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我在7000裡之外,用這樣的方式,讓蘇北鄉村的爸爸重新找回自信

編者語:世界是浮躁的, 但是手藝人卻是安靜的。 手藝人的手很粗糙, 但心靈卻是純潔無私、乾淨無瑕的。 譬如, 我們將在下面介紹的這位名叫“鄧聯山”的質樸大叔。

鄧聯山大叔和他的妻子在家門口合影

文:鄧燦燦(鄧聯山的三女兒)

我是豐縣歡口鎮人, 目前在新疆昌吉從事水果批發生意, 出門在外, 才發現在哪裡生活都不易, 我和丈夫一天到晚忙忙碌碌, 由於路途遙遠, 對於7000裡之外豐縣鄉村的父母, 真的是愛莫能助。

這條路, 是通往歡口鄧莊的鄉間土路

過完年, 村裡的青壯年都陸續外出打工了, 爸爸急得團團轉, 每每打電話, 他都顯得非常沮喪, 說到周邊出去找活, 人家都嫌自己年紀大了, 屢屢碰壁。 年齡是一道無法逾越的溝坎, 哪個企業還也會要一個57歲的老人做工?想想爸爸的遭遇, 我的心裡也是有說不出的滋味。

三月中旬的一個晚上, 我在微信裡給爸爸發了兩百元的紅包, 我說就算給你的零花錢。 幾分鐘後, 爸爸微信上回復了幾個字——“現在不掙錢, 在家裡沒地位了”。

我看了, 心裡酸酸的, 可一時又不知該如何安慰, 要知道, 爸爸昔日可是全家人的“頂樑柱”啊。

這裡是我在鄧莊的老家

老家的院子裡, 一棵柿子樹長勢很旺

後來一次聊天中, 爸爸說想來新疆打工, 在家實在呆不住了, 我說這裡氣候乾燥, 夏天的時候五點多就天亮了, 晚上10點多才黑, 這樣的年紀, 幹一天肯定會受不了的。 再說從新疆昌吉到江蘇豐縣, 這麼遙遠的路, 農忙時回家也不方便, 十幾畝地光靠我媽一個人也忙不過來啊!

於是, 不經意間我隨口對爸爸說, 要不, 你還是在家裡幹你先前的老本行——磨香油吧!

雖然我貌似信口開河, 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想當年爸爸在李莊集上賣香油, 也是出了名的, 方圓十幾裡, 都知道爸爸的小磨香油不摻假,

信譽好。 油的顏色紅中透橙, 色澤鮮豔, 聞之清香四溢, 那時家裡拌涼菜, 澆個幾滴香油就夠了。

在家裡爸媽種了十多畝地

第二天, 我深思熟慮之後, 為了能夠說服爸爸, 我給他講了這幾個理由:

一、現在網路這麼發達, 只要東西好, 哪怕在窮鄉僻壤, 網上一樣可以賣東西;

二、大姐在歡口賣手機,緊靠著申通、韻達和圓通幾家快遞,物流發貨也沒啥問題;

三、我們空閒時也可以幫忙發發朋友圈,估計也會帶來一定的銷量;

四、最求之不得的是,愚伯的自留地也願意幫助豐縣家鄉人推廣,這是超乎我想像的有利因素。

另外,畢竟咱這是正兒八經的好芝麻加上爸爸的好經驗,一道道工序做出來的,有貨真價實的好口碑,咱怕啥。

這話一說,把他們高興壞了,弟弟也給爸爸做思想工作。過了沒幾天,我爸就給我回電話說芝麻已經買好了,哪兒也不去了,就在家安安心心地幹了。我心裡真替他高興。我覺得,作為兒女,能夠幫爸爸重新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這才是最大的幸福和孝心。

爸媽一起在捆田間收來的蒜苔

既能靠手藝賺錢,又能兼顧家裡,這對爸爸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說真的,我和姐姐的童年少年,都是聞著家裡的香油味長大的,那時,我們全家過著清貧的生活,在簡陋的環境裡,爸爸使用著簡單的工具,二十年如一日,堅守著逐漸被世人遺忘了的老手藝。

記憶中,不管寒暑冷暖,每天黎明的時候,爸媽就早早的起床,用大鍋開始炒芝麻,媽媽燒火爸爸翻炒。記得那時爸爸說,不要小瞧任何一道工序,如果每粒芝麻受熱均勻,出來的成品油都會大打折扣。

那時候交不起電費,就用驢拉磨,特別是晚上,黑燈瞎火的,過了好幾年才通上電,那是一段苦並快樂的日子。

那時,爸爸都會騎著大架自行車到各個村子逛來逛去,一邊騎一邊敲梆子,熟悉的人一聽到聲音,就知道是鄧莊賣香油的來啦!

