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跟李天金動過手,幫徐曉冬推薦拳手,他怎麼看待傳武,比如形意

以武論武——在這個用嘴說拳, 以文論文的時代

——他跟李天金動過手, 幫徐曉冬推薦拳手, 他怎麼看待傳武, 比如形意|以武論武005

雙標題:說泰拳靠擂臺規則?沒有限制的情況下進行搏擊,

對方簡直就是尋死|以武論武005

採訪人:武作家《以武論武》

受採訪人:網名青龍武藏

受邀亮點:跟李天金動過手, 幫徐曉冬推薦傳武拳手, 打拳教拳, 能演示, 能演講

武作家按:以武論武是咱們武作家論武術界推出的談話欄目, 旨在盡原貌分享真實而有價值的武術界知識。 我們通過一種文學採訪而不是主題採訪的形式進行, 憑藉武作家的武學修養引導談話。

每期會通過談話內容, 總結出一個特色主題:可能是技術話題, 可能是情感話題, 可能是歷史話題, 也可能是真相揭秘, 或者是熱度話題……總之, 是有意義的話題。

我剛把這個人推薦給徐曉冬了, 師兄看這人怎麼樣

武藏:師兄,

有事?

以武論武(因為簡稱接近, 容易混淆, 以下改稱武作家):即興一個小調查。

武藏:師兄請講。

武作家:就是閒聊, 過後我會整理成文章, 整理是後來的事, 你不需要語言書面化, 平常表達就好, 也不設問題。

武藏:我剛把這個人推薦給徐曉冬了, 師兄看這人怎麼樣(附網址)?

武作家:他們以實戰自稱, 但是沒有什麼出彩戰績, 即不是純傳武, 又不是擂臺格鬥。 是九十年代武術新概念時期的產物, 這個你就知道了。 你當初也是武術改截拳道, 又從截拳道改的散打, 最後是泰拳是吧?

武藏:是的, 泰拳比較入迷, 後來去泰國訓練有幾年。 現在截拳道、雙節棍也依然是教學項目。

武作家:好, 等再找一期咱們談截拳道。 記得你也是拜的名師。

武藏:是的, 現在我也稱是我的武術老師。

武作家:那你就容易理解了, 他們(被推薦者)就是“截拳道”流行時代, 開發的本土替代品。 就是用截拳道理念為基礎, 加入了本土化的傳武特色, 類似傳武的理論用語翻譯版, 換了現代說法。

屬於自衛術, 不適合擂臺搏鬥, 立意也不是擂臺格鬥。 但是給人感覺, 又套路化武術實戰。 是在結合散打的情況下, 保留了一些插眼打襠什麼的, 成為了獨立加強版。

這個你知道, 談話是展示給讀者看。 普及知識。

武藏:他們說話挺狂的, 我就推薦了。

武作家:這種做的比較精專簡練的是陳鶴皋“無限制格鬥”, 徐曉冬都已經打“無限制格鬥”了, 就不會跟這些再比劃了。

武藏:是的。 徐曉冬這也是分好幾類型, 賽制挺靈活的。

武作家:這個點贊。 他是不是好人目前不好判斷, 但做的事情確實是好事。 做了好事, 將來也就會得到好的評價。

泰拳在擂臺上, 根據規則不同, 也有不同形式

武作家:師弟幫我看看這個視頻, 是古泰拳嗎?跟心意拳單式訓練差不多。 是武術相通, 還是也講手講滑了, 演變成了個人風格。

武藏:是個人風格。 古泰拳不是這樣的。 這個也是講手。

武作家:就跟軍警擒拿格鬥拆招帶個肘法差不多是吧?

武藏:是的。 有很多假借泰拳教學的, 畢竟泰拳實戰名聲強。 也有糊弄外地人的。

武作家:心意拳單把拆招, 基本也是這類差不多, 但是實戰上步很容易脫節, 也不容易實用。 但是一般人看不出來。 看來泰國本地也不全是純實戰, 也有這種“理念拆招”。

武藏:泰拳的發展史值得妙贊, 在泰國軍事格鬥、徒手格鬥中占著很高的地位, 同時也是泰國軍隊的必修搏擊術。 所以不光有擂臺形式。

不過擂臺形式, 根據規則不同, 也有不同形式。

武作家:格鬥遊戲裡邊, 泰拳相關的風格就有幾種。 類似同一種武術, 不同場合的不同發揮。

武藏:泰拳訓練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 這是大體的分配方式, 當然如果細分化的話可以分為十段。 這是咱們館的訓練提綱, 師兄看看。

武作家:你在泰國那幾年, 打比賽是纏麻繩的嗎?

