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雲南羅平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醇香撲鼻歷久彌香

【點睛】一台水車、一組四個大型石碾子、四個木蒸籠、六套木頭榨筒、六個石制油盒子、十四個木制油缸、十四個沉澱罐串聯起了古法榨油的重要環節。

遠遠地, 一股醇香撲鼻而來。 追隨陣陣醇香, 走進雲南省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依魯古法榨油生產車間, 一台水車、一組四個大型石碾子、四個木蒸籠、六套木頭榨筒、六個石制油盒子、十四個木制油缸、十四個沉澱罐串聯起了古法榨油的重要環節。

董事長羅麗江通過祖輩口傳, 傳承古法壓榨菜籽油技藝“細挑選, 慢研磨;秘法炒, 留純香;木榨技, 見精細;取初榨, 得上品;正宗味, 真地道;依古法, 妙儲藏”精髓, 依然沿用古法榨油“清洗、晾曬、炒籽、研磨、蒸粉、包餅、壓榨、沉澱、水花”工序開發依魯牌菜籽油, 每道工序都靠手工完成, 對傳統古法精髓的傳承, 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 講究經驗的積累, 對每一道工序嚴格考究, 充分體現了民間手工的高超技藝。

古法榨油, 又叫土法榨油, 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制油技藝, 堪稱民間手工榨油技藝的活化石, 凝聚著一千五百年來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 古法榨油大約始於漢, 早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 就有壓榨取油的記載。 在漫長的歷史沉澱中, 古法木榨壓榨菜籽油技藝世代相傳, 隨著機械化生產的普及, 菜籽油產量提高了, 古法木榨壓榨菜籽油技藝逐漸被冰冷的流水線所替代, 正宗古法木榨壓榨菜籽油在現代人生活中漸行漸遠。 羅麗江為了讓更多的人吃到真正原生態的油,

繼承和發揚古法木榨壓榨菜籽油技藝, 潛心專研, 2012年組建了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 註冊“依魯”商標對古法壓榨菜籽油進行保護;2013年10月, 被命名為“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12月羅平依魯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被雲南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年12月在羅平掛牌成立“雲南省物質文化遺產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傳習所”;2018年2月在羅平建起菜油博物館。

羅麗江介紹, 傳統古法榨油技藝講究精益求精, 只有每天堅持做、堅持學, 技藝才不會丟。 羅平依魯古法榨油沿用傳統木榨器具, 每一步每一節, 都嚴格遵循傳統木榨工藝, 一板一眼, 不折不扣地進行。 先將菜籽清洗晾曬, 用炒鍋把菜籽炒熟去皮, 露出黃色的菜籽, 然後進行碾磨成粉、上鍋隔布蒸煮、出鍋紮成圓餅成型, 才能上圈裝榨, 最後木槌撞榨出油。

羅麗江剛學做榨油的時候,從洗菜籽、曬菜籽、炒菜籽下苦功一絲不苟的學,別看洗菜籽、曬菜籽、炒菜籽很簡單,沒有苦練功夫是做不好的,油菜籽放入灶台大鍋之中炒幹,控制好灶台火候的大小,為了方便散熱和翻動,炒菜籽需要不停翻動,並隨時掌控火候,不能炒焦。蒸粉是將碾好的菜籽粉倒入甑中蒸熟蒸粘,讓粉末充分吸收水汽,水分和溫度的控制全憑經驗。最講究技巧的環節是包餅,能不能出油,出多少油,全部由技巧掌握。包餅要包得好,不包平就不出油,油就藏在裡面。包好的餅疊放在一起,就可以運到榨槽裡撞油了,這是榨油的核心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用手工、都需要靠經驗、都需要靠技藝,哪個環節稍有疏漏就會前功盡棄。當一縷縷金黃色的油絲從油床裡開始緩緩滴落,誘人的醇香開始彌漫。將毛油冷卻後,進行水化、脫磷、脫脂、脫膠,將油菜籽本身所含的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成分去除,養分更健康。將水化後的油沉積一個月左右,醇香的菜籽油就可以食用了。羅平依魯古法木榨榨油步驟繁瑣,也正因為這些繁細,才使得依魯古法榨油這一工藝歷久彌香。

羅平依魯古法榨油技藝,延續的不僅是世代相傳的手藝,還有榨油師傅的勤勞和堅守,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科普教育價值。“依魯”取羅平秀美的多依河和魯布革的合意,是羅平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的標誌,是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菜籽油的商標,成為中國首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菜籽油品牌。羅平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通過物理壓榨直接從原料中擠壓出油,精選天然、無污染的菜籽,不摻任何化學原料,只是和原木自然融合,保證天成的原汁原味,所以榨出來的油色澤金黃透明,香味濃郁,營養豐富,安全衛生,更耐儲存。這也是羅平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技藝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縣城雲貴路原複烤廠旁,有5條土法木榨菜籽油生產線,年生產依魯牌菜籽油1400噸。有布依族傳統的水車、石碾子、木蒸籠、木頭榨筒、石制油盒子、木制油缸等傳統古式榨油工具組成古法榨油生產線。全程選用物理方法處理,不使用任何化學添加劑,安全更安心,詮釋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傳承精神,延續中國老味道,讓營養健康的油中貴族走進更多的廚房更多的餐桌。

