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沂汪振國:作為第一書記就是來為百姓辦實事的

到了傍晚, 臨沂沂南縣青駝鎮石義莊村村民便三三兩兩地來到村裡的健身廣場。 原本空曠的廣場, 逐漸熱鬧起來, 村民們散步閒聊, 孩子們盡情嬉戲……

“自從汪書記來了之後, 我們村發生了很大變化, 路好走了, 廣場建好了, 收入增加了。 ”“是啊, 汪書記真是一心為老百姓著想、為民辦實事的好書記。 ”村民你一言我一語, 對第一書記讚不絕口。

2016年3月, 沂南縣司法局幹部汪振國被派駐到石義莊村任第一書記。 自駐村以來, 汪振國狠抓產業這個脫貧致富牛鼻子, 將一個無集體收入、靠天吃飯的荒山村, 逐步發展成一個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

村民在雨雪天氣出行, 滿腳泥濘;村裡河道淤塞嚴重, 水質污濁;河面上幾座小橋破舊不堪, 屬於危橋……這是石義莊村給汪振國的第一印象。

瞭解情況後, 汪振國撲下身子、擼起袖子, “啃”起了第一塊“硬骨頭”——推行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建設。 共修建村村通2.5公里、戶戶通15公里;清淤河道1400米, 新修2座小橋, 加固修繕1座, 每座橋上都修建了1個弓形攔水壩, 蓄水600立方米, 修建河堤1500米, 栽植垂柳700棵, 使水清河美景色重現。

在充分調研分析論證的基礎上, 汪振國採取一系列措施, 推動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等各項工作扎實開展。 協調投資4.7萬元安裝路燈80盞, 配齊了監控攝像頭;投入2萬余元更新村裡的辦公設備;新修兩個1800平方米的廣場。

在石門自然村種植桃樹344畝, 仁義莊種植核桃54畝。 新建蔬菜大棚8個。 正在修建1.7公里環山路和兩個直徑為15米的蓄水池。 其中蓄水池建成後可灌溉600畝山地, 實現水利灌溉全覆蓋。

實施勞動力就業扶持工程。 聯繫對接制鞋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 投入14萬余元建設420平方米鋼結構廠房一處, 建成宏升鞋業石義莊村加工點, 安裝40台電動縫紉機, 吸納20名左右婦女從事鞋幫加工, 讓部分貧困戶實現居家靈活就業, 為順利脫貧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5萬元。 引進大棚非洲菊、光伏發電等項目幫助村民致富。

推行家庭養老孝心基金工作。 石門、仁義莊分別成立家庭養老孝心基金會, 對70歲以上的老人由其子女每月湊齊不低於100元的養老基金,

同時發動社會愛心人士募捐, 保證每月享受不低於100元的養老金。

“我就是來為百姓辦實事的。 ”汪振國用激情與赤誠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推動該村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闊步前行。

臨沂日報記者 柏建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