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遞|最美的油菜花,始終在家門前

本文經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 授權 轉載來自《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內容創業品牌, 立志 於“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 這裡彙聚了一群熱愛山川與美食,

富有激情人, 他們通過腳踏實地的走訪, 把地道的物產和美的手藝帶給更多人。

丨春天, 是被油菜花點亮的丨

- 風物君語 -

草長鶯飛, 群芳爭豔的春天

油菜花以一抹燦爛的黃

在一眾不同RGB值的紅中脫穎而出

它是南方煙雨中、豔陽下

金黃色的海洋

它不在城市之間, 屬於廣袤的原野

也在我們的舌尖

羅平油菜花田的炊煙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雖然是詠梅的佳句, 用來形容油菜花, 也是再合適不過。

記憶中的家鄉, 是一片遠離喧囂都市的世外桃源。 尚未被房地產開發商盯上的農村,

仍是一派質樸天真的模樣。

三四月, 春日的降臨就像是一場從天至地的魔法。 冬日總是灰濛濛的天空, 突然如洗般明淨, 頹唐的山嶺原野也突然間變得生機盎然。 圍牆邊的桃樹抽了新芽, 田塍上的蒲公英悄然綻放。 而去年九、十月份播種的油菜, 也仿佛是在一夜之間, 從滿地蒼翠, 變成一片比麥浪還要溫暖璀璨的金黃海洋。

1

油菜的逆襲史

青海萬畝油菜花田

油菜花從來不是江南的專屬。 它像一陣風, 次第拂過中國南北。 從海南島到東北, 還有西北的大草原, 漫過30多個緯度。 這一場花事接力, 跨越了整整兩個季度與大半個中國, 在沿途的鄉村都留下了它的濃墨重彩。

十字形的金黃花瓣, 大片大片地鋪陳開來, 將春天渲染得輝煌又壯麗。 油菜花點綴絢爛奪目的春天, 但因為身份“低賤”, 在《群芳譜》、《花鏡》等一類花卉古籍中都不見有才華的蹤影, 唯有《本草綱目》上對它有所介紹。

油菜, 學名稱之為芸薹。 李時珍載:

羌隴氐胡, 其地苦寒, 冬月多種此菜(芸薹), 能曆霜雪, 種自胡來, 故服虔。

七八千年前, 生長在青海、甘肅、陝西一帶的祖先們馴化了野生油菜, 並在之後引進甘藍型油菜, 使中國境內出現了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和甘藍型油菜並存的情況。

安徽西遞村油菜花田

《本草綱目》中還有:

此菜易起苔(通薹),須采其苔食,則分枝必多,故名芸苔,而淮人謂之苔芥,即今油菜,為其子可榨油也。

如今的油菜花已經成為一種觀賞性的植物,但在最初,種植油菜並非為了取油與觀賞。薹者,蔬菜中間抽出的嫩芯,能開花。早期種植油菜,就是取其菜芯處嫩芽食用,稱之為“芸薹菜”。

芸薹菜的藥用價值也極高,因此以藥身入饌。《千金食治》中曾記:“主要腳痹,又癰腫丹毒。”《飲膳正要》亦載:“主風熱、丹腫、乳癰。”

芸薹菜入饌,無非是油炒、水煮等方式。因為容易得到、耐寒、便於種植等優勢,成為了人們十分青睞的食物。

黑油油的油菜籽

如今,油菜是中國四大油料作物(油菜、大豆、花生和芝麻)之一,也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花生和油菜)之一。

將油菜從一種食物、藥物,變成一種油料作物,是從唐代開始的。唐代《本草拾遺》稱:“取油傅頭,令發長黑。”可見,當時已有了將油菜榨取的工藝,並且還投入了實踐當中。到了宋代,種植油菜榨取菜油已大規模投入了生產勞動之中。

2

最美的油菜花,始終在家門前

“沃田桑景晚,平野才華春”、“麥苗堆綠菜花黃,一簇人家古道傍”……詩人對油菜花的讚美自古有之,有對時光的感慨,也有對美的欣賞。現在的人們也是如此,喜愛在春日油菜花最盛的季節,捕捉油菜花最美的風景。

婺源的油菜花

婺源、興化等地的油菜花美不勝收。每年油菜花開的時節,總是引得一批又一批的攝影師和遊客前往。在我眼中,最美的還是家門口的那一片油菜花田。

浙江寧波,在被丘陵環繞的平原上,一條條水道映照著藍天,和田塍一起,將原野分割成了許多份,而因為家家戶戶都種植油菜,即使是分植在不同的區域之中,也能彙聚成“暖風爛漫,一望黃金”的盛景。

貴州省榕江縣樂鄉侗寨油菜花開,春意盎然,侗族民眾紛紛走進田間地頭忙農事。

農家種植油菜花,往往並不是為了美。

在前一年的秋天將種子播下,十二月至來年一月間悉心照料。待到挨過了最為嚴寒的季節,春花爛漫也不過是對過往付出的饋贈之一而已。農民們真正看重的,是它的食用、和榨油的價值。

家中的油菜花一直都是由父親來打理,等到油菜開始抽莖,準備開花的時候,他便會將頂端的莖掐下。掐尖這種方式,是為了讓側邊的莖稈們能夠得到更好的生長,以便於來日能夠得到更多的油菜籽。

家中一畝見方的田地中,每次都能掐下一盤的莖來,恰好煮成一盤清炒菜花。早上摘下的菜花,還是飽滿水靈的樣子,洗淨後直接下油鍋加水清炒,即使不加鹽,也能咂摸出一番蔬菜的鮮甜來。

