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撰寫自評報告有哪些注意點?丨灼見

自評報告不是對“6+1”專案、24個要素、64個要點的一一回答, 這些只是一個“形”的東西, 它的神在於“五個度”。 而要回答五個度, 一定要有事實、有依據, 要自我舉證、相互支撐, 另外還要有內在的邏輯性, 能自圓其說。

審核評估是教育部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提高本科教學水準和人才培養品質的重要舉措。 在審核評估過程中, 高校自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大學進行自評、撰寫自評報告時應該避開哪些雷區?完成評估後, 審核評估的哪些思路和精神仍然可供高校整改時參考?《麥可思研究》(以下簡稱《麥》)與同濟大學品質管制辦公室主任李亞東教授進行了交流,

李教授針對這些問題貢獻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和觀點, 以供高校借鑒。

《麥》:高校自評是審核評估的重要環節, 關於自評報告的撰寫和審定, 哪些要點值得高校特別注意?

李亞東:首先高校應該明確, 自評報告和自評實際上是兩回事, 不要把自評報告跟自評混淆。 自評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這個過程可長可短, 長的可能一兩年、三四年, 短的至少也有三個月到半年, 否則不叫自評。 因為自評本身是一個自查自糾的過程, 自評報告只是在整個自評過程中最後形成的一個報告, 就相當於我們寫論文最終呈現在書面上的成果, 是你整個研究成果的最終展現。 而實際上最終的結果呈現之前,

需要進行很多構思、研究, 還需要不斷調整。

所以說, 首先要告訴學校自評和自評報告是兩回事, 自評報告是自評過程最終結果的一種呈現, 切不可把自評報告代替自評。 正因為有的學校可能把自評報告取代了自評, 所以他們把很多精力放在找一個班子專門來寫自評報告, 這不是在搞自評, 這叫寫自評報告。 本來自評是所有人都要參與的一件事情, 現在寫自評報告變成了“寫作班子”的事, 做一些資料整理和文字潤色美化。

而且“寫作班子”往往就是上面規定自評報告怎麼寫, 他們就按照要求寫, 純粹是為了寫報告而寫報告, 而不是對學校的整體工作進行梳理, 也沒有對照評估各方面的要求來查找學校存在的問題,

檢查自身的工作。 另一方面, 從參與度上看也不夠, 沒有將大家發動起來查漏補缺, 自查自糾。

第二點, 因為沒有評估指標, 學校在寫自評報告時感覺很難把握。 也有些學校還是按照過去那個思路寫自評報告, 以前按照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這樣去做, 就像回答問題一樣, 問啥答啥, 要啥給啥。 這次評估沒有了這些指標, 但是有“6+1”項目、24個要素、64個要點, 有的學校又按照要點一個一個地去回答。 這次的審核評估方案我也參與了設置, 我們當初的想法就是這次自評報告要求用資料和事實說話, 但又不要求專家花時間去核實那些數字對不對。

當然這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我們這次有專門的資料分析報告,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更多地希望專家到現場做一些專業性的指導, 而不是把時間花費在核實那些材料和資料。 那麼這樣一來自評報告到底寫到什麼程度才合乎要求?我們當時提出來的要求就是“五個度”。

從整個辦學角度來講, 要看辦學定位是不是適應社會需求, 即社會需求適應度;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有沒有達成, 即培養目標達成度;學校提出要培養這樣的人, 你是否有充足的資源或條件來支撐, 即師資和條件支撐度;我們這次強調學校要建一套品質保證體系, 所以學校不光要有品質保障體系, 還必須要運行有效, 即品質保障體系運行的有效度;學校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發展, 為社會用人單位培養人才服務的,

所以說還需要有學生和用人單位滿意度。

我們當時提出審核評估過程中要用這“五個度”去把握, 這就要求每個學校在寫自評報告的時候要按照這“五個度”去考慮。 在對學校的培訓包括對專家的培訓時, 儘管我們講得不少, 但做的方面可能還不太到位, 所以現在學校提交的自評報告, 包括專家到現場評估的時候, 雖然提了這個要求, 但是一直沒有很好地落實。 這“五個度”到底怎麼去表現, 怎麼去落實, 這是寫自評報告當中遇到的一個難題。

這次審核評估每個學校都說“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 這就是要求學校首先要把這個尺子的刻度在哪說清楚, 就是我們剛剛講過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其次,你是怎麼提出這個定位的,依據是什麼,也必須說明白。比方說辦學定位的問題,不僅要告訴我你的定位是什麼,還需要講清這個定位是從哪來的,最後是怎麼形成的。要說清“從哪來的”,學校需要說明自己做過的社會調查,包括本省“十三五”或者“十二五”整個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其中涉及社會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如果是面向全國的大學,還需要瞭解全國的狀況是怎樣的。

