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始行星碰撞形成鑲嵌鑽石的隕石

當太陽系45億年前尚處於嬰兒期時, 一群原始行星在太陽周圍旋轉, 其中一些合併為越來越大的天體, 而另一些則在行星的衝撞中變為碎片。

那些撞擊可能形成無數的宇宙碎片, 其中一些作為富含碳的小行星圍繞太陽旋轉。 現在, 對一個類似小行星的殘骸的新分析卻支持另外的觀點:它們實際上是太陽系丟失的其中一顆行星的殘骸, 這些丟失的行星中一些體積可能類似于水星, 甚至更大。

Almahata Sitta(意思為第六站)隕石是2008年降落在蘇丹努比亞沙漠中的數百塊岩石碎片, 其中包括一些被稱為“橄輝無球粒隕石(ureilites)”的紋理粗糙的富含碳的碎片。 其內部是微小的鑽石, 在其最初形成時直徑約為100微米, 它比星際氣體和塵埃雲層中的碳蒸汽凝結而來的鑽石顆粒大得多。 排除其他可能性之後, 一項新研究提出, 第六站隕石內的鑽石形成於一顆大原始行星深部,

並在它遭遇撞擊變為宇宙碎片之前形成。

那麼, 這顆行星究竟有多大呢?隕石內鑽石中富含鐵元素的硫化物提供了關鍵的證據。 研究人員在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的文章中報告稱, 因為這些礦物質僅能在相當於地球海平面大氣壓約20萬倍的壓強下形成, 因此這些鑽石可能在體積相當於水星或更大的原始行星核心的附近形成。 另一個選擇是, 它們可能是在體積相當於火星或更大天體的富含金屬物質的核心週邊形成的。 (馮維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