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多省聯考10年行測考情大觀:命題科學穩中有變國考是風向標

截止今天, 421“聯考”公共科目考試結束, 除少數崗位需要考察專業課等科目外, 大部分省份考試已圓滿落下帷幕。 今天共23地同時考試, 總招錄人數10.2萬餘人, 有249萬人報名。 其實“聯考”是一種非官方的稱呼, 顧名思義, 就是“聯合考試”, 也就是多個省份在同一時間進行考試, 所以也稱多省考試。 當然, 從歷史的沿革來看, 參加聯考的各省份的招錄工作都是單獨組織的, 前期的出公告和大綱、報名, 後期的查分、面試環節都是各自單獨進行的, 所以, 聯考並不意味著“統考”。

因為每年參加聯考的各省份(公共科目)考試都安排在同一天舉行, 所以考生只能選擇一個省份進行報考。 表面上看考生的選擇機會少了, 但多省聯考也“平攤”了報考人數, 減少了考試競爭, 對報考各職位的考生而言成“公”的機會也會增大。

縱觀這10年, 從2009年的7個省, 到2018年的23地, 中間分分合合, 進進出出,

可以說每年變化都很大。 現對 2009-2018年參加“聯考”省份情況做一個統計:

2009-2018年參加4月多省考試的省份情況

從以上資料以及各省行測考試題目情況來看, “聯考”呈現如下特點:

一、“聯考”並非“統考”, 各省試卷不盡相同

這10年參加過聯考的省份, 大體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穩定省份,

最典型的比如湖南、湖北兩省, 不但每年都參加, 而且題目也保持聯考特點, 不獨立命題。 第二類為不穩定省份, 典型的比如天津、浙江等省市, 有些年份參加, 有些年份不參加, 進進出出, 參加的時候和聯考題目大部分一致。 第三類是聯考獨立命題類, 典型的比如山東、吉林、陝西等省, 即使同一天考試, 但也非常鮮明的保持著本省的特點。

其他省份大部分都是聯考特點, 但題目基本上都是交叉關係, 若干省份試卷完全相同的情況從去年開始有所下降。 尤其以2011年為時間分界, 2009-2011年聯考省份大部分共用一套試卷, 2012以後, 各省份大部分題目相同, 少部分題目不同, 完全共用一套試卷的情況逐漸減少。

今年宏觀上看,

大概分為如下幾類, 獨立命題省份為吉林、山東、江西、陝西、四川。 其他省份河北、天津、湖南、湖北、青海、陝西、重慶、安徽、內蒙、黑龍江省直等省基本一致。 福建、寧夏、海南、貴州、甘肅等省基本一致。 黑龍江邊遠和公檢法與其他省份交叉。

二、行測試卷考點穩中有變, 題目命制益發科學, 與國考接近

總體上看, 行測試題考點穩定, 考題一般不會跑出複習範圍。 但單獨針對某一個省來說, 考點都是有些變化的。 從題量上看, 黑龍江縣鄉和公檢法各增加了5道數量關係題。 貴州總題量減少5道, 由120減少到115題。 陝西變化更大一些, 由130減少為12題。

從考點上看, 一些好幾年沒考過的考點, 可能會回歸重新考查或者增加新的考點。 比如圖形推理2011年之前,

偏重考查數量關係、位置變化和組合疊加, 2011年開始考查求同求異, 新穎考點出現頻率高, 立體圖形從2010年開始出現, 其中2014年開始出現了截面圖這一考點。 2018年判斷推理重新考查了假言命題矛盾真假話問題。 數量關係如福建、陝西都考查了數位推理, 並且形式還非常的新穎。

聯考題目命制科學性也逐漸顯現出特點, 因為聯考題庫龐大, 題目可選性高, 所以聯考題目比某些不參加聯考的省考題目更加的科學合理。 從考點和出題形式上看, 跟國考更為貼近, 除了難度上比國考低, 其他極為接近。 比如言語理解與表達, 益發貼近國考的出題形式注重考查邏輯填空和閱讀理解。 尤其邏輯填空表現益發明顯, 在詞語積累的基礎上更注重考查語境的分析能力, 即材料的邏輯關係分析能力。

