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何勝友:為了南水北調,半個世紀走在遷徒的路上

1968年:均縣-→沔陽

1969年:沔陽→宜城,

1970年:宜城→均縣

1970年:均縣→沔陽

1985年:沔陽→丹江口

2010年:丹江口→黃陂

2010年6月26日 下午, 我到湖北省丹江口市浪河鎮浪河口村二組採訪, 這裡馬上就要移民搬遷, 第一批移民6月10日已經搬遷到500公里外的黃漢市黃陂區。 他們是浪河鎮第三批南水北調外遷移民。

在村裡, 一個女同志說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她的的口音一聽就不是我們本地的, 我問她娘家是哪裡的?她說老家是仙桃的。 我問你這次搬遷嗎?她說搬呀, 第三批, 7月9日。 我問你怎麼嫁過來的?她說嫁給你們丹江口市移民呀, 受了一輩子罪,

造爺了一輩子。 我問怎麼造爺的(造爺, 丹江口市地方方言, 辛苦受罪的意思)。

她向我娓娓道來:1968年丈夫一家從均縣草店搬遷到了沔陽(今仙桃市), 1969年他們從沔陽遷到宜城, 在宜城住不成, 又回到均縣, 半年後被公安民兵押送回沔陽。 改革開放後, 1985年他們再次遷回均縣(1983年均縣已改名為丹江口市), 2010年因為大壩加高南水北調, 他們又成為丹江口二期移民搬遷到武漢市黃陂區。

(這是何勝友搬遷前在浪河鎮的房屋)

我問:你們當家的呢?

她說:我給他打電話。 說著, 她看到門上一個電話號打過去。 不一會兒, 她的丈夫回來了, 丈夫叫何勝友, 談起移民搬遷, 他長歎一聲:“我這一輩子一直在搬遷, 就是這個命。 我們家原來住在均縣草店公社周府庵附近, 1968年丹江口大壩下閘蓄水後, 開始搬遷, 當時我13歲, 剛好小學畢業, 我姊妹6個加上父母一共是8個人, 開始將我們安排在第一批搬遷, 到襄陽, 我爹是大隊書記, 他們去看上點, 沒看上, 後來又到宜城去看過, 又沒看上。 最後上級要我們搬遷到沔陽縣(沔陽縣在1986年改名為仙桃市)。

1968年過了八月十五, 上邊工作隊進村做工作要我們搬遷, 但大家都不走。 他們就說, 你們如果再不走, 水就要淹到你們的房子裡。 大家都不相信, 但是當我們村裡人看到丹江口水庫的水倒流時還真有點怕, 我們原來看水都是朝低處流, 這次我們看的水是朝高處流。 父親在山上搭了個簡易的窩棚。 那天下著雨, 半夜裡, 我爹聽到撲撲棱撲棱聲音, 他忙起來, 朝床下一跳, 半腿都是水, 這下大家慌了, 水真是漲到家裡了。 周圍鄰居哭爹喊娘地朝山上撤, 後半夜, 沒有一個人敢睡覺, 只聽到叭叭的下雨聲和嘩嘩的漲水聲。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 大家一看呆了:我們房子只剩下個草房頂了, 有無數條蛇和老鼠爬在上頭,
吱吱響, 亂哄哄的。 雞子都上到樹上, 一夜漲了五六米陡水, 昨天還好好的家, 說淹就淹了, 大家放聲痛哭起來。 儘管如此, 大家還是不想走, 上邊就安排所有的移民親戚到移民家中做動員工作, 如果不搬遷, 就得停止親戚家的所有口糧, 那個大集體年代, 不給口糧了, 只有餓。 我們想去舅舅家, 姨姨家, 不敢去, 怕牽連他們了。 最後大家看無望了, 只有服從安排, 我爹說哪裡的黃土不埋人, 走吧。 沒帶什麼傢俱坐船一天到的丹江口壩窩子, 到丹江後, 移民不願意走, 找均縣政府, 在均縣火車站周圍了個把星期, 上邊說必須得走。 當時和我們一起走的20多家, 200多人, 在丹江坐的火車是悶罐車, 到漢陽火車站後又住了3天, 從漢陽坐船到的沔陽,
在沔陽縣城住了3天, 等待當地政府把把移民分到各個大隊、生產隊。 一個生產隊插十幾戶, 我們20多戶插了一個公社, 我們家和另外一戶叫陳先仁的分在了一個生產隊。 下去當年種不慣他們那兒地, 勞動強度太大, 生活也不習慣, 語言不通。

