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本溪縣誌轉載

第八篇 交通郵電

本溪縣交通運輸事業和郵電事業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歷史。

清朝末期, 境內僅有一條古驛道。 陸路運輸主要靠牲畜馱運。 水路運輸船筏自太子河上游堿廠下行經小市達本溪、遼陽、營口等地。 民國初期, 出於軍事需要, 修建道路16條, 總長488.5公里。 初步形成了縣、鄉、裡(民國時期稱村為裡)三個等級公路框架。 這期間,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預謀侵華做準備, 派遣人員對境內道路狀況進行了秘密堪測。 東北淪陷時期, 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奪東北地區的資源, 為達到長期霸佔東北的目的, 開始修建公路、鐵路,

先後在縣境內修整道路18條, 總長702.5公里。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 為儘快恢復國民經濟, 加速經濟發展, 開始逐年對縣境公路進行改造, 整修舊路, 辟建新路, 提高道路等級標準, 大力發展交通事業。 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改革開放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從“七五”至“九五”期間, 本溪縣公路建設步伐加快, 形成了以國家、省、縣、鄉公路組成的四通八達的現代化交通網絡, 運輸工具全部實現了機械化。 到2000年底, 全縣公路發展到85條, 總長1064.711公里, 黑色路面達80%以上。 全縣機動車輛達8190輛, 年貨運量13500萬噸, 年貨運周轉量140800萬噸公里;年客運量達150萬人次, 年客運周轉量達4060萬人公里。

本溪縣郵政事業自元朝時期始即有通郵,

明清時期通郵擴展, 民國時期和東北淪陷時期, 基本實現了全縣通郵。 新中國成立後, 郵政、電信事業發展步伐加快。 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郵政、電信事業現代化建設進程加快。 至2000年底, 全縣形成了郵政、電信、移動通訊、聯通公司等新興的郵政電信產業, 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遍佈城鄉, 郵政、電信事業全面實行了現代化, 推動了全縣公益事業的發展, 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第一章 交通運輸

本溪縣自古以來, 山高林密, 交通極為不便, 最早的道路是古驛道和自然道路。 據《遼寧省交通志》記載:“遼寧古道的東幹線, 是由遼陽東南行, 經連山關、鳳城、九連城而達朝鮮。 此道開拓于燕昭王時期, 隋、唐沿用,

宋、元、明、清四代又在此路上設驛站。 這條古道在本溪縣境內有27.5公里。 ”清朝末期, 境內無公路。 人畜行走沿用自然形成的小道。 貨物運輸, 多為身背肩挑, 或用畜馱, 亦有少量馬車, 運行於平坦短途路段。 民國時期, 集東北軍、政大權于一身的張作霖, 出於軍事需要, 責令各地大力修治道路。 境內修建道路16條, 總長488.5公里。 其中縣道7條, 長391.5公里;鄉道5條, 長52公里;裡道4條, 長45公里。 修治道路標準以能通行馬車為標準, 故稱馬車道。 馬車道的修建, 揭開了本溪縣公路的發展史。 東北淪陷時期, 日本侵略軍妄圖長期佔領東北, 強迫各地群眾搶修道路, 境內整修和新建道路18條, 總長702.5公里。 其中國道1條, 長92.5公里;縣道8條, 長344公里;警備道9條, 長266公里。 此間修治的道路標準低,
坡陡彎急, 雖通汽車, 但時速僅在30公里以下。

新中國成立後, 為迅速恢復國民經濟, 歷任政府投入財力人力, 整修道路, 路況逐年改善。 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把改善交通作為經濟建設的重點, 交通事業發展更加迅速。 到2000年底, 全縣公路已發展到85條, 總長1063.711公里。 其中國道1條, 長28.969公里;省級公路4條, 長198.182公里;縣級公路12條, 長300.56公里;鄉級公路50條, 長418公里;專用公路18條, 長118公里;從而形成了現代化公路網。 路面黑色率達80%以上。 公路運輸工具實現機械化, 全縣有客貨運輸機動車輛8190輛。 客運線路97條, 總長6820公里。 年客運量150萬人, 年客運周轉量4060萬人公里;年貨運量13500萬噸, 年貨運周轉量140800萬噸公里。