五月,油菜籽成熟豐收的季節。

及至五月,冬油菜便可以迎來收成。長成的冬油菜,收下來之後並不急於“打菜籽”,而是要放在太陽下暴曬。

等到所有的水分都蒸發殆盡,只留下稍稍用力就會破碎的幹植株後,母親會將它們放在一個竹匾上“打菜籽”。油菜籽極小,也不過直徑兩毫米以內的黑或棕色小顆粒,密密麻麻緊湊地排在一起,黑壓壓的,密集恐懼症必然唯恐避之不及。

打下的油菜籽中,往往還混有著菜籽莢莢膜的翳,在大風中抖幾下竹匾,借著風勢就可以清理掉。一畝田的油菜,所能產出的菜油有300斤左右。金黃色的菜油,散發著一種獨特馥鬱的香氣,那是來自自然的淳樸味道。

剩下的幹植株也不會被浪費,農民們會將其再進行暴曬,直至認為徹底乾燥後,送進老灶的爐膛之中,最後一次散發光與熱。

油菜花是中國農村的象徵,刹那芳華的絢爛,遠不及它帶給農民們的其他美好。

文丨西洲

編輯丨醬子、逸驍

加微信號: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讀者會

合作諮詢QQ:3159178733

安徽西遞村油菜花田

《本草綱目》中還有:

此菜易起苔(通薹),須采其苔食,則分枝必多,故名芸苔,而淮人謂之苔芥,即今油菜,為其子可榨油也。

如今的油菜花已經成為一種觀賞性的植物,但在最初,種植油菜並非為了取油與觀賞。薹者,蔬菜中間抽出的嫩芯,能開花。早期種植油菜,就是取其菜芯處嫩芽食用,稱之為“芸薹菜”。

芸薹菜的藥用價值也極高,因此以藥身入饌。《千金食治》中曾記:“主要腳痹,又癰腫丹毒。”《飲膳正要》亦載:“主風熱、丹腫、乳癰。”

芸薹菜入饌,無非是油炒、水煮等方式。因為容易得到、耐寒、便於種植等優勢,成為了人們十分青睞的食物。

黑油油的油菜籽

如今,油菜是中國四大油料作物(油菜、大豆、花生和芝麻)之一,也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花生和油菜)之一。

將油菜從一種食物、藥物,變成一種油料作物,是從唐代開始的。唐代《本草拾遺》稱:“取油傅頭,令發長黑。”可見,當時已有了將油菜榨取的工藝,並且還投入了實踐當中。到了宋代,種植油菜榨取菜油已大規模投入了生產勞動之中。

2

最美的油菜花,始終在家門前

“沃田桑景晚,平野才華春”、“麥苗堆綠菜花黃,一簇人家古道傍”……詩人對油菜花的讚美自古有之,有對時光的感慨,也有對美的欣賞。現在的人們也是如此,喜愛在春日油菜花最盛的季節,捕捉油菜花最美的風景。

婺源的油菜花

婺源、興化等地的油菜花美不勝收。每年油菜花開的時節,總是引得一批又一批的攝影師和遊客前往。在我眼中,最美的還是家門口的那一片油菜花田。

浙江寧波,在被丘陵環繞的平原上,一條條水道映照著藍天,和田塍一起,將原野分割成了許多份,而因為家家戶戶都種植油菜,即使是分植在不同的區域之中,也能彙聚成“暖風爛漫,一望黃金”的盛景。

貴州省榕江縣樂鄉侗寨油菜花開,春意盎然,侗族民眾紛紛走進田間地頭忙農事。

農家種植油菜花,往往並不是為了美。

在前一年的秋天將種子播下,十二月至來年一月間悉心照料。待到挨過了最為嚴寒的季節,春花爛漫也不過是對過往付出的饋贈之一而已。農民們真正看重的,是它的食用、和榨油的價值。

家中的油菜花一直都是由父親來打理,等到油菜開始抽莖,準備開花的時候,他便會將頂端的莖掐下。掐尖這種方式,是為了讓側邊的莖稈們能夠得到更好的生長,以便於來日能夠得到更多的油菜籽。

家中一畝見方的田地中,每次都能掐下一盤的莖來,恰好煮成一盤清炒菜花。早上摘下的菜花,還是飽滿水靈的樣子,洗淨後直接下油鍋加水清炒,即使不加鹽,也能咂摸出一番蔬菜的鮮甜來。

五月,油菜籽成熟豐收的季節。

及至五月,冬油菜便可以迎來收成。長成的冬油菜,收下來之後並不急於“打菜籽”,而是要放在太陽下暴曬。

等到所有的水分都蒸發殆盡,只留下稍稍用力就會破碎的幹植株後,母親會將它們放在一個竹匾上“打菜籽”。油菜籽極小,也不過直徑兩毫米以內的黑或棕色小顆粒,密密麻麻緊湊地排在一起,黑壓壓的,密集恐懼症必然唯恐避之不及。

打下的油菜籽中,往往還混有著菜籽莢莢膜的翳,在大風中抖幾下竹匾,借著風勢就可以清理掉。一畝田的油菜,所能產出的菜油有300斤左右。金黃色的菜油,散發著一種獨特馥鬱的香氣,那是來自自然的淳樸味道。

剩下的幹植株也不會被浪費,農民們會將其再進行暴曬,直至認為徹底乾燥後,送進老灶的爐膛之中,最後一次散發光與熱。

油菜花是中國農村的象徵,刹那芳華的絢爛,遠不及它帶給農民們的其他美好。

文丨西洲

編輯丨醬子、逸驍

加微信號: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讀者會

合作諮詢QQ:315917873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