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了與更多人同行,環保也可以跨界

現今,很多環保人士、企業或組織不僅創意地將環保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中,與浪漫、健身、藝術、科技等相結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環保 ”模式,也為各國的綠色發展之路提供了不少有益啟發和借鑒。 原來,環保還可以這樣做!

“環保 婚禮”:英國新人婚禮帶賓客撿垃圾

近日,英國一對新人在婚禮上安排了一個特殊的環節:與賓客和志願者一起撿拾海灘垃圾。

這種將環保與婚禮相結合的方式,不僅令婚禮別具特色、更有意義,也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了“綠色”生活中。 羅布·史蒂文生現年49歲,他的女兒現年21歲,二人代表公益機構“反汙物飆網者”組織了這次婚禮撿垃圾活動。

按史蒂文生的說法,這“肯定是第一次有新郎新娘穿著結婚禮服加入清潔海灘的行動”。 而且,“所有賓客都去海灘撿拾垃圾,氣氛非常歡樂。 新娘克雷爾的媽媽幾年來一直堅持做這件事。 ”

“環保 健身”:一邊撿拾垃圾,一邊慢跑

“plogging”鍛煉,即一邊撿拾垃圾,一邊慢跑。 這種最新潮的健身方式源自瑞典,由瑞典語中“撿垃圾”(plocka)和“慢跑”(jogga)兩個單詞組合而成。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57歲的瑞典人埃裡克·阿爾斯特倫創建了這種健身方式。 他發現街道上有不少垃圾,於是慢跑時順手撿拾垃圾。

阿爾斯特倫的創舉受到熱愛健身和戶外運動的慢跑者歡迎,發展為風靡全球的健身新潮流。

在德國、美國、泰國和印度,都有拾荒慢跑者的身影出現,帶“plogging”標籤的帖子在社交媒體得到熱轉。

“環保 藝術”:用藝術向海洋塑膠污染宣戰

4月16日,義大利羅馬,一個10米長由250公斤塑膠垃圾打造的鯨魚藝術裝置在羅馬音樂廳前展出,旨在提高海洋塑膠污染問題的意識。

世界多個國家嘗試用靈動的藝術展現塑膠對環境污染的嚴峻後果,以及塑膠垃圾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他們題為“海·塑”的展覽上,所有的藝術品都以海洋為主題,所用的材料都是被沖上大西洋加利西亞海灘的各種人類廢棄物。 塑膠瓶、袋子、漁網、繩子、鞋子和玩具等都被賦予了新的使命,以拼貼畫和懸掛飾物等藝術形式呈現出來。

“環保 科技”:來一波花式環保“神器”

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迴圈經濟,探尋綠色發展之路,離不開科技的支持和設計師的創意,也因此產生了許多令我們忍不住點贊又驚歎的花式環保“神器”。

在2018年全國兩會現場有一個驚喜的小發現:礦泉水瓶上多了一個小標籤!這個小標籤上可以輕鬆寫字,再也不怕拿錯水了!網友大呼“好創意”,紛紛點贊!

在格魯吉亞高加索山半山腰上,有一家獨特的集裝箱酒店,這家生態酒店房屋不用一磚一瓦,只用集裝箱打造而成,一個個獨立的箱子在鋼架的支撐下疊加在一起,組成形似金字塔的酒店。

一名19歲的英國青年發明了一部環保風帆自行車,這款新奇的發明完全靠風力助推前行。

此外,今年2月荷蘭還推出無塑膠超市通道,向顧客提供超過700種無塑膠包裝的商品。

韓國多家食品企業決定給產品包裝“瘦身”,減少油墨使用,使包裝更易回收。 英國等國除採取垃圾分類回收、法規政策管控外,還以環保燈光秀、紀錄片的方式,呼籲人們關注環境問題。 (綜編:王一諾 文字材料來自新華網、參考消息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