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8大資料產業峰會”核心要點一覽

4月18日, “2018大資料產業峰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召開, 本屆峰會以"促進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題, 展示大資料產業發展成果, 探討發展面臨重大問題, 推動產業交流與合作。

大資料是資訊化發展的新階段, 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後最活躍的關鍵生產要素, 對經濟發展和國家治理產生深刻影響, 正如工業和資訊化部總工程師、黨組成員張峰在開幕式致辭中所言, 當下全球大資料進入加速發展時期, 資料總量每年增長50%, 呈現出海量聚集爆發增長, 創新活躍, 融合變革, 引領轉型的新特徵。

但同時, 推動我國大資料產業發展, 建設資料強國非一日之功, 同樣面臨著很多困難與問題。

本次峰會, 除了集中發佈《大資料白皮書(2018年)》、《大資料發展調查報告(2018年)》等大資料權威研究成果, 還針對產業不同環節、多重維度設立並選舉出大資料產業年度大獎, 同時更有工信部領導、企業高層、行業專家就大資料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權威解讀, 流媒體網梳理了本次大資料峰會的精華觀點, 供業界參考。

工業和資訊化部總工程師、黨組成員張峰致辭

張峰表示, 近年來我國大資料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政策持續完善、應用逐漸落地、產業快速崛起, 但同時推動我國大資料產業發展, 建設資料強國非一日之功, 還面臨很多困難與問題。 張峰表示, 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統籌大資料產業集聚區和國家新型工業化大資料產業示範基地建設, 進一步優化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料中心區域佈局, 夯實大資料產業發展的基礎,

引導區域大資料發展佈局, 促進基於大資料的創新創業, 培育一批大資料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中小企業。

二是強化產品創新。 促進大資料存儲管理, 分析挖掘, 安全保障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突破大資料共性關鍵技術, 推動產品和解決方案。 不斷創新技術和服務模式, 形成技術先進、生產完備的技術產品體系。

三是深化行業融合應用, 利用大資料改造提升傳統的產業, 特別是促進工業互聯網、工業大資料、工業雲協同發展, 推動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

四是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工信部將會同相關部委進一步推進相關法律制度建設, 也將加快大資料標準體系建設,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營造產業發展生態。

加強人才培養, 推進國際開放與合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

主題:大資料驅動與數位化製造

鄔賀銓表示, 製造業的大資料規模超過其它行業, 零售業大資料規模較大。 製造業的大資料有四個特點, 一是準確性, 在工業領域很多應用場景中,

對準確率要求達到99.9%甚至更高;二是碎片化, 工業製造的大資料有很多感測器收集的資料, 有顆粒性很小的, 也有顆粒性很大的, 而且是不斷在產生的;三是即時性, 工業資料的處理必須要當時快速的反映;四是行業性, 工業大資料的挖掘要對生產過程有透徹的理解。

傳統的製造業公司利用大資料紛紛成功實現數位化轉型, 中國製造業表現出明顯差距。 未來產品價值變化的三大趨勢是硬體創造的價值體現在軟體, 網路連接的價值轉向雲, 商業模式從產品轉向服務。 大資料與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及物聯網等技術協同發展, 並將深度融合到實體經濟中, 成為數位經濟時代的新引擎。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雲計算分公司副總經理王興剛

主題:運營商大數據:數據匯智,時代賦能

王興剛表示,我們堅信大資料一定會成為未來社會的基礎設施,像高速公路一樣,而在過去四年,大資料有了一定發展。中國電信在運營商數據基礎上,包括使用者資訊資料、上網行為資料、位置資料、終端通話資料等,結合政府資料及互聯網資料,在智慧社區、精准扶貧、精准分析、人口管理與安全預警等領域推出服務,在金融、交通、旅遊、地產、工業大資料等方面也有一定嘗試,並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我們充分體會到大資料不光是多維資料融合,更重要的是多來源資料的融合及跨學科的交叉。運營商的資料要結合更多源的資料,包括政府資料、社交網站資料、行業資料等才能創造更多資料價值。過去四年我們利用資料做了很多,但也看到大資料不是萬能的。我們基本達成一個共識,就是在資料品質好的時候,模型重要,資料品質不好時,資料更重要。如果用錯誤的原始資料樣本做模型,可能很難指導未來真正的生產。

