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不是一直說要去巴黎麼?

為了準備這篇關於城市的好書推薦, 我想了很長時間, 因為完全沒有辦法找到一個能串起整個書單的切入點。 按理說, 這裡提到的八本書都是很非常棒的, 但我就是不知道應該怎樣用一篇文字把這些書融合在一起。 (哦, 對了, 我突然想到有一樣東西讓我串起了這些城市:某款翻牆軟體, 在它的説明下, 譯文君已經去過了五大洲五六十座城市……)

後來想了下, 大概還是因為每座城市都有的、只屬於它自己的獨特之處。

比如在這張藝術家 Armelle Caron 的設計中

柏林、紐約、巴黎的街區和建築被細心地分組排列

於是原本表現位置的城區圖變成了既具有裝飾性

又能凸顯城市功能性的特殊地圖

又比如在 muralswallpaper.com 上的這套城市圖

伊斯坦布爾和芝加哥截然不同的城市規劃顯得無比清晰

同樣, 一座城市, 在不同目的、不同視角的觀察者眼中

都會有不一樣的城市性格、色彩和重點

藝術家 Livi Gosling 設計的倫敦和芝加哥必遊景點地圖

藝術家 Tom Woolley 設計的柏林和伊斯坦布爾地圖

藝術家 Marisa Seguin 設計的威尼斯和巴黎地圖

還有藝術家 Fernando Volken Togni 設計的城市 24 小時系列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築、歷史、文化等等

與在這些城市下出生、成長、生活的人一起

構成了只屬於一座城市的性格和氣質

不知道要真正瞭解一座城市需要多久

但有一些書, 一定對你去瞭解那座城有幫助

跟著譯文君以及其他三位小夥伴一起

看下給你們推薦的八本關於城市的好書吧

歡迎在文末發表留言告訴我

你是否曾突然被一座城市打動, 以及為什麼

五位幸運讀者將獲贈新書《地下巴黎》一本

留言有效期至 2018 年 4 月 22 日 24 時

(點擊封面看《巴黎人可能都不知道的“巴黎”事,而他都清楚》)

《地下巴黎》

[法] 洛朗·多伊奇|著

施珂|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21 個地鐵站,21 個世紀,冷知識、小八卦,一本讓挑剔的巴黎人都愛不釋手別開生面的巴黎旅遊手冊。

名叫新橋的橋卻是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橋。巴士底獄先後關押過大文豪伏爾泰和薩德爵士。巴黎的第一個證券交易竟然誕生在一座橋上。巴黎的源頭不在市中心的西岱島,而在楠泰爾市。埃菲爾鐵塔底下長眠的是 2000 年前和愷撒軍隊作戰的高盧將士。這些你萬萬想不到的歷史小八卦全都彙集在這本非典型性旅遊手冊中。

作者洛朗·多伊奇帶你乘地鐵,遊小巷,發現一個與眾不同的巴黎。21 個地鐵站,21 個世紀,暢遊古今巴黎!

《長樂路》

[美] 史明智|著

王笑月|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長樂路長約 3.2 公里,在地圖上,是一段很短的波浪線,位於上海市中心地標人民廣場的西南方。

我的家在波浪線的最西端。從窗口向下望,樹葉堆成的華蓋常年都在兩層樓高處徘徊。中國極少有這般綠樹成蔭的街道。19 世紀中葉,當歐美國家瓜分這座城市、劃界而治時,法國人在租界裡種下了這些梧桐。將近一個世紀後,法國人走了,樹留了下來。日本人曾轟炸並佔領過上海一段時間,但最終他們也從這座城市撤離,梧桐完好無損。隨後,共產黨來了,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階級鬥爭,很多人英年早逝。這些樹依舊傲然挺立。

