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興創始人侯為貴,或許是唯一值得任正非使狠招一戰的人

前言

用企業家的眼光做投資, 以投資人的思考做企業。

昨天下午, 在中興通訊的制裁發佈會上, 董事長殷一民說, 美國的禁令可能導致公司進入休克狀態。

中興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剛剛退休兩年的76歲創始人侯為貴親自“出山“救火。

其實, 美國“制裁”的不僅僅是中興。

華為和中興, 被認為是唯二真正做到跨國規模的國產通信廠商。

兩家公司先後在深圳創業、發展, 創始人同是40年代生人, 卻風格迥異。

任正非一度讓侯為貴覺得, “不能理解。 ”

而侯為貴讓任正非, “非常上火”。

值得讓任正非使出狠招戰上一戰的,

或許也只有侯為貴。

本文經公眾號“商業人物”(biz-leaders)授權轉載發佈。

2005年, 在一個國際論壇上, 美國主持人發難一位中國企業家。

“你們中國和印度現在發展得太快了, 9%的GDP增長率, 太瘋狂了, 所以你們中國和印度得競爭一下。 ”

“那美國和誰競爭啊?”。 沒等主持人反應過來,

這位中國企業家補充說, “美國是在和拉登競爭啊”。

主持人一下很尷尬。

這個反應敏銳、口才也不錯的中國企業家是侯為貴, 中興集團董事長。

外界認為, 國產通信廠商裡, 真正做到跨國規模的只有華為和中興通訊。 不過, 和華為的任正非相比, 同是40年代生人, 在通訊行業創業, 一度把中興通訊做到國內最知名通訊企業的掌門人侯為貴, 是一個溫和不善言辭的人。 他是國企工程師出身, 信仰技術, 也依賴技術。

任正非則要強勢得多, 他信仰專利, 信仰銷售, 或者說他只信仰結果, 一派軍人作風。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 這兩家企業先後在深圳創業, 發展。 又先後走出國門, 鞏固行業地位, 行業地位一度旗鼓相當。

任正非一度讓侯為貴覺得,

“不能理解。 ”

而侯為貴讓任正非, “非常上火”。

這兩個年齡相仿, 風格迥異的人, 從企業創始地深圳開始較量, 一路較量到全國, 最後較量到全球市場。

兩家的競爭手段裡, 互相訴訟, 互相舉報, 互相騙對方, 都是家常便飯。

侯為貴的精

侯為貴比任正非大兩歲,

比任正非早三年創業。 1985年, 43歲的侯為貴辭去了國企車間主任的職務, 帶著同車間出來的幾個人跑到深圳創業, 專門研究生產交換機。

侯為貴是一個人緣特別好的企業家, 人們對他的印象是:溫文爾雅的工程師, 重技術, 重研發, 重人性管理。

當然, 他也很聰明。 他預料, 中興通訊做的事日後一定會很賺錢。 他對員工們說, 以後買房子一定要有車庫。

他的決策也很精准。

中興通訊和華為業務上針鋒相對。 在兩件事上, 侯為貴表現出了比任正非更敏銳的判斷。

一件是在CDMA業務的判斷上。

早期的通訊設備企業對運營商的依賴非常大。 中興通訊和華為的產品銷售絕大部分依賴于運營商的訂單。

2001年, 中國聯通第一期CDMA再次正式招標。

在這之前, 中國聯通推出過一次CDMA業務, 並不順利。 業務暫停後, 任正非覺得, 這個業務應該不會再上市了, 他開始指揮華為全力研發CDMA2000版, 一個比之前中國聯通推出的CDMA95版更強的版本。 而侯為貴則讓中興通訊繼續全力研發95版的業務升級。 他們都在等待這次機會。

結果, 中國聯通的這次招標業務對準的是原來版本的加強版, 中興通訊完全對標, 中標了10個省共7.5%的份額。 緊接著, 2002年11月底聯通CDMA二期建設招標中, 中興通訊又獲得了12個省份總額為15.7億元的一類主設備採購合同。

華為顆粒無收。

還有一件是在小靈通業務的判斷上。

小靈通業務傳到國內, 主動權依舊在運營商手中, 在運營商的政策不明朗之前, 設備商只能靠運氣。

任正非判斷,小靈通簡單落伍,不久就會被淘汰的。

侯為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斷,他把小靈通作為中興通訊短期內的市場助攻產品。

他的判斷依據是,中國移動可能不在乎小靈通,但是中國電信想有所建樹,小靈通是一個比較快速便捷的通道。侯為貴抓住了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關係,又一次賭對了。

2002年,小靈通業務為中興通訊貢獻了22.89%的份額。

到2004年年底,小靈通用戶已達6000萬,基本都是UT斯達康與中興通訊的天下。

華為銷售起家,市場佔有速度快。中興通訊技術起家,發展相對穩健。但是到了2003年,中興通訊年銷售額達到251億元,華為年銷售額為317億元。兩家的銷售額相差無幾。這與侯為貴的精准判斷劃等號。

