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芯大漲,京東方狂瀉 一場短視資金的鬧劇

自三月底特朗普初次公告擬對華加征關稅清單後, 中美兩國間的貿易博弈愈演愈烈, 雙方多次“加碼”反擊。 在這種關稅和報復措施的唇槍舌戰下, 市場情緒已經開始略顯失控。

週一晚間,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宣佈將對中興通訊(0763.HK)發佈禁令, 禁止美國公司向後者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及相關技術, 有效期長達7年。

根據非官方統計, 中興通訊大約有20%~30%的元器件由總部在美國的廠商供應, 並且比較常用的零部件, 如高速ADC/DAC、調製器、高性能鎖相環、中頻VGA等產品, 大部分都要依賴國外晶片廠商供應, 暫時無法在國內獲得同等替代品。

而通信設備所涉及的元器件數量眾多、類型複雜, 一旦其中的一顆晶片被禁運, 整台基站設備都可能會受影響。 因此, 一旦美國禁止中興採購, 基本等於將其宣判“死刑”。

消息傳出後, 市場出現了兩種極端反應, 曾被美國在《301條款》中指名道姓的京東方(000725.SZ),

市場擔心會再次被特朗普針對, 股價馬上大跌。

相反, 中興事件再次激起“韭菜”對國產晶片進口替代的美夢, 中港兩地市場的晶片股集體暴漲, 中芯國際(0981.HK)再次成為港股市場資金瘋狂湧入的焦點。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一句名言, 「存在即合理」, 換作股市上, 意思大概是市場先生永遠是對的。 不過, sorry, 這次我不敢苟同。

一、尷尬的中芯國際

中興通訊被美國制裁, 很多人心疼不已。 連平時不管國事的嗑瓜子群眾, 都紛紛站隊中興, 強懟美國, 而且還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架勢, 數落起我大中華的其它公司不爭氣。

依我看, 中國晶片落後, 這鍋不應該由共用單車和外賣來背。 高精尖的技術不如他人, 自然不是一時半會造成的,

必定有深厚的歷史根源, 這又和新興產業何干?更何況, 我們也沒少往晶片領域投錢, 只是現時還沒有成果罷了。

2017年, 我國積體電路進口額高達2601.4億美元, 再創歷年新高, 約占世界的68.8%, 而出口額僅為668.8億美元。

另一方面, 根據SEMI資料, 中國晶片自給率僅為27%,

多數只能應用於消費領域, 在對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工業、醫療以及軍事的大批量應用中, 國產晶片距離國際一般水準差距較大。 尤其是一些技術含量很高的關鍵器件:高速光通信介面、大規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領域, 還完全依賴美國供應商。

對一個GDP已躍升全球第二的大國, 到了晶片領域, 卻成了國產禁區, 這是說不過去的。 掌握這一領域的技術,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興事件的發生, 使這個原本就存在的問題被揭露得更加徹底和露骨。 它使得我們顏面盡失的同時, 也會倒迫我國加快積體電路產業的投入。 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什麼領域, 任何時候都適用。

回看近幾年, 國家對這一產業的引導和扶持:

2015年5月, 中國發佈了“中國製造2025”白皮書, 其中提到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0年達到40%, 2025年達到70%。

2014年, 成立配套的“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大基金), 一期募集資金1387億, 截至2017年11月30日, 大基金累計有效決策62個專案, 涉及46家企業, 累計有效承諾額1063億元, 實際出資794億元, 分別占首期總規模的77%和57%。 二期的成立工作目前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預計募集1500億-2000億元人民幣,並計畫於今年下半年開始投資運作。

這個行業就像一個無底洞,即使用上千億人民幣級別來填坑,也不一定會有迴響。2016年,僅行業三巨頭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的資本支出就高達311.75億美元,相當於2,000億人民幣,頂得上一家光大銀行的市值。

所以,這中外投入一對比,就能看出我國在晶片領域的投入才剛剛夠得著國際水準而已。

另外提一下,中芯國際的資本支出僅為26.26億美元,在全球11家晶片製造廠商中,弱弱的佔據第六位。跟同行前三對比,明顯不是一個level,差了2~3倍。

雖然投入比不上外國的幾個同行大佬,可中國確實也投了不少錢,可為什麼晶片研發還是沒起色呢?

