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隊凱旋返滬

在歷經了165天的考察後, 昨日“雪龍”號船載著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隊隊員以及豐碩的考察成果回到了上海極地基地碼頭。 本次南極考察圍繞羅斯海地區恩克斯堡島新站建設、南極環境業務化調查評估和南極大西洋磁區海洋環境綜合考察三大任務, 組織實施並圓滿完成了78項調查任務和22項保障支撐任務, 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完成羅斯海新站選址

據悉, 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任務由“雪龍”號船和“向陽紅01”號船聯合組隊執行。 “雪龍”號船航次由257名隊員組成, 包括來自美、加、俄、泰、紐西蘭等國13名國際隊員。

“雪龍”號船自2017年11月8日從上海基地碼頭啟程, 於2018年4月21日返回, 歷時165天, 總航程達3.8萬餘海裡。 “向陽紅01”號船考察航次由78名隊員組成, 在前期執行完大洋調查航次大西洋航段任務後, 於2017年12月30日啟程開展南極大西洋磁區海洋環境綜合考察, 於2018年2月14日返回智利蓬塔·阿雷納斯港, 整個航次歷時53天, 總航程5850海裡。

考察隊克服罕見嚴重冰情和惡劣天氣條件, 完成了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恩克斯堡島新站臨時建築和臨時碼頭的搭建, 實現了發電、海水淡化、通訊等功能, 舉行了新站選址奠基儀式。 同時, 考察隊按計劃完成了新站基礎測繪、生物生態監測、工程地勘、設計調研等工作任務。

積極參與海洋業務化調查

考察隊圍繞國際關注的海洋微塑膠、人工放射性核素、重要水團與環流、海洋生態系統等熱點問題開展了業務化調查,

取得了重要調查成果。 在南極半島海域和大衛斯海首次檢測出微塑膠;獲取了普裡茲灣冰間湖和埃默里冰架前緣海域為期一年的長期連續觀測資料;在羅斯海採集海底地形資料4260公里、海洋重力資料4260公里和海洋磁力資料580公里, 完成了水深資料空白區6000平方公里的全覆蓋海底地形勘測。 “向陽紅1”號船與“雪龍”號船首次同步實施南大洋調查。

考察隊首次在西風帶海域阿蒙森海53萬平方公里範圍內開展海洋站位綜合調查, 完成了5個斷面38個站位的全深度、多學科綜合調查, 其中沿126°W經度線的A2斷面與B2斷面相銜接, 共橫跨12.7個緯度,

總長達1420公里, 是我國南極考察史上最長的全深度海洋綜合觀測經向大斷面;在阿蒙森海中部海域開始了上層沉降顆粒物的時間序列捕獲和不同水深溫度、鹽度的連續觀測;在阿蒙森海陸架區實施了首次地球物理調查。

固定翼飛機首次業務應用

本次南極考察首次實現“雪鷹601”固定翼飛機運載大規模人員進出南極中山站。 在科研觀測方面, “雪鷹601”共完成21個架次的飛行觀測, 累計飛行超過4.5萬公里, 觀測區域覆蓋東南極冰架系統、冰下山脈、冰下湖泊及深部峽谷系統等, 獲取了高品質的資料。 在國際合作方面, “雪鷹601”先後到訪英、美、澳、俄、法等國的考察站, 為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中山站越冬隊員補給約2.5噸重的新鮮蔬菜及部分配件,

並協助澳大利亞完成莫爾森站前期補給。 通過與澳、俄、美、英等國在航空方面的深入合作, 我國正逐步搭建自己的南極航空網路, 逐漸改變中國南極考察的模式, 中國極地考察的實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考察隊組織實施了史上最遠距離的直升機卸貨作業, 卸運物資和燃油453噸, 運回科學樣品和廢棄物74噸, 完成了中山站補給任務。 同期全面實施了中山站夏季科考、航空調查、後勤保障工程和考察站越冬交接工作, 完成了氣象、大氣成份、空間物理、固體潮與地磁、海豹/鳥類觀測等越冬科考項目以及站區基礎地理資訊測繪、海洋站選址、輪式機場建設調研、地質調查、拉斯曼丘陵末次冰退模式研究、埃默里冰架物質平衡與地形勘探等度夏科考任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