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史上最有學問的銀行劫匪,教你如何把握人生重大機會

我的奇葩方法論系列, 這次講的是“現代銀行劫匪之父”

1/6

假如讓你去搶銀行

如果你是一個警匪片愛好者, 一定對那些搶銀行的情節不陌生, 可真的要你去搶銀行, 信不信十有八九你還是會落網?

你肯定知道要事先準備一輛車, 並規劃好逃跑路線, 但你顯然你低估了這項任務, 銀行大都開在鬧市, 周圍環境複雜, 你要考慮到堵車、天氣等各種情況, 至少規劃要出幾條逃生路線, 並事先計畫好, 什麼情況下走哪一條路。

你肯定知道要事先踩點, 但我猜你只會扮成儲戶, 多跑幾次, 看看櫃檯裡有多少人,

錢在哪兒。 心比較細的。 還會看看是男的女的, 脾氣性格怎麼樣, 到時候會不會反抗……

只知道這一點, 你就死定了。 假如你遇到一位一心想著轉正不把錢給你的銀行職員怎麼辦?遇到自以為是李小龍的保安怎麼辦?假如顧客裡有一位癌症晚期不怕死的怎麼辦?有一個小孩子一直不停地尖叫怎麼辦?

千萬別以為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 要知道大部分銀行搶劫慣犯落網, 都是遇到事先沒料到的意外情況。

本文就要跟大家講講, 如何搶銀……, 哦, 漏, 其實我也沒搶過, 應該是“如何做把握好職場上的重!大!機!會!”。

即使你是一個默默工作的基層員工, 也有可能遇到向高層彙報的機會, 向重大客戶提案的機會, 或者是一次公開演講, 或者是心怡已久的大公司的面試機會。

這些機會和搶銀行相比, 至少有三點相同:

第一、高風險高收益

第二、一次性機會, 錯了也無法彌補

第三、整個過程充滿了你無法控制的變數

跟搶銀行一樣, 很多時候, 你自以為做足了準備, 其實你還遠遠不夠。

早年, 銀行搶劫算是一個看天吃飯的行當, 那些著名的大盜無一不是心狠手辣, 靠殺掉所有在場者來保證行動安全, 直到下面這個人的出現, 才將其發展成一門真正的“技術活”。

這個人就是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五大銀行劫匪之一的“男爵拉姆”, 號稱“現代銀行劫匪之父”。

2/6

銀行搶劫方法論

1922年12月19日, 男爵拉姆在丹佛市中心把“搶銀行”推上了手藝的高度:他僅花了90秒鐘, 就從美國聯邦鑄幣局搶了20萬美元, 真是“掐碼錶”的遊戲。

男爵拉姆, 1880年生於德國, 曾在普魯士陸軍服役, 後移民美國, 1917年, 因攔路搶劫而入獄兩年。

就這兩年裡, 他完成了人生的蛻變, 把受到的軍事教育, 融入搶劫這個古老的職業中, 並在獄中設計出一整套“銀行搶劫方法論”,

成為後世劫匪的教科書。

“搶銀行”的核心是在員警來之前, 搶到盡可能多的錢, 還要留下充足的時間逃走。 因此。 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一個, 不是暴力, 而是時間——如何在最短的時間給對方有效的威懾,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拿到更多的錢,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逃走。

同樣, 以重大彙報為例, 時間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通常給你的時間也就十幾分鐘, 但卻可能是你生平第一次有機會讓CEO、副總、總監, 十幾個中層經理同時聽你推銷一個想法。

影響“搶銀行”速度的, 主要是動作的連貫性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後來人們才從男爵拉姆的同夥處知道, 那些看似即性發揮卻毫無冗餘的動作, 都是事先大量準備和練習的結果。