如果是單科或多科的院校,那麼你瞄準的是哪些行業、哪些領域來設置這些學科和專業,這些行業的社會需求到底怎麼樣。不僅如此,你還要知道你的競爭對手的情況,因為這個行業所需要的人才不是靠你一個學校去提供的。

另外,學校在決策過程中,是否體現了民主決策?例如學校組織了一幫人去調研,調研回來後學校經過哪些層面的討論?聽取過國內外專家的意見嗎?收集過學校各學院方方面面的意見嗎?有沒有在校務會、黨委會和教代會上進行討論?教師和學生等利益相關者知道嗎?這個定位最後得到大家認可了嗎?這些都體現出決策過程的民主性。這些都是社會適應度裡面需要學校去自我舉證的。

你如果能說清楚,那麼我們就相信你,因為你經過了這麼多程式,也發動了這麼多人力進行討論和確認。那麼我們就認定這個適應度是基本適應的,或適應度很高。假如學校沒有充分地去調研,決策是由校領導一拍板就決定了,我們調查發現學生和老師對本校的定位都說不上來,更不用說理解,那這就是一個大問題。

從我所舉的社會適應度的例子來看,我們可以總結出三個方面。第一,你的定位從哪兒來,依據是什麼;第二,你確定這個定位的過程是怎樣的;第三,利益相關者是否認同。只有從這三個方面我們才可以判斷辦學定位是否適應社會需求,相應地,學校寫自評報告時也要從這三個角度拿出大量的事實和依據,再下筆去寫。

同樣的道理,學校在闡述培養目標達成度時,要說清本校總體的培養目標,各個學院各個專業是怎麼落實的,包括用人單位、畢業生、行業對人才培養的品質以及規格的認同度多高。在資源的支撐度方面,如果學校說自身是全國一流,那麼你就要拿出“一流”的證據,比如重點專業、重點學科有幾個?師資隊伍的學歷層次如何?以此類推,關於品質保證體系運行的有效度,需要說清學校有沒有品質保障體系,這個品質保障體系是怎麼運行的,等等;學生和用人單位滿意度,又有哪些事實和資料可以進行說明?

總的來說,自評報告不是對“6+1”專案、24個要素、64個要點的一一回答,這些只是一個“形”的東西,它的神在於“五個度”。而要回答“五個度”,一定要有事實、有依據,要自我舉證、相互支撐,另外還要有內在的邏輯性,能自圓其說。

第三點,我們寫自評報告時,特別注意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突出自己的重點,包括最後那個特色項目。我們對自評報告有一個檢驗的標準,就是“畫像要像”。假如把你這份自評報告中所有直接涉及學校符號的資訊去掉,再給人家看,或者讓自己看是像還是不像。如果各校寫出來都一樣,人家怎麼說你也怎麼說,就失去了自評報告的意義。

《麥》:在“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理論下,審核評估的收尾並不意味著學校工作的結束。您是否可以為高校在“後審核評估時代”的可作可為提出建議?

李亞東:我們審核評估提出的要求就是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持續改進,所以每個學校第一要做的就是按照專家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地去做一些問題的梳理,拿出整改方案,扎扎實實地把後續整改工作落實到位。相信這件事情是每個學校都會做的,問題不大。

第二,我們這次審核評估有一個特別的形式,就是我們之前說的“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審核評估後,希望高校真的按照審核評估的思路和精神,從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到專業,再到課程和教學,認真梳理自己的一整套標準體系。另外,“五個度”也是我們這次核評估的一個“中國標準”的創新,體現的是一種教育理念、教育思維方式,包括對辦學模式上的一些改革的引導。所以這“五個度”不能說審核通過了就過了,學校需要靜下心來按照這“五個度”好好進行梳理。

第三,就是要把自我品質保障體系建設和運行當重點工作去抓。不是靠別人督促,也不需要靠外部來評估,真正將學校的自我品質保障和自我評估常態化。

第四,根據我的判斷,政府以後會給學校越來越大的辦學自主權,那麼以後的外部評估可能會越來越少地干預學校具體的辦學行為,將重心轉移到檢查學校的自我品質保障的運行上。我們過去檢查學校的方方面面,而將來這個工作由學校自己承擔,外部評估的是大學的這一套自我品質保證體系及運行有效度,檢查學校的日常監督和日常評估的一些結果。我們今後可能更關注學校是不是認認真真去做了這一套,以督促學校強化主體責任和品質自律,更好地進行自查自糾和持續改進,這樣才能真正保障品質和提升品質。

聲明: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麥可思研究編輯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