侯為貴懂人性,重視人性管理。在中興通訊,員工們看到的侯為貴依舊像一個工程師一樣,穩重,和藹。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準確的判斷了CDMA,特別是小靈通的市場。

對於任正非來說,侯為貴是難對付的。

華為以銷售起家,後重技術研發和專利,前者是中興通訊的弱勢,後者卻同樣是中興通訊的強勢。工程師出身的侯為貴更懂得技術專利的重要性。於是,雙方也展開過技術專利之戰,在通訊企業中,這兩家都是名符其實的專利控。

在專利上,雙方也沒有少用心思。

2011年4月28日,華為突然宣佈將以侵犯公司資料卡、LTE(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專利和商標權的名義,正式在德國、法國和匈牙利對中興通訊提起法律訴訟。

20小時之後,中興通訊發表反訴聲明稱,中興通訊也以侵犯LTE若干重要專利的名義,在國內對華為提起法律訴訟。

侯為貴,應對任正非,從來都是如此,沒讓任輕鬆過。

幾年下來,侯為貴為了抵抗華為,給中興通訊制定了在價格上“一定要比華為低”的原則。這讓華為在海外也栽了不少跟頭。

中興通訊在世界範圍內低價圍剿華為的行為,最終引來了歐盟對中國公司進行“三反”調查。華為也被牽連。

任正非的狠

任正非軍人出身,做事出了名的果斷勇敢,賭性狠勁都十足。

和溫文爾雅的侯為貴相比,任正非讓員工害怕。

這樣的任正非,強勢,前瞻,不服輸。

中興通訊和華為在2003年,銷售額差距達到歷史最低。之後,華為每年都在擴大這一差距。

國內市場,在經歷了CDMA和小靈通之戰後,任正非不敢小視侯為貴。

2008年7月,中國電信270億元CDMA網路招標。這一輪的中標競爭中,任正非先發制人,華為先于中興通訊拋出“地獄價”,甚至開始傳出消息,華為設備免費。

中興通訊則意外連連,先是受華為免費消息的影響,股價大跌,後是送標人員耽誤了送標時間。背後發生了什麼,不言而喻。

華為中標,成功扳回CDMA95版時的失利,市場份額占到25%。

2009年,WCDMA招標,華為技術領先,獲得31%的訂單。背後,是任正非臥薪嚐膽,在CDMA95版失利後苦心鑽研WCDMA技術的收穫。

除此之外,任正非較早大魄力的開展海外市場。除了國內市場的比拼,任正非首先開拓了國際市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華為開始佈局海外市場。為了達到目的,任正非大量招兵買馬。2001年,重慶郵電大學電信專業一個40餘人的畢業班,39人被華為招走;東南大學無線電專業30人的畢業班,25人進了華為。嚴格的培訓誘人的激勵機制,這些人迅速上崗開拓海外市場。到2002年,華為海外市場收入就達10.5億元,占總營收5%左右。

在《商界》的一篇報導中,一位元華為的在職高管透露了當年一項海外競爭的內幕:

2003年,在印度MTNL公司的一次競標中,華為和中興通訊分別通過印度本地合作夥伴同時參與了專案競爭。幾天角逐,所有參與競標的公司中,中興通訊排在第二位元,華為殿后,中興通訊奪標幾乎毫無懸念。最後,MTNL卻出人意料地棄中興通訊選華為。

對於這個結果,侯為貴心裡很不服氣,他很快找到了反擊點。在MTNL的標書中有這樣一行字:參與本次工程競標的企業必須具有在世界任一地方至少20萬線CDMA設備供應記錄,方能參與競標。

侯為貴欣喜若狂,華為此前在亞非拉市場拿下的項目都比較小,根本沒有20萬線CDMA設備供應記錄。侯為貴派人準備了一份中國聯通CDMA網路建設工程中標公司的統計資料,並明確標注華為不具備相關條件,意欲把華為到手的訂單再搶回來。

雖然侯為貴的如意算盤最終落空,不過MTNL接到中興通訊的材料後特意派出調查小組奔赴華為進行盤查,搞得任正非大為光火。

兩次巨虧定輸贏

2003年,中興通訊和華為的銷售額差距歷史最低。之後,每年都在跌宕變化。總趨勢是,華為越來越強大,中興通訊通訊挑戰越來越大。

2012年,中興通訊遭遇上市15年來的首次虧損,虧損額達28.4億元,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4%至842.2億元。

面對那場巨虧,中興通訊一位元高管曾說,“就像一個高速奔跑的人突然摔了一跤,疼,鑽心地疼。”

