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200張圖紙彰顯工匠精神

日前, 國務院批准,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首根聯接美國、日本的5G海底自用光纜出發點———落戶臨港的IDC一期機電安裝工程, 由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總承包公司安裝分公司項目部竣工。 該工程秉承業主“高起點, 高技術、高安全性”要求, 項目部首次運用6大核心技術。 解決了諸多困難, 體現了央企擔當和大國工匠精神。

“二裝一拆”變為一次到位

按常規施工, 該工程至少需要半年時間。 然而, 業主要求專案部120天內竣工。 時間, 成為倒逼項目部必須運用新技術的最大動力。

而2000平方米的廠房, 僅管道長度, 就達8000米。 常規施工,

先把管道拼上去, 拆下來, 表面處理;再次安裝, 即俗稱的“二裝一拆”。 如此做法, 不僅費時費力, 還會帶來安全隱患。 專案部首次採用了裝配式機房BIN應用技術、遞推施工的物流化管理技術等6大核心技術。 通過電腦類比安裝過程, 將管道全部在生產廠家預製安裝, 現場只用吊裝到位。

由於設計圖紙與實際位置會存在偏差, 專案部運用三維掃描技術糾偏優化。 原來使用BIN技術只需一套圖紙, 項目部綜合6大核心技術後, 自己設計了管道分解圖、構件加工圖等4套圖紙, 僅圖紙數量, 就達1200張。

據瞭解, “二裝一拆”變為一次到位, 不僅節約了時間, 更是施工技術的革命。

15萬枚螺栓只只都有資料

雖然只是2000平方米的廠房, 但僅管道鋼支架就要用掉300噸的鋼。

大量的閥門、冷機等構件, 生產廠商不一, 材料尺寸不一。 項目部決定在基於BIN技術的基礎上, 建立族庫。 族庫中貯存的資料, 與原材料相比, 精確到毫米級。

施工中, 一期機電安裝的螺栓多達15萬枚, 由於建立了BIN技術族庫, 如今要找到哪枚螺栓的位置, 只要“輕點鍵盤, 立馬秒殺”。 而為了建立族庫, 專案部人員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為採集資料, 專案部人員跟隨一線職工進工地;為了及時錄入資料, 深夜, 一線職工休息了, 專案部人員仍在挑燈夜戰;去年國慶日, 專案部人員全部留守工地, 就是為了完成族庫資料建設。

該項目部經理認為, 族庫的建成, 搜集了大量的機電材料、設備品牌的尺寸和資訊, 可複製推廣到其他項目,

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萬向轉輪申請了國家專利

所有的管道、設備進入廠房, 都要經過一個35度的斜坡, 還要拐彎才能到達吊裝位置。 由於都是當前“高、精、尖”的設備, 容不得碰撞、磕碰。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工匠精神發揮了作用。 專案部經過開發、論證, 發明了萬向轉輪, 解決了這一難題。

據瞭解, 項目部目前已就該項工程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8篇, 萬向轉輪獲國家專利。 該工程也成為該局樣板工程, 引來全國各方取經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