積體電路行業的發展遵循摩爾定律。根據著名的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雖然,摩爾定律只是一個經驗觀察,並非自然定律,但也反映了半導體行業制程工藝演化的速度。業內通常按照每年制程尺寸縮小為之前的70%,兩年則實現制程尺寸減半。

從這一概念來看,channel被不斷的微縮,使得電子產業出現目前高速發展的情況。因此,誰能率先研發,並且實現量產,誰就能斬獲先機。台積電就是一個好例子。

2010年,台積電已經提出28nm技術並達到量產,成功奪得了iPhone6的訂單;

2015年,28nm已經折舊完畢開始打價格戰擠垮了其他對手,並實現14/16nm晶片商業化量產;

現在台積電已經實現10nm量產,並且7nm制程研發已計畫在2017年進行試生產並預期在2018年投入量產。

而中芯國際在2015年才宣佈28nm技術,勉強達到量產標準,但至今仍受到良率無法爬升的困擾。

這種由摩爾定律推動的技術升級,使得晶圓製造行業形成了具有高度消耗技術和資本的特點,不僅要求企業既要跟上技術進步,而且還要保證極高的良品率。

晶片技術一代比一代強,每一代的技術差距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手機、電腦也在高速更新反覆運算。用戶們是不知足的,企業當然會選擇最好的晶片滿足需要。大家都說,等我們的水準跟外國的差不多就可以取代進口了,但問題是,國產晶片水準低需要放在市場裡才能成長。下游國產電子零件一直不願意用國產晶片,其技術就會一直落後,市場集中度就越高。

晶片生產商就像一個個“追芯人”,這代晶片研發沒追上,就直接被卡死在半路,敗者為寇是這個行業每天都在演繹的道理。

根據SEMI資料顯示,2015年全球半晶圓製造代工領域前10名廠商佔據全球91.7%的市場份額。其中,台積電市場份額高達56%,位居全球第一。

雷軍說過,手機晶片是這個星球上集成度最高的元器件,它需要巨額成本和較長的研發週期。“晶片行業10億起步,10年結果。”而且,晶片研製出來,至少要賣幾千萬件才能收回成本。如果只賣100萬件,對不起,每個晶片的平均研發成本就要1000多塊。晶片甚至會比手機還貴,這生意就沒法兒做。

而且,積體電路不僅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也是人才密集型的。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是積體電路領域的核心和關鍵,並不會因為“技術牛人”的加入,研發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以中芯國際為例,我們不可否認,梁孟松入職,讓我們對國產晶片的未來充滿期待,但積體電路的技術開發異常複雜,梁孟松的角色更多只是研發團隊的導師,起到減少試錯成本和加快研發進度的作用。

但這個過程還需要取決於中低層工程師的努力,梁孟松縱有通天本領,也難以包攬全部研發工作,缺失大批基礎性研發人員才是中芯國際最大的發展障礙。

這種資本、技術、人才的劣勢在公司的財報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因此,對於湧入中芯國際的投資者,它們的思維邏輯很容易理解。他們認為,中興受美國制裁後,國家將加大扶持這一產業,提升科研進度。由此一來,中芯國際將於短時間內屌絲翻身。

但中國晶片的落後,根本問題不是在於國家扶持力度的大小,而是要長期、持續的砸錢、培養人才、做技術研發。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高端晶片這種投資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事情,現時政府以一己之力全部承擔。但大家還記不記得漢芯事件?不建立在市場化的發展,權力介入科研,最終可能只會滋生腐敗,敗壞科研風氣,造成這個領域生態惡化,人才流失的惡果。

