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2歲女孩用文言文訴“二胎”心聲,暖哭眾人!這麼厲害的孩子怎……

01

近日, 山東濰坊一位七年級學生寫的作文火了!作文不光感情真摯、文采斐然, 用的還是文!言!文!

現在的孩子真是要逆天啊!

先拜讀一下原文:

顧稚子, 勿忽長

丁酉冬月, 吾妹降生, 時至今日, 不盈百日。 吾由小至初, 課業陡重, 心懷憂慮, 尤需關照。 然妹占父母之時力, 父母無暇伴我。 母須哺乳, 無暇出, 寒假盈月, 日待於家, 不知外界之變。 吾每坐於窗前, 顧藍天, 惟歎息。 母須顧妹, 少與吾語。 憶往昔, 無妹之時, 吾常與母語, 其樂融融;歎如今, 難相顧, 無相知, 常相爭, 母女之心相去愈遠, 悲乎!妹之來, 家愈忙, 父母亦無暇顧吾課業,

吾需自學, 無人查吾作業, 無人為吾解惑, 吾于學業, 孑孓獨行, 常覺前路渺茫。 形勢使然, 吾漸獨立, 此桑榆之得也。 吾有一言, 告天下父母:顧稚子, 勿忽長, 多與長語, 多同長娛。 若此, 則二孩時代長子之大幸也!

欲成一拼圖, 必棱角相和。 吾為成家和之圖, 銼己銳, 更已缺, 合于妹。 吾喜靜, 須學于清淨之地。 然妹常哭, 聲甚大。 吾忍之, 於心告己:鬧中取靜, 方為大靜, 心靜則境靜。 徐之適妹哭, 其聲雖大, 亦不擾吾。 昔者, 吾性莽撞, 常致物墜地, 無以為然。 今者, 墜物之響, 常致妹驚, 常致妹哭, 吾遂甚謹, 無有類事, 吾妹安然, 父母亦贊吾成大人矣!

吾好稚子, 吾妹白白胖胖, 臉掛笑容, 憨態可掬, 若自年畫出。 吾甚愛之, 常與之戲。 見其一笑, 煩惱皆亡矣。 吾常思,

待其呼吾一聲姊, 吾必喜極而泣。 吾每坐妹旁觀之, 心中必忖:其將來必美, 必聰慧好學, 必為吾之驕。 今者, 吾為姊, 謹護吾妹。 來者, 姊妹必相攜, 相顧, 相援, 相伴。 父母終會去吾, 然吾有妹, 妹亦有我。

其中兩句話, 更是讓家有二孩的父母們感觸深刻:

“吾有一言, 告天下父母:顧稚子, 勿忽長, 多與長語, 多同長娛。 若此, 則二孩時代長子之大幸也!”

譯文:我多想對天下的父母, 說一句肺腑之言:年幼的孩子確實需要照顧, 但也別忘了年長的孩子啊。 多和他們溝通, 多同他們玩耍, 如果真能這樣, 二孩時代的長子長女應該也會非常開心吧。

“今者, 吾為姊, 謹護吾妹。 來者, 姊妹必相攜, 相顧, 相援, 相伴。 父母終會去吾, 然吾有妹, 妹亦有我。 ”

譯文:現在, 我作為姐姐,

會保護自己的妹妹;妹妹長大後, 我們會相攜相伴, 互相照顧支持。 等到父母離開我們的時候, 慶倖我還有這樣一個妹妹, 我的妹妹也有我在身邊。

簡直要看哭了……

據悉,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濰坊高新東風學校七年級二班的李琰璘, 今年12歲。 寒假期間, 學校佈置關於“傳統文化和家風”主題的作業, 在開學後的班級展示中, 《顧稚子, 勿忘長》一文驚豔了全校, 繼而在網路上迅速躥紅!

李琰璘說, 這是自己獻給妹妹的禮物。

李琰璘站在自己的書架前

02

不少網友看完, 也發出了感歎:真是令人暖心又羡慕!這樣的孩子, 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在我們探究了李琰璘的家庭以後, 發現一切都不過是順理成章。

早在2016年, 李琰璘的家庭就獲得了濰坊市中小學生“書香之家”的稱號。 他們全家月均購書20冊, 這個數字可相當於平均每一天半就買進一本新書啊!這好像不只是“書香之家”了, 簡直就是把家安在了書裡。

李琰璘的爸爸是一名文字工作者, 他特別喜歡讀書看報, 記讀書筆記, 寫讀書心得。 媽媽經常閱讀教育教學的相關書籍, 做好工作的同時, 也努力扮演好一個母親的角色。

李琰璘說:“在我們這個三口之家, 愛讀書已經成為一種家風。 三人圍坐, 各捧愛書, 仔細品讀, 其樂融融, 是我們家最常見的場景。 因為讀書, 一家人的學習、生活、工作、親子關係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

再父母的影響下,李琰璘從小喜歡讀書,現在自己的藏書就已超過了1000冊,每一冊書她都仔細閱讀過,從書中她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許多做人的道理。

讀書對李琰璘的語文學習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別是作文,總能出奇出新,讓人眼前一亮。據老師的評價,李琰璘能寫出《顧稚子,勿忽長》這樣優秀的作文,一點都不意外。