聯通大資料有限公司VP周華

主題:數聯萬物 智通未來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新智慧時代,新智慧時代呈現幾大特點:首先,以物聯網和5G網路為代表的新互聯網路逐步成熟;其次,以大資料為代表的新資源被廣泛應用,很多專家提到大資料已經是新的生產要素,也是新的生產資源;最後,以人工智慧和雲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日趨成熟。我們認為以新互聯為前提,以新資源為基礎,以新技術為支撐的新智慧時代已到來。

2019年全球大資料的收入將達到1870億美元;2025年AI將驅動95%的用戶交互。新智慧會改變商業形態,數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界限將消失,創新讓更多的商業模式產生創新。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將呈現互補關係,甚至互聯網作為行業的存在可能會消失,而是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存在于傳統行業的每一個角落。在新互聯、新資源和新技術的整體帶動下,整個行業會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發展。縱向是持續對行業進行深度改造;橫向將催生行業之間的深度融合。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主任 魏凱

主題:《大資料白皮書(2018)》發佈

魏凱現場對《大資料白皮書(2018)》進行瞭解讀,魏凱表示,近年來國家大資料產業產值規模不斷壯大,2017年中國大資料產業規模為4700億元,產值增速30%,預計2020年達到一萬億的規模。今年的白皮書主要聚焦于技術創新、資料資產、應用路徑三大方面。

魏凱指出,雖然大資料與實體經濟融合提速,但行業分佈不均衡、業務類型不均衡、地域分佈不均衡等現象也比較突出。他表示,在大資料的行業應用上,有四個方面需要重視:一是要建立一體化的大資料平臺,二是要形成良好的資料管理體系,三是打造平民化資料應用,四是組建強有力的資料管理部門。

針對大資料的發展,魏凱提出了四點展望與建議:一是制度與技術雙管齊下打破資料孤島,二是內部與外部多重並舉推動資料治理,三是業務與資料加速融合深化資料應用,四是監管與自律同時推進保障資料安全。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所長何寶巨集

主題:預見大數據的2020

大資料從2011年至今7年的時間,也該七年之癢。我個人的觀點,技術在7年的時候至少要換一種說法,7年不能總講一個故事。短期看,一些大資料應用真正落地,如果大資料在使用者畫像及行銷沒有落地,事情不會發生,反向證明大資料真的已經成功應用,所以才能出現問題;

中期看,保護個人隱私必然是未來3年或更長時間內工作的重中之重,全行業必須團結有效地保護使用者隱私制定規則,需要恰當地技術手段提供支援;

長期看,最近一系列事件的爆發是不是意味著已經使用20多年的互聯網免費模式終結?恐怕這是更大的議題,免費模式都是使用使用者資料換取使用者服務的便利性。

行業發展需要調整,從過去7年時間的強調技術、發展,到下一步更多關注合規、隱私保護、安全。任何產業發展到第二階段必須要強調合規性、安全及隱私問題。人們總是會高估技術短期影響,而低估技術的長期影響,我們即將迎來開始低估大資料長期影響的階段,現在進入回歸理性階段,人們會對大資料以前高估的價值更加理性,以前不太關注的隱私必須補課,這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2021年前後會迎來新一輪的黃金髮展期。

看完還不過癮?沒關係,15屆西安論道峰會,流媒體網將攜手IPTV、OTT業內在大資料方面有所探索的企業共同探索IPTV、OTT在“大資料、大廣告、大行銷”領域的未來機會,滿滿的乾貨不容錯過!

此次大資料高峰論壇,齊聚眾多大咖,通過5月10日下午的IPTV、OTT大資料價值高峰論壇,與產業各方探尋如何用洞察厘清趨勢,用資料採擷價值之路。

更多乾貨、更多驚喜,還需要您親臨現場來感受。西安論道大資料高峰論壇,大資料之門向你敞開,盡情蒞臨。

想要瞭解更多,可關注“流媒體網”公眾號,裡面有更多的相關資訊!