如今,長樂路上的餐廳、小店琳琅滿目,極具小資情調。當我漫步於人行道上,不禁想起這條路見證的那些風起雲湧。此處,一個帝國崛起、衰落、又再次崛起。唯有樹木恒立。

在長樂路上閒逛之所以讓人如此心曠神怡,還要多虧像 CK 這樣的人,正是他們心中懷揣的理想和情懷,支撐起這條狹窄馬路兩邊的各色小店和咖啡館。這些目光炯炯的外來者將各種夢想層層疊疊壘在一起,希望有機會在大城市裡將它們實現。我想到在大理遇見的那些人心中的夢想,想到亨利在街對面的高樓裡分享的有關中國的夢想。我想到了現下充滿意味的“中國夢”。

我想到麥琪裡的老康、“陳市長”和他的妻子。他們的夢想很簡單,只想在自己家裡好好過平靜安生的日子。我想到 50 年代王明一家的通信,想到 60 年代馮叔和傅姨建設新疆的故事。當時誰又能想到,在 50 年後的今天,中國人還能肆意夢想、甚至擁有追夢的手段和自由?

上海譯文

ID:stphbooks

長按左側二維碼可關注

《倫敦傳》

[英] 彼得·阿克羅伊德|著

翁海貞等|譯

譯林出版社出版

一部呈現倫敦上下兩千年的史書。英國傳記大師彼得·阿克羅伊德用人體來比喻倫敦,以 79 個城市斷面,831 副市民面孔,83 萬言寫就《倫敦傳》,為世人展開了倫敦長達 2055 年的城市歷史畫卷,為倫敦獻上一部獨一無二的完整且詳盡的傳記。

從正史和民間傳說到飲食和消遣娛樂。從黑衣修士會和查令十字街到帕丁頓和瘋人院。從威斯敏斯特教堂和聖保羅大教堂到倫敦佬和流浪者。從移民、農民和妓女到大瘟疫、大火和二戰空襲。阿克羅伊德用恢宏的城市歷史、敏銳的觀察、無數市民和訪客的話語,揭示了倫敦如何在從遠古到現代的歷史洪流中淬煉成形。

《芝加哥規劃》

[美] 丹尼爾·H. 伯納姆、愛德華·H. 本內特|著

王紅揚|譯

譯林出版社出版

現代城市規劃領域的奠基之作,城市規劃師的學科“聖經”;扭轉城市無序發展的成功典範,百年不過時的設計藍圖;完整收錄 141 幅原作插圖;今日的芝加哥,就是一份“活著的”《芝加哥規劃》。

這部出版於 1909 年的里程碑式作品,掀起了城市設計的革命,是美國現代城市規劃的起源。規劃被芝加哥市採納後,確立了該市尤其是其湖濱地區的基本發展格局。作為城市美化運動最引人注目的一部文獻,該規劃為現代城市規劃問題提供了客觀嚴謹、務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對交通網絡體系、站場設施、市政建築和園林綠化的詳細規劃設計。《芝加哥規劃》對今天的建築師和規劃師仍然具有深刻影響。

譯林出版社

ID:yilinpress

長按左側二維碼可關注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

[英] 羅裡·麥克林|著

傅敬民|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柏林——當今世上最偉大的城市之一,它不僅是德國首都,也是歐洲最重要的經濟文化重鎮之一。進入此書,仿佛自己靜止站立在柏林的街市,幾百年的歷史事件、聲色犬馬、白日、黑夜、浪漫、血腥,都風馳電掣般從眼前掠過。對歷史的回顧使內心充盈,思想活躍。那些曾經走在柏林城中的人,如中世紀的民謠詩人、建築師申克爾、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電影巨星黛德麗等人的故事,如小說般迷人,襯托出真實而宏大的歷史敘事。城與人在歷史中彼此形塑、影響、交融。這個發動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民族,這座矛盾之城,如黑熊般憨拙而兇猛。

《伊斯坦布爾:面紗下的七丘之城》

[土] 埃布魯·寶雅,[英] 凱特·弗利特|著

于國寬 鞏詠梅|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沒有一座城市像伊斯坦布爾那般命運多舛、飽經滄桑。她在世界歷史舞臺上璀璨奪目,從七座山丘之城到眾城市的女王,從第二羅馬到帝國廢都。這不僅是帕慕克的呼愁之鄉,也是伊城民眾的樂土。

