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子政務館:讓辦事像網購一樣便捷

依託大資料、智慧語音、人臉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研發的智慧型機器人,能高效地服務前來辦事的人。

遍佈城市的每個社區和各級鄉鎮的政務便利店,正為公民提供便民服務、農村電商、培訓體驗等服務。

“一張圖”專案,將資訊化與行政管理相互融合,為管理者在行政許可、行政監督和行政執法過程中提供資訊服務和決策支援。

在電子政務館,令人應接不暇的政務雲平臺、政務APP,為我們描繪著“互聯網 政務服務”的美好圖景,在互聯網、大資料的加持下,政務服務將更智慧、更精准、更主動。 這不僅引領行政體制改革朝著縱深發展,同時也正在逐步疏通消弭行政服務存在的諸多難點、痛點、堵點。

讓辦事像網購一樣便捷,已不再是夢想。

“我們是開在家門口的政務便利店。 ”記者在電子政務館看到,上海市在市民政務服務中以“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為基點,彙集了11個部門174個市民政務服務事項,年受理量超過1000萬人次。

不僅政務便利店遍佈城市的每個社區,而且這樣的政務便利店還開到了鄉鎮。 作為農業部“資訊進村入戶”工程的試點縣,2016年福建省永春縣啟動涉農資訊服務試點專案,開發“永春三農通”APP,實現了電視、電腦、手機三屏合一。 在全縣22個鄉鎮,他們開設了50個信網站,基本輻射所有農村人口。

“我們通過平臺主要為農民提供公益服務、便民服務、農村電商、培訓體驗等。

”永春大羽益農資訊社的資訊員蘇學瓊說,“例如為轉接‘12316’農業服務熱線,協助解決生產難題。 收集當地農副產品生產資訊,建立縣級農產品資料庫。 資訊員也可以説明村民在網上辦理生活繳費、醫保社保和申請小額貸款等。 大羽村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一年遊客超過10萬人次,去年我們通過三農通平臺説明農特產品實現銷售額200多萬元。 ”

在電子政務館,我們看到了更多資訊共用下的服務創新實踐。 它們充分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創新作用,打造更多符合時代特徵和潮流的服務新手段,探索建立更加接地氣、人性化、有實效的服務新模式。

手工登記寄件人身份資訊太繁瑣,怎麼辦?寄快遞要出示身份證又擔心個人資訊洩露,如何解?快遞員身份難辨,怎樣破?快遞進入實名制階段後,各種煩惱和問題紛至遝來。 國家郵政局推出的郵政業安全監管大資料及實名寄遞公共服務平臺“安易遞”,以用戶二維碼替代身份資訊,對身份資料加密,確保用戶一“碼”在手寄天下。 “目前已經與各大主流快遞企業完成互認,二維碼將逐步實現快遞行業‘全網通’。 ”郵政業安全中心高級工程師許良鋒說。

陽光司法,讓公正看得見。 北京法院依託“睿法官”系統,整合資料資源,推進同案同判。 在法官辦案過程中,大資料支撐下的系統自動推送案情分析、法律條款、相似案例、判決參考等資訊,同時自動生成裁判文書,統一法律適用,提高審判質效。

“將經驗判斷為主轉變為資料參照印證,統一法律裁判尺度,為提升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堅強的科技支撐。 ”工作人員說。

出差在外,每到一地就得辦公交卡,這樣尷尬的局面將會徹底得到改變。 目前,交通部綜合交通出行大資料開放雲平臺已經實現了全國190個地級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

社會公眾辦事創業過程中的低效和重複,很大程度上是各自為政的資訊孤島造成的。 全國各地政府著力於整合共用提效能,加強互聯互通、資訊共用、業務協同。

貴州省的“雲上貴州”系統平臺已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全省政府資料統籌存儲、統籌共用、統籌標準和統籌安全的雲計算平臺,有214個政府部門和機構在平臺部署了715個應用系統。

一些地方甚至大力開展移動政務服務終端,形成裝在口袋裡的政務服務。 從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到江蘇的“不見面審批”,越來越多的政府服務猶如網上旗艦店,讓群眾辦事跟網上購物一樣省心快捷。

在電子政務館,記者還發現,在資料為王的時代,資料不再是簡單的資源,而是一座資訊寶庫。

如水利部的“水利一張圖”專案,將資訊化與流域管理相互融合,整合了50餘類空間資料資源、7個應用系統,為管理者在行政許可、行政監督和行政執法過程中提供了以空間地理資訊為物件的資訊服務和決策支援。

國土資源“一張圖”則突破了多源、異構與海量國土資來源資料集中管理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土地、礦產所有審批業務和綜合管理業務全部網上運行。 以“一張圖”為基礎,構建綜合資訊監管平臺,實現全程監管和動態跟蹤,土地、礦產領域違法案件大幅下降。更是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公眾提供豐富的資料服務,促進了地理資訊產業發展。

以“一張圖”為基礎,構建綜合資訊監管平臺,實現全程監管和動態跟蹤,土地、礦產領域違法案件大幅下降。更是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公眾提供豐富的資料服務,促進了地理資訊產業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