大部分基層員工在重大彙報中, 都能感受到那種無形的壓迫感, 常常造成發揮失常, 同樣需要做大量的事先準備。

這套“銀行搶劫方法論”一定能給你一些啟發。

3/6

“搶劫方案”的制定與演練

在男爵拉姆之前, 搶劫是低智商的“激情犯罪”活動, 很多人只是路過銀行, 口袋一空,腦子一熱,就敢操傢伙搶銀行。

而男爵拉姆則將其改造為一項“軍事活動”,將整個搶劫過程90%的時間用於“準備期”。

在整個犯罪過程中,“搶劫方案”的制定是成敗的關鍵,包括:在哪個位置下手,如何威脅恐嚇,怎麼拿到錢,選擇什麼路線逃跑,等等,所有細節都要考慮到

而方案本身的合理又取決於銀行的具體情況,為了掌握這些資訊,男爵拉姆甚至會冒充記者,事先窺探一下銀行的內部運作。

男爵拉姆的這個習慣啟發了後世的劫匪,為了踩點,什麼招都用了。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劫匪迪林傑最喜歡喬裝成報警系統公司的銷售代表,以便摸清銀行的安保系統(《火鍋英雄》裡也用了這個梗)。

方案終究是寫在紙上的,還要先找一個倉庫進行實戰模擬,以發現這些方案有沒有漏洞,有沒有可以優化的空間——還記得《偷天陷阱》裡用紅絲線模擬訓練女主角過紅外線的橋段嗎?

同樣,彙報前的準備工作中,最核心的還是方案本身,也許平時寫方案你很有經驗了,但並不等於你能講好。

在明確知道要自已講方案後,就要改變平時撰稿方法,要用講的思維去寫,每寫一頁PPT,都要看看自己能不能講出來。

重大彙報之前,至少要做兩到三次演練,第一遍找相關同事,第二遍請直接上司,讓他們告訴你哪裡地方邏輯不清,哪些地方又太囉嗦了,重點考察以下四點:

第一、核心邏輯是否足夠合理、清晰、有力,有沒有重大漏洞;

第二、各部分的銜接是否足夠流暢;

第三、是否有爭議性很大的論據,有的話,需要事前想好自證之辭;

第四、時間的控制,最好留出三分之一的時間,以應付質詢和其他意外。

有必要的話,第三遍錄下來,自己觀察自己的語音、語速、手勢、儀態等等。

除了方案本身,還要瞭解這次會議的議程,以及通常的決策流程,除了大BOSS,還有哪些人參加,他們的背景,最好能打聽到他們對該項目或者方案可能持什麼立場。

此外,既然是重要會議,服裝、髮型、妝容等等,都要考慮周全。

不要小看這些細節,除非你很有經驗,否則,寄希望於臨場發揮只會得到一場災難。

4/6

降低不可測的風險

搶劫是在人員封閉的空間,而逃跑是在人流開放的空間,也是變數最大的環節,拉姆在這個階段做了最充分的準備工作:

他通過事先的勘察,計算出不同的天氣狀況下的撤退路線和時間,以扣減相應的搶劫時間。在沒有導航的時代,他親自繪製1:10的高精度地圖, 貼在儀錶板上。

同樣,在彙報中,最不可預測的就是大BOSS的行動。

他們常常遲到,如果其他的頭頭們讓你先講,你就得臨時調整內容,把最核心的部分留待老闆出現,這就要事前想好打亂次序的方案——哪一部分不太重要的可以先講,如果前後銜接。

如果大BOSS到了最後幾分鐘才出現,你又要改變策略,力爭在幾分鐘內把報告最核心的東西講一遍,這又需要事後準備。

此外,彙報中,常常有其他事件插進來,打亂大BOSS的注意力,你如何調整節奏,把關鍵點拖到老闆注意力回來之後。

此外,如果會議上大家的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怎麼辦?這些都是你要考慮的。

你覺得很難嗎?其實任何劫匪都做不到完美,就要充分依靠團隊的力量。

之前的劫匪即使是團隊作案,也都是烏合之眾,而拉姆要求團隊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有人負責望風,有人負責穩住人質、有人負責打開金庫、有人拿錢,有人當司機。

在事先的倉庫彩排中,團隊的配合也是一個重點。

同樣,在重大彙報中,你也不是一個人在作戰!