(2010年7月9日,浪河口移民在冒雨裝車,第二天他們將離開家園,搬遷到黃陂區)

1969年春,我父親帶著我們全家又到了宜城準備在那兒投靠一個姨娘,因為不是國家統一安排的,住了一段時間,住不成,又返回均縣草店。我們全家在草店的山坡邊搭了個窩棚,當地的生產隊說我們是移民搬遷走了的,戶口不在當地,不敢要我們。從沔陽走時光帶了一床被窩,我們一家人就蓋這一床被窩,我爹天天去找政府,要求回來住,但他們不答應。我們就指望到河裡去鉤魚吃,開點荒種點綠豆。當時幾乎每個星期就有幹部來勸說要我們回沔陽。在草店住了大半年,幾乎是飯渡日。

1971年吧,沔陽那邊派的民兵上來接我們,這邊均縣派公安局的押送我們,我爹看這兒確實沒有住的希望了,又回到了沔陽原來住的地方。從沔陽走時光帶了一床被窩,下去後又重新制傢俱。到了沔陽大隊、生產隊把我們一家看的非常緊,生怕我們再跑了,現在想想當時集體經濟時代,移民能又跑到哪裡呢?生產隊做農活,等於把你給釘了土地上了,不掙工分你就吃不到口糧飯。我下去後又從五年級開始上學。初中畢業後,天天在生產隊上做活,後來當了生產隊會計,記工員,找了個當地的姑娘。沔陽每年都要挑土做漢江河堤,日夜搞。我們做不了當地的農活,吃不了當地的飯,我們在均縣主要是吃麵食為主,下邊是以米為主。栽秧、割麥子,種棉花,受不了,我媽做針線縫衣服時剪子把眼睛戳壞了,生活只指望我爹一天8分工分來養活全家8個人。下去後又添了一個妹妹,我們姊妹7個,5個姑娘,2個兒子,為了生計,年年超支該集體的錢,每年好幾百,沒錢用,少吃點糧食,賣點糧食,換點油鹽錢。從1968年開始搬遷就沒過過一天安穩日子,我爹他一個受的苦是無法想像的, 1976年積勞成疾去世了,當年才49歲。家裡的頂樑柱倒了,我媽說,回均縣,生是均縣的人,死是均縣的鬼。回均縣成了我們一家的奮鬥目標,唯一的希望。當時的要遷回均縣的話,主要途經是先把姑娘嫁回庫區老家,然後再一步一步遷回來地。終於等到了改革開放,1984年,我大姐嫁到了浪河鎮, 1985年,我們舉家回到了浪河,進廠的進廠,打工的打工。我弟弟也在浪河做了上門女婿,一家人總算又回到故鄉。

(何勝友的一妻子向我展示她撿破爛用的吸鐵石)