羅平依魯木榨菜籽油的主要原料是油菜籽。羅平縣是全國31個油菜籽生產基地縣之一,每年種植油菜100余萬畝,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是唯一,享有“滇東油庫”之稱。2002年,羅平縣經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批准,創下基尼斯世界紀錄:羅平油菜種植園成為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園。

羅平縣自1999年以來成功舉辦了20屆“中國.雲南.羅平國際油菜花文化旅遊節”,已成為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農業觀光旅遊大型節日活動。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古法壓榨菜籽油技藝 “源頭體驗”,過去神秘的羅平依魯傳統榨油工藝如今走出深閨,讓消費者和遊客親身體驗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讓多人瞭解依魯古法榨油。只有親身參觀、學習、體驗,才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古法壓榨的艱辛與每一滴油的來之不易。原生態農產品頗受歡迎,雲南羅平依魯古法壓榨的菜籽油自然是行情不錯、不少客戶和遊客慕名來到這裡參觀古法榨油技藝。

(羅英)

羅麗江剛學做榨油的時候,從洗菜籽、曬菜籽、炒菜籽下苦功一絲不苟的學,別看洗菜籽、曬菜籽、炒菜籽很簡單,沒有苦練功夫是做不好的,油菜籽放入灶台大鍋之中炒幹,控制好灶台火候的大小,為了方便散熱和翻動,炒菜籽需要不停翻動,並隨時掌控火候,不能炒焦。蒸粉是將碾好的菜籽粉倒入甑中蒸熟蒸粘,讓粉末充分吸收水汽,水分和溫度的控制全憑經驗。最講究技巧的環節是包餅,能不能出油,出多少油,全部由技巧掌握。包餅要包得好,不包平就不出油,油就藏在裡面。包好的餅疊放在一起,就可以運到榨槽裡撞油了,這是榨油的核心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用手工、都需要靠經驗、都需要靠技藝,哪個環節稍有疏漏就會前功盡棄。當一縷縷金黃色的油絲從油床裡開始緩緩滴落,誘人的醇香開始彌漫。將毛油冷卻後,進行水化、脫磷、脫脂、脫膠,將油菜籽本身所含的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成分去除,養分更健康。將水化後的油沉積一個月左右,醇香的菜籽油就可以食用了。羅平依魯古法木榨榨油步驟繁瑣,也正因為這些繁細,才使得依魯古法榨油這一工藝歷久彌香。

羅平依魯古法榨油技藝,延續的不僅是世代相傳的手藝,還有榨油師傅的勤勞和堅守,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科普教育價值。“依魯”取羅平秀美的多依河和魯布革的合意,是羅平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的標誌,是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菜籽油的商標,成為中國首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菜籽油品牌。羅平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通過物理壓榨直接從原料中擠壓出油,精選天然、無污染的菜籽,不摻任何化學原料,只是和原木自然融合,保證天成的原汁原味,所以榨出來的油色澤金黃透明,香味濃郁,營養豐富,安全衛生,更耐儲存。這也是羅平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技藝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縣城雲貴路原複烤廠旁,有5條土法木榨菜籽油生產線,年生產依魯牌菜籽油1400噸。有布依族傳統的水車、石碾子、木蒸籠、木頭榨筒、石制油盒子、木制油缸等傳統古式榨油工具組成古法榨油生產線。全程選用物理方法處理,不使用任何化學添加劑,安全更安心,詮釋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傳承精神,延續中國老味道,讓營養健康的油中貴族走進更多的廚房更多的餐桌。

羅平依魯木榨菜籽油的主要原料是油菜籽。羅平縣是全國31個油菜籽生產基地縣之一,每年種植油菜100余萬畝,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是唯一,享有“滇東油庫”之稱。2002年,羅平縣經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批准,創下基尼斯世界紀錄:羅平油菜種植園成為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園。

羅平縣自1999年以來成功舉辦了20屆“中國.雲南.羅平國際油菜花文化旅遊節”,已成為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農業觀光旅遊大型節日活動。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古法壓榨菜籽油技藝 “源頭體驗”,過去神秘的羅平依魯傳統榨油工藝如今走出深閨,讓消費者和遊客親身體驗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讓多人瞭解依魯古法榨油。只有親身參觀、學習、體驗,才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古法壓榨的艱辛與每一滴油的來之不易。原生態農產品頗受歡迎,雲南羅平依魯古法壓榨的菜籽油自然是行情不錯、不少客戶和遊客慕名來到這裡參觀古法榨油技藝。

(羅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