武藏:都有。 泰拳不同的老師, 也有自己的風格。 因為是職業的打比賽, 所以訓練不只是圍繞技巧。 其他一些訓練, 如果單獨提煉出來, 也有較好的塑形體、養生的效果。 這部分也非常重要,從訓練提升到恢復狀態,都非常科學。

我學習的時候追求實戰,但是技術實戰,是某個時期隨著比賽水準的提升,自然形成的一個狀態,然後影響到現在。我的師父就是以技術細膩著稱。我們去學習,就不只是學習表面,要學習跟散打不同的地方,技術的部分。

武作家:不錯,這些名字先隱掉,之後有機會專門做幾期,打拳又能講拳的不多。人才難得。

武藏:泰拳訓練規劃:

1.在訓練泰拳一天當中我們一般一天分為三個時段,也就是早晨、中午,及下午;早晨一般都是體能、耐力訓練,通常以跑步、甩大繩等等為主……

中午技術訓練包括打靶、踢沙袋,晚上對抗練習,抗打練習,力量訓練……

上面的分化是針對有一定相當基礎的進化職業運動員訓練高級法。

基礎大課和中級大課訓練法:

1.熱身、跑步拉升

2.空擊、步伐,拳腿技術練習

3.打靶,打沙袋,速度球等

4.簡單的抗擊,防守,對抗練習

5.體能力量練習

作家:交流,技術細節,略……

武藏:交流,技術細節,略……

傳統武術中也有非常多的好的訓練方式

武作家:我這邊很多是傳武愛好者,他們對傳武理解其實也不深,但是有一部分是形意拳的資深愛好者,形意拳外形直接,但是內在豐富,他們讀我的書,跟了好幾年博客,雖然功力不行,但是對理念基本接受了。

咱們對比形意拳與泰拳,簡單講解一下怎麼樣?泰拳其實也是一類狀態,大家只知道實戰,猛,但他們認為是一種粗糙的生猛,就跟認為形意拳就是“硬打硬進無遮攔”不管不顧一樣。

嘗試性,以後慢慢細化。

武藏:傳統中也有很多好的訓練方式,套路的器械的練功。師兄你看看這兩個視頻,就很好。一個腰馬合一發力,一個是用這種石頭練力量,這個是傳統少林練法吧?傳統叫什麼名字?

武作家:對,傳統一些技法跟你講到這個素質訓練相仿,就是只有在一定的身體條件下,才能發揮一些特色打法。這個素質不是單單的常態速度、力量,而是特殊的,適用於自身流派的,這部分訓練就叫功力訓練。

好比散打的改泰拳,不是從頭練泰拳的話,他的風格肯定還是生硬,撐著架子,跟泰拳的剛韌流暢感覺不同。這部分就是因為功力不同。

現在傳武缺少的就是功力訓練,同樣也缺少功法,已經不知道怎麼練了。因為大多人理解的功力就是常態的力量、速度、爆發力,這個有點籠統。

視頻這個應該不是古老功法,現代發明。但是古代肯定也有類似利用石制勞動器具練功的。命名的話大概就是石磨功、磨盤功之類的。

武藏:這個訓練挺好的,我們可以引用一下,自然生態練功方式。我們注重在自然環境訓練身心,提倡原始訓練,越野跑步。

武作家:可以。我打字快,我提出一些概念,你給確定是與不是,延伸細化一下,這樣傳武的愛好者也會理解很多現代的東西,不然大家理解泰拳就是生猛,硬打硬抗。

武藏:是,這是給人的感覺,但是泰拳是很巧妙的。我們的柔韌、力量、協調、呼吸都很強調的,一點不比武術落後。而且還有意念力量,這些反而是現在傳武缺失的。

武作家:對。泰拳有信仰力量。所以人品也都不錯,無論什麼風格,嚴肅的還是活潑的。

不能驟然緊固的,一碰你兵器都脫手了,後邊直接就穿死了

武作家:好比泰拳你們那個步子叫什麼?就是有單腿點地的,有左右點地的,整體形成一個韻律,始終慣著勁,始終在爆發預備狀態。掃腿是換步提身,迅速帶起慣性重掃。

武藏:就是 叫點滴步,比較方便。泰拳其實是很自然很放鬆的。

武作家:這個非常好,這是真正的松柔,正是傳統所謂內家拳追究的。發力松沉流暢,而且沒有預動,整體就在韻律當中,隨時發力。並且因為整體這個擰動狀態,還有纏絲卸力的作用,根本不是硬抗。

