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年輕時貪玩不懂事,現在還有救嗎?”

點擊上方“Kris在路上”, 馬上關注

真愛, 請置頂

每天5分鐘

陪你自律, 伴你成長

今天這篇文章, 同樣來自我每週周記群的“聽風吟”欄目,

讀者答疑, 請大家參閱。 另外, 我的周記社群第二季已經開始招募了, 大家有興趣可以直接點擊以下文章, 查看訂閱事項咯, 已經有接近700個小夥伴啦~

請點擊文章查看

【這裡是周記群小夥伴的獨家樹洞】

l Question:

K叔你好, 我是來自南京的一名應屆大專學生, 南京人, 今年21歲。 專業是汽車運用技術, 以後很可能不會從事該行業。 我報考了今年的江蘇專轉本(全日制)考試, 可是分數沒有到省控線, 這個考試又只針對應屆畢業生, 所以很遺憾與全日制本科無緣。 可是我又得知, 通過休學一年, 保留學籍可以再次應考, 但是考慮到諸多因素, 而且還有自考本科, 我現在很迷茫。 非常非常想有本科學歷, 但是以我目前的眼界和學歷, 有些利弊實在看不透,

迫切希望得到您的指點…

說來也很慚愧。 我初中年輕貪玩不懂事, 是從中專再大專的, 都是全日制的。 所以心裡對轉本全日制的本科, 其實內心是非常渴望的。 無奈底子太差, 其實這個結果, 也是做好了心理準備的。

剛剛又想了一下, 有幾個情況我應該說一下:

1. 專轉本的學校是江蘇的部分二本和三本院校, 專業是根據目前專業所定的相同或類似的一些領域。 轉過去直接讀大三, 大四兩年。 自考是邊工作邊考的, 非全日制, 但是國家也認可。

2. 我們家是普通的小康家庭, 並不是很富裕。

3. 我曾經有九個月的賓士4S店實習經驗, 銷售前臺和售後助理。 不知道如果順利讀完本科, 24歲的時候, 這個經歷會不會有點幫助。

l Answer:

哈嘍, 我是K叔,

謝謝提問。

說實話, 看你寫的很糾結, 我讀的也糾結, 回答的更糾結。

你給出的資訊其實有限, 而且提問的方式有些模糊, 所以, 我給出的答案更像是在猜你的困惑, 所以, 答案供參考。

我先抽絲剝繭試著說一下你的困惑吧:

第一, 你不知道該不該繼續考本科;

第二, 你不知道選擇保留學籍一年專升本, 還是邊工作邊自考。

第三, 你的實習經驗是否對以後的自己有用。

我來一條條回答, 當然可能會跳轉。

首先, 關於要不要考的問題, 我想你的答案還算是比較明確的, 因為你的“強烈渴望”。 但對於這點渴望, 我可能會先澆一盆冷水。

為啥, 因為我從你的履歷裡其實看不到太多的渴望。 尤其是你提到, 自己初中學習不努力, 貪玩不懂事,

所以導致底子很薄, 然後沒考上也是情理之中。

注意, 你說的初中貪玩, 可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哦~按照你的說法, 應該是上了中專之後應該要努力很多了吧?或者說上了大專之後應該要努力很多了吧?但是, 結果是, 你依然底子太薄, 所以沒考上。

這裡邊一定有些隱藏的資訊可以挖掘, 我的猜測是, 或許你上了中專、大專, 甚至是在備考本科的時候, 依然不是那麼努力, 至少不是全力以赴。

你所說的渴望, 我真的看不太出來。

其實我特別能理解你, 因為大多數人, 對於自己某次考試的失利, 都會以“我基礎太差”或者“我不夠努力”才歸因, 這是事實, 也恰恰是阻礙我們成功的最大障礙!

我說一下背後邏輯。

你害怕失敗, 所以, 在努力的過程中總會猶猶豫豫,

不敢破釜沉舟, 因為你害怕, 即使我這麼努力了, 最後依然是一場空, 這種努力之後還得不到結果的結局,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都是最最不想看到的。

所以, 我們為了逃避這種結局, 就會在努力的過程中自我打折, 自我安慰, 努力了卻不盡力, 總會留有餘地, 因為這樣的話, 你可以在失敗之後給自己一點安慰:“或許我只是沒有完全盡力而已”。

這就是背後真正的邏輯。

其實, 你的第一個問題, 不算問題, 因為你有答案, 而我要拿出來單獨說, 就是想把我猜到的背後邏輯擺出來, 供你參考, 是否真相如此?當然, 可能是我的YY, 如果是, 那實在抱歉, 我妄加揣測了;如果不是, 那麼請正視這個問題, 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即使你考上了本科,同樣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和困惑。因為你總是自己給自己的努力打折,總是用不夠努力作為自己失敗的藉口,這對自己的成長沒有一丁點好處。

第二個問題,是保留學籍考全日制,還是自考非全日制。我不給傾向性建議,類似這種問題,我都不會給出A或B的選項,畢竟,選擇需要自己做,別人誰都給不了建議,但一定要想清楚,你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這個答案一定不解渴,我接著往下說。

有幾個角度或者說模型,可以供你參考使用。

001 目標審視

思考一下,你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真的就只是一個本科的title嗎?這個title對於你的成長來說,有多重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會有什麼區別?

