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都第一次知道 “ International ” 的含義,是在什麼時候?

今年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這40年

亦是成都這座內陸城市

跨過環山阻擋, 突破地理阻礙

漸漸張開臂膀, 擁抱世界的40年

萬丈高樓, 起於壘土

那些無數的成都國際化第一次

在歷史的天空中

串聯成一顆顆最亮的星

01

1980年的某個星期四傍晚

成都南郊

譚家店子一個農村大院裡

擠滿了男女老少

大家探頭探腦、聚精會神地盯著

一個僅14寸的黑白電視機

電視裡播出的是

中國大陸引進的第一部美國電視劇

《 大西洋底來的人 》

根本沒見過美國大片的成都農民

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也由此打開了接觸歐美文化的大門

然而

這背後的大時代背景

更值得回味

1978年, 中國全面改革開放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僅一年之後, 美國人就看中了

成都輻射大西南的腹地優勢

便積極籌畫設立駐成都領事館

1985年10月16日, 美領館正式開館

6個美國人借了錦江賓館一小間來辦公

成都由此開啟了領事館元年

成都第一家領事館揭幕儀式

讓成都人沒想到的是

自己城市的第一家領事館

來的是如此之快

分量又如此之重

WTO後

領事館來蓉更如雨後春筍

以每年2—3家的勢頭開館

2015年

成都正式坐上 “ 中國領事館第三城 ” 寶座

到了今年4月11日

奧地利領事館開館

成都領事館數量直接達到15家

“ 領館第三城 ” 地位更是無法撼動

外國領事館入駐成都時間表

毋庸置疑的是

這些外國領事館成為了

成都與世界的關鍵連接點

政治、經濟、文化等國際交流的助推器

值得一提的是

在蓉諸多領事館中

歐洲最多, 亞洲其次

2014年成都建立首個中國歐洲中心

2015年開通 “ 蓉歐+ ” 國際快速鐵路

都離不它們的鋪墊

蓉歐國際快速鐵路的覆蓋範圍

02

1986年, 那個時候

雙流國際機場還叫 “ 雙流機場 ”

當年9月12日

一個豔陽高照的秋天

一架原西南航空公司的中型飛機升空

它沒有按慣例去北京、上海、深圳

而是一路向西

跨過昆侖山脈, 飛越青藏高原

最終停靠在了尼泊爾首都 —— 加德滿都

這是成都第一架出國航班

實現了 “ 零 ” 的突破

原西南航空飛往加德滿都的第一架國際航班

國際航線由0到1

標誌著

這座不臨海的城市

開啟了

通過天空

連接世界的野心

1993年, 雙流機場

正式更名為雙流國際機場

再後來, 機場又經歷了5次大規模升級改造

在成都人的萬般努力下

國際航線爆發式增多

2006年, 成都第一次直飛歐洲(阿姆斯特丹) 2010年, 成都第一次直飛中東(阿布達比)

2013年, 成都第一次直飛大洋洲(墨爾本)

2014年, 成都直飛美國本土(三藩市)

2015年, 成都第一次直飛非洲(模里西斯)

“ 中西部唯一通達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

這一成就終於達成

2017年年底

成都國際航線達到104條

出入境流量達500萬人次

中西部無任何對手

後來

因為國際業務太繁忙

以至於雙流機場開始無法承載

2016年5月27日

位於簡陽的天府國際機場開建

讓成都成為中國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03

90年代末,21世紀初

成都的商業格局是這樣的:

九龍,泰華、新中興代表低端賣場

春熙路步行街、王府井百貨佔據中端賣場

仁和春天、尖東名店領銜高端賣場

但沒有一家

真正與世界接軌的商業綜合體

2002年

新加坡開發商仁恒置地

以 “ 西部大開發 ” 的名義

在成都設立子公司

耗時多年修建仁恒置地廣場

2010年9月正式開業

當時的仁恒

有NBBJ公司設計的外立面

LV的西南首店

全球同步時尚櫥窗

針對500強的寫字樓

以及定位 “ 外籍旅居 ” 的輝盛閣公寓

滿滿的海歸氣質

讓項目被評為

“ 成都商業國際化的原始程式碼 ”

仁恒置地廣場

後來

新加坡人意想不到的是

仁恒置地廣場還沒有站穩腳根

成都商業國際化就突然爆發

同年耶誕節

劉嘉玲、余文樂、薛凱琪等香港明星

衣著華麗,出現在九眼橋旁

出席大陸首家蘭桂坊

—— 成都蘭桂坊開業儀式

主持人用港式普通話大喊

“你沒有聽錯!