境內鐵路運輸始於清朝末期。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日俄戰爭爆發。 日本侵略者出於戰爭的需要, 修築了安(安東, 今丹東)奉(奉天, 今瀋陽)窄軌鐵路, 途經縣境。 1909年(清宣統元年), 改建為寬軌鐵路。 東北淪陷時期, 日本侵略者為加強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 於1933年(民國22年)修築遼(遼陽)宮(宮原, 今本溪)鐵路(今溪遼鐵路), 1935年(民國24年)建成溪田鐵路。 1943年, 開始修築本溪縣北甸子至桓仁縣的窄軌鐵路, 但未及建成, 日本侵略者即戰敗投降。 此段鐵路未能修成。 “九三”抗戰勝利後, 由於國民黨發動內戰, 使鐵路運輸遭到嚴重破壞。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 黨和政府組織群眾對鐵路進行搶修, 並於1950年將安奉鐵路改稱沈安鐵路。 1952年, 各鐵路線全部恢復通車。 1965年1月, 因安東改名丹東, 沈安鐵路隨之改稱沈丹鐵路。 經過多年建設,技術設備不斷更新,路產設施日臻完備,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2000年,全縣鐵路運輸年貨物發運量218.5萬噸,年客運發送量90.8萬人。

本溪縣水路運輸始於明末,興盛於清末至民國,衰落于東北淪陷時期。 明朝末期,船筏由堿廠沿太子河順流而下,經小市、本溪直達遼陽和營口,輸出物資主要有雜木、糧穀、線香及土特產品,逆水則輸入布匹、食鹽及日用品。清末、民國時期,太子河及其支流湯河、杉松河等水路,船筏通航435公里,全縣有船筏300餘隻,年輸出木材24萬餘根,糧食及其它農產品4000餘噸。東北淪陷時期,由於日本侵略者瘋狂掠奪縣內資源,大肆砍伐森林,使縣內森林資源遭到空前的破壞,由於太子河上游植被嚴重破壞,導致連年洪水多發,水土大量流失,河道淤積,加之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的開通,太子河水路運輸逐年衰落,至1945年(民國34年)東北光復時,太子河水路運輸基本停止。

第一節 公路運輸

一 道路

清朝時期,本溪縣山多林密,人煙稀少,村屯相距少者幾十裡,多則上百里。多數人居住山區,集鎮雖有少量手工業,但生產力低下,人畜行路多沿用自然小道。經過人工修繕的道路,僅有一條古驛道,交通十分不便。

(一) 古代驛道 清朝末期,本溪縣最早經過人工修繕的道路,僅有一條由草河口經由連山關至摩天嶺的驛道,又稱貢道。此道修建于戰國時期燕昭五年,經漢、晉、唐、宋、元、明、沿用至清朝末期。這條驛道,是通往朝鮮的要道。據《奉天通志》記載:“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設縣治,境內僅有自漢、唐沿襲而來的草河口經連山關至摩天嶺一條驛道,又稱貢道。由安東、鳳城入本溪縣境內草河口,起行20裡至祁家堡子,13裡至連山關驛站,5裡至摩天嶺堡子,17裡至摩天嶺頂,過嶺入遼陽界抵甜水,境內全長55裡,路寬一至三尺,土路面。”這條由朝鮮經盛京(今瀋陽)至北京的貢道,成為清朝統治時期東北以盛京為中心、向外輻射通向鄰近各州縣的7條主幹道之一,是縣境內唯一的一條過境古道。清朝末年,由於朝政腐敗,政令廢馳,對道路修治放任不管,自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及安奉鐵路建成通車後,此條古道廢止。

(二) 自然道路清朝未期,由於採礦業的興起,關內大量移民到縣內,人口大增,商貿活動比較活躍。境內東部堿廠,因其扼據太子河上游,水路交通便利,成為遼東農產品集散地和商業中心。因此也形成了以堿廠為中心,向鳳城、寬甸、新賓、本溪、撫順輻射的道路網。重要交通道路有:堿廠至草河口大車道,全程90公里;堿廠至本溪湖馱子道,全程90公里;以及堿廠至小市、堿廠至小甸子(原址在清河城鎮前央村,修建觀音閣水庫時被淹沒下同)、堿廠至千金寨(今撫順)、堿廠至四平街、堿廠至葦子峪等車馬道,其中堿廠至草河口間的大車道可直通安東(今丹東),為商貿往來的一條主幹道,一年四季大車來往絡繹不絕。堿廠至本溪湖間,夏季馱子走山道,冬季大車走冰道。堿廠至四平街和堿廠至千金寨間,冬季交通較為頻繁。這些道路,遇到雨季,交通時有中斷。各道沿途河流,均無橋樑,人馬車輛由淺水處涉水渡河。一旦漲水,設有渡船,船寬約0.8—1米,船身長10米左右,稱為刳舟(即小船)。刳舟只能渡人馬,不能渡大車。除堿廠至草河口道路外,其他道路多為山間小道,坡陡彎多,僅能通行馱馬、驢等,不能通行大車。到了冬季太子河冰封,大車走冰道,交通極為不便。