三、文科題目言語理解語句表達比重上升,判斷推理可能性一家獨大

縱觀近10年的考題來看,大部分省份的考查題量均穩定在30-40題,總體來看,歷年均考查邏輯填空、片段閱讀、語句表達三大題型。其中語句表達比重上升,比如重慶、福建、河北等省語句表達增加2-3道,總數達到6-7道,這在聯考中不常見。

判斷推理涉及的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考查題量在30-45題之間,大部分省份題量為35題。其中邏輯判斷題型考查必然性和可能性兩種題型,2009~2013年可能性題量日益增多,必然性考題逐漸減少。可能性約占邏輯判斷的80%,尤以削弱和加強居多。2018年,除了獨立命題的江西省,特立獨行,邏輯判斷全部考查的必然性之外,大部分省份考查都是以可能性為主。另外,圖形推理中,近幾年也在不斷尋求變化,比如山東省考查到了封閉立體圖形,非常新穎。立體圖形的考查有增加趨勢。

四、理科題目數量關係地域特色明顯,資料分析選材廣泛難易略降

有些省份數量關係部分在2010年之前考查數字推理和數學運算兩種題型,題量在15-20題之間,2010之後一般省份只考查數學運算一種題型,題量在10-15題之間。有些省份仍然頑強的保持著數量關係的特色,比如吉林、新疆堅持考查數字推理,陝西數量關係獨特的八個選項,題型非常明顯的地域特色。從今年考題來看,數字推理有回歸跡象。例如,福建出現了一道,陝西也出現了數字推理。而且形式也非常的新穎,首次出現數列中有兩個空且兩個空是從四個選項中選擇兩項的新形式。考生都表示被雷到了。

從難度上看,數量關係的題目難度呈波浪狀,2009年、2010年考題難度偏低,側重模型計算,2011-2014年難度較前兩年有所提高,傾向考查靈活性大的行程、排列組合、極值型題目,2015年、2016年難度略有下降。今年基本上與去年難度持平。

資料分析今年最雷人的莫過於今年吉林只考察了5道小題,1篇材料,題量如此之少的情況還是聯考首次出現。其他省份主要集中在考查15道小題和20道小題兩種情況。材料內容涉及廣泛,考點上看,增長、比重、平均數、倍數一直是最常考的四大概念,偶有個別題目出現指數、利潤率、拉動、貢獻的考查。增長、比重一直考查全面,平均數和倍數以基礎公式應用為主。難度上看,除江西、福建略難,其他省份略有下降。

五、常識判斷時政、哲學、法律變化很大

常識判斷近幾年呈現三大變化趨勢:一是時政考查重心轉變;二是哲學題目再次重出江湖;三是法律題目考察領域發生重大變化,難度整體下降

結合十年聯考常識判斷的真題可以發現,時政考查側重點有所變化,2012年聯考曾考察政府工作報告原文內容,2013年聯考曾考察十八大報告的原文,而2014-2017年對時政題目的考察重心不再放在重要會議及報告上,而是主要考察對一些國內和國際重大事件的瞭解程度,例如今年考察的第31屆夏季奧運會和第24屆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城市。

哲學類題目在2014年之前考察比例比較固定,基本是1道題目,但是2015年和2016年的聯考省份中均未見其身影,而今年的聯考中哲學題目重出江湖,例如多省都考察了名言名句與哲理的對應。

法律知識題目從內容上來講,往年考查民法、行政法、訴訟法的內容居多,知識點相對來說比較偏,涉及智慧財產權、土地補償、業主物權等方面的知識,今年內容涉及的是刑法、侵權責任、行政訴訟,屬於傳統理論考查,難度不大。

2018年多省聯考的常識題目基本遵循大綱的考試範圍,考題涉及科目及其廣泛。同時今年的考題緊跟國家大政方針,對十九大、金磚國家廈門會晤、十九屆二中全會的內容均有考察,並且科技文史等內容的很多考題也緊緊依託時政熱點,例如C919、海水稻等內容的考察。

文:貴州中公教育(gzoffcn)