折戟沉沙後,這一切在2016年三季度迎來反轉。數千億的投資造就的資本沉澱、技術沉澱,終於讓京東方開始逐步兌現業績承諾。

2017年更是加速釋放,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94億,同比增長51.41%;股東應占淨利64.7億,同比暴增45倍。如此靚麗的業績,市場自然也予以回應,公司股價從2016年底算起,上漲了近3倍。

誠然,京東方本輪業績釋放主要依靠LCD螢幕產能的放量,因此市場仍舊存在質疑的聲音,擔心後續行業競爭對手產能釋放對LCD螢幕價格的影響,和OLED螢幕技術革新對公司的衝擊。

不過,你要知道,京東方正是靠逆行業週期的大幅擴張才有今日佳績,公司現時產品工藝已經愈發成熟,實現更高的品質和銷量,即使行業景氣回落,但公司在合肥和北京兩條產線折舊已經陸續完成,完全可以憑藉資本開支的優勢和更具性價比的價格搶奪市場,不會再次重演當年巨虧的情況。

另外,OLED螢幕方面,京東方早於2001年末收購了韓國現代的STN-LCD和OLED業務,開始進行OLED的研發。2011年,在鄂爾多斯投建中國首條、全球第二條5.5代AMOLED生產線,從此填補了我國AMOLED產業空白。

2015年,興建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並於2017年10月底提前實現量產,一舉打破了韓國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並成為繼三星、LG之後全球第三家實現柔性OLED量產的企業。

放眼未來,在柔性OLED供應方面,到2020年能貢獻1億片以上螢幕的企業,將只有三星、京東方和LG。

近期貿易戰開打,美國針對我國的高科技發展,已擠身行業龍頭之一的京東方免不了會受到影響。

但要搞清楚的是,貿易戰本身的影響在於大環境,不是京東方自身的競爭力,公司已經成功渡過了巨額建設研發,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的產能、資本、技術的沉澱只會讓公司的護城河更加寬廣。

此外,國產手機、國產電視在全球出貨量排行榜上逐步位居前列,我們也擁有極大的內需市場去消化京東方的產能,代表“中國屏”的京東方勢必也將享受下游產業發展的紅利。

所以,緊抓行業風口的京東方已不再是“價值陷阱”,未來業績持續、穩定地釋放並非空談,相信這也是為什麼劉姝威敢於公開支持京東方的原因。

三、結語

在互聯網和網路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下,曾經的資訊匱乏演變為今日的資訊氾濫,國運投資學的確深得人心,但可笑的是多數投資者僅停留在表面理解,根本沒有領悟理論背後的真諦。

無論晶片及螢幕都是我國集中資源要辦好大事的行業,毫無疑問踩在國運上,而的確,中國經濟的騰飛和高鐵、電商等產業奇跡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晶片行業未來會更加美好。

經過中興事件後,中國或者花費更大的金錢,去發展和守護這個命門行業,但阻擋著晶片發展的關鍵因素並不是資金,而是時間,這是國運也改變不了多少的事實。

而時間也是概念炒作最大的天敵。

巴菲特名言,“短期而言,股市是投票機;長期而言,股市是稱重機。”

投資是一個容易迷失的地方,每當我迷失方向的時候,我就會想,如果我是巴菲特,會如何作投資決策。

如果只能在中芯國際或京東方之間作出選擇,我相信他會毫不猶疑選擇歷經十年煎熬,基本面因素向好,但股價卻不斷走低的京東方,而不是空叫大國重器口號的國產晶片股。

短視的資金往往是價值投資者的好朋友。

本文源自王雅媛港股圈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二期的成立工作目前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預計募集1500億-2000億元人民幣,並計畫於今年下半年開始投資運作。

