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圳的時尚指數高嗎?

假以時日, 有理由相信, 深圳市民的時尚指數, 能夠真正與時尚創意之都的城市定位相互匹配。

馬虹玫

在所有給予深圳的正面評價中,

常聽到年輕時尚有活力等描述。 關於年輕, 這個好理解, 城市新, 年輕人占比大, 又因為這新和年輕, 衍生出城市的活力, 經濟的、社會的、創新創意的, 種種之活力不一而足。 “新”與“活力”均能列舉一堆資料作為說明與支撐。 比如經濟總量, 比如三十歲以下年輕人比例等等。 唯獨缺了一種直觀的、感性的評價, 讓人馬上就能聯想開去。 作為一線城市, 外人對深圳, 出於習慣性的理解, 喜歡給予一些充滿善意的附會, 比如, 深圳人錢多、時尚、美女如雲, 是嗎?

我從老家移居深圳之初, 友人提醒我, 深圳可不比老家, 那裡的女人生活精緻講究, 出門倒垃圾都要化個妝。 待我在深圳落下腳來, 舉目而望, 我生活的社區, 師奶們在飲食煲湯上花費的心思,

倒比搗鼓自己的臉更為盡心。 她們大多衣著樸素, 一雙夾腳拖鞋, 便能對付一個夏天。 即便寫字樓裡的女白領, 也沒比師奶們好多少。 大部分女職員素面朝天, 妝容隨意, 穿著簡單, 實用為上。

這與從前我生活過的幾座城市, 太不一樣了。 上海自不必多說, 那裡的女性, 穿衣打扮已經成為一項技能, 滲透進她們的基因。 街上隨便一走, 養眼的美女絡繹不絕, 她們的穿著, 儘管不都是奢侈名牌, 但搭配用心得當, 給人賞心悅目之感。 上海男人們對自己的衣著打扮也十分在意和看重。 並且, 重視穿衣打扮的上海人不分老少。 出街、社交, 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 他們大部分人都很得體。 上海人的格調, 深得認可。 法租界的洋房林蔭道,

外灘的歐式建築群和爵士樂, 咖啡館飄出的香氣, 街上的美人……一切的賞心悅目, 足以證明這是一座優雅的城市。

由於城市規劃的原因, 深圳幾乎沒有成規模的、像樣的櫥窗街步行街。 東門?東門當然不能算。 東門的店鋪, 一間恨不得分割成幾間使用, 貨物堆得滿坑滿谷, 哪裡還顧得上陳列的美感與藝術性。 到此採購的人們, 多半也是沖著淘便宜貨而來, 哪怕店家花了心思做出展示, 顧客也常常自動忽略。

實用性成了深圳人衣著用度的第一考慮。 市民自身原因, 一部分新深圳人, 農村或小城鎮出身(出身貧寒), 從小缺乏美的訓練與培養。 這些人靠苦讀成才自力更生, 來深圳好不容易站穩腳跟, 養家糊口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

滿足住房汽車消費的大件之余, 余錢還得留給孩子的教育以及老家的父母。 對於服飾品牌的追求, 下意識無視。 大部分深圳原住民, 得特區開放之利, 財富成倍增長。 高端消費方面, 優先滿足的是汽車、洋房、高檔飲食。 在服裝服飾等方面的選擇, 有部分人只選貴的, 不懂什麼才是對的, 給人的印象, 就是個渾身堆滿奢侈品的暴發戶。 還有部分發達之後的原住民, 對於服飾服裝, 就更加沒有要求。 從前窮的時候這麼穿, 現在富起來, 差不多也穿這些。 有些師奶, 看上去就跟去菜場買菜的保姆差不多, 買完菜去開車, 才發現, 原來師奶們的座駕, 不上百萬也值幾十萬。

其實, 深圳擁有龐大的時尚產業, 高端女裝占國內市場份額達70%以上,

內衣產值占全國15%。 鐘錶、眼鏡、珠寶等行業的產量產值和銷售量, 在全球範圍內均占比不低。 創辦於2015年的“深圳時裝周”致力於引領時尚潮流, 並成功納入國際時裝周發佈體系。 2017年深圳時裝周更得到全新升級, 與紐約、米蘭、倫敦、東京、柏林等國際時裝周同步發佈時裝秀。 雖然有著發達的服裝產業, 顯然, 對於民眾審美的提升非常有限。 臺上走秀很熱鬧, 市民依然土裡土氣。 深圳市民衣著的時髦程度, 在衣飾方面的品位, 在人們的觀感上, 甚至還不如許多二三線城市。

品位常和格調搭配, 兩者均需要沉澱浸潤與培養。 深圳時尚產業的發達並沒能很好地外化為市民的時尚品格。 假以時日, 相信在將來的深二代、深三代身上, 深圳市民的時尚指數,能夠真正與時尚創意之都的城市定位相互匹配。

深圳市民的時尚指數,能夠真正與時尚創意之都的城市定位相互匹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