本書建立在豐富的現代土耳其史料之上,包括文學、歷代記、詩歌、國家檔案以及遊記,書中包含詳盡的歷代記、地圖、插圖,以及重要歷史人物小傳。再現了伊斯坦布爾——這座巨大的國際化大都市、奧斯曼帝都——的社會歷史。不僅有皇權最高統治者蘇丹的坐席,繁榮的國際商貿。伊斯坦布爾也是一座經常被自然災害、蘇丹政治與反叛所造成的動亂而撼動的城市。伊斯坦布爾人,以帝國節日為樂,被深入到他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所影響,也會以這座城市中各種令人心曠神怡的花園與大眾澡堂自娛自樂。此書通過伊斯坦布爾,呈現出一幅廣闊的奧斯曼社會圖景,揭示出四個世紀中它的建造、蓬勃以及轉型。

新文藝

ID:shanghaiwenyi

長按左側二維碼可關注

《假證件》

[墨西哥] 瓦萊裡婭·路易塞利|著

張偉劼|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世紀文景出版

在漫遊與閱讀之中有我們存在的痕跡,一場開拓文學疆域、發現自我處境的往返旅行。

收錄墨西哥女作家路易塞利出道時所寫的十篇隨筆作品:有的文段記錄了她漫遊(或騎行)於城市與國家之間對於自我、空間的思索;有的文段則探究了閱讀與寫作所及邊界。“假證件”一詞取自開篇與結尾中她往復於威尼斯,探訪布羅茨基墓地的旅途中“因緣巧合”獲得一張威尼斯永久居留身份的經歷,也暗喻著作者自身經歷中流動的複雜與多變。隨筆式寫作中抽離的視角、優美的筆觸裡有路易塞利身為作家的野心與坦誠,同時也為讀者認清周遭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觀看之道。

《被仰望與被遺忘的》

[美] 蓋伊·特立斯|著

範曉彬 姜伊敏|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世紀文景出版

這是一部紐約交響曲。作者特立斯以他犀利的眼光,精准的筆法向我們展示了紐約風貌:面目模糊的人潮中不為人知的奇聞軼事,鎂光燈下的明星轉身之後的尷尬境遇。

全書由《紐約:一位獵奇者的足跡》《大橋》和《走向深處》三部分組成。《紐約:一位獵奇者的足跡》描繪了紐約城中不太為人所知的人物和事件,特立斯捕捉細節的功力凸顯無疑。《大橋》講述的是建設紐約韋拉紮諾大橋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及流動修橋工的生活。修橋工都是些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可正是這些工人冒著生命危險,建成了美國無數的大橋和紐約城裡一座座大橋和摩天大樓。“他們把一個個的地方用大橋連接起來了,可他們自己的生活卻支離破碎。”《走向深處》由 11 篇美國社會知名人物的小傳構成,這些人物基本上涵蓋了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主要方面。

文景

ID:shijiwenjing2002

長按左側二維碼可關注

上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點擊封面看《巴黎人可能都不知道的“巴黎”事,而他都清楚》)

《地下巴黎》

[法] 洛朗·多伊奇|著

施珂|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21 個地鐵站,21 個世紀,冷知識、小八卦,一本讓挑剔的巴黎人都愛不釋手別開生面的巴黎旅遊手冊。

名叫新橋的橋卻是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橋。巴士底獄先後關押過大文豪伏爾泰和薩德爵士。巴黎的第一個證券交易竟然誕生在一座橋上。巴黎的源頭不在市中心的西岱島,而在楠泰爾市。埃菲爾鐵塔底下長眠的是 2000 年前和愷撒軍隊作戰的高盧將士。這些你萬萬想不到的歷史小八卦全都彙集在這本非典型性旅遊手冊中。

作者洛朗·多伊奇帶你乘地鐵,遊小巷,發現一個與眾不同的巴黎。21 個地鐵站,21 個世紀,暢遊古今巴黎!