武藏:是的,非常流暢,擂臺上要保持體力,節省體力。要聰明的打。

武作家:看播求打拳,支撐很穩,很少被摔倒或被打得失去平衡,按著傳統武術來說,這都內勁貫通,樁功極其高明了。一個腿都比兩個腿穩。

武藏:是很巧妙的,看著很生猛,力量能打出去。但是能含住,不被借力。

武作家:這個傳統上叫“力不出尖”,不過因為應用場合不同,傳統更多偏向沉穩這部分,有點像古泰拳那個架子。不過也是說的理想狀態,要說現實狀態,傳武沒法說了。

武藏:師兄很維護傳武的面子。

武作家:現代格鬥方面的,有戰績,有實力,也不需要我維護。現代格鬥方面運動員多,但搏擊學者少,所以也需要你這種人才。能夠講出來。

有很多人拿過全國冠軍,但是不會講,只會講感謝教練、頑強拼搏,這就給人造成一個誤解,現代搏擊的多是蠻幹、硬拼。即便你能打,他們也認為是身體素質的緣故,而不認為是技術的緣故。

武藏:我們新的館正在鋪設地面了,很快就完工了。師兄等給我們畫幾張圖吧。

武作家:這個可以,就是不方便現場塗鴉,可以通過噴繪貼紙形式,這個反而方便。

剛才那個石磨往裡合,用來練臂力合力什麼的,感覺上是打擺拳用的。如果是傳統特色練法,實際是練的腰力。

而且有往裡合的容易理解,還有往外橫的。一般往裡打容易理解,往裡合也可以打直拳重擊。而往外橫的又不見橫,也是往前打,這個是傳統少林心意把一類的特別功法。

後來形意拳發揮了這個長處,但是很隱含,是束展。外家練法就教“裹炮”,往裡是裹,外放崩開就是放炮,放炮就是“橫”。說起來很抽象。但是打鬥感覺上又很貼切。

這個是為了配合特殊組合,如果不用這種組合,一些特別打法就連貫不上。所以傳武高級打法,好使的,也容易不好使,因為不全,單獨一下自己就很彆扭。

借此給大眾普及下知識。

傳武的一些打法,為什麼需要沉墜、緊固?這就好似對紮槍,誰能沉住,能緊固住,這在一接觸的時候就佔優勢。沒有沉墜,不能驟然緊固的,一碰你兵器都脫手了,後邊直接就穿死了,再多巧妙也用不上。

武藏:是這樣,沒有力量不行。

武作家:你們掃腿那個翻胯壓胯,就是把力量全部干進去。傳統意義上,也是一種緊固。

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進行搏擊,那對方簡直就是尋找死路

再比如往裡合,如果只是往裡打擺拳,你練那種拳直身擺的,就是一種暗勁,防禦周全。

武藏:是的,很多人看不出區別。散打的擺拳過去是掄擺的,泰拳的很巧妙,不是大敞門,但是力量也非常大。

武作家:也方便肘膝組合,如果是不戴拳套,也很容易搶位箍頸什麼的吧?

武藏:是的。有的無知的人說泰拳只是擂臺有規則的比賽,在沒有拳套的情況下攻擊力差,我只能告訴他無知可憐。如果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進行搏擊,那對方簡直就是尋找死路。

