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一周年:91.7%的患者支持

4月20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等單位召開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一周年新聞發佈會。

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雷海潮表示, 北京市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一年來, 總體平穩有序, 符合預期, 反響良好。 已完成門急診量2.1億人次, 390萬出院病人治療有序。 據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在二三級醫院中對患者開展的獨立調查顯示, 91.7%的患者支援醫藥分開綜合改革。

分級診療成效顯著

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是“十三五”期間國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第一項重點任務。

我國的醫療機構是分了三個層級, 就是通常說的基層或者一級醫院、二級醫院、三級醫院。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 一、二、三級醫院的功能是趨同的, 大家都是在圍繞著一些疾病的門診和住院服務提供相應的服務內容。 但是本義來說, 一、二、三級醫院的功能定位應該不同。 ”雷海潮解釋說。

他希望通過深化醫改進一步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把老百姓的普通病、常見病、多發病, 一般診療解決在基層, 而疑難重症應該轉診到二級或者是三級醫院。

經過一年的改革, 這方面的效果符合改革的導向和目標原則。 一年來, 三級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較上一年減少11.9%, 二級醫院基本持平, 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診療人次累計達到近8000萬人次,

比上一年淨增1200余萬, 增長了16.1%, 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5-30%左右。 一些普通病常見病逐步分流到基層機構, 扭轉了十多年來基層診療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 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就醫戰時狀態得到緩解。

與此同時, 醫院就診結構也在發生明顯變化, 醫院副主任、主任醫師的門急診人次分別減少9.7%和25.5%, 患者選擇專家看病更加理性, 看專家難的問題有所緩解, 有限的專家名醫資源能更好地服務于危重急難患者, 並延長了醫患溝通交流時間。

醫藥費用增幅下降

“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以來, 北京市醫藥費用僅增長5%左右, 為2000年以來費用增幅的最低年份, 已累計節省醫藥費用60多億元。

”雷海潮介紹說。

藥品陽光採購金額累計624億元, 節省藥品費用55.1億元, 僅藥品陽光採購一項措施就使得藥價整體下降8.8%。 另外加上取消藥品加成的改革效果, 藥品價格整體下降還是比較明顯的。 改革一年來, 全市二三級醫院藥占比已從改革前的43%下降了九個百分點, 現在降到34%以下。

此外, 醫保患者負擔平穩, 困難群眾得到有效救助。 北京規範和調整了435項的醫療服務的價格, 基本醫療保險納入到保險支付範圍, 將社會救助對象的醫藥費用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 將社會救助對象的門診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從70%調整到80%, 門診費用報銷封頂線從4000元提高至6000元, 大病住院費用報銷封頂線從8萬元提高至12萬元, 社會救助對象門診、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範圍內人均負擔均減少了30%左右,

城鄉低收入群體得到有效保護。

改革以來, 城鄉醫保患者個人負擔總體平穩, 以城鎮職工基本醫保為例, 截止今年4月7日, 醫保基金增加專項支出22.8億元, 減少個人負擔近6千萬元。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保障了改革平穩實施。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品質

“要著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的能力和品質, 推進百姓在社區能夠看得了病拿得了藥。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素芳說, 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是離百姓最近, 服務百姓常見病、慢性病, 還有增加的健康管理第一站, 這些服務都應該由基層醫療服務中心提供。 醫療服務中心的建設特別重要,

要著眼當好百姓守門人的角色, 夯實基層醫療服務基礎。

李素芳表示, 今年將繼續加大人才醫療隊伍的建設, 特別是加強全科的醫生的培養。 進一步引進一批緊缺的人才, 今年定向培養鄉村醫生, 現在提出的目標要培養100名鄉村醫生, 充實基層醫療服務一線的力量。

同時, 做實醫聯體, 發揮好手把手的作用, 把大醫院20%的專家號源有限給社區作為轉診的需要, 鼓勵大醫院的醫生到社區去出診。 方莊智慧家庭醫生的模式, 通過多種個性化醫療服務包的方式來把家庭醫生能夠進一步做實, 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品質。

此外, 要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機構長處方包括藥品配送的相關政策, 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藥品保障的能力。 進一步開展基層薪酬制度改革的試點,調動基層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讓基層的醫務人員留得住。

(責編:武亞東)

進一步開展基層薪酬制度改革的試點,調動基層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讓基層的醫務人員留得住。

(責編:武亞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