還有,你提到自己不太想在目前的專業發展,我不太懂,接下來要讀的本科是本專業還是跨專業呢?不管怎麼樣,你都要想清楚,你做一件事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你一定會說,我就是想要一個本科的title。我理解你這種執念,我以前有個朋友,就是執念要考到北大哲學系,考研考了很多年,後來不知道結果如何了。

後來和他一個比較近的同學聊起來,才知道,這個同學考北大的執念,其實是為了可以不進入社會。這就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我舉的例子比較極端,你可能不是逃避進入社會的問題,但可能或多或少內心有其他的答案,你試著問問自己看。

我不給你答案,但我給出我自己可能選擇的答案。我選B,工作加自考,因為你要的無非就是title,那麼為什麼不儘早地理解這個社會規則,接受非學校的鍛煉。在學校時間長了,會有一種固有的學生思維,這種思維有單純的好處,但同樣也會存在封閉的危險,跳出來再看以前的選擇,就會理解當時自己所處環境造成的局限性。

002 時間成本

你要評估,工作兩年和在學校兩年,最後獲得本科證書,兩者之間的價值對比。

這個可以做模擬,腦子裡描繪一下兩種不同選擇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就像兩條故事線一樣,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路線,如果哪裡缺失,就去補充資訊,比如你對行業不瞭解,就去瞭解啊!互聯網可以查,在行上可以請教,這些資訊不再是壁壘了。

003 每一個選擇都不會是終極答案

什麼意思呢?我們年輕時候在做抉擇的時候,都會顫顫巍巍,擔心走錯一步就萬劫不復。其實不是,當我現在回想自己以前年輕時做出的選擇,當時或者是最優的,但是把時間拉長,很多選擇都沒有優劣之分。

問題是,你要一直保持追求答案的狀態。

打個比方,你可能最後選擇了非全日制自考,但是命運可能本來是在全日制學校裡給你安排了一個Mr.right的,也就是說,你的這個選擇錯過了一個愛你的人。

瞧,人生沒有如果,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沒有優劣,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最想要的,然後堅持下去。

第三個問題,關於實習經驗。

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吧。

我的實習經驗很多,但是說實話,每一段經歷,我的目的都不是這段經歷對我以後有沒有用,而是我想瞭解這個行業,然後看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它。

就像你說的,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那麼你的方向是什麼呢?你試著去面試一些其他的行業嗎?

這才是實習的價值。

就像我本科畢業之後,覺得外企看起來很酷,所以就去應聘了西門子的實習生,後來發現那個工作節奏和氛圍,我並不適應;支教回來,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做一個老師?後來跑去做助教,同樣被我否定;再然後去中信銀行實習,因為對銀行有興趣,後來發現同樣不適合……

首先你要知道,沒有一段經歷是白費的,同樣,你也要知道,必須試著把自己的每一段經歷都榨取出足夠多的價值,而不是糾結他到底有沒有用。

就像你問的,9個月的實習有用嗎?

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有總比沒有好。而且糾結這個問題,本身其實沒有意義。你那9個月實習已經切實發生了,再去問他有沒有意義,不是浪費時間嗎?

你要做的,不應該是問自己,是不是可以有更多新的選擇,填充更厚的履歷嗎?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

這篇答案,可能說的比較嚴厲,也請你包涵。或許是你給的資訊不夠充分,所以如果我分析的沒有道理,也請你諒解啦。

好多人問我周記怎麼訂閱,終於,2018年開放啦~

2018年的周記社群將採用飯團訂閱的模式,以前2017年的方式已經不適用了,所以,請有訂閱需求的小夥伴,直接點擊這篇文章,在末尾查看訂閱須知哈。謝謝啦~

END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轉發朋友圈

K叔個人微信:ursosonice3

(耐心等待我會加你的)

可能錯過的K叔精選文章

我是Kris(K叔):有書共讀簽約作者、LinkedIn中國專欄作者,85後/二胎爸爸/會計在讀博士/500強央企/減肥達人/馬拉松跑者,三年陪孩子讀了300本書/半年10個500強offer/2個月考博/1個月瘦了20斤

Kris在路上

每天5分鐘,K叔陪你精進一點點。

「點個贊,和K叔說聲晚安~」

即使你考上了本科,同樣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和困惑。因為你總是自己給自己的努力打折,總是用不夠努力作為自己失敗的藉口,這對自己的成長沒有一丁點好處。

第二個問題,是保留學籍考全日制,還是自考非全日制。我不給傾向性建議,類似這種問題,我都不會給出A或B的選項,畢竟,選擇需要自己做,別人誰都給不了建議,但一定要想清楚,你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這個答案一定不解渴,我接著往下說。

有幾個角度或者說模型,可以供你參考使用。

001 目標審視

思考一下,你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真的就只是一個本科的title嗎?這個title對於你的成長來說,有多重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會有什麼區別?

