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民樂:黑土地的“蝶變”

中國張掖線民樂訊 民樂縣南豐鎮利用肥沃的黑土地資源優勢, 不斷引進試種高效經濟作物, 探索建立健全土地承包長效機制, 加快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步伐, 讓原本無人問津的黑土地轉眼變成了種植戶眼中的“香餑餑”。

趙鳳香是南豐鎮渠灣村村民, 今年她將自家種植的20畝土地以400元每畝的價格承包了出去, 現在農忙時節, 趙鳳香又被承包戶返聘到地裡幹活, 收入與以前相比高了很多。

南豐鎮渠灣村村民趙鳳香:“現在我們這個地也就包出來了, 人家是種洋芋的, 人家老闆的效益也高, 我們的地租也就變高了,

這個一畝地也就是400元錢左右, 但是也帶動了我們全村的婦女來這裡打工賺錢, 一天也能賺個一二百元錢。 ”

趙鳳香家的20畝土地, 前幾年主要以種植小麥、油菜、大麥為主, 因為以前沒有試種過高效經濟作物, 平均畝產較低, 且全部為山旱地, 靠天吃飯, 除了自己耕種, 根本沒有種植戶願意包地。

南豐鎮渠灣村村民趙鳳香:“以前我們這個地方就種的大麥、麥子、菜籽, 效益也不怎麼高, 這個地方的地也沒人包, 就即便有人包也就是個一二百元錢, 包地的老闆來也賺不上錢, 人家也不願意包。 ”

面對實際困難和發展瓶頸, 民樂縣南豐鎮充分利用黑土地資源優勢, 逐年擴大土地流轉面積, 不斷增加試驗田種植力度,

瑪卡、馬鈴薯、中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的試種成功, 為黑土地的增值奠定了基礎。

種植戶秦世偉:“因為這個地方的氣溫比較低、海拔比較高, 適用於洋芋種子的繁育, (還有一個)就是這裡的土壤好, 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 ”

秦世偉是民樂縣從山丹引進的種植戶之一, 今年他流轉了南豐鎮1200畝土地, 以每畝地400元的價格一次性與群眾簽訂了15年的承包合同。

種植戶秦世偉:“我們包這裡的地, 一包就是15年, 15年重點就是洋芋種子的培育、繁育, 還有就是中藥材的培育。 ”

千里沃野, 菜花飄香。 在民樂縣像秦世偉一樣的承包大戶已比比皆是, 以前無人問津的黑土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它以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蝶變”。 (尚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