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穴位妙用:三陰☆禁☆交——女人的不老穴

1 多虧了三陰交穴

18歲的小麗是一名高三學生, 自13歲月經來潮以來, 每次經期都覺得小腹墜脹、疼痛。 近半年來, 症狀明顯加重, 月經來潮第一天疼痛難忍, 嚴重影響複習迎考。 聽說針灸對痛經有很好的療效, 小麗來到醫院針灸科就診。 經過醫生的仔細檢查, 診斷為原發性痛經(寒凝血瘀型)。 主穴選用三陰交穴, 配合關元穴、歸來穴, 行溫針灸治療後痛經症狀明顯改善。 因功課緊張, 小麗無法騰出太多時間到醫院治療, 醫生在對小麗進行經期健康宣教的同時, 推薦她在家裡用艾條自己艾灸三陰交穴。 小麗依言施行,

接下來的幾個月不僅痛經症狀沒有再出現, 連經常困擾她的排便不規律也好了。 在針、灸的幫助下, 小麗順利完成高考, 並考取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學。 小麗也因此喜歡上了針灸、喜歡上了三陰交穴, 經常跟自己的好朋友宣講三陰交穴的保健治療作用。

2 婦科聖穴

三陰交穴是中醫針灸十分常用的“婦科聖穴”, 對許多婦科疾病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除了前文介紹的痛經之外, 月經不調、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也常用該穴治療。 三陰交穴還是重要的保健要穴, 民間有“拍擊三陰交, 勝吃老母雞”“女子要不老, 常按三陰交”等說法。 那麼三陰交穴為什麼能治療婦科疾病呢?它的保健作用又是怎麼實現的呢?要解決這些問題, 就應該對三陰交穴有更多的瞭解。

三陰交穴的“三陰”是指足三陰經, 也就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 “交”即交會, 三陰交穴是足三陰經的交會之處, 因此得名。 三陰交穴為足太陰脾經經穴, 位於小腿內側, 足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這裡的“寸”是中醫針灸學獨有的度量單位, 專門為了穴位的定位而設立, 用這種方法進行的穴位定位法稱“骨度分寸法”。 現在一般認為“寸”並非一個固定的數值, 而是一個“平分”概念。 例如, 上肢肘橫紋至腕橫紋為12寸, 下肢脛骨內側髁下緣至內踝尖為13寸。 不同人的身高不同, 因此每個人的“寸”是不一樣的。 為了更加方便的取穴, 針灸學中還規定了一種簡單的分寸方法, 將大拇指的指橫紋長定為1寸, 而食指至小指四指併攏的寬度則定位3寸。 這樣一來, 三陰交穴的定位就簡單了。 將併攏的四指置於小腿內側, 小指下緣置於內踝高點處, 則食指上緣與脛骨內側緣後方的交點處就是三陰交穴的所在部位。
這種取穴方法稱為“一夫法”, 是一種十分簡便的取穴定位方法。

三陰交穴作為足三陰經的交會穴, 具有健脾理血、益腎平肝的作用, 可以治療許多與中醫肝、脾、腎三髒相關的疾病, 其中最為常用的是治療婦科疾病。 這是因為大多數的婦科疾病,

如月經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滯產等, 多與肝、脾、腎三髒失調有關, 針灸選穴自然也多從這三條經絡加以考慮, 而三陰交穴作為這三條陰經的交會穴, 遇到上述病症, 自然是治療時的首選了。 遇生殖、泌尿系統相關疾病, 如男性遺精、陽痿、早洩, 小兒遺尿、疝氣;胃腸道疾病, 如消化不良、腸鳴腹脹、泄瀉等, 也常選用三陰交穴來治療。 現代研究發現, 三陰交穴具有調節免疫的作用, 因此常與足三裡穴配合, 作為保健穴位使用。

3 在家也可操作的手法

那麼, 該如何在三陰交穴進行操作呢?在三陰交穴常用刺激方法中, 除了針刺之外(需專業醫師操作), 艾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方法更加容易操作, 在經過醫師的指導後, 可自己在家實施。

懸灸法 取穴時取正坐位,也可將需要施灸的一側小腿擱於另一側大腿上,用點燃的艾條在三陰交穴上方2釐米~3釐米處迴旋施灸10分鐘~15分鐘,使局部有舒適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

