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永不褪色的“戰友情”

文/圖 本報記者 彭宏偉

2018年4月13日, 這一天, 對原市印刷廠退休幹部吳斌良來說是一個難以忘懷的日子。 時別38年, 他所在的南疆軍區36979部隊老戰友均已分佈在全國各地, 至今未能相見。 “盼戰友重逢”一直是吳斌良和部隊老戰友們心存多年的一個共同願望。 然而就在這一天, 由河南籍愛心企業家、原36979部隊衛生員石文莊發起的“2018相聚岳陽戰友聚會”終於塵埃落定, 就在這一天, 128名36979部隊的老兵們相繼抵達岳陽, 他們的“戰友重逢夢”得以實現。

2018年4月15日, 南湖賓館三號樓會議室人聲鼎沸, 下午三時整, 36979部隊老政委吳斌良精神煥發走進會場, 這一刻, 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向老政委敬禮!”

“向老政委致敬!”

……

有一種情感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珍藏,

它超出了朋友的界限和範疇, 這, 就是戰友情。 1974年, 吳斌良接到上級的命令, 赴任駐守在世界屋脊——昆侖山36979部隊政委一職。 昆侖山, 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區, 為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 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 橫貫新疆、西藏間, 伸延至青海境內, 全長約2500公里, 平均海拔5500-6000米, 寬130-200公里, 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 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 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又稱中國的第一神山。 其地理位置之險要, 是中國軍事防禦陣地的重中之重。 當時, 36979部隊就駐紮在昆侖山的中心地域, 部隊官兵肩負著三十裡營房至獅泉河千餘公里的通信線路維護與保障任務。 在海拔5000多米、氣候惡劣的環境下,
要確保葉城至阿裡一帶的載波、增音和通信的安全暢通, 其任務艱巨性是可想而知的。 1975年, 南疆軍區開始組建一支能吃苦、能打硬仗的“精鷹”部隊, 沒想到這支“精鷹”便在以吳斌良等為首的指戰員帶領下, 短時間內接通了該地域的所有通信線路, 完成了北京與昆侖山直達西藏阿裡的有線暢通, 北京的聲音終於首次響亮在雪域高原上。

在海拔5000多米的昆侖山上, 許多來自內地平原的新兵因環境不適應, 經常發生缺氧現象。 面對嚴重的高原反應, 加上當時供氧設施條件簡陋, 政委吳斌良總是痛在心上。 他反復叮囑炊事班一定要把新兵的伙食改善好, 把新兵的營養供給充足。 每次新兵執勤, 部隊盡可能安排有經驗的老兵一對一地帶領上山,

同時, 部隊還要求各連隊加強增氧課目訓練, 決不能讓一個新戰士倒下和掉隊。

老兵曹寶誠來自陝西農村, 聰明能幹, 機靈好動, 深受戰友們的喜愛。 在給老政委當通信員的兩年中, 總是勤勤墾墾、任勞任怨。 不久, 部隊在選拔幹部苗子的時候, 他突出的表現一致得到了部隊全體官兵的肯定。 幾十年軍旅生活的鍛煉, 他從一名通信員士兵到南疆軍區政治部幹事, 成長為部隊師職首長, 每一步成長的足跡, 用他的話來說, 都離不開老政委的培養和教育。 在戰友相聚岳陽的時候, 他緊緊地抱著老政委, 說:“政委, 當時我提幹時真的感到突然, 我不敢相信自己會轉幹, 更不敢相信自己會留在昆侖山一干就是幾十年。 您是我的啟蒙導師,更是我的再生父母,當初您轉業離開昆侖山時,我真後悔沒有給您說上一句感謝的話,甚至連一杯熱開水也沒倒給您喝,這個遺憾一直憋在我心中整整38年啊!”

