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子在醫院幾乎吐光了體內的血,原因是吃了這個大家都愛吃的菜!

前幾日, 在浙江海寧市人民醫院, 一名女子在120救護車上吐血不止, 吐血量竟然達到了3000毫升, 相當於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的3/4。 這麼大的失血量, 讓女子整個人昏了過去。

雖然醫院對王女士進行了緊急輸血, 止血, 手術等治療, 但目前仍舊未脫離危險。

為什麼王女士忽然吐血不止呢?

醫生瞭解到, 王女士前一天晚上多吃了幾口春筍, 卻差點要了她的命!春筍, 是春天比較新鮮的食材, 小編昨天剛吃過不少春筍, 王女士吐血僅僅是因為春筍?還是還有別的隱情?

卻原來, 醫生瞭解到, 王女士患有十多年的肝硬化, 且因為肝硬化導致了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而春筍屬於粗纖維食物, 春筍是一種難以消化的食物, 會增加胃的負擔, 這對於腸胃疾病及肝硬化病人尤其需要注意。

為什麼肝硬化會吐血?

很多肝硬化患者都有吐血的症狀, 甚至有的病人因為吐血到醫院就診才知道有了肝硬化。 約2/3的肝硬化患者終生至少發生一次消化道出血——吐血或者便血。

肝硬化患者吐血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肝硬化常常形成門靜脈高壓, 而門脈高壓常形成數個交通支, 其主要的有四個:(1)胃底和食道下段的交通支。 (2)直腸下端與肛管的交通支。 (3)腹壁交通支。 (4)腹膜後交通支。 以上四個交通支以胃底和食管下段的交通支在臨床上最為重要。 在正常情況下, 這些交通支都很細小, 血流量都不大。 當門靜脈回流受阻, 靜脈壓增高時, 因門靜脈本身無靜脈瓣, 門靜脈血液可逆流入上述四個交通支中,

而使交通支擴張。 胃底和食管下段的靜脈由於壓力差較大, 最早發生靜脈怒張。 日久在怒張靜脈部位食管或胃的粘膜變薄, 易受損傷而破裂造成出血。

如食物的機械性損傷、胃液反流的化學性損傷, 以及咳嗽、嘔吐、便秘等腹壓增加時, 都可使門靜脈壓力突然上升, 導致怒張靜脈的破裂出血, 即構成上消化道急性出血, 形成嘔血或便血。

王女士就是因為食物的機械性損傷導致大面積嘔血。 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為:

(1)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占出血者首位, 為60%~75%;臨床表現為嘔血和/或便血, 出血量大, 可伴有程度不同的失血性休克, 病情兇險。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部位出血可同時合併其他部位出血, 胃鏡檢查是唯一可靠的診斷方法。

(2)消化性潰瘍出血:占15%~30%, 臨床主要表現為黑便和/或血便, 很少有失血性休克。

(3)門靜脈高壓性胃病出血:占10%~20%, 出血量少, 臨床與消化性潰瘍出血很難鑒別。

(4)其他:肝硬化患者合併反流性食管炎亦可引起出血, 極少數患者可合併食管癌、胃癌等出血。

極少數患者可合併食管癌、胃癌等出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