侯為貴顯然更不好受。為此,侯為貴組織了“扭虧”團,深刻反思,重新佈置企業策略,親自主抓內控和風控。

他對媒體說,等中興通訊通訊扭虧為盈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再考慮休息。

侯為貴平時就重視人性管理,在企業遇到危難的時候,對企業領導人的敬重而生的動力瞬間凝聚起來。

2013年,財報顯示,中興通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7.8%,實現扭虧為盈。

2016年,中興通訊再次遭遇歷史巨虧,淨虧損達23.6億元,較上一年同期淨利潤減少173.49%。

致使中興通訊“扭盈為虧”的最直接原因,是因為中興通訊近期承認違反美國制裁伊朗的相關規定,並同意支付8.9億美元的罰款。

但是,最根本上是,中興通訊已經承受不住這個罰單,因為餘終端業務持續低迷。

與此同時,2016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780億元,同比增長42%;智慧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台,同比增長29%,增速甚至超過行業平均水準。

華為的成長來自於手機業務,中興通訊的低迷也來自於手機業務。

最近幾年,中興通訊對手機的定位開始偏差,從前五跌落到十名以後。

IDC發佈2016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報告時,有一句話模糊的講到了中興通訊手機的銷量,“中興通訊通訊2016年的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與2015年相比銳減了36.5%。”

面對2016年的這場巨虧,侯為貴只能歎口氣了。他老了,沒有和華為繼續鬥下去的決心和信心了。

2016年1月7日晚間中興通訊公告稱,將選舉第七屆董事會成員。侯為貴不在候選董事名單之列,這意味其將不會進入最高管理層。隨後,76歲的侯為貴宣佈退休, “我今年就要75了,人生總要有不同的階段。”

任正非比侯為貴小兩歲,依舊保持著昂揚鬥志。

等到任正非也退休,兩個年近80的老人會不會坐在一起聊一聊:他們曾經作為國產通信品牌廠商,在中國市場擊敗了西門子、阿爾卡特、諾基亞,進入全球電信設備商前四位元。

或者下盤象棋。馬走日,象飛田,人生的路不過是殊途同歸。

聲明:凡注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資訊,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任正非判斷,小靈通簡單落伍,不久就會被淘汰的。

侯為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斷,他把小靈通作為中興通訊短期內的市場助攻產品。

他的判斷依據是,中國移動可能不在乎小靈通,但是中國電信想有所建樹,小靈通是一個比較快速便捷的通道。侯為貴抓住了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關係,又一次賭對了。

2002年,小靈通業務為中興通訊貢獻了22.89%的份額。

到2004年年底,小靈通用戶已達6000萬,基本都是UT斯達康與中興通訊的天下。

華為銷售起家,市場佔有速度快。中興通訊技術起家,發展相對穩健。但是到了2003年,中興通訊年銷售額達到251億元,華為年銷售額為317億元。兩家的銷售額相差無幾。這與侯為貴的精准判斷劃等號。

侯為貴懂人性,重視人性管理。在中興通訊,員工們看到的侯為貴依舊像一個工程師一樣,穩重,和藹。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準確的判斷了CDMA,特別是小靈通的市場。

對於任正非來說,侯為貴是難對付的。

華為以銷售起家,後重技術研發和專利,前者是中興通訊的弱勢,後者卻同樣是中興通訊的強勢。工程師出身的侯為貴更懂得技術專利的重要性。於是,雙方也展開過技術專利之戰,在通訊企業中,這兩家都是名符其實的專利控。

在專利上,雙方也沒有少用心思。

2011年4月28日,華為突然宣佈將以侵犯公司資料卡、LTE(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專利和商標權的名義,正式在德國、法國和匈牙利對中興通訊提起法律訴訟。

