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掛職幹部要把“掛職”當“任職”

近日, 中央組織部聚焦脫貧攻堅, 選派了283名幹部到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和革命老區掛職鍛煉。 (4月18日 中國組織人事報)

眾所周知,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 我國的精准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一路走來, 從“扶貧攻堅”到“脫貧攻堅”, 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 從“打好脫貧攻堅戰”到“打贏脫貧攻堅戰”, 看似一字之差卻體現著扶貧工作一次次的更加完善和顯著成效。 如今, 精准扶貧工作已經進入到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 在政策保障有力、資金支援充足、制度逐步完善的情況下,

如何使精准扶貧工作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人力支援和智力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鼓勵年輕幹部到基層工作, 有計劃的安排年輕幹部到艱苦地區、複雜環境、關鍵崗位砥礪品質、錘煉作風、增長才幹”。 為此, 中央組織部在近期選派了283名幹部到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和革命老區掛職鍛煉。 年輕血液的注入, 對“西老革”地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 既是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的現實需要, 也是培養高素質年輕幹部隊伍的重要舉措, 更是組織上選拔任用幹部的有效途徑。 然而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將“掛職”當作晉升的跳板的人仍然存在, 掛職走過場, 做形式, “空掛”在掛職單位, 身子卻沉不進去。

掛職不是去“掛”而是去“任”, 既然要“掛職”就應該去有所為, 去有所得。

幹部掛職要嚴防“沉不下去”。 幹部掛職不僅僅是掛個名更要掛個心。 掛職幹部從繁華地區到“西老革”地區, 應該明確掛職的目的。 到“西老革”地區掛職就是在脫貧攻堅主戰場打贏脫貧攻堅戰, 謹防滋生將掛職視為提拔升遷跳板的錯誤思想。 “走馬觀花”“ 過一遍水”的主導思想, 抱著“不幹不好意思, 幹點意思意思”的工作態度, “身在曹營心在漢”, 雖然“身”掛在此處, 但“心”仍在原地, 儼然一副“走讀生”的模樣通通都是要不得的。 作為脫貧攻堅的生力軍, 掛職幹部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不要掛在上面沉不下去, 要深入思考“到’西老革’掛職的目的”、“掛職期間應如何做”、“離開崗位能留什麼”,

要沉得下去, 消除“打醬油”的心理, 避免“名掛”而“心不掛”。

幹部掛職“煉金”不是”鍍金”。 到基層掛職, 既是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又是增進與群眾的深厚感情。 但有的掛職幹部把基層掛職當“鍍金”。 有的不幹事不創業, 成了“花瓶子”;有的白天看不見, 晚上影難找, 成了“候鳥幹部”;有的來到基層, 不進基層, 與群眾之間總有道“籬笆”;有的急功近利, 熱衷“短平快”政績, 缺少“前任種樹, 後任摘果”的胸襟和規劃。 像這樣不邁開步子, 不俯下身子, 不走到田間地頭, 不與群眾勞動交流, 或是淺嘗輒止, 弄個一知半解, 如何能融入基層大天地。 到“西老革”掛職的崗位安排圍繞脫貧攻堅工作需要, 是對掛職幹部的再次鍛造。 只有零距離接觸群眾,

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 一起感受幸福與快樂、困難與艱辛, 才能在基層為自己“煉金”, 為“西老革”地區“鍍金”。

幹部掛職要防止只”掛”不”管”。 幹部到“西老革”地區掛職, 應該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避免出現管理的真空, 明確工作職責, 掛職幹部變“客人”為“主人”。 組織部門、派出單位和接收單位要通力合作, 共同抓好掛職幹部的教育和管理, 從根本上解決“派出單位疏於管理, 接收單位不便管理”的問題。 組織部門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選拔、管理、監督、考核機制, 定期瞭解掛職幹部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情況, 及時掌握工作動態。 接收單位也要發揮好“西老革”地區自身的優勢和作用, 為掛職幹部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賦予相應的職責和權力,

要壓實擔子, 敢於把急難險重的任務交給掛職幹部去完成, 杜絕“打醬油”式掛職, 切實達到既“掛”又“管”的目的。

縱觀古今, 優秀人才到基層鍛煉時常有之, 無論是到“西老革”掛職、到貧困山區支教、還是到邊疆地區支援, 歸根結底成功的關鍵都是要把心思用在貧困群眾身上, 變“掛職”為“任職”。 掛職幹部 作為組織上精挑細選的“好苗子”, 也是被單位和群眾寄予厚望的新骨幹, 要立志做真事、辦實事、做好事, 把實事做好, 把好事做實, 主動把自己“擺進”脫貧攻堅的大局中, 方能以優異的業績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優異的答卷。 (琥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