武作家:格鬥狀態在那。練什麼流派,用的時候都是看身法狀態。

形意拳裡邊的占中,就類似你們的掩手。但是掩手因為手腳流暢,更適用一些。形意的難度高,因為強調架勢,也是一種不做格擋的格擋。緊固“中”的狀態。要練好很難。

如果能練好,那放開來換成別的打法,其實已經是很高素質了,反而又沒必要這樣打。這也是矛盾的地方。高級,但有點用不著。性價比不高。

武藏:泰拳擂臺賽的限制,是為了對方的安全,後面進行了一些殺傷力太強的招法應用,把原先的纏麻繩改作拳套進行對抗,而且去除了兵器的應用。

在原始泰拳的訓練搏擊中都是以生死搏鬥,他不斷是拳腳,肘、膝的攻擊,還包括了兵器的完美結合。如最有名的馬刀就是泰拳高手的完美標配。

武作家:泰拳應該是作為比武性的應用,出現較早,進化最早,也全面的武技。並且不脫離實戰。關鍵還有地位較高,有榮譽追求。

中國等同性質的大概是宮廷摔跤。古代時候就流行,但是摔跤相對安全,是另外的打鬥類型。

武藏:泰拳打擊多,重擊多,解決戰鬥用的。

武作家:是這個情況。

借機再普及一點傳武,下一期的時候我準備點技術問題,到時新館裝好了,抽時間再做個文章。

武藏:好的。

傳統中,還有一種是間接打法,是傳武的秘密,不是想當然

武作家:剛才說到比賽應用,對應往裡合勁的發力,傳武中也有基本兩類用法,一種是直接應用。就是擺拳這種,或者扇巴掌,都是直接打擊以求解決問題的。

但說起來,各流派手法可能有的密集一點,但是力度確實不如現代的攻擊模式。越是戴著拳套攻擊,反而就越會促進殺傷力的提升。而在現代搏擊的攻防節奏下,傳統一些手打根本接不上。

武藏:是這樣的,師兄把我要說的已寫好了。專業有專業的道理。

武作家:傳統中,還有一種是間接打法,作為一個鋪墊。但這部分是傳武的秘密,不是想當然。講手拆招中,經常有“你一拳打過來”,我胳膊往裡一切,然後反砍回去。

武藏:現實中不存在的,誰那麼白白給你手,等你砍?

武作家:是的。真正要實用的,是形意拳的一種。就是整體斜沖。在之前講的那個沉穩緊固的基礎上,還得能躥縱,就是整體爆發移動。

在磕這一下的時候,身子也跟著斜沖出去,帶著整體的力道,好似騎馬掄刀。如果磕上了,對方半面身子都就被挒開了。然後這個時候他是無力反擊,也是沒有防禦能力的,用特殊身法迅速回來,就可以完成組合手法重擊。這樣才能得手。手法技術很特別,雙保險。

但必須有前提是整體縱力這個能力,這樣自然帶出力道,解放了兩手做其他複雜動作。

武藏:這個辦法可以,就是有點耗費。

武作家:如果沒有碰上,那麼我也移位到另外一個位置了,對手要打我,也得重新調整,而我是主動的,方便迅速攻擊,快人一步。

這才是傳統武術高級打法,可以說能夠支撐發揮,身體素質已經是練得很強了,用什麼流派都沒問題的。

內家拳強調整勁的原因也是這個,但是光有整勁還只是交戰狀態,沒有破門能力。也就不實用。只能緩和的玩玩推手。

也是因為這樣,難度大,訓練強度也大,所以也就慢慢失傳了。甚至說淘汰吧。因為費這麼大勁,用這麼一下,還不如用這個力度直接打。

武藏:是這樣的,擂臺打鬥是長時間的,回合制的,嚴重消耗的。因為雙方都是高手,你不可能保證跟街鬥似的,都往上沖,也就不保證絕對命中。

雙方防範意識都非常高,一旦僵持起來,就需要體能支撐。體能下降,一些技術就無法完美發揮。所以擂臺上站立還是稍高,泰拳這種打法節奏,就非常有優勢了。

武作家:不錯!你說到站姿就知道你理解,這種打法必須蹲低下去,不然沖不起來。所以即便費了好大勁練成了,上擂臺還是不實用。也就適合我這種文化人使,吃著飯,或者談著事,要比劃兩下,或者起了衝突,三下五除二,你不倒我倒,我不倒你倒。

武藏:是,以師兄的身形與功力,按傳統標準,已經是很高的水準了。有什麼約戰挑戰的,師兄完全可以接住。

武作家:這個另說另講,只要不給寫的書丟人就好。另外還有個作用,就是文化技術展示。出門還是帶保鏢,助理,你們多培養,簡單直接的。我們將來也就是個文化展示。

武藏:是,上次打《拳城出擊》,選手成績很好。

泰拳的擂臺優勢

武作家:這樣,今天主要是從我的傳武讀者群入手,你再總結一點泰拳的擂臺優勢,咱們做為結尾。這篇主題就算是——傳統武術(形意拳)高級打法,上了擂臺也不適用。然後下一篇咱們談點你的親身經歷與感受,以此探討細節。

武藏:好的,我寫一下。

泰拳在訓練的時候通常都會對比自己硬的物體作為訓練物件,包括樹木等……

對抗練習等,可以說泰拳訓練過程,要成為真正的泰拳手就要隨時經歷地獄般的磨練,踢打是一種簡單的訓練常態,在訓練結束通常都會用一些舒筋活血化淤,強筋健體的中草原洗澡和泡腳。

在比賽中通常都是壓迫式的打法同時要有頑強的格鬥精神,所以在擂臺上都是鋼筋鐵骨般的抗擊打和開山搗嶽的的頑強精神。一般的運動選手是招架不了的。至今為止,泰拳在搏擊格鬥產業中還是站在最高的榮譽,同樣也是成為不敗的神話,泰拳被好多搏擊愛好著所崇拜所練習,如今普及到世界各地。

武作家:很好很好。

武藏:徐曉冬那裡比較厲害的幾個,也都是練泰拳的,到現在都還沒用上呢!