何勝友告訴我,她姐姐在仙桃還得了血吸蟲,我決定去採訪她。

晚飯後,我和何勝友找到了在浪河鎮的大姐何勝芝,以下是對她的採訪:我是1952年出生的,今年48歲了。1968年搬遷走時,我已經16歲了,啥都記得了。我們草店,路是平的,國營農場在我們村制種,你想我們那土地肯定很好,我們那兒地方真是好啊,因此大家都不想走,不想搬遷。1967年丹江口大壩開始蓄水,我只看到水從下邊往上流,從均縣城一點點兒地流到草店。我們搬遷到沔陽後,兩家分在一個生產隊上,房子蓋的小的很,當地人罵說我們是山雞子,我們就和他們吵,和他們打架。我搬遷下去後就像一個男人一樣做農活,從16歲搬遷到沔陽一直到25歲,做了整整9年生產隊的農活。正月二月間,夜裡一點鐘都要起床,沒出嫁的姑娘和男人一樣做農活,當地說姑娘早晚要出嫁,不用心疼,一天得挑6方土築漢江大堤。下水田裡栽秧,即使一個月那幾天特殊時候也一樣下水田,一彎腰就是一在,水田裡還有大螞蟥,鑽到肉裡面,那滋味是不好受的。這還是小事,更重要的是水田裡還有血吸蟲,我18歲那年染上了血吸蟲病,我搬遷下去時是16歲的大姑娘,頭髮搭到屁股上,得了血吸蟲病後,黃皮寡瘦,頭發落完了,當地的人都不敢給移民說,這是得了血吸蟲病的症狀,這肯定是上邊幹部交代不讓他們給移民說。我當時幾個月身上都不來月經了,6月間被抬到外邊,躺到床上等死。我們隔壁有一家人當地人男的叫曾凡慶,他喜歡喝我爹做的均縣黃酒,有一天他又喝了我們家的黃酒後悄悄地對我爹說,你們女兒得的是血吸蟲病,如果㐇一死,你們一家人咋得了?她可是當男勞力用呀。給你們出一個主意,你們把女子抬到堤坡上,莫叫別人看到了,然後抬到縣裡,找血吸蟲站,或許有救。我爹和我媽乘黑抬上我,走了一夜到縣城,去了一抽血檢查,果然是得了嚴重的血吸蟲病,醫生說再晚一個星期就沒命了。我住在院裡一天打兩吊針,住了整整20天院。在醫院裡,我曾親眼看到一個小夥子得了血吸蟲病後,嘿嘿一笑,腸子斷了,當場死了,血吸蟲卵吸附在人的腸壁上。我出院回去後第三天,隊長就安排我下地幹活,5個月後又復發了,這回我立即去縣裡治,治好了。1975年,大隊書記想把我嫁給他們家的兒子,我死活不答應,我當時已鐵了心,要嫁回老家,我們移民當時想回均縣大部分都是將女兒先嫁回老家,再一步步地來。移民要是能在當地生存,就將女兒嫁給當地人。當年的臘月二十九,隊上給我們家分2斤半豬肉,我爹去領時,大隊書記不給,就給大隊書記吵了架,第二年我爹就死了。我爹死時,我最小的妹妹才4歲。想起來我爹真是慘呀,修丹江口大壩時,我爹也是正式工人,當了7年指導員,曾經把我們家人搬到三官殿,最後又回到了草店。1985年,我嫁到了浪河鎮,浪河有軍工企業和鄉鎮企業,好生存,於是我們姊妹7個全部回到了浪河。1996年,我的血吸蟲病又復發了,走不動路,到了武漢協和、同濟醫院檢查查不出來是啥病,我想原來有血吸蟲病,是不是又犯了?到血防站一檢查,果然是,我又找到了仙桃市民政局,要他們幫助治療,開始他們不答應,後來我說我的這個病是在沔陽得了,不信有據可查,最後他們翻檔案查證屬實,給我報銷了1000多元醫藥費。