這個行業就像一個無底洞,即使用上千億人民幣級別來填坑,也不一定會有迴響。2016年,僅行業三巨頭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的資本支出就高達311.75億美元,相當於2,000億人民幣,頂得上一家光大銀行的市值。

所以,這中外投入一對比,就能看出我國在晶片領域的投入才剛剛夠得著國際水準而已。

另外提一下,中芯國際的資本支出僅為26.26億美元,在全球11家晶片製造廠商中,弱弱的佔據第六位。跟同行前三對比,明顯不是一個level,差了2~3倍。

雖然投入比不上外國的幾個同行大佬,可中國確實也投了不少錢,可為什麼晶片研發還是沒起色呢?

積體電路行業的發展遵循摩爾定律。根據著名的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雖然,摩爾定律只是一個經驗觀察,並非自然定律,但也反映了半導體行業制程工藝演化的速度。業內通常按照每年制程尺寸縮小為之前的70%,兩年則實現制程尺寸減半。

從這一概念來看,channel被不斷的微縮,使得電子產業出現目前高速發展的情況。因此,誰能率先研發,並且實現量產,誰就能斬獲先機。台積電就是一個好例子。

2010年,台積電已經提出28nm技術並達到量產,成功奪得了iPhone6的訂單;

2015年,28nm已經折舊完畢開始打價格戰擠垮了其他對手,並實現14/16nm晶片商業化量產;

現在台積電已經實現10nm量產,並且7nm制程研發已計畫在2017年進行試生產並預期在2018年投入量產。

而中芯國際在2015年才宣佈28nm技術,勉強達到量產標準,但至今仍受到良率無法爬升的困擾。

這種由摩爾定律推動的技術升級,使得晶圓製造行業形成了具有高度消耗技術和資本的特點,不僅要求企業既要跟上技術進步,而且還要保證極高的良品率。

晶片技術一代比一代強,每一代的技術差距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手機、電腦也在高速更新反覆運算。用戶們是不知足的,企業當然會選擇最好的晶片滿足需要。大家都說,等我們的水準跟外國的差不多就可以取代進口了,但問題是,國產晶片水準低需要放在市場裡才能成長。下游國產電子零件一直不願意用國產晶片,其技術就會一直落後,市場集中度就越高。

晶片生產商就像一個個“追芯人”,這代晶片研發沒追上,就直接被卡死在半路,敗者為寇是這個行業每天都在演繹的道理。

根據SEMI資料顯示,2015年全球半晶圓製造代工領域前10名廠商佔據全球91.7%的市場份額。其中,台積電市場份額高達56%,位居全球第一。

雷軍說過,手機晶片是這個星球上集成度最高的元器件,它需要巨額成本和較長的研發週期。“晶片行業10億起步,10年結果。”而且,晶片研製出來,至少要賣幾千萬件才能收回成本。如果只賣100萬件,對不起,每個晶片的平均研發成本就要1000多塊。晶片甚至會比手機還貴,這生意就沒法兒做。

而且,積體電路不僅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也是人才密集型的。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是積體電路領域的核心和關鍵,並不會因為“技術牛人”的加入,研發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以中芯國際為例,我們不可否認,梁孟松入職,讓我們對國產晶片的未來充滿期待,但積體電路的技術開發異常複雜,梁孟松的角色更多只是研發團隊的導師,起到減少試錯成本和加快研發進度的作用。

但這個過程還需要取決於中低層工程師的努力,梁孟松縱有通天本領,也難以包攬全部研發工作,缺失大批基礎性研發人員才是中芯國際最大的發展障礙。

這種資本、技術、人才的劣勢在公司的財報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因此,對於湧入中芯國際的投資者,它們的思維邏輯很容易理解。他們認為,中興受美國制裁後,國家將加大扶持這一產業,提升科研進度。由此一來,中芯國際將於短時間內屌絲翻身。

