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處處有歡歌各有各精彩

原標題:處處有歡歌各有各精彩 南寧各地輪番上演精彩活動

良慶區大塘鎮太安村那廖坡村民包的傳統粽子讓人垂涎欲滴 記者 陸增安 攝

提建議

恢復古名駱越鎮 建設祭祖文化園

本報訊講好駱越故事, 弘揚駱越精神。 日前, 在2018年中國壯鄉·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活動期間, 《駱越方國研究》專著首發式暨武鳴駱越文化開發研討會在武鳴召開。 會上, 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就駱越文化的挖掘、傳承和發展做了深入探討, 並就武鳴駱越文化的開發問題提出了不少建議。

近年來, 武鳴區注重民族文化特別是駱越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民族文化建設取得了眾多成果。 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至今已連續舉辦了38屆,

直接投入超過億元。 每年前來參與的廣西區內外群眾均達20萬人以上。 2017年, 武鳴被命名為“中國駱越文化之鄉”和“中國龍母文化之鄉”。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 《駱越方國研究》專案負責人、著名壯侗語族民族歷史文化學家、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梁庭望介紹,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駱越方國研究》專著近日正式出版發行, 專著論證了駱越文化的發源、駱越文化的中心和主體, 詳盡地舉證駱越方國的發祥地和最早的國都就在南寧市武鳴區。 這一論著對於武鳴區駱越文化的挖掘和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為武鳴剛剛被授予的“中國駱越文化之鄉”和“中國龍母文化之鄉”的命名稱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此外,

專家們也在會上對武鳴駱越文化的保護傳承積極獻計獻策, 如建議恢復陸斡鎮的原名駱越, 將武鳴河改為原來的名稱駱越江, 修復大明山駱越王廟, 建設駱越祭祖文化園、建設駱越長壽養生文化基地等, 將武鳴建設成為駱越文化的高地。

新世相

農村新景真醉人 四方群眾聞訊來

本報訊浪漫“三月三”, 魅力新農村。 近日, 良慶區“壯族三月三”活動一場接一場, 內容豐富多彩, 精彩連連。 4月17日, 在良慶區大塘鎮太安村那廖坡舉行“三月三”民俗文化特色活動, 四裡八鄉的群眾聞訊趕來, 既可欣賞新農村的特色美景和原生態山歌、舞蹈、民間體育競技, 還可以體驗當地最傳統的壯族風俗、品嘗特色美食。

“三月三”期間, 良慶區還將開展系列活動,

以享壯鄉文化習俗、千人同唱原生態山歌、傳承嘹囉山歌、壯族民間體育競技等多種形式, 營造出濃濃的地域特色節日氛圍。

外地團體來踢館 對唱山歌好熱鬧

辦比賽

本報訊日前, 上林縣西燕鎮、大豐鎮、明亮鎮等地舉行豐富多彩的“三月三”活動, 跳竹竿舞、拋繡球、對山歌等, 氛圍熱烈, 當地群眾及外地遊客一起, 歡度“三月三”傳承壯文化。

上林縣明亮鎮禾田農耕文化園推出了系列遊園活動, 活動持續到4月22日。 18日當天, 前來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 活動豐富多彩, 有猜碼比賽、套鴨子、投繡球比賽、壯族歌舞表演、跳竹竿比賽、30人板鞋比賽、集體花樣跳繩比賽、篝火派對晚會等, 現場熱鬧非凡。 此外, 遊客們還可以觀賞小農耕園、七彩荷田等, 一邊吃一邊玩,遠離喧囂,身心得到放鬆。

在大豐鎮雲裡湖景區,遊客們看完噴泉後,還能在慶“三月三”壯瑤山歌對唱會上,看“劉三姐”和“阿牛哥”在臺上對歌,以及壯家兒女們跳起上林縣獨特的壯族風情舞蹈。 三裡歌圩文化源遠流長,當天,在三裡鎮壯族歌圩文化傳承基地也舉辦了精彩紛呈的山歌比賽。活動還邀請了合山市、來賓市等外地團體參賽,共同體驗上林的濃濃壯鄉情。

承傳統

“九龍祭母”講孝道 “慈孝家庭”獲殊榮

本報訊日前,在上林縣塘紅鄉石門村的龍母文化廣場,上林縣塘紅鄉第十三屆龍母文化節隆重舉行。此次盛會包含趣味十足的民族競技活動、氣勢恢宏的九龍祭母儀式、第三季“中國新歌聲”上琳賽區晉級賽等諸多精彩節目。