何勝友的妻子代桃芝:我和何勝友的姐姐何勝芝是同學,她把我介紹給她的弟弟的,誰知道一嫁給移民,我這一輩子就沒過上好日子,命運和移民緊緊聯繫在一塊。1985年,他們要返回丹江口,我的父母說天都不答應,我也不同意,但是他們姊妹們都回遷了,何勝友在一個夜晚趁我睡覺時,連夜走的,他不叫我,把兩個兒子都帶走了。我沒辦法,只好自己跑到浪河來找他們。他到浪河後,他姐姐把他搞到浪河汽車配件廠上了幾年班,我想這下可穩定了,不料1992年他煤氣中毒了,看好後不能再呆在廠裡上班了,於是,我們貸款了6000元買了一輛“神牛25”拖拉機跑運輸,沒跑多長時間,他把拖拉機開翻了,斷了9根肋骨和2根鎖骨,體內於血,在丁家營97醫院住了一百多天,才算保住了命,我們當時手上只有70元錢,這日子是咋過來的呀,受的是啥罪呀,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他出院後,不能做農活了,我們在浪河口村落的戶口,當時土地承包下戶都已結束,哪有好地種?本身浪河鎮的土地就較少,我們就只有到河邊去撿點地種,牛羊牲口遭踏嚴重。為了生存,我到附近廠裡去撿鐵末子,用個大吸鐵石,一天撿幾斤維持掙幾塊錢。從1992年到今年整整18年了,日子是怎麼熬過來的,我都說不清了,兩個小孩都是兒子,要供他們上學,我一個50多歲的老婦女還要到外面打工掙錢,我是1954年出生的,今年56歲,前年到江蘇船廠打工,人家不要我,說我歲數太大,我就給人家求情,老闆娘是浪河人,他們才勉強答應,做了4年多工。大兒子大學畢業媳婦結了,兒媳婦娘家裡沒有男孩,兒媳婦要跟她娘住,這次不搬遷。小兒子快30歲了,沒有成家,還在外面打工,你看我們門前雜草長多深,我們因為搬遷不久前回來的。沒想到的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壩加高又要將我們家的房子淹了,這次搬遷到黃陂,可跟原來不一樣了,安置地樓房蓋的好,各種配套設施都比較到位,大夥都住在一起,從黃陂回沔陽娘家也比較近,我們5個人要分7畝5分土地,現在已經有人上來要求租出去,1畝地一年500元,3500元,還有20年的後期扶持,一人一年600元,又是3000元,我們將麻木車也帶下去了,想跑個麻木掙個小錢花,通過這次搬遷,我想我們以後的日子可好過了。

2010年7月9日淩晨4點50分,何勝友和妻子代桃芝坐上5號大巴車,離開浪河,這前往400公里外的武漢市黃陂區移民點新家,望著窗外漸行漸遠的故鄉,何勝友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對於“移民”這兩個字,他感到太沉重太沉重。我跟他們到安置地新家後,給他們拍了照片,到他們新家去坐了一會兒,下午離開返回丹江口城區。

20210年7月9日,何勝友在黃陂分的新房。

20210

年7月9日,何勝友和妻子代桃芝站在新房二樓上,移民點各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都到位,這次移民和1968年第一次移民有天壤之別。

2010

年6月26日,當天是何勝友母親去世一周年忌日,代桃芝蒸饃去祭奠

2010

年7月8日,何勝友一家冒雨將傢俱貨物裝車

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晴再訪何勝友

今天到何勝友這家,看他們過的咋樣了。代桃芝一人在家,何勝友去幾裡外的地方給人家栽樹去了。他們在後院裡搭了個院子,廚房改在後院中,燒柴方便一些。問及這兩年生活,她說兒子找了個當地的媳婦,準備臘月十八接,按黃陂的地方風俗,得給女方拿8萬元。

晚上,何勝友回來後,我在他家睡覺,和他談了很久。他說,搬遷到這裡六指街這個地方土地條件太差了,根本種不成,勉強租出去了,為此移民為房屋品質和土地品質多次到黃陂和省移民局的上訪。現在基本上穩定了,村裡辦了幾個廠,解決了部分移民就業問題,只要勤勞,在哪裡都一樣能致富。