一些輔助資料的準備,可以請同事幫助;如果你喜歡站起來講,找一個熟悉材料的同事幫你翻頁也很重要;當然,還有你的直接上司,一定要提前跟他彙報一次,萬一遇到你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請他出馬了。

最好還要找一個很有經驗的同事,請他解讀大BOSS的身體語言,必要時,幫你打圓場。

5/6

及時止損

下圖是犯罪學家對幾千起銀行搶劫案持續時間的統計,結果表明,最常見的是3分鐘。而且在3分鐘和4分鐘之間,有一個明顯的斷檔。這說明,劫匪一定是事先給自己設定了3分鐘的期限。

男爵拉姆之前的劫匪從不會這麼做,除非聽到警車聲,他們不搶到錢就不會走,所以大部分劫匪都是因為來不及逃走而被抓獲。

男爵拉姆有一個死規定:規定時間一到,拿沒拿到錢,都要立刻撤離。

高風險活動中,“止損”永遠是第一原則,這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彙報雖然沒這麼危險,但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及時改變預期,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廣告公司時,有一回我跟一位創意總監提案,那次的方案準備得不好,提到一半,客戶已經明顯心不在焉,對方的BOSS不斷跟旁邊的人交頭接耳,顯然在談別的事。

這位創意總監竟然關掉了PPT,說:“這次的方案,顯然大家不滿意,我給大家看點別的東西。”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過來,他打開資料夾,把之前的所有廢稿一張張演示給大家,告訴客戶我們中途經歷過的討論,為什麼這個稿子被我們自己斃掉。

最後,總監說:“我覺得我們已經非常接近一個好的方案,但很遺憾,我們還沒有抓住它。如果再能重新安排一次機會,我一定會讓大家滿意。”

按理說,浪費大BOSS的寶貴時間聽這種不成熟的方案,是廣告公司的大忌,不過在總監看來:對方明顯不滿意,你越堅持只會讓對方更懷疑你的實力,不如果斷止損,說不定還有下一次的機會。

學會“止損”,是人生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是的,有時我們做了無數次演練,考慮了無數種意外的應對之道,但最後還是失敗了。

沒有什麼是無法挽回的,而這,正是彙報和搶銀行最大的區別。

6/6

難逃一劫?

膽大心細的男爵拉姆的人生卻有一個諷刺性的結局。

1930年的12月16日,拉姆打劫了印第安那州的一家銀行,在撤退過程中,發現有居民拿著槍過來,拉姆判斷是美國版的“朝陽區群眾”,立刻啟動備用路線,誰知在汽車在急轉彎中爆胎了。

不就是爆胎嗎?拉姆團夥立刻執行“爆胎處置預案”——劫持汽車。可一上車就發現不對,這輛居然有限速裝置,最多跑60。

沒有預案了,再搶吧,可第二次搶到的車散熱器居然沒水了!繼續搶,第三次搶的車只有一加侖的汽油!

真是點背不能怪社會,誰讓你是黑社會。再充足的時間準備也經不起四次意外,拉姆沒跑多遠,就被員警團團圍住,“現代劫匪之父”就此死於亂槍之下。

“男爵拉姆”顯然死不瞑目:為什麼會有這麼湊巧的事情同時發生?為什麼做了這麼詳細的準備工作,最後還是難逃一劫?

道理其實非常簡單,但越聰明的人反而越看不透:“搶銀行”是一樁“風險零容忍”的必敗的生意。

打個比方,如果讓你擲骰子,除了6之外,扔到任何一個數字,都算你贏。看起來勝率很高,但這個賭局有一個奇怪的規定,每一把,你都必須壓上全部身家。

也就是說,除非你只玩個一兩把,否則你必然全部輸光。

拉姆改造了“搶銀行”,大大提升了成功機率,但仍然無法改變這個遊戲的本質——不管贏多少回,只要輸一次,你就玩完。

所以就算你能把每一個細節控制到位,也千萬不要幹“風險零容忍”的事,再重要的機會,也不要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畢竟人生充滿意外。