武作家:這個作為商業機密,文章展示點到為止。再往後發展,傳武部分很可能就變成了有流派之名,但技法都是擂臺技法了。在一些特殊技術上,帶有原流派的影子,但整體基本就是這麼回事。最多引用點傳武打法理念。

一旦傳武登上擂臺,進入搏擊模式,基本就是被同化的過程。與之前的散打比,則是二次同化,但也是跳躍同化。因為要簡單實用,內容都大同小異,也容易訓練,而且有先進的訓練模式做參考,甚至可以直接引用。

所謂的進化或者改良,也就是這麼回事。

武藏:師兄怎麼認為?

武作家:我認為很好,原本就已經失傳或者弱化的沒有什麼意思了,要麼被淘汰,要麼被吞併。被吞併,至少還有點意思,能用。

武藏:是這樣的,所以我很早就選擇了泰拳。

武作家:你推薦那些人,那種新創流派,也是在現代格鬥沒有進入的時候,一個整合的結果。所以沒必要打他們。

武藏:師兄把話題繞回來了。

武作家:懷念那個時代。那時候,我們看有線電視,或者在健身房看他們放的光碟,也只有WWE那種,很多格鬥流派還是玩遊戲接觸的。當時都沒有網路,到處弄光碟。那時一看,我靠,這種肌肉男怎麼打?後來柔術進來了,感覺可以用這種聰明打法……

徐曉冬應該也是那個時期進入的,當時記得有一場大級別的醉八仙對巴柔,一說就暴露年齡了哈哈。

武藏:呵呵。因為他(徐曉冬)是維護現代搏擊的,泰拳的,這樣無形中大家也是一路的。

武作家:我們《以武論武》,則是客觀記錄描述實情,將來成為生動歷史。祝賀新館早日開張!

武藏:謝謝師兄。

這部分也非常重要,從訓練提升到恢復狀態,都非常科學。

我學習的時候追求實戰,但是技術實戰,是某個時期隨著比賽水準的提升,自然形成的一個狀態,然後影響到現在。我的師父就是以技術細膩著稱。我們去學習,就不只是學習表面,要學習跟散打不同的地方,技術的部分。

武作家:不錯,這些名字先隱掉,之後有機會專門做幾期,打拳又能講拳的不多。人才難得。

武藏:泰拳訓練規劃:

1.在訓練泰拳一天當中我們一般一天分為三個時段,也就是早晨、中午,及下午;早晨一般都是體能、耐力訓練,通常以跑步、甩大繩等等為主……

中午技術訓練包括打靶、踢沙袋,晚上對抗練習,抗打練習,力量訓練……

上面的分化是針對有一定相當基礎的進化職業運動員訓練高級法。

基礎大課和中級大課訓練法:

1.熱身、跑步拉升

2.空擊、步伐,拳腿技術練習

3.打靶,打沙袋,速度球等

4.簡單的抗擊,防守,對抗練習

5.體能力量練習

作家:交流,技術細節,略……

武藏:交流,技術細節,略……

傳統武術中也有非常多的好的訓練方式

武作家:我這邊很多是傳武愛好者,他們對傳武理解其實也不深,但是有一部分是形意拳的資深愛好者,形意拳外形直接,但是內在豐富,他們讀我的書,跟了好幾年博客,雖然功力不行,但是對理念基本接受了。

咱們對比形意拳與泰拳,簡單講解一下怎麼樣?泰拳其實也是一類狀態,大家只知道實戰,猛,但他們認為是一種粗糙的生猛,就跟認為形意拳就是“硬打硬進無遮攔”不管不顧一樣。

嘗試性,以後慢慢細化。

武藏:傳統中也有很多好的訓練方式,套路的器械的練功。師兄你看看這兩個視頻,就很好。一個腰馬合一發力,一個是用這種石頭練力量,這個是傳統少林練法吧?傳統叫什麼名字?

