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非公企業黨組織切忌成為“花架子”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 非公有制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 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已成為新形勢下党的建設工作的重要領域。 當前, 不少地方都在集中加強和推進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兩個覆蓋”工作, 但筆者在調研時發現, 一些非公企業黨組織功能卻在逐漸弱化, 乃至陷於“空轉”, 成為“花架子”, 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定位不明, 黨組織地位“若隱若現”。 部分非公有制企業對黨組織的高度擺位僅僅停留在思想層面, 在實際工作中不重視黨務幹部的配備與使用,

不考慮黨組織的作用發揮, 以致“說起來重要, 做起來次要, 忙起來不要”。 有的企業主思想對党建重視程度不夠, 認為黨建工作是虛的, 抓不抓無所謂。

切入不准, 黨組織作用“忽明忽暗”。 一些非公企業黨組織對黨建工作規律和特點缺乏正確認識, 找不准工作的切入點。 部分企業黨務工作者認識片面, 把黨建工作簡單地理解為黨員員工管理, 融入企業中心工作不夠, 主動服務的意識不夠, 服務手段少, 服務本領缺乏, 在安排工作時習慣從業務工作要求出發, 找不准業務工作與黨建工作的結合點, 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脫節, 達不到雙促進、雙發展的效果。

制度不全, 黨組織考核“不痛不癢”。 儘管各級黨組織近年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日益重視,

不斷加大力度, 從面上解決了許多“為什麼”、“做什麼”的問題, 但在具體“用什麼衡量”、“什麼人做什麼事”方面, 還缺失硬性具體的制度規範。 “幹好幹壞無標準, 抓好抓壞一個樣”, 責任考評機制缺失致使非公企業黨組織作用發揮很難制度化。

筆者認為, 要避免非公企業黨組織“空轉”問題, 應該要做到“三化三明”。 一是細化清單明責任。 制定非公企業黨組織工作清單, 明確規定基礎性和提升性工作內容, 基礎性內容包括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實際制訂年度黨建工作計畫、每月召開一次組織生活會等;提升性內容為推動企業發展、培育企業文化、關心關愛職工、履行社會責任等, 鼓勵企業黨組織創新載體。 二是強化督查明要求。

探索建立非公企業黨建常態督查制度, 依託非公企業党建規範化建設相關要求, 重點督查非公企業黨組織的“兩覆蓋”“兩支隊伍”“兩個作用”工作開展情況, 以及黨務幹部人員配備情況等。 三是深化定檔明層次。 定期在非公企業黨組織中開展“定檔升級”競賽活動, 通過分類定檔、分層競賽、分檔考評, 對企業黨建工作進行綜合評定, 進一步推動黨組織規範化建設, 強化非公企業黨建責任, 實現“兩個覆蓋”從有形到有效。 (戴周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