2017年,家住河南信陽的原36979部隊營長焦承華得知老政委吳斌良身患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給生活帶來不便,他特意從河南寄來磁療保健枕頭,經常通電話問長問短,在他的心裡,吳斌良就是他最好的搭檔最好的兄弟,他對老政委的牽掛緣自於昆侖山上結下的友誼,緣自於那些個日夜堅守、同餐露宿、同甘共苦、同舟共濟共築起來的堅強信念。

在戰友相聚的鏡頭裡,有一個特寫讓老政委吳斌良的全家人感動,那就是西安籍老兵楊新安送來的一根用高射機槍子彈殼做成的折疊式拐棍。楊新安今年57歲,當年在昆侖山上服役的時候不到20歲,他對老政委印象最深。這次來岳陽與戰友聚會,很想送一件禮物給老政委,可是他不知道送什麼為好。他有一雙精巧的手,在部隊喜歡擺弄廢棄的彈殼,只要經他的手一折騰,彈殼也就成了一件精緻的藝術品。他想,我要送給老政委的禮物,一定是能代表自己對軍旅生涯的懷念和對老政委的尊崇意義的。自然,他想到了彈殼。當老政委接過這件不同尋常的禮物時,十分驚喜,激動地握住楊新安的雙手,說:“這是個好傢伙呀,沒想到你這“小鬼”還是當年那麼機靈。”楊新安將拐棍接好,再遞給老政委,“您試試,也不是很重,您平時也可以用它來鍛煉身體。”

吳斌良的女兒吳群,是他的心中寶貝,她生在昆侖長在昆侖,南疆軍營的生活同樣培養了她獨立與堅強的性格,父親嚴厲的一言一行影響了她成長的軌跡。她告訴記者,父親從1983年轉業安置在岳陽市印刷廠任黨委書記,一直把部隊的作風帶到了地方。在家裡他是一位好父親,在廠裡他是一位好領導。吳群一談到父親的那些點點滴滴,情緒便有些激動,“爸爸退休這些年,心還在廠裡,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他總是叮囑我送錢送物去看望廠裡的困難戶,在他心裡每個職工家庭都有一本明細帳,誰家的經濟情況不好,誰家又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等等都瞭若指掌。唯獨他的心裡沒有自己。”說到這裡,吳群的眼淚一下子湧出眼眶,“兩年前媽媽病逝的那些天,爸爸粒米未進,整天守在屋子裡不出來,也很少和我們聊天,我知道,他心裡很苦,很孤獨……”“在他的心裡從不裝下自己,這就是我的爸爸。”他常常教育我們:人,要有一顆愛心和善心,要有社會責任感。因為有這麼一個好父親的培養和教育,吳群由一個企業家晉升為樓區的政協委員,因為受父親的愛心影響,她也成為了岳陽市的一名優秀志願者。這些年,她在自己的企業裡組織了一個志願者團隊,先後發動員工向社會獻愛心,無數次地帶領志願者走向社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她說:“父親非常清貧,一日三餐保持了粗茶淡飯,幾十年了,茶杯和碗筷一直都是用部隊的,從不抽煙喝酒,從不上餐館和參加任何應酬,也從不與朋友聚會和旅遊,在家裡,父親少不了一杯清茶,一張報紙,一本書籍和堅持每天觀看的新聞聯播。”

清貧的生活是吳老在部隊養成的習慣,戰友們都知道老政委最愛吃的是北方饅頭和北方小米粥。這次36979部隊老兵相聚岳陽來看望老政委,其中,來自河南鄭州的通信員張玉春就早早在家裡親手做好了幾十個饅頭帶到岳陽;來自陝西榆林的通信員蔣培榮也把自家地裡最好的小米送到老政委的手上,他們跟隨老政委多年,對老政委的生活習慣瞭若指掌,知道老政委喜歡吃什麼。當老政委嘗到他們送來的北方白麵饅頭和小米粥時,高興得合不攏嘴,反復念到:“這才是昆侖山的味道,是部隊的味道!”