主題:運營商大數據:數據匯智,時代賦能

王興剛表示,我們堅信大資料一定會成為未來社會的基礎設施,像高速公路一樣,而在過去四年,大資料有了一定發展。中國電信在運營商數據基礎上,包括使用者資訊資料、上網行為資料、位置資料、終端通話資料等,結合政府資料及互聯網資料,在智慧社區、精准扶貧、精准分析、人口管理與安全預警等領域推出服務,在金融、交通、旅遊、地產、工業大資料等方面也有一定嘗試,並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我們充分體會到大資料不光是多維資料融合,更重要的是多來源資料的融合及跨學科的交叉。運營商的資料要結合更多源的資料,包括政府資料、社交網站資料、行業資料等才能創造更多資料價值。過去四年我們利用資料做了很多,但也看到大資料不是萬能的。我們基本達成一個共識,就是在資料品質好的時候,模型重要,資料品質不好時,資料更重要。如果用錯誤的原始資料樣本做模型,可能很難指導未來真正的生產。

聯通大資料有限公司VP周華

主題:數聯萬物 智通未來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新智慧時代,新智慧時代呈現幾大特點:首先,以物聯網和5G網路為代表的新互聯網路逐步成熟;其次,以大資料為代表的新資源被廣泛應用,很多專家提到大資料已經是新的生產要素,也是新的生產資源;最後,以人工智慧和雲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日趨成熟。我們認為以新互聯為前提,以新資源為基礎,以新技術為支撐的新智慧時代已到來。

2019年全球大資料的收入將達到1870億美元;2025年AI將驅動95%的用戶交互。新智慧會改變商業形態,數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界限將消失,創新讓更多的商業模式產生創新。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將呈現互補關係,甚至互聯網作為行業的存在可能會消失,而是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存在于傳統行業的每一個角落。在新互聯、新資源和新技術的整體帶動下,整個行業會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發展。縱向是持續對行業進行深度改造;橫向將催生行業之間的深度融合。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主任 魏凱

主題:《大資料白皮書(2018)》發佈

魏凱現場對《大資料白皮書(2018)》進行瞭解讀,魏凱表示,近年來國家大資料產業產值規模不斷壯大,2017年中國大資料產業規模為4700億元,產值增速30%,預計2020年達到一萬億的規模。今年的白皮書主要聚焦于技術創新、資料資產、應用路徑三大方面。

魏凱指出,雖然大資料與實體經濟融合提速,但行業分佈不均衡、業務類型不均衡、地域分佈不均衡等現象也比較突出。他表示,在大資料的行業應用上,有四個方面需要重視:一是要建立一體化的大資料平臺,二是要形成良好的資料管理體系,三是打造平民化資料應用,四是組建強有力的資料管理部門。

針對大資料的發展,魏凱提出了四點展望與建議:一是制度與技術雙管齊下打破資料孤島,二是內部與外部多重並舉推動資料治理,三是業務與資料加速融合深化資料應用,四是監管與自律同時推進保障資料安全。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所長何寶巨集

主題:預見大數據的2020

大資料從2011年至今7年的時間,也該七年之癢。我個人的觀點,技術在7年的時候至少要換一種說法,7年不能總講一個故事。短期看,一些大資料應用真正落地,如果大資料在使用者畫像及行銷沒有落地,事情不會發生,反向證明大資料真的已經成功應用,所以才能出現問題;

中期看,保護個人隱私必然是未來3年或更長時間內工作的重中之重,全行業必須團結有效地保護使用者隱私制定規則,需要恰當地技術手段提供支援;

長期看,最近一系列事件的爆發是不是意味著已經使用20多年的互聯網免費模式終結?恐怕這是更大的議題,免費模式都是使用使用者資料換取使用者服務的便利性。

行業發展需要調整,從過去7年時間的強調技術、發展,到下一步更多關注合規、隱私保護、安全。任何產業發展到第二階段必須要強調合規性、安全及隱私問題。人們總是會高估技術短期影響,而低估技術的長期影響,我們即將迎來開始低估大資料長期影響的階段,現在進入回歸理性階段,人們會對大資料以前高估的價值更加理性,以前不太關注的隱私必須補課,這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2021年前後會迎來新一輪的黃金髮展期。

看完還不過癮?沒關係,15屆西安論道峰會,流媒體網將攜手IPTV、OTT業內在大資料方面有所探索的企業共同探索IPTV、OTT在“大資料、大廣告、大行銷”領域的未來機會,滿滿的乾貨不容錯過!

此次大資料高峰論壇,齊聚眾多大咖,通過5月10日下午的IPTV、OTT大資料價值高峰論壇,與產業各方探尋如何用洞察厘清趨勢,用資料採擷價值之路。

更多乾貨、更多驚喜,還需要您親臨現場來感受。西安論道大資料高峰論壇,大資料之門向你敞開,盡情蒞臨。

想要瞭解更多,可關注“流媒體網”公眾號,裡面有更多的相關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