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馮驥才:文章與課文

江行大地千里, 不免自問源頭。 一個問題曾跑到我腦袋裡來, 我的語文知識——從識字, 認句, 到知道許多古往今來的一些好詩句、好文章, 是從哪裡來的?追根究源去想, 終於明白, 最初還是從語文課來的, 從語文課堂、語文老師那裡得來的。 儘管後來漸漸長大, 讀書愈來愈多, 根基卻來自語文課。 如果幼時沒上過語文課, 從哪能得來這些系統的必不可少的語文知識, 還有那麼多文字的精華與文學的經典?直到現在還記得全班同學捧著書本、隨著老師齊聲誦讀駱賓王《詠鵝》的情景;還有《疑人偷斧》《孔融讓梨》《賣火柴的小女孩》《黃鶴樓》與《小石潭記》等等,

有的至今還能背誦。 儘管這些幾十年前學習的文章大多不在今天的課本裡了, 但是所學的語文知識, 以及許多精深的思想和優美的情操, 卻深深留在我們幼時純潔的心靈裡。 在我們遠遠沒有進入社會之前, 就有了這樣“心靈的標準”。 語文課真是太重要了。

為此, 我為自己的一些文章和小說被選入教材感到光榮, 也有些擔心。 擔心寫得不夠充分、完美和精准。 我當時寫這些文章時沒想到會被選入課本, 但是一旦成為教材性質就不同了。 課文往往還有育人的意義和範文的性質。 在我人生的記憶裡, 語文老師都是極其嚴格的, 一句一字也不會輕易放過。 我的許多文字和語言的毛病是中小學的老師給校正的。

如果我這些文章中還有什麼欠缺與不足, 就請老師們授課時修正與補充吧。

於是此刻, 我忽然對自己的寫作生出一種更嚴更高的標準——這也是

語文課對我的要求吧。

馮驥才

2017.8.28

以上文字摘自《馮驥才語文課》自序

作者簡介|馮驥才,

浙江寧波人, 1942年生於天津, 中國當代作家、畫家和文化學者。 現任國務院參事、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馮驥才語文課》熱賣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