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經濟聚焦:中國經濟運行韌性增強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資料顯示, 今年一季度,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9.8783萬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 同比增長6.8%。

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的複雜背景下,

GDP增速連續第3個季度保持在6.8%, 連續11個季度穩定在6.7%至6.9%的區間, 凸顯了中國經濟運行的韌性在增強。

中國經濟運行不斷增強的韌性, 來自于持續深化改革帶來的巨大紅利和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關鍵領域改革不斷提速, 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 始終堅持問題導向,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加快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 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著力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大大激發了市場活力。

今年一季度, 我國新登記企業達到了132萬戶, 日均新登記企業1.47萬戶。

中國經濟運行不斷增強的韌性, 來自於經濟結構的持續調整優化和不斷升級。

我國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根本要求,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實體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實現了品質效益穩步提升, 經濟結構明顯優化。 工業經濟運行呈現積極變化。 一季度,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 增速與上年同期持平;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5%, 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

服務業的主導作用也在增強。 今年一季度, 第三產業增加值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1.6%, 高於第二產業25.5個百分點。 可以說,

我國已經進入了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

中國經濟運行不斷增強的韌性, 來自於我國規模巨大的內需潛力和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中國經濟在複雜的局面下保持了中高速增長, 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內需為主的經濟結構。 2017年, 全球經濟出現了整體性復蘇, 外需在回暖,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 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依然高達90.9%。

當前,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 交通、水利、能源、管網等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仍然存在不少“短板”;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 消費需求增長的潛力巨大, 當前我國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 過去以物質消費為主的格局正在加速向物質消費和服務消費並重轉變,

將極大地拓展市場空間。 這些因素都是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

中國經濟運行不斷增強的韌性, 來自于我國已經建立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

我國有著較為厚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 有13億多人口的市場, 有9億多勞動力, 形成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而且, 我國地域面積廣、區域差異大、發展梯度明顯。 當一些產業在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失去優勢時, 可以通過產業轉移向內陸地區拓展;當一些地區面臨較大的結構調整壓力時, 另一些地區已經熬過經濟轉型劇烈的陣痛期;當一些行業發展相對低迷時, 另一些行業可能還在加快發展,

能夠對沖其他行業的影響。

此外, 我國經濟穩中向好, 財政金融穩健運行, 政策調控的工具多、空間大。 我國將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 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 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 這也將為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總之, 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正在進一步增強, 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在穩步提升, 中國經濟有條件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見習編輯:於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