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星爸爸:上等人的廁所,視金錢為糞土的“貴族”爸爸!

看到一則新聞。

上周美國費城一家星巴克內, 兩名黑人男子因為在店內上廁所沒有點單而被星巴克經理報警趕出, 引發美國民眾大規模抗議星巴克“種族歧視”。

面對公關危機, 星巴克宣佈將在5月29日下午關閉全美約8000家店面, 進行“反種族歧視”培訓。

看到這則新聞時大師兄正在等待在星巴克上廁所的二狗, 心裡不由得一沉。 好基友的“去星巴克不點單被店員趕出來”的噩夢終於成真了。

作為一名長年累月和二狗一起在星爸爸上廁所的有腹肌的男銀, 此時此刻的自己慢慢收緊一塊腹肌, 一邊思考起了星巴克應對此次危機的對策。

8000家店, 關門大吉三小時, 損失1670萬美元, 折合人民幣, 不多不少:一個多億。

然而不care的貴族星爸毅然決然的反思了。 連眉毛都沒思考的打個結。 不愧是貴族爸。

這個網紅絲毫不缺的吃人時代下, 存活下來, 實屬不易。 星爸爸儼然是存活界的吃雞王者。

1971 年, 三位咖啡愛好者在西雅圖市中心開出了一個僅出售優質咖啡豆的店鋪, 取名星巴克。 1987 年, 曾在這裡工作過的霍華德·舒爾茨籌資買斷了公司的所有股份, 並按照連鎖意式咖啡店思路改造星巴克, 距今 31 年, 星巴克全球門店總數達到 25734 家。

野村證券(Nomura)分析師 Mark Kalinowski 2017年 年初預測:星巴克憑藉已經持續數年的擴張思路, 不僅能順利完成 2021 年開出 3.7 萬家門店的目標, 之後突破 4 萬家, 甚至在遠期達到 5 萬家店都有可能——在商業史上, 還沒有任何一個零售品牌達到過這樣的規模, 目前最接近 4 萬家門店的只有麥當勞

也就是說, 星巴克將會超越麥當勞, 成為全球最大的連鎖餐飲公司。 從頭到尾花的時間還不到 40 年。 也更加說明, 每15個小時, 就有一家星巴克門店在中國開張。

而遠遠在它前面就吃雞成功, 1940開店成功的姓M的麥當勞, 估計現在應該心態已崩, 想一個義大利大炮轟了當年的三個年輕人。

如此恢弘成就當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 大師兄不是研究經濟以及相關內容 的大佬。 對於如今星爸爸的“巨頭”成就, 也就簡單的分析一下的其中原因。 如有不對, 歡迎專業大佬評論區指正 啊~

第一個點無疑是它養成了人們的對於咖啡的“習慣”。

時間倒退到1999年, 星巴克第一家店開在北京國貿商城時, 中國人還處在喝即溶咖啡的時代。

(最初的星巴克國貿店,現已搬離。)

除了最暢銷的雀巢咖啡,大師兄查找的資料中能接觸到的關於咖啡的內容就是當時經常會看到麥斯威爾 Maxwell 的電視廣告。

咖啡對國人來說還是以即溶咖啡為主;咖啡館是高級場所,多出現在星級酒店,像上島咖啡這種連鎖西餐店;

還有,便是在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裡。總體來說,咖啡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並不是必需品。

這個時候帶著花樣繁多的星爸漂洋過海來到天朝讓我們大開眼界時,估計就是它邁向中國老百姓的錢包之時了。

價格咱姑且不談。拋開那些!你難道不會被星爸爸變著花樣的忽悠走進【高級】的門店來一杯嗎?

久而久之,不管有錢沒錢,如果想喝小資一點兒的咖啡,是不是星巴克首選?