成都蘭桂坊

系香港蘭桂坊的18倍大

成都一定會更加international呐”。

2014年

仁恒置地2公里外的紅星路

香港房企九龍倉

拿下當時的天價地王

修建了大名鼎鼎的IFS(國際金融中心)

第二年,太古裡再來錦上添花

也剛好是2010年後

城南強勢崛起

陸續出現環球中心、in99等大型商業

及洲際、希爾頓、費爾蒙、華爾道夫等國際酒店

後來,成都官方更是提出了

“ 打造國際購物天堂 ” 的目標

沒錯

成都商業國際化是來得晚了些

但勢頭比誰都猛

04

2013年6月6日

一場全球性質的超級大會

在成都舉行

—— 全球財富論壇

這不止在成都,在西部也是首次

英國前首相、諾貝爾經濟學家

正大、家樂福、通用、強生、時代華納CEO

以及600位重量級嘉賓參與此次盛會

財富論壇期間

成都共簽約

世界500強企業

及跨國公司投資專案74個

論壇結束後

更有4個國家向成都拋來

設立領事館的橄欖枝

有了財富論壇這一成功先例

全球性的論壇、會展、活動便成了

成都人的家常便飯

光是去年

耳熟能詳的

就有

香奈兒2017/18早春度假系列發佈會

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

05

領事館、國際航線、世界論壇、國際商業/酒店

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數

成都創造了

西部城市的國際化奇跡

但!是!

還仍有一個領域

國際化起步晚、且過程曲折

與北上廣相比有 “ 巨大時差 ”

與成都的國際化程度比有 “ 巨大落差 ”

它就是 —— 國際居所與生活方式

事實上

最早一批的 “ 國際公寓 ”

香格里拉公寓、輝盛閣、盛捷江畔

都住了不少外籍高管

但都以商務旅居、短租、長租為主

被稱為 “ 酒店速食式 ” 居住

沒有讓最純粹、最深厚的海外方式

在成都落地生根

盛捷江畔

再後來

以阿瑪尼、銀泰中心、費爾蒙為代表的專案湧現

它們對標紐約、倫敦、東京的市中心國際豪宅

發起 “ 本土居住國際化 ” 的革命

確實也展示了

城市地標的建築高度

現代感極強的玻璃幕牆

海外常見的大會客廳空間

也引入諸多世界名牌衛浴廚電

但遺憾的是

它們大多陷入了

“空間競賽的怪圈”

“物物堆砌的狂歡”

以及指標攀比的肉搏

所謂 “ 有皮囊而無靈魂 ”

2013年年初,成都多家媒體、機構

共同提出了一個觀點:

成都 “ 居住國際化 ”

還停留在物理與概念層面,尚未得到夯實。

06

雖然

成都 “ 真·國際居所 ” 之路

任重而道遠

但總會看見希望!

2013年9月

就在全球財富論壇的3個月後

世界華商大會又在成都舉辦

資深海歸房企 —— 華商地產

響應全球華商的號召

在成都金融城心臟地帶

打造中國華商金融中心

若庖丁解牛般,去仔細解讀專案

會發現:

它無論是資歷、地段、配套、產品、

還是服務、理念、生活方式

都實現了首次真正意義的國際化

馬來西亞報紙刊位於成都的中國華商金融中心廣告

要知道

華商地產已經 “ 出海 ” 近20年

多次榮獲

“ 海外最佳不動產開發商 ” 的榮譽

開發足跡曾遍佈

開普敦、倫敦、巴黎、東京

迪拜、摩洛哥等國際名城

也就是說

成都歷史上第一次迎來了

國際房產領域的博士後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

華商破天荒地邀請了

Cambridge(劍橋)和Gensler(金山)

等40余名外籍工程師

管理專案工地

從源頭上保證 “ 與世界接軌 ”

2017年12月23日

推出了更具國際高端居所特性的

華商·交子公館

其大理石來自地中海,橡木原產地是北美

但華商拒絕炫耀這些

但是更強調

以人為核心的

純粹的國際生活方式

正統的國際生活場景

華商·交子公館效果圖

比如

“ 私人管家、隨時待命 ”

是海外富人生活的標配

華商在已有荷蘭皇家管理學院基礎上

費盡周折滿世界地招募外籍私人管家

負責行李托運、餐桌禮儀、衣物管理、行程定制等

全天候、無死角

華商公館私人管家

比如

“ 櫥上紅酒、圍爐而座、圈層社交 ”

是國際主流生活的必須品

所以華商擴大了客廳面積占比

設置了中西廚,規劃了能藏納紅酒的空間

電視牆被省略,以定制的壁爐取而代之

南非大使致華商家人答謝宴

華商還提出 “ 好人與好人在一起理念 ”

