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法治北下關”基層社區治理專案啟動 海澱打造中國首家法治社區

北下關街道辦事處主任畢淑琴發言。

海澱區北下關街道的居民們只需掃碼註冊, 就可以擁有自己的私人律師了, 不但能隨時隨地諮詢法律問題,

還有機會享受免費訴訟維權服務。 4月19日下午, “法治社區 生活樂土”法治北下關項目正式啟動。 將互聯網平臺和法律服務有機融合的樂土公益法律保障計畫, 讓社區居民能以最低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獲得法律支援, 探索創建居民有事找法、社區管理用法、公益服務換法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北下關街道司法所所長鄭金朋致歡迎詞。

北下關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侯少輝發言。

北下關居民免費獲贈一年法律保障計畫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以及公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

人民群眾的法律需求越來越高。 北下關街道現有社區31個, 人口15萬餘人, 56000餘個家庭, 社區居民群體的多元化, 對構建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需求的法律服務體系提出了新要求。 只有多層次、多領域、個性化的法律服務體系, 才能更好滿足社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更高要求。

法治北下關律師團負責人安新華律師發言。

“法治北下關”專案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基層社區治理的一次重點創新。 北下關街道辦事處聯合北京市忠慧律師事務所與樂土, 以公益形式, 為社區每個家庭送去一份為期一年的“法律保障”。 法治北下關專案是對“法律服務村居行”的有效補充, 將法律服務延伸至最後一公里, 讓每個家庭都擁有自己的法律顧問, 有助於構建線下社區顧問與線上法律服務融合的綜合性法律服務體系, 實現法律服務的標準化、精准化和便捷化, 通過引導居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協調社會關係, 化解社會矛盾。

樂土CEO陳斌發言。

作為互聯網+法律的創新平臺, 樂土APP上提供律師線上諮詢、電話諮詢、預約面談等諮詢服務, 所有律師都是經過平臺把關的專業律師。 加入保障計畫的社區居民, 在這一年內, 可以隨時隨地打開手機APP, 找到自己的專屬律師諮詢法律問題, 相當於有了自己的私人律師。

加入樂土家庭法律保障計畫的居民一年之內在房車買賣、金融理財、交通事故、勞動糾紛中遭受權益侵害以及未成年人子女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 樂土平臺可以委派專業律師為居民提供一次公益維權訴訟服務,並不再收取律師服務費用。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秘書長謝紅生發言。

法律保障模式 讓普惠法律觸手可及

作為由專業律師發起的“互聯網+法律”網路社區,樂土已經經過了三年的技術開發,目前已經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公司也被認定為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北下關居民免費獲贈一年的法律保障計畫便是樂土的一項創舉,居民加入法律保障計畫,每年僅需支付少量的基礎費用,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法律服務。可以說,與隨時隨地的法律諮詢、一次免費公益維權代理的價值相比,保障計畫的費用非常實惠。保障計畫分為個人版、家庭版和創客版,分別針對個人、家庭和創新企業的法律服務需求而設定。使更多的人能夠獲得專業法律服務,解決公眾“維權難、訴訟難”的困境。通過律師的介入,還可以幫助公民在事前就有效控制法律風險,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法治北下關律師團負責人安新華律師作主題培訓。

在“法治北下關”專案之前,樂土已經與中關村西區管理委員會共同發起建設了全國第一家“法治園區”,為區域內的10000多家中小企業提供公益法律服務支援;還與北大孵化器、創新工廠等8家創業孵化器簽署了公益法律服務合作協定,助力創新創業。樂土公益維權為北京某律所詐騙案件的50多名受害者提供法律支援,為委託人挽回損失近百萬;目前還在代理國內一著名旅遊機構破產導致50余名受害者維權案件,涉案金額180余萬元。經過多年的摸索,樂土在社會治理和公益服務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

簽約儀式。

打造法治社區治理新模式

主辦方表示,預計在接下來的3個月內,要讓北下關街道轄區內的每一個家庭都能通過樂土平臺隨時隨地獲取專業律師的法律支持,實現基層社區法律保障服務全覆蓋。社區居民遇到服務範圍內的維權事項時,平臺委託律師進行代理,也實現了北下關社區公益維權的全覆蓋,讓北下關居民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法律保障。