說到花樣說服法,不得不提它的第二點:在哪兒喝咖啡是個重點。

也就是所謂自己老闆寫的【第三空間】。星爸說:(賺錢的)答案與咖啡無關。

去年12月份壕無人性的星爸在上海開的獨棟、兩層樓、面積到 2700 平方米星巴克烘焙店(就是上面那張土黃土黃的圖片)一經開業,各路小夥伴紛紛支持並且到現場“打 call”。

這麼熱烈歡迎,不單單是因為星巴克強大的品牌影響,更多的是,現場的環境。畢竟誰不想在殿堂級的宮殿裡面喝杯咖啡裝個X。儘管裝X的代價是150元人民軟幣。

大腦回憶一下,哪次去星巴克不是沙發式的座椅、明明說了不需要還一遍一遍推銷零食小時配套的服務員溫油的待遇、爽爽爽到底的夏天冷氣冬日暖氣、哦,還有相比外面臭氣熏天星爸則是“香氣逼人”的貴族廁所。

一坐一下午,絲毫不用急。

喝個咖啡還這麼皇帝娘娘享受,捫心自問,不進去是不是sa。

雖然現在很多門店都抄襲這一套,但最初的星爸爸當然不會安於現狀。深知自己優勢在哪兒的星巴克選地兒自然是很有一套。

如果你生活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很容易感覺到星巴克在同一地段的“密集”。但你很少會在較小的範圍內看到兩家麥當勞。

在紐約市經濟最發達的曼哈頓島,星巴克的密度是每平方英里 6 家以上,平均每 1.5 萬人就能接觸到 1 家星巴克。

在 1980 年代末期,舒爾茨就在西雅圖總部組建了地產團隊,專門研究咖啡行業的選址。據統計,星巴克早期門店分佈在辦公大樓、城區或郊區的社區購物中心、機場、大學城等,尤其以辦公大樓(商務區域)和社區中心(購物區域)占比最高。

在商務區和購物區兩類門店中,前者開在辦公樓底層,店面小、外帶比例高;後者則可以滿足社區居民日常購物時的聊天、社交需求。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用更小的店鋪面積,帶來更大的客流量和銷售收入。

願意讓人呆下去的舒適的環境加上自己本身還算不高的租金,能賺能賺,當然能賺。

儘管網路上一直唱衰星爸的恢弘事業,只因為它價格,真心貴的接受不了。

在國外讀書的孩紙就是典型的苦逼例子。儘管的價格比國內要少上百分10幾,但依然買不起啊!

星爸爸的咖啡是可以續命,

星爸爸的價格卻可以送命。

所以土豪爸爸的數位禮品模式上線。星享卡,星禮卡等一系列的禮品卡讓你在享受優惠的同時,不停剁手。

回到2001年,星巴克是最先推出禮品卡的公司之一。禮品卡的初衷,是希望客戶可以將咖啡當作禮品贈送,有趣的是,據調查,只有25%的客戶將禮品卡當作禮品,大多數的客戶只是為了結帳更快。

因為更多客戶將禮品卡和支付結合在一起,這就出現了對於交易的額外需要,而這部分客戶恰好又是較為高頻光顧的消費者,至此高頻交易和交易需求結合在了一起,星巴克為這部分客戶提供了許多禮品卡公司難以提供的解決方案:丟失補款。

再加上的什麼各大大佬的合作,移動支付、微信支付會有優惠、卡可以存積分又有優惠如此等一系列的忽悠下。

就算再窮,想好好喝杯咖啡的時候,星爸爸無疑成為了首選。

(兩個爸爸的合作)

雖然這種行銷模式,很多品牌也有做到,姓M的也是這麼來的啊。但星爸爸聰明就聰明在:市場是什麼,我就是什麼。

好吧,還是有點牽強。畢竟各大品牌都這麼幹。那就把兩個大佬放在一起舉個例子:

麥當勞打破了人們對於“正餐”形式的概念,用乾淨的環境、標準化的產品、快捷、高效和高品質的服務,最終滿足的其實還是人們對於食物的基本需求。所謂的速食,也就是快速獲取能量。