定期舉辦沙龍、講座、私宴等交流會

就為了讓鄰居們統一純粹、有效連接

中國華商金融中心實景圖

正如

成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監

朴世赫(韓國人)所說

“ 開發者應該從居住的舒適度出發

在設計開發中為人們的生活考慮 ”

也正如

Maxxelli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負責人亞當所說

“ 並不在於價格的昂貴

更青睞簡約但有品質的風格

老外與中國人,在廚房、電視牆偏好上均有區別 ”

還正如

久居成都的荷蘭裔美國人PeterKuppens所說

“ 紐約市中心之所以分為上東區和布魯克林

因為圈層效應是美國成為富人置業的第一要素 ”

07

如果說美領館、西南航空、財富論壇

是成都城市國際化重要節點

那麼華商地產則是成都人居國際化的

關鍵源點

成都真正的

國際化生活方式

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那麼問題再次浮現:

中國華商金融中心/交子公館的出現

會不會像成都商業中心一樣

爆發一輪

居住國際化浪潮?

今天

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越來越明顯:

去年,成都正式提出

2035年建成

「 泛歐亞重要影響力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

2050成為「 世界城市 」的目標

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和一帶一路的時代大背景下

成都勢必將世界擁抱得更緊

無論是交通、商業、經濟、文化還是人居

成都國際化之路將越走越寬

如果說

從0到1是劃時代的突破

那麼從1到100,則是歷史的必然

這一成就終於達成

2017年年底

成都國際航線達到104條

出入境流量達500萬人次

中西部無任何對手

後來

因為國際業務太繁忙

以至於雙流機場開始無法承載

2016年5月27日

位於簡陽的天府國際機場開建

讓成都成為中國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03

90年代末,21世紀初

成都的商業格局是這樣的:

九龍,泰華、新中興代表低端賣場

春熙路步行街、王府井百貨佔據中端賣場

仁和春天、尖東名店領銜高端賣場

但沒有一家

真正與世界接軌的商業綜合體

2002年

新加坡開發商仁恒置地

以 “ 西部大開發 ” 的名義

在成都設立子公司

耗時多年修建仁恒置地廣場

2010年9月正式開業

當時的仁恒

有NBBJ公司設計的外立面

LV的西南首店

全球同步時尚櫥窗

針對500強的寫字樓

以及定位 “ 外籍旅居 ” 的輝盛閣公寓

滿滿的海歸氣質

讓項目被評為

“ 成都商業國際化的原始程式碼 ”

仁恒置地廣場

後來

新加坡人意想不到的是

仁恒置地廣場還沒有站穩腳根

成都商業國際化就突然爆發

同年耶誕節

劉嘉玲、余文樂、薛凱琪等香港明星

衣著華麗,出現在九眼橋旁

出席大陸首家蘭桂坊

—— 成都蘭桂坊開業儀式

主持人用港式普通話大喊

“你沒有聽錯!

成都蘭桂坊

系香港蘭桂坊的18倍大

成都一定會更加international呐”。

2014年

仁恒置地2公里外的紅星路

香港房企九龍倉

拿下當時的天價地王

修建了大名鼎鼎的IFS(國際金融中心)

第二年,太古裡再來錦上添花

也剛好是2010年後

城南強勢崛起

陸續出現環球中心、in99等大型商業

及洲際、希爾頓、費爾蒙、華爾道夫等國際酒店

後來,成都官方更是提出了

“ 打造國際購物天堂 ” 的目標

沒錯

成都商業國際化是來得晚了些

但勢頭比誰都猛

04

2013年6月6日

一場全球性質的超級大會

在成都舉行

—— 全球財富論壇

這不止在成都,在西部也是首次

英國前首相、諾貝爾經濟學家

正大、家樂福、通用、強生、時代華納CEO

以及600位重量級嘉賓參與此次盛會

財富論壇期間

成都共簽約

世界500強企業

及跨國公司投資專案74個

論壇結束後

更有4個國家向成都拋來

設立領事館的橄欖枝

有了財富論壇這一成功先例

全球性的論壇、會展、活動便成了

成都人的家常便飯

光是去年

耳熟能詳的

就有

香奈兒2017/18早春度假系列發佈會

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

05

領事館、國際航線、世界論壇、國際商業/酒店

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數

成都創造了

西部城市的國際化奇跡

但!是!