4月15日下午3時,128名昆侖山老兵歡聚在岳陽南湖賓館3號樓會議室。老政委走上演講台帶著濃濃的湘陰鄉音激情脫稿演講,回憶起38年前奮戰昆侖的一幕幕場景,老兵們激情澎湃。演講剛一結束,全場老兵起立敬禮,合唱軍歌《打靶歸來》《戰友之歌》,歌聲與掌聲的共鳴,一輪高過一輪,像奔騰不息的波濤,翻滾在整個會場,回蕩在戰友們的心裡,傳遞在千里之外的昆侖山脈……。此時此刻,128名老兵們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軍營生活,仿佛重燃了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幕幕的場景湧上心頭,老兵們的淚水奪眶而出……

應邀前來參會的原岳陽市委副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志剛,在會後拉著老政委吳斌良的手說:“老吳啊,76歲高齡了,思路還是那麼清晰,這個演講不僅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也同樣感動了我呀,您是一名老戰士,有著不忘初心的胸懷,正是我們當今時代需要弘揚和宣傳的正能量啊!”

“你們在南疆立下汗馬功勞,在家鄉建設中也是功臣。”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羅濤在親切看望南疆軍區36979部隊來岳的老兵們時誇道。“戰友親如兄弟,是革命把我們召喚在一起……你們今天來岳陽看望自己的老首長,這不僅僅只是了卻了對首長的一個多年思念心願,更是心懷部隊的一段深情厚意。”

岳陽樓區政協主席彭端生在致辭中說道:感謝你們這些為建設國防事業付出心血的老兵同志,你們把昆侖山的精神帶到了岳陽、傳遞到了岳陽,這是岳陽人民的榮幸。在當今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大好環境下,追述艱苦奮鬥精神,回顧崢嶸歲月,這是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中華民族傳統教育課!我們將本著不忘初心的信心和力量,繼續發揚和傳遞這種精神風貌,讓岳陽這個文明城市更加文明、更加秀美。

……

昆侖山,鑄造了一個鐵打的營盤,它的精神永駐在軍人身上;那是剛強,那是意志,那是一個永遠不落的太陽——不忘初心。

您是我的啟蒙導師,更是我的再生父母,當初您轉業離開昆侖山時,我真後悔沒有給您說上一句感謝的話,甚至連一杯熱開水也沒倒給您喝,這個遺憾一直憋在我心中整整38年啊!”

2017年,家住河南信陽的原36979部隊營長焦承華得知老政委吳斌良身患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給生活帶來不便,他特意從河南寄來磁療保健枕頭,經常通電話問長問短,在他的心裡,吳斌良就是他最好的搭檔最好的兄弟,他對老政委的牽掛緣自於昆侖山上結下的友誼,緣自於那些個日夜堅守、同餐露宿、同甘共苦、同舟共濟共築起來的堅強信念。

在戰友相聚的鏡頭裡,有一個特寫讓老政委吳斌良的全家人感動,那就是西安籍老兵楊新安送來的一根用高射機槍子彈殼做成的折疊式拐棍。楊新安今年57歲,當年在昆侖山上服役的時候不到20歲,他對老政委印象最深。這次來岳陽與戰友聚會,很想送一件禮物給老政委,可是他不知道送什麼為好。他有一雙精巧的手,在部隊喜歡擺弄廢棄的彈殼,只要經他的手一折騰,彈殼也就成了一件精緻的藝術品。他想,我要送給老政委的禮物,一定是能代表自己對軍旅生涯的懷念和對老政委的尊崇意義的。自然,他想到了彈殼。當老政委接過這件不同尋常的禮物時,十分驚喜,激動地握住楊新安的雙手,說:“這是個好傢伙呀,沒想到你這“小鬼”還是當年那麼機靈。”楊新安將拐棍接好,再遞給老政委,“您試試,也不是很重,您平時也可以用它來鍛煉身體。”

