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搭乘互聯網發展列車,如何滿載獲得感?

歷史學家說,“科學與技術變革生活”。 當技術一次又一次在人類發展進程中,尤其是在人們生活中留下深深印痕時,新世界面貌也被打開了。 究竟是天使的臉龐還是魔鬼的牙齒,技術屬性至關重要。

互聯網就是人類技術史上的關鍵創造。 當然,它同樣是一把“雙刃劍”,或者造福於民,或者傷及眾人。 如何用好這把劍?如何真正從網路與資訊化發展中獲益?如何讓老百姓在搭乘互聯網列車中滿載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在兩年前的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讓億萬人民在共用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切中肯絮。

我國是互聯網發展的後來者,但不是落伍者。 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只有20多年,雖然時間不長,但互聯網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 以至於不少在中國生活的外國朋友感慨,“回國後感覺不習慣了”。 這種“不習慣”一方面表現為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和地區的線民規模可與中國相比擬;另一方面在於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越來越成為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 引領,成了中國互聯網之於世界的獨特所在。

這種“引領”不只是中國互聯網技術上的彎道超車,更在於互聯網發展時刻不忘惠及於民。 享譽全世界的中國“新四大發明”,即高鐵網路、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用經濟,就是典型所在。

老百姓置身于互聯網大潮中,不是“看客”甚至豔羨者,而是實實在在的主體,當人人都拿智慧機、時時應用App成為生活常態時,互聯網以其鮮明的服務特色告訴人們,資訊服務就是要“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新時代,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小到降費提速,大到安全防護,網信事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永遠在路上。

必須看到,中國互聯網發展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真正更好更廣泛地造福於民,還存在不少短板。 如,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振興;又如,資訊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還不夠,智慧製造雖然得到發展,但要帶來更多創新創業機會,乃至讓智慧化“飛入尋常百姓家”還應加速;再如,“互聯網 ”熱度不減,但“ ”哪些領域、“ ”到何種程度,不是追求熱度就能行的,就像“互聯網 政務”必須最大程度地打破資訊壁壘、提高服務效率、讓老百姓少跑路。

其實,無論城市農村,還是政府社會,亦或是商業服務,凡是互聯網涉及的領域,都應該時刻牢記人民利益和人民訴求。 這也是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的重要原因。

互聯網之所以能作為一項事業,是技術的,也是經濟的,更是屬於人民的。 世界因互聯網而精彩,生活因互聯網而豐富。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資訊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產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勇於作為、善於作為,健康繁榮的互聯網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造福人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