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Vol.34.《國殤》:首雖離兮心不懲 主播:唐雨軒

古代文學作品選

Vol.34

作品原文

操吳戈兮被犀甲, 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 矢交墜兮士爭先。

淩余陣兮躐余行, 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 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 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 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 子魂魄兮為鬼雄!

參考譯文

手握鋒利的吳戈啊, 身穿堅硬的盔甲, 車馬奔騰交錯啊, 揮舞兵器廝殺。

旌旗遮天蔽日啊, 敵軍好似黑雲壓下, 飛箭交相墜落啊, 勇士殺敵爭先。

軍隊陣勢被衝垮啊,

士兵行列被踐踏, 左邊戰馬死了啊, 右邊戰馬也受傷。

戰車兩輪被埋住啊, 四匹戰馬被絆倒, 高高舉起鼓錘啊, 擂響戰鼓衝殺。

天地都為之振動啊, 神靈也怒火噴發, 戰況慘烈悲壯啊, 屍首一望無涯。

將士英勇赴戰啊, 一去不求生還, 荒野茫茫無際啊, 出征之路遙遠。

腰間配著長劍啊, 胳膊挾著秦弓, 哪怕身首異處啊, 愛國之心不變。

他們多麼勇敢啊, 武功多麼高強, 意志始終剛強啊, 敵人無法侵犯。

肉體雖已死亡啊, 精神卻會永存, 英雄魂魄不滅啊, 雖死猶為鬼雄!

解讀分析

這首詩選自《楚辭·九歌》。

《九歌》是中國古代漢族詩歌集。 相傳《九歌》原是夏代樂歌, 後遺落民間。 屈原以民間祭祀天神時的樂歌為依據, 改編加工而作成格調高雅的詩歌。 《九歌》共十一篇, 所歌頌祭祀的神靈各有不同, 其中《國殤》是專門用於祭奠為國捐軀的將士的英靈。 但也有學者認為《九歌》實際上有十篇, 因為《禮魂》只有三句, 不足以單獨成篇, 應是《國殤》的一部分。

本篇是祭祀為國犧牲的英雄的樂歌。 全詩分為上下兩節。

作者先是用平鋪直敘的手法描繪出了激烈悲壯地戰爭場面, 由第一節中的“旌蔽日兮敵若雲”一句可以看出, 這是一場敵眾我寡的殊死搏鬥。 然而操戈披甲的楚國將士面對如此眾多的敵人, 沒有退縮, 而是勇往直前, 與敵人展開了拼死搏鬥。 哪怕戰陣被衝垮、行列被打散、戰馬被殺死、戰車被埋困, 也要擂響戰鼓, 奮勇抗戰, 直至全軍覆沒。 第二節則是以主祭人的口吻表示對戰死將士的哀悼, 歌頌了他們保家衛國、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 表達了對烈士由衷的崇敬和讚頌。

全詩寫的是戰爭, 渲染了悲壯卻不悲傷的氛圍, 寫戰爭場面不是為了讓人們感慨唏噓戰爭的血腥殘酷從而產生懼意, 而是為了突出將士們英勇無畏的崇高精神,

使人們從中受到激發和鼓舞。 因此《國殤》的確是一首愛國主義讚歌。

此外, 從詩歌形式來看, 全詩句式整齊, 節奏明快, 通篇直敘其事, 上下兩段互為補充, 思想從而得到昇華, 是極為成功的藝術處理。

———— / END /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打開一往網易雲音樂官方電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