”為“實”,“硬”為“虛”。

其六,社會上偏於情感的事項,好聲音、達人秀、詩詞大賽、感動某某,網游手遊,層出不窮,充斥於世。多少資源,多少人的精力投入於此、夢想寄託於此,冷靜、理性的思考,腳踏實地做事者邊緣化。注意:這一點不同於計劃經濟年代之“默默”,數十年如一日,而是灌注了人的生命力和創新精神。

“情”為“實”,“理”為“虛”。李澤厚所言不虛:這就是中國的“情本體”。

六“虛”六“實”。如果“舉國之力”向“虛”,又如何“落到實處”?

四兩撥千斤。那“四兩”究竟是什麼?又是否撥得了“千斤”?

出路是:脫虛向實。

遵守規則,培育契約精神和科學精神,坐實實體經濟,特別是硬科技,從零做起,挑戰核心技術。從喧囂、作秀回歸冷靜、理性。

最重要的是,遵守規則。中興事件的教訓,並不是回到計劃經濟年代,自我封閉。全球化時代,不可能萬事不求人。遵守共同接受的遊戲規則,是命運共同體的前提。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呂乃基科學網博客。

連結位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1109787.html

於是,規則、契約是“虛”,耍小聰明為“實”。

其二,資本脫實向虛。這一點先是房地產飆升,隨後是資本狂歡。皮凱蒂之所言,在21世紀的中國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然也兼有“中國特色”,那就是權力的影響。

其三,所謂“先易後難”。然而一旦嘗到“易”的甜頭,原本要解決的“難”,也就束之高閣,拋之腦後,實際上“難”還在。利益最大化,此言還有對稱的一句:努力最小化。結果便是,“易”為“實”,“難”為“虛”

其四,在產業中,互聯網+所引發的種種商業模式,從1到100,若干名人,以故弄玄虛之詞,驚世駭俗之語,攪得眾多00後、90後,甚至80後紛紛捲入其中,一個模式接著一個模式,樂此不疲。共用某某,在中國語境中,耗費了多少資源、精力和夢想。與此同時,關鍵的一步,從0到1,乏人問津。“0到1”為“虛”,“1到100”為“實”。當他國抽掉梯子最下面“0到1”的一級,上面縱然有百級千級,終究只是“砂器”。

其五,即使在IT領域,重演算法、資料,輕硬體。電子工業部重組為工信部自然有其必要。然而名不正則言不順。“電子”在名中被“虛”,在實際中也被“虛”。“軟”為“實”,“硬”為“虛”。

其六,社會上偏於情感的事項,好聲音、達人秀、詩詞大賽、感動某某,網游手遊,層出不窮,充斥於世。多少資源,多少人的精力投入於此、夢想寄託於此,冷靜、理性的思考,腳踏實地做事者邊緣化。注意:這一點不同於計劃經濟年代之“默默”,數十年如一日,而是灌注了人的生命力和創新精神。

“情”為“實”,“理”為“虛”。李澤厚所言不虛:這就是中國的“情本體”。

六“虛”六“實”。如果“舉國之力”向“虛”,又如何“落到實處”?

四兩撥千斤。那“四兩”究竟是什麼?又是否撥得了“千斤”?

出路是:脫虛向實。

遵守規則,培育契約精神和科學精神,坐實實體經濟,特別是硬科技,從零做起,挑戰核心技術。從喧囂、作秀回歸冷靜、理性。

最重要的是,遵守規則。中興事件的教訓,並不是回到計劃經濟年代,自我封閉。全球化時代,不可能萬事不求人。遵守共同接受的遊戲規則,是命運共同體的前提。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呂乃基科學網博客。

連結位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1109787.htm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