但中國晶片的落後,根本問題不是在於國家扶持力度的大小,而是要長期、持續的砸錢、培養人才、做技術研發。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高端晶片這種投資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事情,現時政府以一己之力全部承擔。但大家還記不記得漢芯事件?不建立在市場化的發展,權力介入科研,最終可能只會滋生腐敗,敗壞科研風氣,造成這個領域生態惡化,人才流失的惡果。

折戟沉沙後,這一切在2016年三季度迎來反轉。數千億的投資造就的資本沉澱、技術沉澱,終於讓京東方開始逐步兌現業績承諾。

2017年更是加速釋放,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94億,同比增長51.41%;股東應占淨利64.7億,同比暴增45倍。如此靚麗的業績,市場自然也予以回應,公司股價從2016年底算起,上漲了近3倍。

誠然,京東方本輪業績釋放主要依靠LCD螢幕產能的放量,因此市場仍舊存在質疑的聲音,擔心後續行業競爭對手產能釋放對LCD螢幕價格的影響,和OLED螢幕技術革新對公司的衝擊。

不過,你要知道,京東方正是靠逆行業週期的大幅擴張才有今日佳績,公司現時產品工藝已經愈發成熟,實現更高的品質和銷量,即使行業景氣回落,但公司在合肥和北京兩條產線折舊已經陸續完成,完全可以憑藉資本開支的優勢和更具性價比的價格搶奪市場,不會再次重演當年巨虧的情況。

另外,OLED螢幕方面,京東方早於2001年末收購了韓國現代的STN-LCD和OLED業務,開始進行OLED的研發。2011年,在鄂爾多斯投建中國首條、全球第二條5.5代AMOLED生產線,從此填補了我國AMOLED產業空白。

2015年,興建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並於2017年10月底提前實現量產,一舉打破了韓國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並成為繼三星、LG之後全球第三家實現柔性OLED量產的企業。

放眼未來,在柔性OLED供應方面,到2020年能貢獻1億片以上螢幕的企業,將只有三星、京東方和LG。

近期貿易戰開打,美國針對我國的高科技發展,已擠身行業龍頭之一的京東方免不了會受到影響。

但要搞清楚的是,貿易戰本身的影響在於大環境,不是京東方自身的競爭力,公司已經成功渡過了巨額建設研發,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的產能、資本、技術的沉澱只會讓公司的護城河更加寬廣。

此外,國產手機、國產電視在全球出貨量排行榜上逐步位居前列,我們也擁有極大的內需市場去消化京東方的產能,代表“中國屏”的京東方勢必也將享受下游產業發展的紅利。

所以,緊抓行業風口的京東方已不再是“價值陷阱”,未來業績持續、穩定地釋放並非空談,相信這也是為什麼劉姝威敢於公開支持京東方的原因。

三、結語

在互聯網和網路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下,曾經的資訊匱乏演變為今日的資訊氾濫,國運投資學的確深得人心,但可笑的是多數投資者僅停留在表面理解,根本沒有領悟理論背後的真諦。

無論晶片及螢幕都是我國集中資源要辦好大事的行業,毫無疑問踩在國運上,而的確,中國經濟的騰飛和高鐵、電商等產業奇跡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晶片行業未來會更加美好。

經過中興事件後,中國或者花費更大的金錢,去發展和守護這個命門行業,但阻擋著晶片發展的關鍵因素並不是資金,而是時間,這是國運也改變不了多少的事實。

而時間也是概念炒作最大的天敵。

巴菲特名言,“短期而言,股市是投票機;長期而言,股市是稱重機。”

投資是一個容易迷失的地方,每當我迷失方向的時候,我就會想,如果我是巴菲特,會如何作投資決策。

如果只能在中芯國際或京東方之間作出選擇,我相信他會毫不猶疑選擇歷經十年煎熬,基本面因素向好,但股價卻不斷走低的京東方,而不是空叫大國重器口號的國產晶片股。

短視的資金往往是價值投資者的好朋友。

本文源自王雅媛港股圈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