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醫生發現3毫米病變挽救患者 建議45歲以上市民定期胃鏡早篩

4月15—21日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從金華市中心醫院門診住院就診資料看, 現今胃癌的發病率逐年提高, 其中不乏中青年患者。

家住市區的張女士今年剛40出頭, 前段時間到市中心醫院預約了次全面體檢, 其中包括無痛胃腸鏡檢查。 給其做檢查的是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楊小雲, 年前剛從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以及德國柏林赫利爾斯醫院胃腸科進修回來, 專門從事消化道腫瘤內鏡下早期診斷與治療工作。 他敏銳地發現, 張女士胃內有個3毫米左右的微小凹陷病灶, 並在進一步做色素放大胃鏡檢查後, 最終診斷考慮為早期未分化型微小胃癌, 建議等待進一步病理化驗。

楊小雲第一時間將組織切片發送給國內知名的早癌病理專家們會診。 經鑒定, 該病理切片為早期印戒細胞癌。 這是作為未分化癌的一種特殊類型, 是胃癌的“癌中之王”, 極易發生淋巴結轉移。

在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 楊小雲與肝膽胰外科的厲學名團隊對張女士進行了腹腔鏡、胃鏡雙鏡聯合根治手術。 手術及術後恢復十分順利。 術後病理顯示胃腫瘤大小僅長到4毫米左右, 淋巴結也未發生轉移, 達到了治癒性切除, 患者因此無需接受放療、化療。 臨出院前, 張女士拉著楊小雲的手不住道謝。

醫生建議

醫生建議45歲以上市民定期到醫院進行胃鏡早篩, 同時要關注以下這些高危因素:

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兩倍;

有胃癌家族史, 罹患胃癌可能性比普通人高2~3倍, 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也應重視;

大約75%的胃癌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上, 建議以45歲為胃癌篩查的起始年齡, 有條件或高危因素多的人應儘量提前;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呈正相關性,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群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未感染人群的好幾倍。

另外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切除術後等病史, 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長期吸煙, 喜歡高鹽飲食, 愛吃醃熏煎烤炸食品, 常常吃剩飯剩菜黴變食物等, 也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 儘量避免。

來源| 金華日報、金華市中心醫院

編輯|史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