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第二屆世界智慧大會」超算中心開放平臺 “科技小白”也能製作人工智慧機器人

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機器人學習……最近這些越來越火的科技熱詞, 已經不再是科學家才能操控的高端產品了, 今後個人只要提出需求, 就可以自行訓練智慧模型, 構建個性化的人工智慧工具。 4月18日, 由天津市委網信辦組織的“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網媒記者走基層·智慧時代的今天”活動首站來到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 2018年下半年該中心將推出“人工智慧研發平臺”, 通過將底層計算能力和人工智慧訓練框架統一封裝, 即便是“科技小白”的普通大眾, 也可以製作出自己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工作人員在天河一號國家超算天津中心內工作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告訴津雲新聞記者:“2018年下半年, 我們將推出‘人工智慧研發平臺’。 這個平臺一方面為人工智慧專家提供技術支援, 另一方面可向公眾用戶開放。 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百姓,

都可以借助天河超級電腦的能力, 訓練智慧模型, 大大降低人工智慧應用領域的門檻。 ”

目前, 這套“人工智慧研發平臺”已經在後期的調試中, 普通使用者通過登錄介面, 提供訓練哪類機器人的需求, 按照流程上傳資料和資訊, 就可以線上完成人工智慧工具的模組搭建、訓練和下載。 初期, 面向普通用戶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製作主要以語音和圖像識別為主。

舉個例子, 比如我們想要製作一個語音辨識自動寫稿的機器人。 在這個平臺上, 通過提供語音資料, 平臺底層就可以自行訓練智慧模型, 完成想要的人工智慧工具學習。

天河一號

“2018年下半年, 天河三號試驗平臺也將啟用。 ”孟祥飛說, “屆時, 天河一號和天河三號將共同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這款人工智慧研發平臺也將搭載著百億億次電腦的資料處理能力, 進行深度學習和電腦學習。 ”

“天河三號”超級電腦百億億次的計算能力讓世界為之一震, 但是孟祥飛說:“我們要反過來思考, 超級電腦是不是為了快而快。

更快的運算速度, 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 ”

現如今, 每天1600余個科研創新專案都要在天河一號上進行運轉, 已經處於飽和狀態, 而“天河一號”也在“算天”“算地”“算人”的應用領域逐漸擴展應用場景。 比如“算天”的氣象、氣候和霧霾研究, “算地”的石油勘探, “算人”的基因技術、生物醫藥。

天河一號應用場景

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展示廳裡, 孟祥飛為津雲新聞記者介紹了一套全國範圍內的霧霾預警系統。 “只需要2到3個小時就能算出最長時效預報5天的數值預報, 實現目前霧霾預報最高網格精度1公里。 而過去, 精度僅為50公里左右。 通過對污染源、區域污染資料的精確分析, 為未來霧霾治理提供預警及解決方案。 ”

目前,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實現了超級計算、人工智慧、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的五大融合, 為社會經濟建設, 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服務, 並構建了工業雲、建築雲、生物醫藥研發雲、文化創意雲、互聯網金融雲、礦業雲、健康大資料、交通大資料、智慧港大資料等多個應用平臺。 同時,在“天河”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大資料、雲計算企業在周邊落戶形成大資料產業聚集。

同時,在“天河”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大資料、雲計算企業在周邊落戶形成大資料產業聚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