第二天早晨5點多鐘,他就起來去幾公里外的地方做活了。

臘月十七,他給我電話,問我有沒有時間去他家給他們接兒媳照相錄影,我說年實在太忙,沒能去。下次有時間了我再去看望他們,願他們這一對苦命人晚年幸福。

以上內容詳見陳華平所著《見證-----南水北調丹江口大移民紀實》一書,新華社出版社2014年出版。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南水北調丹江口移民”

(2010年7月9日,浪河口移民在冒雨裝車,第二天他們將離開家園,搬遷到黃陂區)

1969年春,我父親帶著我們全家又到了宜城準備在那兒投靠一個姨娘,因為不是國家統一安排的,住了一段時間,住不成,又返回均縣草店。我們全家在草店的山坡邊搭了個窩棚,當地的生產隊說我們是移民搬遷走了的,戶口不在當地,不敢要我們。從沔陽走時光帶了一床被窩,我們一家人就蓋這一床被窩,我爹天天去找政府,要求回來住,但他們不答應。我們就指望到河裡去鉤魚吃,開點荒種點綠豆。當時幾乎每個星期就有幹部來勸說要我們回沔陽。在草店住了大半年,幾乎是飯渡日。

1971年吧,沔陽那邊派的民兵上來接我們,這邊均縣派公安局的押送我們,我爹看這兒確實沒有住的希望了,又回到了沔陽原來住的地方。從沔陽走時光帶了一床被窩,下去後又重新制傢俱。到了沔陽大隊、生產隊把我們一家看的非常緊,生怕我們再跑了,現在想想當時集體經濟時代,移民能又跑到哪裡呢?生產隊做農活,等於把你給釘了土地上了,不掙工分你就吃不到口糧飯。我下去後又從五年級開始上學。初中畢業後,天天在生產隊上做活,後來當了生產隊會計,記工員,找了個當地的姑娘。沔陽每年都要挑土做漢江河堤,日夜搞。我們做不了當地的農活,吃不了當地的飯,我們在均縣主要是吃麵食為主,下邊是以米為主。栽秧、割麥子,種棉花,受不了,我媽做針線縫衣服時剪子把眼睛戳壞了,生活只指望我爹一天8分工分來養活全家8個人。下去後又添了一個妹妹,我們姊妹7個,5個姑娘,2個兒子,為了生計,年年超支該集體的錢,每年好幾百,沒錢用,少吃點糧食,賣點糧食,換點油鹽錢。從1968年開始搬遷就沒過過一天安穩日子,我爹他一個受的苦是無法想像的, 1976年積勞成疾去世了,當年才49歲。家裡的頂樑柱倒了,我媽說,回均縣,生是均縣的人,死是均縣的鬼。回均縣成了我們一家的奮鬥目標,唯一的希望。當時的要遷回均縣的話,主要途經是先把姑娘嫁回庫區老家,然後再一步一步遷回來地。終於等到了改革開放,1984年,我大姐嫁到了浪河鎮, 1985年,我們舉家回到了浪河,進廠的進廠,打工的打工。我弟弟也在浪河做了上門女婿,一家人總算又回到故鄉。

(何勝友的一妻子向我展示她撿破爛用的吸鐵石)