後來買了三輪車,爸爸就在李莊集上一家燒餅攤子旁邊找了個地兒,每逢集市就推著三輪車把磨好的半成品,拉到集市上現磨現在。

魚台和老寨集上偶爾也去,但是那時候路不好走,遇到雨雪天氣更是泥濘不堪,所以那邊只有在晴好的日子才能前往。

後來,隨著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李莊集散了,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相對的需求量也慢慢減少,加之我和弟弟的學費、生活費越來越多,生活愈發困頓,需要賺錢養家的爸爸迫不得已,忍痛丟掉手裡近20年的活計,隨著打工潮流遠走他鄉。

爸爸是個本分質樸的人

社會變化真快,現在人很少能夠有機會享用到純粹的、真正的小磨香油了。油梆子也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那“梆梆梆”清脆悅耳的聲音,再也很難聽到了。沒有了油梆子,油沒有原來的香了,人沒有原來的實誠了,很多東西變得似是而非,有時真的讓人難以置信。

爸爸這一丟就是十年,如今,重拾起來已是半頭白髮的中老年人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年敲著梆子賣香油的鄧莊人!

爸爸拿著當年的油梆子,感慨萬千

其實,爸爸重操舊業,我們並不期待他能夠賺多少錢,我只希望爸媽照顧好自己,活得充實一些,越來越幸福,當然也希望爸爸的小磨香油香飄千萬裡,飛入尋常百姓家,也飛入每個在異地的豐縣遊子心裡。

巴不得,有一天,歡口鄧莊的小磨香油,能成為咱豐縣的一個品牌標籤。那時,爸爸一定會笑得燦爛如花……

網上一樣可以賣東西;

二、大姐在歡口賣手機,緊靠著申通、韻達和圓通幾家快遞,物流發貨也沒啥問題;

三、我們空閒時也可以幫忙發發朋友圈,估計也會帶來一定的銷量;

四、最求之不得的是,愚伯的自留地也願意幫助豐縣家鄉人推廣,這是超乎我想像的有利因素。

另外,畢竟咱這是正兒八經的好芝麻加上爸爸的好經驗,一道道工序做出來的,有貨真價實的好口碑,咱怕啥。

這話一說,把他們高興壞了,弟弟也給爸爸做思想工作。過了沒幾天,我爸就給我回電話說芝麻已經買好了,哪兒也不去了,就在家安安心心地幹了。我心裡真替他高興。我覺得,作為兒女,能夠幫爸爸重新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這才是最大的幸福和孝心。

爸媽一起在捆田間收來的蒜苔

既能靠手藝賺錢,又能兼顧家裡,這對爸爸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說真的,我和姐姐的童年少年,都是聞著家裡的香油味長大的,那時,我們全家過著清貧的生活,在簡陋的環境裡,爸爸使用著簡單的工具,二十年如一日,堅守著逐漸被世人遺忘了的老手藝。

記憶中,不管寒暑冷暖,每天黎明的時候,爸媽就早早的起床,用大鍋開始炒芝麻,媽媽燒火爸爸翻炒。記得那時爸爸說,不要小瞧任何一道工序,如果每粒芝麻受熱均勻,出來的成品油都會大打折扣。

那時候交不起電費,就用驢拉磨,特別是晚上,黑燈瞎火的,過了好幾年才通上電,那是一段苦並快樂的日子。

那時,爸爸都會騎著大架自行車到各個村子逛來逛去,一邊騎一邊敲梆子,熟悉的人一聽到聲音,就知道是鄧莊賣香油的來啦!

後來買了三輪車,爸爸就在李莊集上一家燒餅攤子旁邊找了個地兒,每逢集市就推著三輪車把磨好的半成品,拉到集市上現磨現在。

魚台和老寨集上偶爾也去,但是那時候路不好走,遇到雨雪天氣更是泥濘不堪,所以那邊只有在晴好的日子才能前往。

後來,隨著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李莊集散了,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相對的需求量也慢慢減少,加之我和弟弟的學費、生活費越來越多,生活愈發困頓,需要賺錢養家的爸爸迫不得已,忍痛丟掉手裡近20年的活計,隨著打工潮流遠走他鄉。

爸爸是個本分質樸的人

社會變化真快,現在人很少能夠有機會享用到純粹的、真正的小磨香油了。油梆子也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那“梆梆梆”清脆悅耳的聲音,再也很難聽到了。沒有了油梆子,油沒有原來的香了,人沒有原來的實誠了,很多東西變得似是而非,有時真的讓人難以置信。

爸爸這一丟就是十年,如今,重拾起來已是半頭白髮的中老年人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年敲著梆子賣香油的鄧莊人!

爸爸拿著當年的油梆子,感慨萬千

其實,爸爸重操舊業,我們並不期待他能夠賺多少錢,我只希望爸媽照顧好自己,活得充實一些,越來越幸福,當然也希望爸爸的小磨香油香飄千萬裡,飛入尋常百姓家,也飛入每個在異地的豐縣遊子心裡。

巴不得,有一天,歡口鄧莊的小磨香油,能成為咱豐縣的一個品牌標籤。那時,爸爸一定會笑得燦爛如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