伴隨著喧天鑼鼓聲,特掘盡孝“九龍祭母”儀式正式開始,九龍齊聚舞臺,在禿尾銀龍特掘的引領下,藍龍、黃龍、綠龍等8條龍追著繡球,做著騰躍、翻滾、盤起、穿插等龍姿,活靈活現。龍母文化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新時期的母系社會,慈母行善救特掘,特掘盡孝救萬民的故事在上林民間可謂是婦孺皆知。上林縣龍母文化是珠江流域龍母文化和“壯族三月三”傳統節日的發祥地。每年塘紅鄉都會舉辦龍母文化節來提倡母慈子孝、家庭和睦,使得“慈孝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當天的“龍母文化節”活動上,上林“慈孝家庭”上臺領匾,體現了“龍母文化”的精髓在上林的傳承。獲得“慈孝家庭”的家庭代表上臺領獎,接受鄉親們的矚目與掌聲。同時,“感動上林,慈孝人物”的網上投票評選活動也在當天正式啟動。現場參展的商家展位上,各種琳琅滿目的土特產引來了眾多鄉親的駐足。“中國新歌聲(上琳賽區)”的複賽亦把舞臺搬到了這裡。進入複賽的實力唱將登上舞臺,在鄉親們的矚目中展示自己的風采。

【民俗寶典】

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布和壯錦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豔麗著稱,還有風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壯族婦女的服飾端莊得體,樸素大方,一般是一身藍黑,褲腳稍寬,頭上包著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間系著精緻的圍裙。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人物、鳥獸、花卉等花紋,色彩斑斕。

一邊吃一邊玩,遠離喧囂,身心得到放鬆。

在大豐鎮雲裡湖景區,遊客們看完噴泉後,還能在慶“三月三”壯瑤山歌對唱會上,看“劉三姐”和“阿牛哥”在臺上對歌,以及壯家兒女們跳起上林縣獨特的壯族風情舞蹈。 三裡歌圩文化源遠流長,當天,在三裡鎮壯族歌圩文化傳承基地也舉辦了精彩紛呈的山歌比賽。活動還邀請了合山市、來賓市等外地團體參賽,共同體驗上林的濃濃壯鄉情。

承傳統

“九龍祭母”講孝道 “慈孝家庭”獲殊榮

本報訊日前,在上林縣塘紅鄉石門村的龍母文化廣場,上林縣塘紅鄉第十三屆龍母文化節隆重舉行。此次盛會包含趣味十足的民族競技活動、氣勢恢宏的九龍祭母儀式、第三季“中國新歌聲”上琳賽區晉級賽等諸多精彩節目。

伴隨著喧天鑼鼓聲,特掘盡孝“九龍祭母”儀式正式開始,九龍齊聚舞臺,在禿尾銀龍特掘的引領下,藍龍、黃龍、綠龍等8條龍追著繡球,做著騰躍、翻滾、盤起、穿插等龍姿,活靈活現。龍母文化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新時期的母系社會,慈母行善救特掘,特掘盡孝救萬民的故事在上林民間可謂是婦孺皆知。上林縣龍母文化是珠江流域龍母文化和“壯族三月三”傳統節日的發祥地。每年塘紅鄉都會舉辦龍母文化節來提倡母慈子孝、家庭和睦,使得“慈孝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當天的“龍母文化節”活動上,上林“慈孝家庭”上臺領匾,體現了“龍母文化”的精髓在上林的傳承。獲得“慈孝家庭”的家庭代表上臺領獎,接受鄉親們的矚目與掌聲。同時,“感動上林,慈孝人物”的網上投票評選活動也在當天正式啟動。現場參展的商家展位上,各種琳琅滿目的土特產引來了眾多鄉親的駐足。“中國新歌聲(上琳賽區)”的複賽亦把舞臺搬到了這裡。進入複賽的實力唱將登上舞臺,在鄉親們的矚目中展示自己的風采。

【民俗寶典】

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布和壯錦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豔麗著稱,還有風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壯族婦女的服飾端莊得體,樸素大方,一般是一身藍黑,褲腳稍寬,頭上包著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間系著精緻的圍裙。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人物、鳥獸、花卉等花紋,色彩斑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