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酒回暖2017年“爆賣” 2781家酒企銷售額超9000億

本報記者 金曉岩 北京報導

2018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去, 2017年白酒行業毋庸置疑地成為了豐收年, 但究竟銷售多少?外界很是好奇。

有行業資料顯示, 2017年, 規模以上企業統計是2781家, 累計銷售收入超過9000億元, 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0.45%, 累計實現利潤1314.03億元, 同比增長27.24%。 具體來看, 白酒行業在一線名酒量價齊升的帶動下, 二線酒企及區域龍頭業績增長, 行業競爭依然殘酷。 另外, 啤酒行業難言回暖, 啤酒消費市場連續四年下降。 而葡萄酒行業則連續五年下降, 仍然沒有走出底部運行的狀態。

伴隨著白酒龍頭企業貴州茅臺、瀘州老窖、洋河等企業加大葡萄酒行業的投資,

葡萄酒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勵。

據瞭解, 2017年1月份-12月份, 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的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為7077.41萬千升, 同比增長3.31%, 其中飲料酒產量是6050.13萬千升, 同比增長0.97%。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在酒協年會上表示, 上述資料可以認定為中國酒行業回暖的趨勢明顯, 高端名酒與區域龍頭品牌集中度高, 全行業穩定向前發展。 尤其是白酒行業, 2017年在一線高端名酒的帶動下, 諸多二線名酒品牌快速走過調整期, 進入新的增長週期。

對於當前酒行業的特點, 王延才表示, 新時代的中國酒業通過主動適應經濟的新常態, 堅持創新驅動, 加快智慧轉型, 努力提質增效, 進行大量的有益探索,

繼續保持了行業發展穩中有進的向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 雖然規模以上酒企去年實現營收和淨利潤的雙增長, 但細分來看, 2017年飲料酒總量增長不到1%, 白酒、啤酒和黃酒這3個酒種的市場表現和容量總體趨穩, 行業兩極分化突出。

“在消費的領域, 消費都在向骨幹企業、優勢品牌企業集中。 2017年酒行業經營加劇, 甚至形成了一種完全的擠壓式競爭的狀態。 大企業進入了一個新的周轉時期, 中小企業更加困難, 這是酒行業發展的現狀。 ”王延才表示, 小作坊式的企業一直在減少。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自2012年起白酒行業就進入了調整期, 經過3年多的調整, 白酒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有了新的突破。

“2017年以來, 一線品牌產品價格回升,

產品的銷售量和價體, 高端和次高端的產品延續價格回升態勢, 是增長的主力軍。 在一線高端龍頭的帶動下, 諸多二線名酒品牌快速渡過調整期, 進入新的良好穩定發展態勢。 相比高端和次高端的產品, 現在二線還沒有全國化的強勢品牌出現。 ”王延才表示, 在產業和產品結構新變化的條件下, 對企業而言, 核心是應該把握新時代、新消費、新機遇的宏觀大局, 有針對性的制訂好自己的規劃和計畫。

在王延才看來, 十三五期間, 白酒的產能總體不會有大幅度的增長, 全國優勢產區擠壓劣勢產區, 各產區產能之間呈此消彼長的態勢, 產能壓縮逐步減少, 白酒的品種、價格、管道和服務體系的再造已經是無法回避, 傳統的流通管道與新型的互聯網管道逐步整合,

多種管道並存, 流通體系與服務體系加快, 多管道提供服務格局正在形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