還仍有一個領域

國際化起步晚、且過程曲折

與北上廣相比有 “ 巨大時差 ”

與成都的國際化程度比有 “ 巨大落差 ”

它就是 —— 國際居所與生活方式

事實上

最早一批的 “ 國際公寓 ”

香格里拉公寓、輝盛閣、盛捷江畔

都住了不少外籍高管

但都以商務旅居、短租、長租為主

被稱為 “ 酒店速食式 ” 居住

沒有讓最純粹、最深厚的海外方式

在成都落地生根

盛捷江畔

再後來

以阿瑪尼、銀泰中心、費爾蒙為代表的專案湧現

它們對標紐約、倫敦、東京的市中心國際豪宅

發起 “ 本土居住國際化 ” 的革命

確實也展示了

城市地標的建築高度

現代感極強的玻璃幕牆

海外常見的大會客廳空間

也引入諸多世界名牌衛浴廚電

但遺憾的是

它們大多陷入了

“空間競賽的怪圈”

“物物堆砌的狂歡”

以及指標攀比的肉搏

所謂 “ 有皮囊而無靈魂 ”

2013年年初,成都多家媒體、機構

共同提出了一個觀點:

成都 “ 居住國際化 ”

還停留在物理與概念層面,尚未得到夯實。

06

雖然

成都 “ 真·國際居所 ” 之路

任重而道遠

但總會看見希望!

2013年9月

就在全球財富論壇的3個月後

世界華商大會又在成都舉辦

資深海歸房企 —— 華商地產

響應全球華商的號召

在成都金融城心臟地帶

打造中國華商金融中心

若庖丁解牛般,去仔細解讀專案

會發現:

它無論是資歷、地段、配套、產品、

還是服務、理念、生活方式

都實現了首次真正意義的國際化

馬來西亞報紙刊位於成都的中國華商金融中心廣告

要知道

華商地產已經 “ 出海 ” 近20年

多次榮獲

“ 海外最佳不動產開發商 ” 的榮譽

開發足跡曾遍佈

開普敦、倫敦、巴黎、東京

迪拜、摩洛哥等國際名城

也就是說

成都歷史上第一次迎來了

國際房產領域的博士後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

華商破天荒地邀請了

Cambridge(劍橋)和Gensler(金山)

等40余名外籍工程師

管理專案工地

從源頭上保證 “ 與世界接軌 ”

2017年12月23日

推出了更具國際高端居所特性的

華商·交子公館

其大理石來自地中海,橡木原產地是北美

但華商拒絕炫耀這些

但是更強調

以人為核心的

純粹的國際生活方式

正統的國際生活場景

華商·交子公館效果圖

比如

“ 私人管家、隨時待命 ”

是海外富人生活的標配

華商在已有荷蘭皇家管理學院基礎上

費盡周折滿世界地招募外籍私人管家

負責行李托運、餐桌禮儀、衣物管理、行程定制等

全天候、無死角

華商公館私人管家

比如

“ 櫥上紅酒、圍爐而座、圈層社交 ”

是國際主流生活的必須品

所以華商擴大了客廳面積占比

設置了中西廚,規劃了能藏納紅酒的空間

電視牆被省略,以定制的壁爐取而代之

南非大使致華商家人答謝宴

華商還提出 “ 好人與好人在一起理念 ”

定期舉辦沙龍、講座、私宴等交流會

就為了讓鄰居們統一純粹、有效連接

中國華商金融中心實景圖

正如

成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監

朴世赫(韓國人)所說

“ 開發者應該從居住的舒適度出發

在設計開發中為人們的生活考慮 ”

也正如

Maxxelli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負責人亞當所說

“ 並不在於價格的昂貴

更青睞簡約但有品質的風格

老外與中國人,在廚房、電視牆偏好上均有區別 ”

還正如

久居成都的荷蘭裔美國人PeterKuppens所說

“ 紐約市中心之所以分為上東區和布魯克林

因為圈層效應是美國成為富人置業的第一要素 ”

07

如果說美領館、西南航空、財富論壇

是成都城市國際化重要節點

那麼華商地產則是成都人居國際化的

關鍵源點

成都真正的

國際化生活方式

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那麼問題再次浮現:

中國華商金融中心/交子公館的出現

會不會像成都商業中心一樣

爆發一輪

居住國際化浪潮?

今天

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越來越明顯:

去年,成都正式提出

2035年建成

「 泛歐亞重要影響力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

2050成為「 世界城市 」的目標

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和一帶一路的時代大背景下

成都勢必將世界擁抱得更緊

無論是交通、商業、經濟、文化還是人居

成都國際化之路將越走越寬

如果說

從0到1是劃時代的突破

那麼從1到100,則是歷史的必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