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負債保增長思維要擯棄 湖南壓減投資專案“以停為主”

本報記者 李雍君 陳岩鵬 長沙報導

日前, 湖南省財政廳緊急發文, 要求按照“停、緩、調、撤”的原則壓減投資專案, 甄別核實政府性債務, 防範金融風險。

在4月16日召開的湖南金融工作會議上,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強調要堅決擯棄依靠基建投資拉動增長、通過高負債保增長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 金融需要回歸本源, 服務實體經濟。 要堅持守土負責、主動作為, 採取強有力舉措嚴密防範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 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 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20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湖南壓減投資專案是落實中央防範金融風險的部署。

事實上, 兩位官員的擔心顯然不是無的放矢。 4月18日國家審計署公告《2017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 就披露湖南省邵陽市通過邵陽市城市建設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違規舉債72.33億元。

壓減投資規模“以停為主”

湖南省財政廳《關於壓減投資專案切實做好甄別核實政府性債務有關工作的緊急通知》4月7日下發, 要求各地市縣財政局迅速行動向政府主要領導彙報, 提請召開專題會議認真研究, 甄別核實債務, 全面梳理摸排專案建設情況和債務風險情況, 按照“停、緩、調、撤”原則分類處置。

通知下發後僅給一個工作日時間,

即要求各地4月10日, 明確要嚴控增量, 化解存量;統一領導, 分級負責;分清責任, 分類處置;規範管理, 穩妥推進;嚴格要求, 嚴肅問責。 並要求各地全面清理核實債務情況;切實加強債務風險管控;堅決制止各種違規舉債融資行為;清理整頓融資平臺公司;規範適合市場運作的公益性項目融資;強化組織領導等。

此次被審計署揪出違規舉債的邵陽市, 還在今年3月由市長劉事青召開的政府常務會議上學習省委意見, 就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工作進行再部署。

引導金融“脫虛向實”

4月13日, 湖南宣佈今年將建設168個重點項目。 項目投資總額1.12萬億元, 其中今年計畫投資3813億元。 168個重點項目中, 逾七成為產業項目。

與去年相比, 重點專案數量與投資規模都大為壓縮。 2017年湖南省首批230個重點建設專案, 總投資29187.8億元, 年度計畫投資4868.8億元。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發現, 今年重點專案計畫投資比去年少了1055億, 基礎設施類專案今年比去年少了一半多。

這體現了湖南擯棄依靠基建投資拉動增長、通過高負債保增長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 杜家毫在金融工作會上明確提出, 引導金融資源向重大科技攻關、新興產業鏈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領域集聚, 要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 積極引導金融資源向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集聚, 鼓勵和引導金融資源“脫虛向實”。

採取強有力舉措嚴密防範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 積極穩妥地降低企業杠杆率,

把金融風險與房地產風險統籌考慮、綜合施策, 大力整治各類金融市場亂象, 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湖南省財政廳廳長石建輝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就控制地方政府性債務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一是明確縣市“誰家的孩子誰抱”, 打消上級政府會“買單”的幻覺。 二是抓緊摸清債務底數, 找准問題癥結, 研究積極穩妥的化解存量債務辦法, 防範“處置風險的風險”, 對中央已經明確指出的違規舉債融資行為主動整改、不打折扣、不留隱患。

三是實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分色預警管控, 對列入紅色警告、橙色預警的市縣, 不再新增政府債務限額, 實行有區別的政府投資和融資平臺公司債務管理政策,

要求市縣制定化債規劃和償債計畫, 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逐步降低風險。

易憲容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過度依賴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拉動增長的不止是湖南, 而邵陽城投被審計署查出是撞在了刀口上。 他認為, 目前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和房地產風險是我國兩大主要金融風險, 房地產的泡沫不可能無限放大, 從長遠來看, 既要經濟增長又要防止泡沫, 關鍵在於要發展新型產業, 發展實體經濟, 改變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