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西藏的阿裡和那曲地區成為我國首批暗夜保護地

近日, 我國西藏的阿裡地區和那曲地區正式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暗夜顧問委員會收錄至“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 成為我國首批得到國際組織認可的暗夜保護地。

5年前, 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星空工作委員會等單位支援下, 西藏啟動了暗夜保護工作, 選擇位於噶爾縣獅泉河鎮以南30公里的山地地區、平均海拔4200米的阿裡地區和位於那曲縣羅瑪鎮以南13公里處、平均海拔4600米的那曲縣羅瑪鎮, 實施了我國首批“暗夜保護地”試點項目。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趙永恆曾多次在阿裡的天文觀測站考察,

此次入選的阿裡地區, 為國家天文臺在西部選擇的三個觀測點之一, 另外兩處分別是四川省稻城地區和新疆帕米爾高原的慕士塔格雪山附近地區。 “天文觀測地點的選擇有幾個主要標準, 即晴夜數、大氣穩定性、夜天光背景和水汽, 西部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趙永恆介紹說。 因為晴夜數量、大氣穩定性和夜天光背景等因素, 會影響光學波段的觀測, 而水汽則會影響紅外波段的觀測, 吸收紅外波段信號。

就這三點而言, 阿裡的海拔高度是西部三個觀測中最高, 達到5032米, 每年晴夜數量和水汽條件也穩居第一, “雖然三個觀測點各有優缺點, 但阿裡肯定是國內優秀觀測點之一”。 趙永恆說。 不論是阿裡還是那曲, 抑或是西部另外兩個觀測點, 暗夜條件好, 觀測條件佳, 都應處在人煙稀少、經濟發展緩慢的地區。 因為這樣的地點光污染比經濟發達地區小。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曾經試圖在上海市附近尋找暗夜條件較好的地區, 但明亮的夜景照明讓這種尋找變得徒勞。 以上海天文臺設立在佘山的1.56米望遠鏡為例, 若將其放在夜天光背景21星等(衡量天體光度的量)的地方, 可以很容易觀測到亮度為20星等的天體。 然而, 由於佘山使用了大量設計不合理的路燈, 夜天光背景目前達到16星等左右,

比21星等的地方要亮近100倍, 所以佘山1.56米望遠鏡只能選擇亮於15星等的天體進行觀測研究。

這種光污染在上海市中心更嚴重。 大量泛光燈使夜天光背景非常亮, 肉眼只能看到少數幾顆亮的恒星, 更遑論天文觀測。 城市光污染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失去抬頭欣賞星空的快樂。

而國家天文臺最早建立在河北省的興隆觀測站, 曾經具備良好的觀測條件, 一直是光學望遠鏡安身之處。 但由於城市化發展腳步加快, 興隆基地周邊省市光污染增加嚴重, 再加上霧霾等天氣條件所限, 導致那裡的觀測條件日益惡化。 從這個角度看, 我們東部的台址受到經濟發展和城市亮化工程影響比較嚴重。 這讓大型望遠鏡因為收集光能力太強而變得無用, 所以我們不得不去西部選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