即材料的邏輯關係分析能力。

三、文科題目言語理解語句表達比重上升,判斷推理可能性一家獨大

縱觀近10年的考題來看,大部分省份的考查題量均穩定在30-40題,總體來看,歷年均考查邏輯填空、片段閱讀、語句表達三大題型。其中語句表達比重上升,比如重慶、福建、河北等省語句表達增加2-3道,總數達到6-7道,這在聯考中不常見。

判斷推理涉及的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考查題量在30-45題之間,大部分省份題量為35題。其中邏輯判斷題型考查必然性和可能性兩種題型,2009~2013年可能性題量日益增多,必然性考題逐漸減少。可能性約占邏輯判斷的80%,尤以削弱和加強居多。2018年,除了獨立命題的江西省,特立獨行,邏輯判斷全部考查的必然性之外,大部分省份考查都是以可能性為主。另外,圖形推理中,近幾年也在不斷尋求變化,比如山東省考查到了封閉立體圖形,非常新穎。立體圖形的考查有增加趨勢。

四、理科題目數量關係地域特色明顯,資料分析選材廣泛難易略降

有些省份數量關係部分在2010年之前考查數字推理和數學運算兩種題型,題量在15-20題之間,2010之後一般省份只考查數學運算一種題型,題量在10-15題之間。有些省份仍然頑強的保持著數量關係的特色,比如吉林、新疆堅持考查數字推理,陝西數量關係獨特的八個選項,題型非常明顯的地域特色。從今年考題來看,數字推理有回歸跡象。例如,福建出現了一道,陝西也出現了數字推理。而且形式也非常的新穎,首次出現數列中有兩個空且兩個空是從四個選項中選擇兩項的新形式。考生都表示被雷到了。

從難度上看,數量關係的題目難度呈波浪狀,2009年、2010年考題難度偏低,側重模型計算,2011-2014年難度較前兩年有所提高,傾向考查靈活性大的行程、排列組合、極值型題目,2015年、2016年難度略有下降。今年基本上與去年難度持平。

資料分析今年最雷人的莫過於今年吉林只考察了5道小題,1篇材料,題量如此之少的情況還是聯考首次出現。其他省份主要集中在考查15道小題和20道小題兩種情況。材料內容涉及廣泛,考點上看,增長、比重、平均數、倍數一直是最常考的四大概念,偶有個別題目出現指數、利潤率、拉動、貢獻的考查。增長、比重一直考查全面,平均數和倍數以基礎公式應用為主。難度上看,除江西、福建略難,其他省份略有下降。

五、常識判斷時政、哲學、法律變化很大

常識判斷近幾年呈現三大變化趨勢:一是時政考查重心轉變;二是哲學題目再次重出江湖;三是法律題目考察領域發生重大變化,難度整體下降

結合十年聯考常識判斷的真題可以發現,時政考查側重點有所變化,2012年聯考曾考察政府工作報告原文內容,2013年聯考曾考察十八大報告的原文,而2014-2017年對時政題目的考察重心不再放在重要會議及報告上,而是主要考察對一些國內和國際重大事件的瞭解程度,例如今年考察的第31屆夏季奧運會和第24屆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城市。

哲學類題目在2014年之前考察比例比較固定,基本是1道題目,但是2015年和2016年的聯考省份中均未見其身影,而今年的聯考中哲學題目重出江湖,例如多省都考察了名言名句與哲理的對應。

法律知識題目從內容上來講,往年考查民法、行政法、訴訟法的內容居多,知識點相對來說比較偏,涉及智慧財產權、土地補償、業主物權等方面的知識,今年內容涉及的是刑法、侵權責任、行政訴訟,屬於傳統理論考查,難度不大。

2018年多省聯考的常識題目基本遵循大綱的考試範圍,考題涉及科目及其廣泛。同時今年的考題緊跟國家大政方針,對十九大、金磚國家廈門會晤、十九屆二中全會的內容均有考察,並且科技文史等內容的很多考題也緊緊依託時政熱點,例如C919、海水稻等內容的考察。

文:貴州中公教育(gzoff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