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書評 | 《高興死了》: 一半潔白,一半鮮紅

《高興死了!!!》

看到這個書名, 如果你的第一反應這是非常高興的意思, 那麼恭喜你, 你是個正常人

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 人為什麼高興,

卻還死了?或者你的想法是, 高興是誰, 他為什麼死了?那麼恭喜你, 你很可能是一個看待世界的角度跟本書作者一樣的人, 可以更好的享受這本書。

珍妮 羅森, 從小便與抑鬱症、焦慮症等多種精神障礙病症鬥爭, 看了書中她講述的各種病症的經歷,

我都驚歎, 這姐們兒就是神經病百科全書啊。 請注意我的用詞, “神經病”, 在平常的書寫, 或者其它類似書籍的評論中, 我是不會用這樣的詞兒的, 因為這說法好像帶些陳腐與偏見。 但是這正是這這本《高興死了》的特別之處, 羅森對怎麼措辭顯然不會在意, 書中裡面有痛苦, 但是並不是那種淒厲和哀傷的情緒, 更多是一種坦然, 一種樂觀, 一種我就是神經病, 但是這是我特質的霸氣, 以至於讀完本書我也有些興奮, 有些恍惚, 這書中作者一些視角和觀察結論我也有過啊, 我的精神是不是也有些不正常?

在《高興死了》這本書中, 羅森沒有玩命表現自己多麼苦, 但是也沒有將其身上的病症“浪漫化”。 在文字間, 她很坦誠, 她就是不正常的, 怎麼能算正常呢?從她與醫生、與父親、與丈夫, 與朋友的溝通中, 你怎麼能感覺她的思路是正常的呢?她自己都不斷自問, 承認著自己的瘋狂。 所謂“正常”與“不正常”或許只是一種相對狀態, 但是很遺憾 , 也因此總有一方就是“不正常”。 羅森坦誠命運帶給她的苦難,

她會焦慮, 會有社交恐懼, 甚至在配合圖書出版的過程中也時常惶恐, 而成為知名作家後, 她的這份心理的疲憊也無法得到減輕, 正如她所說的。

“我知道自己在人生中取得了很多成就, 我發自內心的這麼認為。 然而, 這改變不了一個事實:每個月只有幾天的事件, 我會感覺自己確實生活得很好”

“但是我不禁會想:如果人們更近一些觀察我, 他們就會在我身上看見裂縫、污垢以及一百萬個我永遠無法完成的項目帶給我的恥辱。 ”

羅森具有認識現實痛苦的勇氣, 她不會欺騙自己這一切將來都會變好的, 但是她的強大也在於, 她並不奢望將來, 而是過好現在, 以自己的視角去體驗當下, 於是, 才有了這本將普通生活變得光怪陸離的奇妙書寫。

在書中, 羅森從不回避生活中的煩惱和認知、交往的困頓, 但是她卻以自己的書寫告訴讀者, 是的, 她遇到了困難, 但是卻依然在生活, 也一樣可以過得有滋有味。 在生活中, 有精神疾病的人, 特別如羅森這樣一度很嚴重的, 難免會被人打上或善意或惡意的標籤, 但是羅森卻以一種隨它去吧的態度, 寫下自己的生活。 有趣的是, 有些念頭我也曾經一閃而過(或許你也是), 但是馬上感覺這不合常理, 而羅森不同, 既然人們常常不理解她們, 那就乾脆說開去, 盡情展現她的想法和她的感受。 當然, 我得承認這份坦誠和由此產生的文字輸出, 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的, 比如她會津津有味的談論各種動物標本的細節, 在提及一些看起來應該嚴肅的話題時,會不斷提及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來關聯類比。所以,這是率性而為,還是嘩眾取寵,你有你的想法,而羅森繼續她的書寫。

閱讀過程中,你也會思考,這樣寫作的意義是什麼?這位作家的書頗為暢銷的價值在哪裡?這正是羅森無意產生的效果,她以自己不一樣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然後把這份感受輸入到這個社會,靜靜的等待回饋。結果是,你真的以為美國就一個“神經病”,真的以為那些沒有大的精神病症的人們,就沒有或大或小的精神苦惱。而羅森的書寫,宛若一份徵集令,來吧,看看我吧,我說出來了,天沒有塌,我身邊愛我的人依然在我身邊,比如書中一隻擔當“捧哏”角色的丈夫維克托(相信不少人閱讀過程中都有這樣的想法,我真想認識下你的丈夫)。於是,更多人在羅森身上找到安慰,甚至很多人放棄輕生的想法,也在羅森抒發後被理解的社會回饋中感到放鬆。

我喜歡羅森的這種態度,她正常的表現自己的思考,你或許感到不正常,但是也會感覺這樣沒什麼不好,她們依然善良,依然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而如今,有時關於精神病症的描述會走入另一個極端的“浪漫化”方向,以及這個過程中讓人對這些人融入社會生活的過高期待,在這幾年諸如兒童自閉症的宣傳中這類傾向有時已經異化到了令人作嘔的程度,而羅森的態度更加客觀,請承認這些病症帶給他們的痛苦,並給予他們專業而持續的幫助,對未來合理的期待,以及真誠的微笑。

正如作者在書中寫道,“這是我的生活,一半潔白,一半鮮紅”,然而,她在生活,在記錄,在喚起與她相似人群的生活活力,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讓我們都為生活感到高興,甚至“高興死了!!!”。

在提及一些看起來應該嚴肅的話題時,會不斷提及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來關聯類比。所以,這是率性而為,還是嘩眾取寵,你有你的想法,而羅森繼續她的書寫。

閱讀過程中,你也會思考,這樣寫作的意義是什麼?這位作家的書頗為暢銷的價值在哪裡?這正是羅森無意產生的效果,她以自己不一樣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然後把這份感受輸入到這個社會,靜靜的等待回饋。結果是,你真的以為美國就一個“神經病”,真的以為那些沒有大的精神病症的人們,就沒有或大或小的精神苦惱。而羅森的書寫,宛若一份徵集令,來吧,看看我吧,我說出來了,天沒有塌,我身邊愛我的人依然在我身邊,比如書中一隻擔當“捧哏”角色的丈夫維克托(相信不少人閱讀過程中都有這樣的想法,我真想認識下你的丈夫)。於是,更多人在羅森身上找到安慰,甚至很多人放棄輕生的想法,也在羅森抒發後被理解的社會回饋中感到放鬆。

我喜歡羅森的這種態度,她正常的表現自己的思考,你或許感到不正常,但是也會感覺這樣沒什麼不好,她們依然善良,依然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而如今,有時關於精神病症的描述會走入另一個極端的“浪漫化”方向,以及這個過程中讓人對這些人融入社會生活的過高期待,在這幾年諸如兒童自閉症的宣傳中這類傾向有時已經異化到了令人作嘔的程度,而羅森的態度更加客觀,請承認這些病症帶給他們的痛苦,並給予他們專業而持續的幫助,對未來合理的期待,以及真誠的微笑。

正如作者在書中寫道,“這是我的生活,一半潔白,一半鮮紅”,然而,她在生活,在記錄,在喚起與她相似人群的生活活力,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讓我們都為生活感到高興,甚至“高興死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