星巴克提供的則是一種體驗,是食物之外的那一部分空間概念:消費者來到店內,更多是尋求家與辦公室之外用於放鬆、社交的第三空間,咖啡飲品僅是附加服務。

這種消費模式雖然很難留住客戶,畢竟狗窩拾掇拾掇也可以享受。

但它最終所順應了一點,就是我們作為消費者對於“吃點什麼”這件事上需求的變化——不管是更便捷、更健康、更多元的咖啡選擇,還是想要滿足基因深處對於甜食和脂肪的需求,在星巴克的門店裡都能夠得到實現。

作為咖啡的大佬,能做到這一點,真的是很不容易了。再加上高智商的危機公關以及培養每一個星巴克團隊嚴謹且完美的合作。哦,還有喝咖啡的各大噱頭(什麼體驗館啊、飲食店啊、這次的烘焙店啊)。

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算是很大的成功。當然餐飲服務,誰都無法保證能夠永久“陪伴”消費者,危機隨時都存在。

讓我們靜待星爸爸在這次“種族歧視”公關中的表現。

大師兄去喝杯咖啡續續命。

資料鏈接:http://36kr.com/p/5111185.html、http://www.qdaily.com/articles/39104.html?share_from=app、http://36kr.com/p/5118779.html、http://36kr.com/p/5107954.html、https://www.qdaily.com/articles/52266.html、http://36kr.com/p/5106385.html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最初的星巴克國貿店,現已搬離。)

除了最暢銷的雀巢咖啡,大師兄查找的資料中能接觸到的關於咖啡的內容就是當時經常會看到麥斯威爾 Maxwell 的電視廣告。

咖啡對國人來說還是以即溶咖啡為主;咖啡館是高級場所,多出現在星級酒店,像上島咖啡這種連鎖西餐店;

還有,便是在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裡。總體來說,咖啡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並不是必需品。

這個時候帶著花樣繁多的星爸漂洋過海來到天朝讓我們大開眼界時,估計就是它邁向中國老百姓的錢包之時了。

價格咱姑且不談。拋開那些!你難道不會被星爸爸變著花樣的忽悠走進【高級】的門店來一杯嗎?

久而久之,不管有錢沒錢,如果想喝小資一點兒的咖啡,是不是星巴克首選?

說到花樣說服法,不得不提它的第二點:在哪兒喝咖啡是個重點。

也就是所謂自己老闆寫的【第三空間】。星爸說:(賺錢的)答案與咖啡無關。

去年12月份壕無人性的星爸在上海開的獨棟、兩層樓、面積到 2700 平方米星巴克烘焙店(就是上面那張土黃土黃的圖片)一經開業,各路小夥伴紛紛支持並且到現場“打 call”。

這麼熱烈歡迎,不單單是因為星巴克強大的品牌影響,更多的是,現場的環境。畢竟誰不想在殿堂級的宮殿裡面喝杯咖啡裝個X。儘管裝X的代價是150元人民軟幣。

大腦回憶一下,哪次去星巴克不是沙發式的座椅、明明說了不需要還一遍一遍推銷零食小時配套的服務員溫油的待遇、爽爽爽到底的夏天冷氣冬日暖氣、哦,還有相比外面臭氣熏天星爸則是“香氣逼人”的貴族廁所。

一坐一下午,絲毫不用急。

喝個咖啡還這麼皇帝娘娘享受,捫心自問,不進去是不是sa。

雖然現在很多門店都抄襲這一套,但最初的星爸爸當然不會安於現狀。深知自己優勢在哪兒的星巴克選地兒自然是很有一套。

如果你生活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很容易感覺到星巴克在同一地段的“密集”。但你很少會在較小的範圍內看到兩家麥當勞。