北下關街道社區諮詢律師。

對於社區居民來講,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專業律師的法律支持,可以逐漸培養起他們有事問律師的諮詢習慣,以及遵法、學法、用法的法治思維。

社區活動--法律保障進社區。

樂土平臺還會在北下關街道所轄社區全面推廣“公益換服務”模式,居民只要願意承諾為社區提供一定的公益服務,就可以換取專業律師提供的更多公益法律支援,並以此為激勵,推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促進社區建設。同時,樂土平臺也為北下關街道及下轄各個社區的法律宣傳、矛盾調解、法律解答、案件代理、法律援助等工作提供了一個更為便利的獲取專業法律支援的入口。平臺將幫助街道及居委會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在法治框架內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並引導社區居民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涉法矛盾糾紛,讓社區治理完全進入法治的運行軌道,最終實現社區自治的法治化,呈現良性和諧發展。

“法治北下關”專案就是想通過“互聯網+法律”平臺,創新構建法治社區治理新模式,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到居民生活的各個領域。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與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化解社會矛盾,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樂土也希望以法治北下關專案為開端,將這種契合依法治國大背景的社區治理新模式和普惠型法律服務保障計畫推向全國。(供圖:主辦方)

樂土平臺可以委派專業律師為居民提供一次公益維權訴訟服務,並不再收取律師服務費用。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秘書長謝紅生發言。

法律保障模式 讓普惠法律觸手可及

作為由專業律師發起的“互聯網+法律”網路社區,樂土已經經過了三年的技術開發,目前已經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公司也被認定為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北下關居民免費獲贈一年的法律保障計畫便是樂土的一項創舉,居民加入法律保障計畫,每年僅需支付少量的基礎費用,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法律服務。可以說,與隨時隨地的法律諮詢、一次免費公益維權代理的價值相比,保障計畫的費用非常實惠。保障計畫分為個人版、家庭版和創客版,分別針對個人、家庭和創新企業的法律服務需求而設定。使更多的人能夠獲得專業法律服務,解決公眾“維權難、訴訟難”的困境。通過律師的介入,還可以幫助公民在事前就有效控制法律風險,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法治北下關律師團負責人安新華律師作主題培訓。

在“法治北下關”專案之前,樂土已經與中關村西區管理委員會共同發起建設了全國第一家“法治園區”,為區域內的10000多家中小企業提供公益法律服務支援;還與北大孵化器、創新工廠等8家創業孵化器簽署了公益法律服務合作協定,助力創新創業。樂土公益維權為北京某律所詐騙案件的50多名受害者提供法律支援,為委託人挽回損失近百萬;目前還在代理國內一著名旅遊機構破產導致50余名受害者維權案件,涉案金額180余萬元。經過多年的摸索,樂土在社會治理和公益服務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

簽約儀式。

打造法治社區治理新模式

主辦方表示,預計在接下來的3個月內,要讓北下關街道轄區內的每一個家庭都能通過樂土平臺隨時隨地獲取專業律師的法律支持,實現基層社區法律保障服務全覆蓋。社區居民遇到服務範圍內的維權事項時,平臺委託律師進行代理,也實現了北下關社區公益維權的全覆蓋,讓北下關居民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法律保障。

北下關街道社區諮詢律師。

對於社區居民來講,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專業律師的法律支持,可以逐漸培養起他們有事問律師的諮詢習慣,以及遵法、學法、用法的法治思維。

社區活動--法律保障進社區。

樂土平臺還會在北下關街道所轄社區全面推廣“公益換服務”模式,居民只要願意承諾為社區提供一定的公益服務,就可以換取專業律師提供的更多公益法律支援,並以此為激勵,推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促進社區建設。同時,樂土平臺也為北下關街道及下轄各個社區的法律宣傳、矛盾調解、法律解答、案件代理、法律援助等工作提供了一個更為便利的獲取專業法律支援的入口。平臺將幫助街道及居委會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在法治框架內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並引導社區居民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涉法矛盾糾紛,讓社區治理完全進入法治的運行軌道,最終實現社區自治的法治化,呈現良性和諧發展。

“法治北下關”專案就是想通過“互聯網+法律”平臺,創新構建法治社區治理新模式,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到居民生活的各個領域。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與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化解社會矛盾,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樂土也希望以法治北下關專案為開端,將這種契合依法治國大背景的社區治理新模式和普惠型法律服務保障計畫推向全國。(供圖:主辦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