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密月宮一號生活,可以種菜養蟲,科學家:未來應用到外星移民

人類自探索宇宙以來, 都是發射探測器進行各種探索實驗。 對於太空中的星球, 還無法做到安全得載人探索, 這裡面最主要的一個就是沒有一個仿地球的生態環境。

我們知道, 太空是無重力的環境, 而且沒有氧氣, 還有太陽光等各種宇宙輻射, 人在太空中生存是相當不易的, 宇航員在太空中呆上一段時間, 身體都會出毛病, 因此每一個宇航員太空中執行一次任務後, 回到地球都要修養2年左右。

想要在太空中安全生存或者登陸其它星球, 必須要有一個仿地造的生態環境才行, 這樣宇航員就可以在一個密閉的環境中享受和地球一樣的生態,

這樣才能在太空探索中長久地生存下去。 人類一直在研究探索這種生態環境的建設。 中國在2017年5月10日啟動的“月宮365”實驗計畫,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月宮365”實驗計畫, 實驗長達365天, 艙內志願者共8名, 分兩組,

設置3班。 1組值第一班, 持續時間60天, 2組值第二班, 持續時間200天, 1組再值第三班, 持續時間105天。 這個計畫也被稱為“月宮一號”, 那什麼是月宮一號呢?

“月宮一號”是我國第一個、世界上第三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綜合密閉實驗系統, 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四生物鏈環系統。 它是針對載人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測等航太計畫而開展的綜合性實驗, 主要任務是研究一個生物系統如何實現為不同代謝水準的乘員組提供生命保障, 並保持系統穩定, 為此8名志願者需要交替分三個班次進入, 封閉生活365天。

“月宮一號”由1個綜合艙和2個植物艙組成, 總面積160平方米, 總體積500立方米。 綜合艙包括居住間、人員交流和工作間、洗漱間、廢物處理和昆蟲間。

每個植物艙分隔為2個植物間, 可根據不同植物生長需要獨立控制環境條件。

據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劉紅介紹, 植物艙Ⅰ主要種植主食類, 包括小麥、土豆、胡蘿蔔、蔥等。 植物艙Ⅱ種植蔬菜等, 有大豆、油莎豆、黃瓜、番茄、辣椒等。

植物艙Ⅰ貼了單面透的膜, 從裡面看不到外部世界;而植物艙Ⅱ的懸窗沒有貼膜, 內外通透。 劉紅解釋, 艙內設有攝像頭, 會有攝像頭捕捉艙內人員的行為, 由此開展一些心理學研究。

“月宮一號”可以100%實現水和氧氣的迴圈再生, 而且是一套完整迴圈的生態系統, 人產生的廢水包括尿液、衛生廢水等進行淨化處理, 之後是用於配置營養液, 栽培植物。 植物蒸發以及人的呼吸會產生水汽, 水汽會到空氣裡, 利用冷凝水收集系統收集後, 集中進行淨化, 供人飲用、洗漱、洗衣服等。

100%的空氣迴圈又是如何實現?在系統中, 植物是自養生物, 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 人和動物以及微生物則是異養生物, 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 艙內有一套空氣循環系統,

植物艙產生的富氧空氣會打到綜合艙, 綜合艙產生的富二氧化碳的空氣會經過淨化後打到植物艙, 由此來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迴圈再生。 那固體廢物怎麼處理?艙內設置了廢物處理間, 處理固體和液體廢物的場所。

“月宮一號”的實驗不僅僅是在地球上進行, 等取得各項實驗資料後, 隨著不斷改進, 未來將會把“月宮一號”實驗放到太空中進行, 中國的國際空間站建成後, 如果能夠配備月宮一號這樣的生態環境, 那對宇航員的生活及安全將會有巨大的保障。

月宮一號的真正目標是為將來人類移民外星球做準備, 我們知道, 宇宙中類地行星雖然不少, 但都離地球很遠, 以我們的科技恐怕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不可能到達的, 而地球的環境破壞也日益嚴重,再加上人口的不斷增長,地球遲早有一天將不堪重負,移民是必然要選擇一條道路。

我們現階段只能在太陽系內選擇和行星進行移民,首選目標就是火星,但火星是不能直接住人的,改造火星環境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那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建造仿地球環境的生態系統,像月宮一號這樣的生態循環系統,這樣人類就可以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中安穩地生活。

隨著中國月宮一號的365天實驗,相信在未來,人類一定可以製造出真正的仿地球生態系統,人類移民外星球將不再是一個夢想,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而地球的環境破壞也日益嚴重,再加上人口的不斷增長,地球遲早有一天將不堪重負,移民是必然要選擇一條道路。

我們現階段只能在太陽系內選擇和行星進行移民,首選目標就是火星,但火星是不能直接住人的,改造火星環境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那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建造仿地球環境的生態系統,像月宮一號這樣的生態循環系統,這樣人類就可以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中安穩地生活。

隨著中國月宮一號的365天實驗,相信在未來,人類一定可以製造出真正的仿地球生態系統,人類移民外星球將不再是一個夢想,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