還有,你提到自己不太想在目前的專業發展,我不太懂,接下來要讀的本科是本專業還是跨專業呢?不管怎麼樣,你都要想清楚,你做一件事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你一定會說,我就是想要一個本科的title。我理解你這種執念,我以前有個朋友,就是執念要考到北大哲學系,考研考了很多年,後來不知道結果如何了。

後來和他一個比較近的同學聊起來,才知道,這個同學考北大的執念,其實是為了可以不進入社會。這就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我舉的例子比較極端,你可能不是逃避進入社會的問題,但可能或多或少內心有其他的答案,你試著問問自己看。

我不給你答案,但我給出我自己可能選擇的答案。我選B,工作加自考,因為你要的無非就是title,那麼為什麼不儘早地理解這個社會規則,接受非學校的鍛煉。在學校時間長了,會有一種固有的學生思維,這種思維有單純的好處,但同樣也會存在封閉的危險,跳出來再看以前的選擇,就會理解當時自己所處環境造成的局限性。

002 時間成本

你要評估,工作兩年和在學校兩年,最後獲得本科證書,兩者之間的價值對比。

這個可以做模擬,腦子裡描繪一下兩種不同選擇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就像兩條故事線一樣,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路線,如果哪裡缺失,就去補充資訊,比如你對行業不瞭解,就去瞭解啊!互聯網可以查,在行上可以請教,這些資訊不再是壁壘了。

003 每一個選擇都不會是終極答案

什麼意思呢?我們年輕時候在做抉擇的時候,都會顫顫巍巍,擔心走錯一步就萬劫不復。其實不是,當我現在回想自己以前年輕時做出的選擇,當時或者是最優的,但是把時間拉長,很多選擇都沒有優劣之分。

問題是,你要一直保持追求答案的狀態。

打個比方,你可能最後選擇了非全日制自考,但是命運可能本來是在全日制學校裡給你安排了一個Mr.right的,也就是說,你的這個選擇錯過了一個愛你的人。

瞧,人生沒有如果,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沒有優劣,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最想要的,然後堅持下去。

第三個問題,關於實習經驗。

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吧。

我的實習經驗很多,但是說實話,每一段經歷,我的目的都不是這段經歷對我以後有沒有用,而是我想瞭解這個行業,然後看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它。

就像你說的,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那麼你的方向是什麼呢?你試著去面試一些其他的行業嗎?

這才是實習的價值。

就像我本科畢業之後,覺得外企看起來很酷,所以就去應聘了西門子的實習生,後來發現那個工作節奏和氛圍,我並不適應;支教回來,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做一個老師?後來跑去做助教,同樣被我否定;再然後去中信銀行實習,因為對銀行有興趣,後來發現同樣不適合……

首先你要知道,沒有一段經歷是白費的,同樣,你也要知道,必須試著把自己的每一段經歷都榨取出足夠多的價值,而不是糾結他到底有沒有用。

就像你問的,9個月的實習有用嗎?

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有總比沒有好。而且糾結這個問題,本身其實沒有意義。你那9個月實習已經切實發生了,再去問他有沒有意義,不是浪費時間嗎?

你要做的,不應該是問自己,是不是可以有更多新的選擇,填充更厚的履歷嗎?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

這篇答案,可能說的比較嚴厲,也請你包涵。或許是你給的資訊不夠充分,所以如果我分析的沒有道理,也請你諒解啦。

好多人問我周記怎麼訂閱,終於,2018年開放啦~

2018年的周記社群將採用飯團訂閱的模式,以前2017年的方式已經不適用了,所以,請有訂閱需求的小夥伴,直接點擊這篇文章,在末尾查看訂閱須知哈。謝謝啦~

END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轉發朋友圈

K叔個人微信:ursosonice3

(耐心等待我會加你的)

可能錯過的K叔精選文章

我是Kris(K叔):有書共讀簽約作者、LinkedIn中國專欄作者,85後/二胎爸爸/會計在讀博士/500強央企/減肥達人/馬拉松跑者,三年陪孩子讀了300本書/半年10個500強offer/2個月考博/1個月瘦了20斤

Kris在路上

每天5分鐘,K叔陪你精進一點點。

「點個贊,和K叔說聲晚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