03

作家梁曉聲在參加一個書展時接受採訪,談到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和教育理念時,他感到有些憂慮。他說,其實千萬種教育方法,不如讓孩子愛上閱讀。

在梁曉聲看來,家庭是打造“書香社會”的最重要環節。“人的社會經驗,都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最好的家風,一定是有讀書傳統的家風。書架,是一個家庭最好的不動產。然後誠實、善良、正直等精神品格,會逐漸成為一個家庭的自覺。”

翻閱中國傳統家規家訓,對“勤讀書”的強調相當普遍。《範文正公家訓百字銘》中說:“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這是王陽明家書《示憲兒》開頭的一段,“勤讀書”被放在了第一位。

中國古人為什麼對讀書如此看重?在他們看來,讀書是一件觸手可及而又獲益良多的本事。

被譽為“家訓之祖”的顏之推《顏氏家訓》中說:“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

遺子萬金不如教子一經。黃庭堅有詩言:“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籝常作災。”

家族血脈的傳承,不是財富的傳承,也不是官職的傳承,而是文化的傳承。祖宗留下的房子,再堅固也是會倒的,留下的財富再多也是會用盡的,只有書香、品德,才可以潤澤久遠,世代綿延。

04

在都市中,每天忙忙碌碌的我們,心中尚有對書香的眷念,卻疲於沒有時間精力重拾書本。其實,當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想放下都難。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剛剛落幕,董卿再次以其豐富的文化功底以及妙語連珠的點評,獲得眾人讚賞。

她對詩詞的積累絕對不亞于那些選手,在鼓勵只有五年級的駱子愚時,她引用了李商隱的詩句:“雛鳳清於老鳳聲”。

面對“無胃”選手的勇敢,董卿含淚送上祝福:“命運到底是什麼?其實命運可能就是上蒼對我們的意志,對我們勇氣的一種考驗。我記得有一位西方的哲人說過,命運無法妨礙我們去歡笑,即便它在脅迫我,我也要笑著面對它!”

面對新婚燕爾的朱琳和李昂的愛情宣言,董卿這樣祝福他們:“當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定情的時候,梁思成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只說了一句:你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你。”

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董卿的文化功底無疑來自多年閱讀習慣的積累。

她曾說過:“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讀書成了我幾乎雷打不動的習慣,它也讓我很快樂。”

即使工作很忙,董卿每天也要保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董卿用她真實的經歷證明著這一點。

再父母的影響下,李琰璘從小喜歡讀書,現在自己的藏書就已超過了1000冊,每一冊書她都仔細閱讀過,從書中她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許多做人的道理。

讀書對李琰璘的語文學習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別是作文,總能出奇出新,讓人眼前一亮。據老師的評價,李琰璘能寫出《顧稚子,勿忽長》這樣優秀的作文,一點都不意外。

03

作家梁曉聲在參加一個書展時接受採訪,談到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和教育理念時,他感到有些憂慮。他說,其實千萬種教育方法,不如讓孩子愛上閱讀。

在梁曉聲看來,家庭是打造“書香社會”的最重要環節。“人的社會經驗,都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最好的家風,一定是有讀書傳統的家風。書架,是一個家庭最好的不動產。然後誠實、善良、正直等精神品格,會逐漸成為一個家庭的自覺。”

翻閱中國傳統家規家訓,對“勤讀書”的強調相當普遍。《範文正公家訓百字銘》中說:“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這是王陽明家書《示憲兒》開頭的一段,“勤讀書”被放在了第一位。

中國古人為什麼對讀書如此看重?在他們看來,讀書是一件觸手可及而又獲益良多的本事。

被譽為“家訓之祖”的顏之推《顏氏家訓》中說:“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

遺子萬金不如教子一經。黃庭堅有詩言:“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籝常作災。”

家族血脈的傳承,不是財富的傳承,也不是官職的傳承,而是文化的傳承。祖宗留下的房子,再堅固也是會倒的,留下的財富再多也是會用盡的,只有書香、品德,才可以潤澤久遠,世代綿延。

04

在都市中,每天忙忙碌碌的我們,心中尚有對書香的眷念,卻疲於沒有時間精力重拾書本。其實,當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想放下都難。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剛剛落幕,董卿再次以其豐富的文化功底以及妙語連珠的點評,獲得眾人讚賞。

她對詩詞的積累絕對不亞于那些選手,在鼓勵只有五年級的駱子愚時,她引用了李商隱的詩句:“雛鳳清於老鳳聲”。

面對“無胃”選手的勇敢,董卿含淚送上祝福:“命運到底是什麼?其實命運可能就是上蒼對我們的意志,對我們勇氣的一種考驗。我記得有一位西方的哲人說過,命運無法妨礙我們去歡笑,即便它在脅迫我,我也要笑著面對它!”

面對新婚燕爾的朱琳和李昂的愛情宣言,董卿這樣祝福他們:“當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定情的時候,梁思成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只說了一句:你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你。”

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董卿的文化功底無疑來自多年閱讀習慣的積累。

她曾說過:“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讀書成了我幾乎雷打不動的習慣,它也讓我很快樂。”

即使工作很忙,董卿每天也要保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董卿用她真實的經歷證明著這一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