一名孕婦妊娠七八個月時,經B超診斷為胎位不正,孕婦自行彎腰在三陰交穴和至陰穴(在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0.1寸)艾灸,一療程後胎位恢復正常。

按揉法 用大拇指或穴位指壓器械,輕輕按揉雙側三陰交穴,力度以穴位處微有酸脹為度,每次每穴按揉3分鐘~5分鐘,可很好緩解經期小腹疼痛、墜脹等不適症狀。如果同時配合按揉足三裡穴,還可起到很好的保健養生、延年益壽的效果。

刮痧法 用邊沿光滑的器具如刮痧板、瓷調羹、牛角梳等,蘸清水在三陰交穴上反復輕輕刮擦,直至皮下出現細小的出血斑點,狀如沙礫。我遇有一中年男子中暑後胃腸道不適,每天腹瀉7次~8次,在三陰交穴刮痧後腹瀉頻次迅速緩解。

4 配穴後,治療範圍更廣

三陰交穴在臨床應用中常與其他穴位配合使用,使療效更加明顯。

配昆侖穴——遺尿 昆侖穴:在外踝尖部與跟腱之間凹陷處。三陰交穴,適於腎氣不足,肺脾氣虛證型。昆侖穴,適於肺脾氣虛,腎氣不足證型。因此對辨證屬於肺脾氣虛,腎氣不足的遺尿都可使用,艾灸也有一定的效果。

配神門穴——失眠 神門穴位於掌心面的手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這兩個穴位互相配合,每天按揉15分鐘~30分鐘,可安神定志,有助於改善失眠。

配十七椎穴——緩解痛經十七椎穴在《千金翼方》中被稱為“背部奇穴”,別名又叫“腰孔穴”,位於腰部的後正中線上,第五腰椎棘突下。一般每穴按揉3分鐘~5分鐘,便可預防或緩解痛經。

注意

孕婦不要隨意艾灸或長期按揉三陰交穴,可能會導致流產。

特別提醒:

望聞問切微課堂視頻以及文章只做教學指導,不針對具體臨床治療,如果有需要請諮詢醫生

懸灸法 取穴時取正坐位,也可將需要施灸的一側小腿擱於另一側大腿上,用點燃的艾條在三陰交穴上方2釐米~3釐米處迴旋施灸10分鐘~15分鐘,使局部有舒適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

一名孕婦妊娠七八個月時,經B超診斷為胎位不正,孕婦自行彎腰在三陰交穴和至陰穴(在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0.1寸)艾灸,一療程後胎位恢復正常。

按揉法 用大拇指或穴位指壓器械,輕輕按揉雙側三陰交穴,力度以穴位處微有酸脹為度,每次每穴按揉3分鐘~5分鐘,可很好緩解經期小腹疼痛、墜脹等不適症狀。如果同時配合按揉足三裡穴,還可起到很好的保健養生、延年益壽的效果。

刮痧法 用邊沿光滑的器具如刮痧板、瓷調羹、牛角梳等,蘸清水在三陰交穴上反復輕輕刮擦,直至皮下出現細小的出血斑點,狀如沙礫。我遇有一中年男子中暑後胃腸道不適,每天腹瀉7次~8次,在三陰交穴刮痧後腹瀉頻次迅速緩解。

4 配穴後,治療範圍更廣

三陰交穴在臨床應用中常與其他穴位配合使用,使療效更加明顯。

配昆侖穴——遺尿 昆侖穴:在外踝尖部與跟腱之間凹陷處。三陰交穴,適於腎氣不足,肺脾氣虛證型。昆侖穴,適於肺脾氣虛,腎氣不足證型。因此對辨證屬於肺脾氣虛,腎氣不足的遺尿都可使用,艾灸也有一定的效果。

配神門穴——失眠 神門穴位於掌心面的手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這兩個穴位互相配合,每天按揉15分鐘~30分鐘,可安神定志,有助於改善失眠。

配十七椎穴——緩解痛經十七椎穴在《千金翼方》中被稱為“背部奇穴”,別名又叫“腰孔穴”,位於腰部的後正中線上,第五腰椎棘突下。一般每穴按揉3分鐘~5分鐘,便可預防或緩解痛經。

注意

孕婦不要隨意艾灸或長期按揉三陰交穴,可能會導致流產。

特別提醒:

望聞問切微課堂視頻以及文章只做教學指導,不針對具體臨床治療,如果有需要請諮詢醫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