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別九載 山東媽媽用海螺喚回四川兒子海的記憶

盼了9年, 2018年4月16日晚, 山東媽媽李向南終於見到了她的4個四川兒子。

在成都雙流安康家園會議室門口, 4個少年蹦蹦跳跳, 魚貫而入。

躲在門後的李向南突然站出來, 她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脫口而出:“馬永傑、張明皓、邱澤浩、宋志瑞!”

宋志瑞愣了幾秒鐘, 接著, 眼淚噴湧而出。 旁邊, 3個少年有點懵, 東瞅瞅西望望, 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李向南走上前, 緊緊抱住宋志瑞, 哭得說不出話來。

10年前,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日照鋼鐵集團共同發起設立“安康家園”公益專案, 救助災難中的孩子們。 2008年5月19日至2009年6月18日, 712名災區孤困兒童被安排在臨時過渡安置基地, 絕大多數孩子住進了山東日照安康家園。

那裡, 由128名安康媽媽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 李向南, 是這128分之一。 當年, 她與胡翠萍負責照管馬永傑、張明皓、邱澤浩、宋志瑞、曾佳俐和周武品這6個最小的孩子。

2009年6月, 母子分別。 從此, 長達9年未曾謀面。

一家親24歲的新娘 成了6個熊孩子的媽媽

三居室的家 兩個媽媽圍著6個熊孩子轉

10年前, 李向南24歲, 剛做新娘, 在山東日照一所幼稚園當老師, 還沒想過生孩子。

5月12日14時28分04秒, 地動山搖改變了她的生活, 讓她的人生與四川產生了交集。

5月16日,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在前期救助的基礎上, 決定緊急開展災區學生轉移工作。 受救助的712名災區孤困兒童中, 126名兒童臨時安置在北京私立樹人瑞貝學校, 586名兒童安置在山東日照安康家園。

山東日照鋼鐵集團在1.6萬名職工家屬中發起了安康爸爸和安康媽媽的徵集令, 有醫護或者學前教育專業背景的優先。

帶著滿腔熱情, 李向南應徵成功。 她自信滿滿:“我當幼稚園老師,

搞定孩子是我的強項。 ”

她和搭檔胡翠萍帶著6個最小的孩子住進了一套三居室。 從此, 她們每天24小時都圍著孩子轉。

她萬萬沒想到, 這個家是整幢樓裡最鬧的。

“最小的張明皓和馬永傑只有3歲, 他們說的四川話有些含混, 我聽不懂。 ”李向南說, 溝通成了大問題。 一個孩子起頭哭, 其他孩子就會跟著哭起來, 哭聲“大合唱”讓這個家特別鬧騰。 孩子們幾乎都不會自主吃飯, 有幾個孩子連上廁所都不會說, 動輒就拉在了褲子裡。

李向南和胡翠萍經常是給孩子洗了褲子, 又左手抱一個, 右手摟一個, 哄著。

她倆反復給孩子們講規矩, 兩三個月後, 情況大為改觀, 孩子們都能說普通話了, 習慣也變好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