武作家:對,傳統一些技法跟你講到這個素質訓練相仿,就是只有在一定的身體條件下,才能發揮一些特色打法。這個素質不是單單的常態速度、力量,而是特殊的,適用於自身流派的,這部分訓練就叫功力訓練。

好比散打的改泰拳,不是從頭練泰拳的話,他的風格肯定還是生硬,撐著架子,跟泰拳的剛韌流暢感覺不同。這部分就是因為功力不同。

現在傳武缺少的就是功力訓練,同樣也缺少功法,已經不知道怎麼練了。因為大多人理解的功力就是常態的力量、速度、爆發力,這個有點籠統。

視頻這個應該不是古老功法,現代發明。但是古代肯定也有類似利用石制勞動器具練功的。命名的話大概就是石磨功、磨盤功之類的。

武藏:這個訓練挺好的,我們可以引用一下,自然生態練功方式。我們注重在自然環境訓練身心,提倡原始訓練,越野跑步。

武作家:可以。我打字快,我提出一些概念,你給確定是與不是,延伸細化一下,這樣傳武的愛好者也會理解很多現代的東西,不然大家理解泰拳就是生猛,硬打硬抗。

武藏:是,這是給人的感覺,但是泰拳是很巧妙的。我們的柔韌、力量、協調、呼吸都很強調的,一點不比武術落後。而且還有意念力量,這些反而是現在傳武缺失的。

武作家:對。泰拳有信仰力量。所以人品也都不錯,無論什麼風格,嚴肅的還是活潑的。

不能驟然緊固的,一碰你兵器都脫手了,後邊直接就穿死了

武作家:好比泰拳你們那個步子叫什麼?就是有單腿點地的,有左右點地的,整體形成一個韻律,始終慣著勁,始終在爆發預備狀態。掃腿是換步提身,迅速帶起慣性重掃。

武藏:就是 叫點滴步,比較方便。泰拳其實是很自然很放鬆的。

武作家:這個非常好,這是真正的松柔,正是傳統所謂內家拳追究的。發力松沉流暢,而且沒有預動,整體就在韻律當中,隨時發力。並且因為整體這個擰動狀態,還有纏絲卸力的作用,根本不是硬抗。

武藏:是的,非常流暢,擂臺上要保持體力,節省體力。要聰明的打。

武作家:看播求打拳,支撐很穩,很少被摔倒或被打得失去平衡,按著傳統武術來說,這都內勁貫通,樁功極其高明了。一個腿都比兩個腿穩。

武藏:是很巧妙的,看著很生猛,力量能打出去。但是能含住,不被借力。

武作家:這個傳統上叫“力不出尖”,不過因為應用場合不同,傳統更多偏向沉穩這部分,有點像古泰拳那個架子。不過也是說的理想狀態,要說現實狀態,傳武沒法說了。

武藏:師兄很維護傳武的面子。

武作家:現代格鬥方面的,有戰績,有實力,也不需要我維護。現代格鬥方面運動員多,但搏擊學者少,所以也需要你這種人才。能夠講出來。

有很多人拿過全國冠軍,但是不會講,只會講感謝教練、頑強拼搏,這就給人造成一個誤解,現代搏擊的多是蠻幹、硬拼。即便你能打,他們也認為是身體素質的緣故,而不認為是技術的緣故。

武藏:我們新的館正在鋪設地面了,很快就完工了。師兄等給我們畫幾張圖吧。

武作家:這個可以,就是不方便現場塗鴉,可以通過噴繪貼紙形式,這個反而方便。

剛才那個石磨往裡合,用來練臂力合力什麼的,感覺上是打擺拳用的。如果是傳統特色練法,實際是練的腰力。

而且有往裡合的容易理解,還有往外橫的。一般往裡打容易理解,往裡合也可以打直拳重擊。而往外橫的又不見橫,也是往前打,這個是傳統少林心意把一類的特別功法。

後來形意拳發揮了這個長處,但是很隱含,是束展。外家練法就教“裹炮”,往裡是裹,外放崩開就是放炮,放炮就是“橫”。說起來很抽象。但是打鬥感覺上又很貼切。

這個是為了配合特殊組合,如果不用這種組合,一些特別打法就連貫不上。所以傳武高級打法,好使的,也容易不好使,因為不全,單獨一下自己就很彆扭。

借此給大眾普及下知識。

傳武的一些打法,為什麼需要沉墜、緊固?這就好似對紮槍,誰能沉住,能緊固住,這在一接觸的時候就佔優勢。沒有沉墜,不能驟然緊固的,一碰你兵器都脫手了,後邊直接就穿死了,再多巧妙也用不上。