何勝友告訴我,她姐姐在仙桃還得了血吸蟲,我決定去採訪她。

晚飯後,我和何勝友找到了在浪河鎮的大姐何勝芝,以下是對她的採訪:我是1952年出生的,今年48歲了。1968年搬遷走時,我已經16歲了,啥都記得了。我們草店,路是平的,國營農場在我們村制種,你想我們那土地肯定很好,我們那兒地方真是好啊,因此大家都不想走,不想搬遷。1967年丹江口大壩開始蓄水,我只看到水從下邊往上流,從均縣城一點點兒地流到草店。我們搬遷到沔陽後,兩家分在一個生產隊上,房子蓋的小的很,當地人罵說我們是山雞子,我們就和他們吵,和他們打架。我搬遷下去後就像一個男人一樣做農活,從16歲搬遷到沔陽一直到25歲,做了整整9年生產隊的農活。正月二月間,夜裡一點鐘都要起床,沒出嫁的姑娘和男人一樣做農活,當地說姑娘早晚要出嫁,不用心疼,一天得挑6方土築漢江大堤。下水田裡栽秧,即使一個月那幾天特殊時候也一樣下水田,一彎腰就是一在,水田裡還有大螞蟥,鑽到肉裡面,那滋味是不好受的。這還是小事,更重要的是水田裡還有血吸蟲,我18歲那年染上了血吸蟲病,我搬遷下去時是16歲的大姑娘,頭髮搭到屁股上,得了血吸蟲病後,黃皮寡瘦,頭發落完了,當地的人都不敢給移民說,這是得了血吸蟲病的症狀,這肯定是上邊幹部交代不讓他們給移民說。我當時幾個月身上都不來月經了,6月間被抬到外邊,躺到床上等死。我們隔壁有一家人當地人男的叫曾凡慶,他喜歡喝我爹做的均縣黃酒,有一天他又喝了我們家的黃酒後悄悄地對我爹說,你們女兒得的是血吸蟲病,如果㐇一死,你們一家人咋得了?她可是當男勞力用呀。給你們出一個主意,你們把女子抬到堤坡上,莫叫別人看到了,然後抬到縣裡,找血吸蟲站,或許有救。我爹和我媽乘黑抬上我,走了一夜到縣城,去了一抽血檢查,果然是得了嚴重的血吸蟲病,醫生說再晚一個星期就沒命了。我住在院裡一天打兩吊針,住了整整20天院。在醫院裡,我曾親眼看到一個小夥子得了血吸蟲病後,嘿嘿一笑,腸子斷了,當場死了,血吸蟲卵吸附在人的腸壁上。我出院回去後第三天,隊長就安排我下地幹活,5個月後又復發了,這回我立即去縣裡治,治好了。1975年,大隊書記想把我嫁給他們家的兒子,我死活不答應,我當時已鐵了心,要嫁回老家,我們移民當時想回均縣大部分都是將女兒先嫁回老家,再一步步地來。移民要是能在當地生存,就將女兒嫁給當地人。當年的臘月二十九,隊上給我們家分2斤半豬肉,我爹去領時,大隊書記不給,就給大隊書記吵了架,第二年我爹就死了。我爹死時,我最小的妹妹才4歲。想起來我爹真是慘呀,修丹江口大壩時,我爹也是正式工人,當了7年指導員,曾經把我們家人搬到三官殿,最後又回到了草店。1985年,我嫁到了浪河鎮,浪河有軍工企業和鄉鎮企業,好生存,於是我們姊妹7個全部回到了浪河。1996年,我的血吸蟲病又復發了,走不動路,到了武漢協和、同濟醫院檢查查不出來是啥病,我想原來有血吸蟲病,是不是又犯了?到血防站一檢查,果然是,我又找到了仙桃市民政局,要他們幫助治療,開始他們不答應,後來我說我的這個病是在沔陽得了,不信有據可查,最後他們翻檔案查證屬實,給我報銷了1000多元醫藥費。

