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情緒化也沒關係》遇到強勢婆婆,給她軟釘子

眼前是約三十歲的年輕媽媽, 她帶著一個小男孩來聽親子講座, 會後問的問題, 讓我吃了一驚。

想不透的是, 什麼年代了?提到婆婆,

竟然身體微微發抖。 當時接近正午, 陽光照射到她的臉龐, 讓我看到不安的表情。

「我幫婆婆買咖啡, 到了家, 她卻說怎麼沒放奶精和糖, 我說我再去買一杯, 她更生氣地罵著—連這一點小事都做不好。 」

媳婦說的時候, 一直自認犯錯, 對不起婆婆, 顯得手足無措。

「慢點, 第一杯送到手時, 婆婆有向妳說謝謝嗎?」我實在看不下去, 需要點醒這位元媳婦。

「沒有。 」媳婦搖搖頭。

「婆婆有拿錢讓妳去買嗎?」

媳婦又搖搖頭。

「婆婆和妳對話時, 有尊重妳是孩子的媽媽, 是兒子的老婆, 是私下請教的嗎?」

第三次搖搖頭。

現代社會, 多數家庭是婆媳分住, 過年過節見面, 大家客客氣氣, 友好寒暄;像這位媳婦是三代同堂, 老公遊手好閒, 給了婆婆一個機會, 常找藉口責怪媳婦。

這位媳婦為了照顧兒子, 沒有外出工作, 仿佛寄人籬下, 成了婆婆的「眼中釘」。

「做人家的媳婦當自強, 妳沒有空忍氣吞聲、偷偷掉淚, 這樣只有讓婆婆更看不起妳, 也給孩子壞榜樣。 」

接著, 從情緒管理的角度, 我給她兩項建議

一、短程規劃:

當婆婆語帶威脅、不尊重人,

這時一定要練習勇敢回答:

「媽, 下次您自己去買, 絕不會弄錯哦!」

「媽, 要不要拿家裡的牛奶和糖攪拌?」

「媽, 您這樣說, 我下次不敢幫您買了。 」

類似這種語句, 不是反擊, 不是委屈, 就是人際相處時, 互相尊重的你來我往。 若不出聲, 只會寵壞婆婆;若大聲罵回去, 兩敗俱傷;就是練習提醒婆婆要看重媳婦是「人」, 不是「下人」, 給婆婆「軟釘子」。

二、長程規劃:

婆媳關係很微妙, 傳統社會裡, 女方家族有錢有勢, 通常在夫家可以站穩位置;現代社會裡, 媳婦做一個有本事的人, 至少有一技之長, 才不至於被婆家看扁。

小男孩拉著年輕媳婦, 吵著肚子餓, 所以我把話講得簡單扼要, 讓這位媳婦為自己找出一條生路, 我說:

「孩子慢慢長大,

妳一定要規劃有收入的工作, 過一個有尊嚴的人生。 」

點點頭的她, 牽著兒子往校門口走。 還不時頻頻回頭, 並且真心誠意地說:「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