武藏:是這樣,沒有力量不行。

武作家:你們掃腿那個翻胯壓胯,就是把力量全部干進去。傳統意義上,也是一種緊固。

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進行搏擊,那對方簡直就是尋找死路

再比如往裡合,如果只是往裡打擺拳,你練那種拳直身擺的,就是一種暗勁,防禦周全。

武藏:是的,很多人看不出區別。散打的擺拳過去是掄擺的,泰拳的很巧妙,不是大敞門,但是力量也非常大。

武作家:也方便肘膝組合,如果是不戴拳套,也很容易搶位箍頸什麼的吧?

武藏:是的。有的無知的人說泰拳只是擂臺有規則的比賽,在沒有拳套的情況下攻擊力差,我只能告訴他無知可憐。如果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進行搏擊,那對方簡直就是尋找死路。

武作家:格鬥狀態在那。練什麼流派,用的時候都是看身法狀態。

形意拳裡邊的占中,就類似你們的掩手。但是掩手因為手腳流暢,更適用一些。形意的難度高,因為強調架勢,也是一種不做格擋的格擋。緊固“中”的狀態。要練好很難。

如果能練好,那放開來換成別的打法,其實已經是很高素質了,反而又沒必要這樣打。這也是矛盾的地方。高級,但有點用不著。性價比不高。

武藏:泰拳擂臺賽的限制,是為了對方的安全,後面進行了一些殺傷力太強的招法應用,把原先的纏麻繩改作拳套進行對抗,而且去除了兵器的應用。

在原始泰拳的訓練搏擊中都是以生死搏鬥,他不斷是拳腳,肘、膝的攻擊,還包括了兵器的完美結合。如最有名的馬刀就是泰拳高手的完美標配。

武作家:泰拳應該是作為比武性的應用,出現較早,進化最早,也全面的武技。並且不脫離實戰。關鍵還有地位較高,有榮譽追求。

中國等同性質的大概是宮廷摔跤。古代時候就流行,但是摔跤相對安全,是另外的打鬥類型。

武藏:泰拳打擊多,重擊多,解決戰鬥用的。

武作家:是這個情況。

借機再普及一點傳武,下一期的時候我準備點技術問題,到時新館裝好了,抽時間再做個文章。

武藏:好的。

傳統中,還有一種是間接打法,是傳武的秘密,不是想當然

武作家:剛才說到比賽應用,對應往裡合勁的發力,傳武中也有基本兩類用法,一種是直接應用。就是擺拳這種,或者扇巴掌,都是直接打擊以求解決問題的。

但說起來,各流派手法可能有的密集一點,但是力度確實不如現代的攻擊模式。越是戴著拳套攻擊,反而就越會促進殺傷力的提升。而在現代搏擊的攻防節奏下,傳統一些手打根本接不上。

武藏:是這樣的,師兄把我要說的已寫好了。專業有專業的道理。

武作家:傳統中,還有一種是間接打法,作為一個鋪墊。但這部分是傳武的秘密,不是想當然。講手拆招中,經常有“你一拳打過來”,我胳膊往裡一切,然後反砍回去。

武藏:現實中不存在的,誰那麼白白給你手,等你砍?

武作家:是的。真正要實用的,是形意拳的一種。就是整體斜沖。在之前講的那個沉穩緊固的基礎上,還得能躥縱,就是整體爆發移動。

在磕這一下的時候,身子也跟著斜沖出去,帶著整體的力道,好似騎馬掄刀。如果磕上了,對方半面身子都就被挒開了。然後這個時候他是無力反擊,也是沒有防禦能力的,用特殊身法迅速回來,就可以完成組合手法重擊。這樣才能得手。手法技術很特別,雙保險。