口袋一空,腦子一熱,就敢操傢伙搶銀行。

而男爵拉姆則將其改造為一項“軍事活動”,將整個搶劫過程90%的時間用於“準備期”。

在整個犯罪過程中,“搶劫方案”的制定是成敗的關鍵,包括:在哪個位置下手,如何威脅恐嚇,怎麼拿到錢,選擇什麼路線逃跑,等等,所有細節都要考慮到

而方案本身的合理又取決於銀行的具體情況,為了掌握這些資訊,男爵拉姆甚至會冒充記者,事先窺探一下銀行的內部運作。

男爵拉姆的這個習慣啟發了後世的劫匪,為了踩點,什麼招都用了。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劫匪迪林傑最喜歡喬裝成報警系統公司的銷售代表,以便摸清銀行的安保系統(《火鍋英雄》裡也用了這個梗)。

方案終究是寫在紙上的,還要先找一個倉庫進行實戰模擬,以發現這些方案有沒有漏洞,有沒有可以優化的空間——還記得《偷天陷阱》裡用紅絲線模擬訓練女主角過紅外線的橋段嗎?

同樣,彙報前的準備工作中,最核心的還是方案本身,也許平時寫方案你很有經驗了,但並不等於你能講好。

在明確知道要自已講方案後,就要改變平時撰稿方法,要用講的思維去寫,每寫一頁PPT,都要看看自己能不能講出來。

重大彙報之前,至少要做兩到三次演練,第一遍找相關同事,第二遍請直接上司,讓他們告訴你哪裡地方邏輯不清,哪些地方又太囉嗦了,重點考察以下四點:

第一、核心邏輯是否足夠合理、清晰、有力,有沒有重大漏洞;

第二、各部分的銜接是否足夠流暢;

第三、是否有爭議性很大的論據,有的話,需要事前想好自證之辭;

第四、時間的控制,最好留出三分之一的時間,以應付質詢和其他意外。

有必要的話,第三遍錄下來,自己觀察自己的語音、語速、手勢、儀態等等。

除了方案本身,還要瞭解這次會議的議程,以及通常的決策流程,除了大BOSS,還有哪些人參加,他們的背景,最好能打聽到他們對該項目或者方案可能持什麼立場。

此外,既然是重要會議,服裝、髮型、妝容等等,都要考慮周全。

不要小看這些細節,除非你很有經驗,否則,寄希望於臨場發揮只會得到一場災難。

4/6

降低不可測的風險

搶劫是在人員封閉的空間,而逃跑是在人流開放的空間,也是變數最大的環節,拉姆在這個階段做了最充分的準備工作:

他通過事先的勘察,計算出不同的天氣狀況下的撤退路線和時間,以扣減相應的搶劫時間。在沒有導航的時代,他親自繪製1:10的高精度地圖, 貼在儀錶板上。

同樣,在彙報中,最不可預測的就是大BOSS的行動。

他們常常遲到,如果其他的頭頭們讓你先講,你就得臨時調整內容,把最核心的部分留待老闆出現,這就要事前想好打亂次序的方案——哪一部分不太重要的可以先講,如果前後銜接。

如果大BOSS到了最後幾分鐘才出現,你又要改變策略,力爭在幾分鐘內把報告最核心的東西講一遍,這又需要事後準備。

此外,彙報中,常常有其他事件插進來,打亂大BOSS的注意力,你如何調整節奏,把關鍵點拖到老闆注意力回來之後。

此外,如果會議上大家的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怎麼辦?這些都是你要考慮的。

你覺得很難嗎?其實任何劫匪都做不到完美,就要充分依靠團隊的力量。

之前的劫匪即使是團隊作案,也都是烏合之眾,而拉姆要求團隊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有人負責望風,有人負責穩住人質、有人負責打開金庫、有人拿錢,有人當司機。

在事先的倉庫彩排中,團隊的配合也是一個重點。

同樣,在重大彙報中,你也不是一個人在作戰!