《長樂路》

[美] 史明智|著

王笑月|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長樂路長約 3.2 公里,在地圖上,是一段很短的波浪線,位於上海市中心地標人民廣場的西南方。

我的家在波浪線的最西端。從窗口向下望,樹葉堆成的華蓋常年都在兩層樓高處徘徊。中國極少有這般綠樹成蔭的街道。19 世紀中葉,當歐美國家瓜分這座城市、劃界而治時,法國人在租界裡種下了這些梧桐。將近一個世紀後,法國人走了,樹留了下來。日本人曾轟炸並佔領過上海一段時間,但最終他們也從這座城市撤離,梧桐完好無損。隨後,共產黨來了,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階級鬥爭,很多人英年早逝。這些樹依舊傲然挺立。

如今,長樂路上的餐廳、小店琳琅滿目,極具小資情調。當我漫步於人行道上,不禁想起這條路見證的那些風起雲湧。此處,一個帝國崛起、衰落、又再次崛起。唯有樹木恒立。

在長樂路上閒逛之所以讓人如此心曠神怡,還要多虧像 CK 這樣的人,正是他們心中懷揣的理想和情懷,支撐起這條狹窄馬路兩邊的各色小店和咖啡館。這些目光炯炯的外來者將各種夢想層層疊疊壘在一起,希望有機會在大城市裡將它們實現。我想到在大理遇見的那些人心中的夢想,想到亨利在街對面的高樓裡分享的有關中國的夢想。我想到了現下充滿意味的“中國夢”。

我想到麥琪裡的老康、“陳市長”和他的妻子。他們的夢想很簡單,只想在自己家裡好好過平靜安生的日子。我想到 50 年代王明一家的通信,想到 60 年代馮叔和傅姨建設新疆的故事。當時誰又能想到,在 50 年後的今天,中國人還能肆意夢想、甚至擁有追夢的手段和自由?

上海譯文

ID:stphbooks

長按左側二維碼可關注

《倫敦傳》

[英] 彼得·阿克羅伊德|著

翁海貞等|譯

譯林出版社出版

一部呈現倫敦上下兩千年的史書。英國傳記大師彼得·阿克羅伊德用人體來比喻倫敦,以 79 個城市斷面,831 副市民面孔,83 萬言寫就《倫敦傳》,為世人展開了倫敦長達 2055 年的城市歷史畫卷,為倫敦獻上一部獨一無二的完整且詳盡的傳記。

從正史和民間傳說到飲食和消遣娛樂。從黑衣修士會和查令十字街到帕丁頓和瘋人院。從威斯敏斯特教堂和聖保羅大教堂到倫敦佬和流浪者。從移民、農民和妓女到大瘟疫、大火和二戰空襲。阿克羅伊德用恢宏的城市歷史、敏銳的觀察、無數市民和訪客的話語,揭示了倫敦如何在從遠古到現代的歷史洪流中淬煉成形。

《芝加哥規劃》

[美] 丹尼爾·H. 伯納姆、愛德華·H. 本內特|著

王紅揚|譯

譯林出版社出版

現代城市規劃領域的奠基之作,城市規劃師的學科“聖經”;扭轉城市無序發展的成功典範,百年不過時的設計藍圖;完整收錄 141 幅原作插圖;今日的芝加哥,就是一份“活著的”《芝加哥規劃》。

這部出版於 1909 年的里程碑式作品,掀起了城市設計的革命,是美國現代城市規劃的起源。規劃被芝加哥市採納後,確立了該市尤其是其湖濱地區的基本發展格局。作為城市美化運動最引人注目的一部文獻,該規劃為現代城市規劃問題提供了客觀嚴謹、務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對交通網絡體系、站場設施、市政建築和園林綠化的詳細規劃設計。《芝加哥規劃》對今天的建築師和規劃師仍然具有深刻影響。