但必須有前提是整體縱力這個能力,這樣自然帶出力道,解放了兩手做其他複雜動作。

武藏:這個辦法可以,就是有點耗費。

武作家:如果沒有碰上,那麼我也移位到另外一個位置了,對手要打我,也得重新調整,而我是主動的,方便迅速攻擊,快人一步。

這才是傳統武術高級打法,可以說能夠支撐發揮,身體素質已經是練得很強了,用什麼流派都沒問題的。

內家拳強調整勁的原因也是這個,但是光有整勁還只是交戰狀態,沒有破門能力。也就不實用。只能緩和的玩玩推手。

也是因為這樣,難度大,訓練強度也大,所以也就慢慢失傳了。甚至說淘汰吧。因為費這麼大勁,用這麼一下,還不如用這個力度直接打。

武藏:是這樣的,擂臺打鬥是長時間的,回合制的,嚴重消耗的。因為雙方都是高手,你不可能保證跟街鬥似的,都往上沖,也就不保證絕對命中。

雙方防範意識都非常高,一旦僵持起來,就需要體能支撐。體能下降,一些技術就無法完美發揮。所以擂臺上站立還是稍高,泰拳這種打法節奏,就非常有優勢了。

武作家:不錯!你說到站姿就知道你理解,這種打法必須蹲低下去,不然沖不起來。所以即便費了好大勁練成了,上擂臺還是不實用。也就適合我這種文化人使,吃著飯,或者談著事,要比劃兩下,或者起了衝突,三下五除二,你不倒我倒,我不倒你倒。

武藏:是,以師兄的身形與功力,按傳統標準,已經是很高的水準了。有什麼約戰挑戰的,師兄完全可以接住。

武作家:這個另說另講,只要不給寫的書丟人就好。另外還有個作用,就是文化技術展示。出門還是帶保鏢,助理,你們多培養,簡單直接的。我們將來也就是個文化展示。

武藏:是,上次打《拳城出擊》,選手成績很好。

泰拳的擂臺優勢

武作家:這樣,今天主要是從我的傳武讀者群入手,你再總結一點泰拳的擂臺優勢,咱們做為結尾。這篇主題就算是——傳統武術(形意拳)高級打法,上了擂臺也不適用。然後下一篇咱們談點你的親身經歷與感受,以此探討細節。

武藏:好的,我寫一下。

泰拳在訓練的時候通常都會對比自己硬的物體作為訓練物件,包括樹木等……

對抗練習等,可以說泰拳訓練過程,要成為真正的泰拳手就要隨時經歷地獄般的磨練,踢打是一種簡單的訓練常態,在訓練結束通常都會用一些舒筋活血化淤,強筋健體的中草原洗澡和泡腳。

在比賽中通常都是壓迫式的打法同時要有頑強的格鬥精神,所以在擂臺上都是鋼筋鐵骨般的抗擊打和開山搗嶽的的頑強精神。一般的運動選手是招架不了的。至今為止,泰拳在搏擊格鬥產業中還是站在最高的榮譽,同樣也是成為不敗的神話,泰拳被好多搏擊愛好著所崇拜所練習,如今普及到世界各地。

武作家:很好很好。

武藏:徐曉冬那裡比較厲害的幾個,也都是練泰拳的,到現在都還沒用上呢!

武作家:這個作為商業機密,文章展示點到為止。再往後發展,傳武部分很可能就變成了有流派之名,但技法都是擂臺技法了。在一些特殊技術上,帶有原流派的影子,但整體基本就是這麼回事。最多引用點傳武打法理念。

一旦傳武登上擂臺,進入搏擊模式,基本就是被同化的過程。與之前的散打比,則是二次同化,但也是跳躍同化。因為要簡單實用,內容都大同小異,也容易訓練,而且有先進的訓練模式做參考,甚至可以直接引用。

所謂的進化或者改良,也就是這麼回事。

武藏:師兄怎麼認為?

武作家:我認為很好,原本就已經失傳或者弱化的沒有什麼意思了,要麼被淘汰,要麼被吞併。被吞併,至少還有點意思,能用。

武藏:是這樣的,所以我很早就選擇了泰拳。

武作家:你推薦那些人,那種新創流派,也是在現代格鬥沒有進入的時候,一個整合的結果。所以沒必要打他們。

武藏:師兄把話題繞回來了。

武作家:懷念那個時代。那時候,我們看有線電視,或者在健身房看他們放的光碟,也只有WWE那種,很多格鬥流派還是玩遊戲接觸的。當時都沒有網路,到處弄光碟。那時一看,我靠,這種肌肉男怎麼打?後來柔術進來了,感覺可以用這種聰明打法……

徐曉冬應該也是那個時期進入的,當時記得有一場大級別的醉八仙對巴柔,一說就暴露年齡了哈哈。

武藏:呵呵。因為他(徐曉冬)是維護現代搏擊的,泰拳的,這樣無形中大家也是一路的。

武作家:我們《以武論武》,則是客觀記錄描述實情,將來成為生動歷史。祝賀新館早日開張!

武藏:謝謝師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