20小時之後,中興通訊發表反訴聲明稱,中興通訊也以侵犯LTE若干重要專利的名義,在國內對華為提起法律訴訟。

侯為貴,應對任正非,從來都是如此,沒讓任輕鬆過。

幾年下來,侯為貴為了抵抗華為,給中興通訊制定了在價格上“一定要比華為低”的原則。這讓華為在海外也栽了不少跟頭。

中興通訊在世界範圍內低價圍剿華為的行為,最終引來了歐盟對中國公司進行“三反”調查。華為也被牽連。

任正非的狠

任正非軍人出身,做事出了名的果斷勇敢,賭性狠勁都十足。

和溫文爾雅的侯為貴相比,任正非讓員工害怕。

這樣的任正非,強勢,前瞻,不服輸。

中興通訊和華為在2003年,銷售額差距達到歷史最低。之後,華為每年都在擴大這一差距。

國內市場,在經歷了CDMA和小靈通之戰後,任正非不敢小視侯為貴。

2008年7月,中國電信270億元CDMA網路招標。這一輪的中標競爭中,任正非先發制人,華為先于中興通訊拋出“地獄價”,甚至開始傳出消息,華為設備免費。

中興通訊則意外連連,先是受華為免費消息的影響,股價大跌,後是送標人員耽誤了送標時間。背後發生了什麼,不言而喻。

華為中標,成功扳回CDMA95版時的失利,市場份額占到25%。

2009年,WCDMA招標,華為技術領先,獲得31%的訂單。背後,是任正非臥薪嚐膽,在CDMA95版失利後苦心鑽研WCDMA技術的收穫。

除此之外,任正非較早大魄力的開展海外市場。除了國內市場的比拼,任正非首先開拓了國際市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華為開始佈局海外市場。為了達到目的,任正非大量招兵買馬。2001年,重慶郵電大學電信專業一個40餘人的畢業班,39人被華為招走;東南大學無線電專業30人的畢業班,25人進了華為。嚴格的培訓誘人的激勵機制,這些人迅速上崗開拓海外市場。到2002年,華為海外市場收入就達10.5億元,占總營收5%左右。

在《商界》的一篇報導中,一位元華為的在職高管透露了當年一項海外競爭的內幕:

2003年,在印度MTNL公司的一次競標中,華為和中興通訊分別通過印度本地合作夥伴同時參與了專案競爭。幾天角逐,所有參與競標的公司中,中興通訊排在第二位元,華為殿后,中興通訊奪標幾乎毫無懸念。最後,MTNL卻出人意料地棄中興通訊選華為。

對於這個結果,侯為貴心裡很不服氣,他很快找到了反擊點。在MTNL的標書中有這樣一行字:參與本次工程競標的企業必須具有在世界任一地方至少20萬線CDMA設備供應記錄,方能參與競標。

侯為貴欣喜若狂,華為此前在亞非拉市場拿下的項目都比較小,根本沒有20萬線CDMA設備供應記錄。侯為貴派人準備了一份中國聯通CDMA網路建設工程中標公司的統計資料,並明確標注華為不具備相關條件,意欲把華為到手的訂單再搶回來。

雖然侯為貴的如意算盤最終落空,不過MTNL接到中興通訊的材料後特意派出調查小組奔赴華為進行盤查,搞得任正非大為光火。

兩次巨虧定輸贏

2003年,中興通訊和華為的銷售額差距歷史最低。之後,每年都在跌宕變化。總趨勢是,華為越來越強大,中興通訊通訊挑戰越來越大。

2012年,中興通訊遭遇上市15年來的首次虧損,虧損額達28.4億元,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4%至842.2億元。

面對那場巨虧,中興通訊一位元高管曾說,“就像一個高速奔跑的人突然摔了一跤,疼,鑽心地疼。”

侯為貴顯然更不好受。為此,侯為貴組織了“扭虧”團,深刻反思,重新佈置企業策略,親自主抓內控和風控。

他對媒體說,等中興通訊通訊扭虧為盈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再考慮休息。

侯為貴平時就重視人性管理,在企業遇到危難的時候,對企業領導人的敬重而生的動力瞬間凝聚起來。

2013年,財報顯示,中興通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7.8%,實現扭虧為盈。

2016年,中興通訊再次遭遇歷史巨虧,淨虧損達23.6億元,較上一年同期淨利潤減少173.49%。

致使中興通訊“扭盈為虧”的最直接原因,是因為中興通訊近期承認違反美國制裁伊朗的相關規定,並同意支付8.9億美元的罰款。

但是,最根本上是,中興通訊已經承受不住這個罰單,因為餘終端業務持續低迷。

與此同時,2016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780億元,同比增長42%;智慧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台,同比增長29%,增速甚至超過行業平均水準。

華為的成長來自於手機業務,中興通訊的低迷也來自於手機業務。

最近幾年,中興通訊對手機的定位開始偏差,從前五跌落到十名以後。

IDC發佈2016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報告時,有一句話模糊的講到了中興通訊手機的銷量,“中興通訊通訊2016年的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與2015年相比銳減了36.5%。”

面對2016年的這場巨虧,侯為貴只能歎口氣了。他老了,沒有和華為繼續鬥下去的決心和信心了。

2016年1月7日晚間中興通訊公告稱,將選舉第七屆董事會成員。侯為貴不在候選董事名單之列,這意味其將不會進入最高管理層。隨後,76歲的侯為貴宣佈退休, “我今年就要75了,人生總要有不同的階段。”

任正非比侯為貴小兩歲,依舊保持著昂揚鬥志。

等到任正非也退休,兩個年近80的老人會不會坐在一起聊一聊:他們曾經作為國產通信品牌廠商,在中國市場擊敗了西門子、阿爾卡特、諾基亞,進入全球電信設備商前四位元。

或者下盤象棋。馬走日,象飛田,人生的路不過是殊途同歸。

聲明:凡注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資訊,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