吳斌良的女兒吳群,是他的心中寶貝,她生在昆侖長在昆侖,南疆軍營的生活同樣培養了她獨立與堅強的性格,父親嚴厲的一言一行影響了她成長的軌跡。她告訴記者,父親從1983年轉業安置在岳陽市印刷廠任黨委書記,一直把部隊的作風帶到了地方。在家裡他是一位好父親,在廠裡他是一位好領導。吳群一談到父親的那些點點滴滴,情緒便有些激動,“爸爸退休這些年,心還在廠裡,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他總是叮囑我送錢送物去看望廠裡的困難戶,在他心裡每個職工家庭都有一本明細帳,誰家的經濟情況不好,誰家又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等等都瞭若指掌。唯獨他的心裡沒有自己。”說到這裡,吳群的眼淚一下子湧出眼眶,“兩年前媽媽病逝的那些天,爸爸粒米未進,整天守在屋子裡不出來,也很少和我們聊天,我知道,他心裡很苦,很孤獨……”“在他的心裡從不裝下自己,這就是我的爸爸。”他常常教育我們:人,要有一顆愛心和善心,要有社會責任感。因為有這麼一個好父親的培養和教育,吳群由一個企業家晉升為樓區的政協委員,因為受父親的愛心影響,她也成為了岳陽市的一名優秀志願者。這些年,她在自己的企業裡組織了一個志願者團隊,先後發動員工向社會獻愛心,無數次地帶領志願者走向社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她說:“父親非常清貧,一日三餐保持了粗茶淡飯,幾十年了,茶杯和碗筷一直都是用部隊的,從不抽煙喝酒,從不上餐館和參加任何應酬,也從不與朋友聚會和旅遊,在家裡,父親少不了一杯清茶,一張報紙,一本書籍和堅持每天觀看的新聞聯播。”

清貧的生活是吳老在部隊養成的習慣,戰友們都知道老政委最愛吃的是北方饅頭和北方小米粥。這次36979部隊老兵相聚岳陽來看望老政委,其中,來自河南鄭州的通信員張玉春就早早在家裡親手做好了幾十個饅頭帶到岳陽;來自陝西榆林的通信員蔣培榮也把自家地裡最好的小米送到老政委的手上,他們跟隨老政委多年,對老政委的生活習慣瞭若指掌,知道老政委喜歡吃什麼。當老政委嘗到他們送來的北方白麵饅頭和小米粥時,高興得合不攏嘴,反復念到:“這才是昆侖山的味道,是部隊的味道!”

4月15日下午3時,128名昆侖山老兵歡聚在岳陽南湖賓館3號樓會議室。老政委走上演講台帶著濃濃的湘陰鄉音激情脫稿演講,回憶起38年前奮戰昆侖的一幕幕場景,老兵們激情澎湃。演講剛一結束,全場老兵起立敬禮,合唱軍歌《打靶歸來》《戰友之歌》,歌聲與掌聲的共鳴,一輪高過一輪,像奔騰不息的波濤,翻滾在整個會場,回蕩在戰友們的心裡,傳遞在千里之外的昆侖山脈……。此時此刻,128名老兵們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軍營生活,仿佛重燃了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幕幕的場景湧上心頭,老兵們的淚水奪眶而出……

應邀前來參會的原岳陽市委副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志剛,在會後拉著老政委吳斌良的手說:“老吳啊,76歲高齡了,思路還是那麼清晰,這個演講不僅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也同樣感動了我呀,您是一名老戰士,有著不忘初心的胸懷,正是我們當今時代需要弘揚和宣傳的正能量啊!”

“你們在南疆立下汗馬功勞,在家鄉建設中也是功臣。”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羅濤在親切看望南疆軍區36979部隊來岳的老兵們時誇道。“戰友親如兄弟,是革命把我們召喚在一起……你們今天來岳陽看望自己的老首長,這不僅僅只是了卻了對首長的一個多年思念心願,更是心懷部隊的一段深情厚意。”

岳陽樓區政協主席彭端生在致辭中說道:感謝你們這些為建設國防事業付出心血的老兵同志,你們把昆侖山的精神帶到了岳陽、傳遞到了岳陽,這是岳陽人民的榮幸。在當今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大好環境下,追述艱苦奮鬥精神,回顧崢嶸歲月,這是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中華民族傳統教育課!我們將本著不忘初心的信心和力量,繼續發揚和傳遞這種精神風貌,讓岳陽這個文明城市更加文明、更加秀美。

……

昆侖山,鑄造了一個鐵打的營盤,它的精神永駐在軍人身上;那是剛強,那是意志,那是一個永遠不落的太陽——不忘初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