何勝友的妻子代桃芝:我和何勝友的姐姐何勝芝是同學,她把我介紹給她的弟弟的,誰知道一嫁給移民,我這一輩子就沒過上好日子,命運和移民緊緊聯繫在一塊。1985年,他們要返回丹江口,我的父母說天都不答應,我也不同意,但是他們姊妹們都回遷了,何勝友在一個夜晚趁我睡覺時,連夜走的,他不叫我,把兩個兒子都帶走了。我沒辦法,只好自己跑到浪河來找他們。他到浪河後,他姐姐把他搞到浪河汽車配件廠上了幾年班,我想這下可穩定了,不料1992年他煤氣中毒了,看好後不能再呆在廠裡上班了,於是,我們貸款了6000元買了一輛“神牛25”拖拉機跑運輸,沒跑多長時間,他把拖拉機開翻了,斷了9根肋骨和2根鎖骨,體內於血,在丁家營97醫院住了一百多天,才算保住了命,我們當時手上只有70元錢,這日子是咋過來的呀,受的是啥罪呀,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他出院後,不能做農活了,我們在浪河口村落的戶口,當時土地承包下戶都已結束,哪有好地種?本身浪河鎮的土地就較少,我們就只有到河邊去撿點地種,牛羊牲口遭踏嚴重。為了生存,我到附近廠裡去撿鐵末子,用個大吸鐵石,一天撿幾斤維持掙幾塊錢。從1992年到今年整整18年了,日子是怎麼熬過來的,我都說不清了,兩個小孩都是兒子,要供他們上學,我一個50多歲的老婦女還要到外面打工掙錢,我是1954年出生的,今年56歲,前年到江蘇船廠打工,人家不要我,說我歲數太大,我就給人家求情,老闆娘是浪河人,他們才勉強答應,做了4年多工。大兒子大學畢業媳婦結了,兒媳婦娘家裡沒有男孩,兒媳婦要跟她娘住,這次不搬遷。小兒子快30歲了,沒有成家,還在外面打工,你看我們門前雜草長多深,我們因為搬遷不久前回來的。沒想到的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壩加高又要將我們家的房子淹了,這次搬遷到黃陂,可跟原來不一樣了,安置地樓房蓋的好,各種配套設施都比較到位,大夥都住在一起,從黃陂回沔陽娘家也比較近,我們5個人要分7畝5分土地,現在已經有人上來要求租出去,1畝地一年500元,3500元,還有20年的後期扶持,一人一年600元,又是3000元,我們將麻木車也帶下去了,想跑個麻木掙個小錢花,通過這次搬遷,我想我們以後的日子可好過了。

2010年7月9日淩晨4點50分,何勝友和妻子代桃芝坐上5號大巴車,離開浪河,這前往400公里外的武漢市黃陂區移民點新家,望著窗外漸行漸遠的故鄉,何勝友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對於“移民”這兩個字,他感到太沉重太沉重。我跟他們到安置地新家後,給他們拍了照片,到他們新家去坐了一會兒,下午離開返回丹江口城區。

20210年7月9日,何勝友在黃陂分的新房。

20210

年7月9日,何勝友和妻子代桃芝站在新房二樓上,移民點各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都到位,這次移民和1968年第一次移民有天壤之別。

2010

年6月26日,當天是何勝友母親去世一周年忌日,代桃芝蒸饃去祭奠

2010

年7月8日,何勝友一家冒雨將傢俱貨物裝車

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晴再訪何勝友

今天到何勝友這家,看他們過的咋樣了。代桃芝一人在家,何勝友去幾裡外的地方給人家栽樹去了。他們在後院裡搭了個院子,廚房改在後院中,燒柴方便一些。問及這兩年生活,她說兒子找了個當地的媳婦,準備臘月十八接,按黃陂的地方風俗,得給女方拿8萬元。

晚上,何勝友回來後,我在他家睡覺,和他談了很久。他說,搬遷到這裡六指街這個地方土地條件太差了,根本種不成,勉強租出去了,為此移民為房屋品質和土地品質多次到黃陂和省移民局的上訪。現在基本上穩定了,村裡辦了幾個廠,解決了部分移民就業問題,只要勤勞,在哪裡都一樣能致富。

第二天早晨5點多鐘,他就起來去幾公里外的地方做活了。

臘月十七,他給我電話,問我有沒有時間去他家給他們接兒媳照相錄影,我說年實在太忙,沒能去。下次有時間了我再去看望他們,願他們這一對苦命人晚年幸福。

以上內容詳見陳華平所著《見證-----南水北調丹江口大移民紀實》一書,新華社出版社2014年出版。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南水北調丹江口移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