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六旬老太頸部腫瘤大如籃球 訪遍名醫終發現是這種腫瘤

今年67歲的張阿姨,來自湖南懷化,右側面頸部生長了一個巨大的腫物,體積約籃球大小,嚴重影響了生活。 據張阿姨的女兒介紹,在十二年前,張阿姨的右側面頸部出現了一顆小瘤。 在其他醫院分別進行兩次穿刺後,小瘤越長越大。

直至去年,張阿姨的女兒發現母親說不出話來,且小瘤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腫瘤。 張阿姨的女兒便帶著母親輾轉全國各大醫院求醫,但由於瘤體巨大,張阿姨全身狀況差,以及同時還患有嚴重的脾巨大症、脾功能亢進症、肝硬化、肝功能不良和凝血功能異常等病狀,沒有醫生敢冒險為她手術。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今年的3月10日,張阿姨的女兒帶著母親來到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求醫。 中山一院口腔科學科帶頭人、首席專家陳松齡教授聯合多個學科的專家為張阿姨定制了完善的治療方案。

“籃球”大腫瘤竟為神經鞘瘤 專家:病因不明且難以預防

經過檢查和病理活檢,張阿姨頸部的腫瘤為神經鞘瘤。 神經鞘瘤又稱神經膜纖維瘤或雪旺瘤,是由周圍神經雪旺鞘(神經鞘)所形成的一種良性腫瘤,無遺傳性。 這種腫瘤很常見,好發於四肢,尤其是下肢,亦可見於頭、頸、面、胃腹腔後及後縱隔等。

關於神經鞘瘤的成因,陳松齡教授表示神經鞘瘤的病因和原理目前尚不明確,神經鞘瘤是從神經長出,主要與神經鞘的纖維細胞或者神經的雪旺氏細胞有關,但具體成因尚不明確。

如此巨大腫瘤若不及時切除或危及生命

神經鞘瘤成因不明確還意味著其難以預防。 陳松齡教授認為只有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 那麼怎樣才能早期發現神經鞘瘤呢?

陳松齡教授提到,神經鞘瘤早期是一個包塊,沒有明顯症狀。 隨著時間的增長,瘤體會逐漸長大,但生長速度緩慢,病程較長,增大後可壓迫神經血管以及影響生命功能!因此,一旦發現腫塊,陳松齡教授建議大家儘早就醫,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張阿姨頸部的神經鞘瘤如果早些進行治療,其瘤體體積可能不會如此巨大。 如此巨大的神經鞘瘤,陳松齡教授坦言實屬罕見。

且神經鞘瘤已經嚴重壓迫呼吸道和迷走神經,如腫瘤繼續發展很快會危害到張阿姨的生命安全。

由於張阿姨還伴有多種慢性病,因此,中山一院口腔頜面外科組織了術前討論,為張阿姨確定了具體的治療方案。

中山一院團隊耗時10小時切除6斤大腫瘤

在術前,考慮到腫瘤與大血管關係密切,張阿姨的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偏低,為減少術中出血量,介入放射科率先進行了右頸外動脈栓塞術。 隨後,血液內科給張阿姨輸注血小板、新鮮血漿、纖維蛋白原等相應血製品,改善凝血功能,預防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的大量滲血性出血。

術前準備工作完畢,陳松齡教授團隊于3月20號為張阿姨進行了右側頭頸部巨大腫物切除術。

因為張阿姨的腫瘤巨大,並已壓迫到神經,且該腫瘤還與血管聯繫密切,緊挨著非常重要的神經,術中耳鼻咽喉科醫生協助進行氣管切開後,主刀陳松齡教授、黃代營副教授通過側切等方式精准分離了神經血管,完整切除了腫瘤。 切除的腫瘤達6斤重,體積達籃球大小。 整個手術,包括麻醉等環節,用時大約10個小時。

術後兩次轉入重症病房 中山一院團隊助張阿姨轉危為安

手術成功後,張阿姨按計劃轉入重症病房。 在重症二科團隊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患者的病情日趨穩定,於3月28號轉回口腔頜面外科病房繼續治療。

3月20日,張阿姨因突然發生氣管出血等緊急情況,再次住進ICU。 綜合了血液內科、消化內科、心內一科、風濕免疫科和肝外科等專家的意見後,陳松齡教授團隊為患者制定了完善的治療方案。

術後,此前因神經鞘瘤壓迫引致發聲困難和難以吃飯等問題,在口腔頜面外科病區陳芸梅護士長護理團隊的精心護理下,張阿姨進食量日漸增加,精神狀態越來越好,說話功能也在慢慢恢復。

據悉,4月18日,張阿姨的頸部手術創口已經癒合拆線,隨時可出院。

術前

術後

術前

術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