在紐約市經濟最發達的曼哈頓島,星巴克的密度是每平方英里 6 家以上,平均每 1.5 萬人就能接觸到 1 家星巴克。

在 1980 年代末期,舒爾茨就在西雅圖總部組建了地產團隊,專門研究咖啡行業的選址。據統計,星巴克早期門店分佈在辦公大樓、城區或郊區的社區購物中心、機場、大學城等,尤其以辦公大樓(商務區域)和社區中心(購物區域)占比最高。

在商務區和購物區兩類門店中,前者開在辦公樓底層,店面小、外帶比例高;後者則可以滿足社區居民日常購物時的聊天、社交需求。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用更小的店鋪面積,帶來更大的客流量和銷售收入。

願意讓人呆下去的舒適的環境加上自己本身還算不高的租金,能賺能賺,當然能賺。

儘管網路上一直唱衰星爸的恢弘事業,只因為它價格,真心貴的接受不了。

在國外讀書的孩紙就是典型的苦逼例子。儘管的價格比國內要少上百分10幾,但依然買不起啊!

星爸爸的咖啡是可以續命,

星爸爸的價格卻可以送命。

所以土豪爸爸的數位禮品模式上線。星享卡,星禮卡等一系列的禮品卡讓你在享受優惠的同時,不停剁手。

回到2001年,星巴克是最先推出禮品卡的公司之一。禮品卡的初衷,是希望客戶可以將咖啡當作禮品贈送,有趣的是,據調查,只有25%的客戶將禮品卡當作禮品,大多數的客戶只是為了結帳更快。

因為更多客戶將禮品卡和支付結合在一起,這就出現了對於交易的額外需要,而這部分客戶恰好又是較為高頻光顧的消費者,至此高頻交易和交易需求結合在了一起,星巴克為這部分客戶提供了許多禮品卡公司難以提供的解決方案:丟失補款。

再加上的什麼各大大佬的合作,移動支付、微信支付會有優惠、卡可以存積分又有優惠如此等一系列的忽悠下。

就算再窮,想好好喝杯咖啡的時候,星爸爸無疑成為了首選。

(兩個爸爸的合作)

雖然這種行銷模式,很多品牌也有做到,姓M的也是這麼來的啊。但星爸爸聰明就聰明在:市場是什麼,我就是什麼。

好吧,還是有點牽強。畢竟各大品牌都這麼幹。那就把兩個大佬放在一起舉個例子:

麥當勞打破了人們對於“正餐”形式的概念,用乾淨的環境、標準化的產品、快捷、高效和高品質的服務,最終滿足的其實還是人們對於食物的基本需求。所謂的速食,也就是快速獲取能量。

星巴克提供的則是一種體驗,是食物之外的那一部分空間概念:消費者來到店內,更多是尋求家與辦公室之外用於放鬆、社交的第三空間,咖啡飲品僅是附加服務。

這種消費模式雖然很難留住客戶,畢竟狗窩拾掇拾掇也可以享受。

但它最終所順應了一點,就是我們作為消費者對於“吃點什麼”這件事上需求的變化——不管是更便捷、更健康、更多元的咖啡選擇,還是想要滿足基因深處對於甜食和脂肪的需求,在星巴克的門店裡都能夠得到實現。

作為咖啡的大佬,能做到這一點,真的是很不容易了。再加上高智商的危機公關以及培養每一個星巴克團隊嚴謹且完美的合作。哦,還有喝咖啡的各大噱頭(什麼體驗館啊、飲食店啊、這次的烘焙店啊)。

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算是很大的成功。當然餐飲服務,誰都無法保證能夠永久“陪伴”消費者,危機隨時都存在。

讓我們靜待星爸爸在這次“種族歧視”公關中的表現。

大師兄去喝杯咖啡續續命。

資料鏈接:http://36kr.com/p/5111185.html、http://www.qdaily.com/articles/39104.html?share_from=app、http://36kr.com/p/5118779.html、http://36kr.com/p/5107954.html、https://www.qdaily.com/articles/52266.html、http://36kr.com/p/5106385.html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