其次,你是怎麼提出這個定位的,依據是什麼,也必須說明白。比方說辦學定位的問題,不僅要告訴我你的定位是什麼,還需要講清這個定位是從哪來的,最後是怎麼形成的。要說清“從哪來的”,學校需要說明自己做過的社會調查,包括本省“十三五”或者“十二五”整個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其中涉及社會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如果是面向全國的大學,還需要瞭解全國的狀況是怎樣的。

如果是單科或多科的院校,那麼你瞄準的是哪些行業、哪些領域來設置這些學科和專業,這些行業的社會需求到底怎麼樣。不僅如此,你還要知道你的競爭對手的情況,因為這個行業所需要的人才不是靠你一個學校去提供的。

另外,學校在決策過程中,是否體現了民主決策?例如學校組織了一幫人去調研,調研回來後學校經過哪些層面的討論?聽取過國內外專家的意見嗎?收集過學校各學院方方面面的意見嗎?有沒有在校務會、黨委會和教代會上進行討論?教師和學生等利益相關者知道嗎?這個定位最後得到大家認可了嗎?這些都體現出決策過程的民主性。這些都是社會適應度裡面需要學校去自我舉證的。

你如果能說清楚,那麼我們就相信你,因為你經過了這麼多程式,也發動了這麼多人力進行討論和確認。那麼我們就認定這個適應度是基本適應的,或適應度很高。假如學校沒有充分地去調研,決策是由校領導一拍板就決定了,我們調查發現學生和老師對本校的定位都說不上來,更不用說理解,那這就是一個大問題。

從我所舉的社會適應度的例子來看,我們可以總結出三個方面。第一,你的定位從哪兒來,依據是什麼;第二,你確定這個定位的過程是怎樣的;第三,利益相關者是否認同。只有從這三個方面我們才可以判斷辦學定位是否適應社會需求,相應地,學校寫自評報告時也要從這三個角度拿出大量的事實和依據,再下筆去寫。

同樣的道理,學校在闡述培養目標達成度時,要說清本校總體的培養目標,各個學院各個專業是怎麼落實的,包括用人單位、畢業生、行業對人才培養的品質以及規格的認同度多高。在資源的支撐度方面,如果學校說自身是全國一流,那麼你就要拿出“一流”的證據,比如重點專業、重點學科有幾個?師資隊伍的學歷層次如何?以此類推,關於品質保證體系運行的有效度,需要說清學校有沒有品質保障體系,這個品質保障體系是怎麼運行的,等等;學生和用人單位滿意度,又有哪些事實和資料可以進行說明?

總的來說,自評報告不是對“6+1”專案、24個要素、64個要點的一一回答,這些只是一個“形”的東西,它的神在於“五個度”。而要回答“五個度”,一定要有事實、有依據,要自我舉證、相互支撐,另外還要有內在的邏輯性,能自圓其說。

第三點,我們寫自評報告時,特別注意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突出自己的重點,包括最後那個特色項目。我們對自評報告有一個檢驗的標準,就是“畫像要像”。假如把你這份自評報告中所有直接涉及學校符號的資訊去掉,再給人家看,或者讓自己看是像還是不像。如果各校寫出來都一樣,人家怎麼說你也怎麼說,就失去了自評報告的意義。

《麥》:在“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理論下,審核評估的收尾並不意味著學校工作的結束。您是否可以為高校在“後審核評估時代”的可作可為提出建議?

李亞東:我們審核評估提出的要求就是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持續改進,所以每個學校第一要做的就是按照專家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地去做一些問題的梳理,拿出整改方案,扎扎實實地把後續整改工作落實到位。相信這件事情是每個學校都會做的,問題不大。

第二,我們這次審核評估有一個特別的形式,就是我們之前說的“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審核評估後,希望高校真的按照審核評估的思路和精神,從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到專業,再到課程和教學,認真梳理自己的一整套標準體系。另外,“五個度”也是我們這次核評估的一個“中國標準”的創新,體現的是一種教育理念、教育思維方式,包括對辦學模式上的一些改革的引導。所以這“五個度”不能說審核通過了就過了,學校需要靜下心來按照這“五個度”好好進行梳理。

第三,就是要把自我品質保障體系建設和運行當重點工作去抓。不是靠別人督促,也不需要靠外部來評估,真正將學校的自我品質保障和自我評估常態化。

第四,根據我的判斷,政府以後會給學校越來越大的辦學自主權,那麼以後的外部評估可能會越來越少地干預學校具體的辦學行為,將重心轉移到檢查學校的自我品質保障的運行上。我們過去檢查學校的方方面面,而將來這個工作由學校自己承擔,外部評估的是大學的這一套自我品質保證體系及運行有效度,檢查學校的日常監督和日常評估的一些結果。我們今後可能更關注學校是不是認認真真去做了這一套,以督促學校強化主體責任和品質自律,更好地進行自查自糾和持續改進,這樣才能真正保障品質和提升品質。

聲明: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麥可思研究編輯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