一些輔助資料的準備,可以請同事幫助;如果你喜歡站起來講,找一個熟悉材料的同事幫你翻頁也很重要;當然,還有你的直接上司,一定要提前跟他彙報一次,萬一遇到你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請他出馬了。

最好還要找一個很有經驗的同事,請他解讀大BOSS的身體語言,必要時,幫你打圓場。

5/6

及時止損

下圖是犯罪學家對幾千起銀行搶劫案持續時間的統計,結果表明,最常見的是3分鐘。而且在3分鐘和4分鐘之間,有一個明顯的斷檔。這說明,劫匪一定是事先給自己設定了3分鐘的期限。

男爵拉姆之前的劫匪從不會這麼做,除非聽到警車聲,他們不搶到錢就不會走,所以大部分劫匪都是因為來不及逃走而被抓獲。

男爵拉姆有一個死規定:規定時間一到,拿沒拿到錢,都要立刻撤離。

高風險活動中,“止損”永遠是第一原則,這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彙報雖然沒這麼危險,但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及時改變預期,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廣告公司時,有一回我跟一位創意總監提案,那次的方案準備得不好,提到一半,客戶已經明顯心不在焉,對方的BOSS不斷跟旁邊的人交頭接耳,顯然在談別的事。

這位創意總監竟然關掉了PPT,說:“這次的方案,顯然大家不滿意,我給大家看點別的東西。”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過來,他打開資料夾,把之前的所有廢稿一張張演示給大家,告訴客戶我們中途經歷過的討論,為什麼這個稿子被我們自己斃掉。

最後,總監說:“我覺得我們已經非常接近一個好的方案,但很遺憾,我們還沒有抓住它。如果再能重新安排一次機會,我一定會讓大家滿意。”

按理說,浪費大BOSS的寶貴時間聽這種不成熟的方案,是廣告公司的大忌,不過在總監看來:對方明顯不滿意,你越堅持只會讓對方更懷疑你的實力,不如果斷止損,說不定還有下一次的機會。

學會“止損”,是人生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是的,有時我們做了無數次演練,考慮了無數種意外的應對之道,但最後還是失敗了。

沒有什麼是無法挽回的,而這,正是彙報和搶銀行最大的區別。

6/6

難逃一劫?

膽大心細的男爵拉姆的人生卻有一個諷刺性的結局。

1930年的12月16日,拉姆打劫了印第安那州的一家銀行,在撤退過程中,發現有居民拿著槍過來,拉姆判斷是美國版的“朝陽區群眾”,立刻啟動備用路線,誰知在汽車在急轉彎中爆胎了。

不就是爆胎嗎?拉姆團夥立刻執行“爆胎處置預案”——劫持汽車。可一上車就發現不對,這輛居然有限速裝置,最多跑60。

沒有預案了,再搶吧,可第二次搶到的車散熱器居然沒水了!繼續搶,第三次搶的車只有一加侖的汽油!

真是點背不能怪社會,誰讓你是黑社會。再充足的時間準備也經不起四次意外,拉姆沒跑多遠,就被員警團團圍住,“現代劫匪之父”就此死於亂槍之下。

“男爵拉姆”顯然死不瞑目:為什麼會有這麼湊巧的事情同時發生?為什麼做了這麼詳細的準備工作,最後還是難逃一劫?

道理其實非常簡單,但越聰明的人反而越看不透:“搶銀行”是一樁“風險零容忍”的必敗的生意。

打個比方,如果讓你擲骰子,除了6之外,扔到任何一個數字,都算你贏。看起來勝率很高,但這個賭局有一個奇怪的規定,每一把,你都必須壓上全部身家。

也就是說,除非你只玩個一兩把,否則你必然全部輸光。

拉姆改造了“搶銀行”,大大提升了成功機率,但仍然無法改變這個遊戲的本質——不管贏多少回,只要輸一次,你就玩完。

所以就算你能把每一個細節控制到位,也千萬不要幹“風險零容忍”的事,再重要的機會,也不要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畢竟人生充滿意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