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和人體和平相處的大腸桿菌,為啥進入水體就成了“污染物指標”?

我們都知道, 大腸桿菌, 又稱大腸埃希氏菌, 是人和動物腸道中的正常棲息菌群, 新生兒出生後隨哺乳行為進入人體的腸道, 從此與人終身相伴。 大腸桿菌是人和許多動物腸道中最主要且數量最多的一種細菌。 但在水環境保護中, 我們會認為水體中大腸桿菌超標則是水體被污染了, 這是為什麼呢?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 微生物污染是水質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微生物污染多數是由病原微生物進入水體造成的。 2000年美國國家水質統計報告顯示, 在所檢測的水體中有39%受到污染, 其中病原微生物為主要污染物。 病原微生物污染也是我國水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體污染導致人類傳染性疾病的暴發時有發生, 給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因此, 水體中病原微生物含量是反映水質污染程度和水質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標。

也是利用水體以及污水治理的主要依據。

水體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來自於人畜糞便, 而人畜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大腸桿菌。 當我們在水體中檢測出大腸桿菌數量超標之後, 我們就有理由相信, 水體已經被人畜糞便污染了。

當然水體中就會有很多尚未被檢測出的病原微生物。

因此, 在水體中的大腸桿菌本身對環境的污染並不大, 但其作為一種水質污染指標物質, 當其超標時, 就勢必意味著水體已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