譯林出版社

ID:yilinpress

長按左側二維碼可關注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

[英] 羅裡·麥克林|著

傅敬民|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柏林——當今世上最偉大的城市之一,它不僅是德國首都,也是歐洲最重要的經濟文化重鎮之一。進入此書,仿佛自己靜止站立在柏林的街市,幾百年的歷史事件、聲色犬馬、白日、黑夜、浪漫、血腥,都風馳電掣般從眼前掠過。對歷史的回顧使內心充盈,思想活躍。那些曾經走在柏林城中的人,如中世紀的民謠詩人、建築師申克爾、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電影巨星黛德麗等人的故事,如小說般迷人,襯托出真實而宏大的歷史敘事。城與人在歷史中彼此形塑、影響、交融。這個發動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民族,這座矛盾之城,如黑熊般憨拙而兇猛。

《伊斯坦布爾:面紗下的七丘之城》

[土] 埃布魯·寶雅,[英] 凱特·弗利特|著

于國寬 鞏詠梅|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沒有一座城市像伊斯坦布爾那般命運多舛、飽經滄桑。她在世界歷史舞臺上璀璨奪目,從七座山丘之城到眾城市的女王,從第二羅馬到帝國廢都。這不僅是帕慕克的呼愁之鄉,也是伊城民眾的樂土。

本書建立在豐富的現代土耳其史料之上,包括文學、歷代記、詩歌、國家檔案以及遊記,書中包含詳盡的歷代記、地圖、插圖,以及重要歷史人物小傳。再現了伊斯坦布爾——這座巨大的國際化大都市、奧斯曼帝都——的社會歷史。不僅有皇權最高統治者蘇丹的坐席,繁榮的國際商貿。伊斯坦布爾也是一座經常被自然災害、蘇丹政治與反叛所造成的動亂而撼動的城市。伊斯坦布爾人,以帝國節日為樂,被深入到他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所影響,也會以這座城市中各種令人心曠神怡的花園與大眾澡堂自娛自樂。此書通過伊斯坦布爾,呈現出一幅廣闊的奧斯曼社會圖景,揭示出四個世紀中它的建造、蓬勃以及轉型。

新文藝

ID:shanghaiwenyi

長按左側二維碼可關注

《假證件》

[墨西哥] 瓦萊裡婭·路易塞利|著

張偉劼|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世紀文景出版

在漫遊與閱讀之中有我們存在的痕跡,一場開拓文學疆域、發現自我處境的往返旅行。

收錄墨西哥女作家路易塞利出道時所寫的十篇隨筆作品:有的文段記錄了她漫遊(或騎行)於城市與國家之間對於自我、空間的思索;有的文段則探究了閱讀與寫作所及邊界。“假證件”一詞取自開篇與結尾中她往復於威尼斯,探訪布羅茨基墓地的旅途中“因緣巧合”獲得一張威尼斯永久居留身份的經歷,也暗喻著作者自身經歷中流動的複雜與多變。隨筆式寫作中抽離的視角、優美的筆觸裡有路易塞利身為作家的野心與坦誠,同時也為讀者認清周遭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觀看之道。

《被仰望與被遺忘的》

[美] 蓋伊·特立斯|著

範曉彬 姜伊敏|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世紀文景出版

這是一部紐約交響曲。作者特立斯以他犀利的眼光,精准的筆法向我們展示了紐約風貌:面目模糊的人潮中不為人知的奇聞軼事,鎂光燈下的明星轉身之後的尷尬境遇。

全書由《紐約:一位獵奇者的足跡》《大橋》和《走向深處》三部分組成。《紐約:一位獵奇者的足跡》描繪了紐約城中不太為人所知的人物和事件,特立斯捕捉細節的功力凸顯無疑。《大橋》講述的是建設紐約韋拉紮諾大橋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及流動修橋工的生活。修橋工都是些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可正是這些工人冒著生命危險,建成了美國無數的大橋和紐約城裡一座座大橋和摩天大樓。“他們把一個個的地方用大橋連接起來了,可他們自己的生活卻支離破碎。”《走向深處》由 11 篇美國社會知名人物的小傳構成,這些人物基本上涵蓋了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主要方面。

文景

ID:shijiwenjing2002

長按左側二維碼可關注

上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