1堿廠至賽馬集 堿廠至賽馬集全程45公里。自堿廠起,沿途經黃嶺子、藍河峪、三道黃嶺子、南孤山子、將軍石、城門子、分水嶺、張家堡子、平頂山煤窯、東甸子、達賽馬集。這段路況較好,一年四季通行大車。堿廠到二道黃嶺子,要路過一道小嶺,冬季封河從冰上直接通行。二道黃嶺子至藍河峪間,也要過一道嶺。從藍河峪到三道黃嶺子間,有漫崗,坡度不陡,大車容易通過。將軍石附近,地面開闊,路平坦。城門口到張家堡子間,翻越分水嶺,上下嶺共3公里,嶺頂附近有陡坡。

2賽馬集至草河口 賽馬至草河口全程45公里。境內42.5公里。自賽馬集起,途經岔溝、岔路子、雙嶺子、四棵楊樹、楊木溝、四門陳家、小河沿、草河城、開口子(關口)、徐家堡子、鳳城縣境,從徐家嶺頂行2.5公里到達草河口。賽馬集至草河口路段比較好,車馬容易通行。賽馬集附近,地勢平坦,路好。岔溝到岔路子和岔路子到雙嶺子間,地處靉河上游,先後8次渡靉河,水淺,車馬可涉水渡河。雙嶺子到四棵楊樹間,翻越陡嶺子,嶺北坡小,嶺南坡大,不影響車馬通行。草河城至關口子間過草河,河寬90米,可涉水渡河,漲水時交通中斷。徐家堡子至草河嶺間,草河嶺小,路窄,只能通過單車。

3堿廠至四平街 堿廠至四平街全程22.5公里。自堿廠起,途經東營坊、柳條邊門至四平街。此道過二道嶺在太子河上游渡河,道路不好,冬季可通行大車。四平街可通桓仁縣城,但其間的道路僅能通行馱子。

4堿廠至葦子峪 堿廠至葦子峪全程22.5公里。自堿廠起途經窪子嶺、窪子嶺堡子、長嶺子、下夾河、太子城、路家溝、葦子峪、平頂山、新賓。堿廠至窪子嶺堡子間過窪子嶺,嶺兩面各3公里,嶺坡不陡。長嶺子到太子城,四季均通大車。北溝河在太子城匯入太子河。由太子城至葦子峪,沿太子河走,需6次渡河,冬季結冰期可通大車。太子城對岸崗東,有山道通葦子峪,其間翻過兩道嶺,可通行馱子。

5葦子峪至小甸子 葦子峪至小甸子全程22.5公里,途經西甸子、孫家店、馬圈子、金鬥峪、英守堡子、三家子、小甸子。這條道路狀況較差,通行困難,行車較少。馬圈子至小甸子,道路平坦,車馬易行。

6堿廠至馬家城子 堿廠至馬家城子有兩條路:一條自堿廠起,途經九龍口、田師傅溝口、砬嘴子、南甸子(老南甸子)、北甸子、達馬家城子,全程17.5公里。這段路可通大車。堿廠到九龍口需渡太子河,河寬218米;北甸子至馬家城子,需過二道河,夏季通行困難。另一條路自堿廠起,途經北陽崗子、小峪、滴塔堡子、大陽、馬家城子,全程17.5公里。這條路只能通行馱子,大車無法通行。

7 馬家城子至望城崗子 馬家城子至望城崗子全程45公里。途經水洞、趙家甸子、富家樓子、小甸子、清河城、望城崗子。馬家城子至趙家甸子,需渡河4次,夏季漲水,不能通行。但走山路經金邊寺、過北溝,翻嶺繞道10公里可到趙家甸子。從趙家甸子到小甸子、清河城,需經英守堡子、三家子,繞行2.5公里。趙家甸子以北的小甸子、望城崗子,道路平坦,四季通大車。

8 望城崗子至千金寨 望城崗子至千金寨(撫順)全程60公里,途中翻越兩道嶺,四季通行大車。農產品由小甸子運到千金寨,從千金寨運回日用百貨等商品,是通往外縣商貿的重要道路。

9 望城崗子至本溪湖 望城崗子至本溪湖全程50公里。途經雙嶺堡子、雙嶺、張家溝、上店子、西麻戶、頭道河子、高麗營子(今偏嶺鎮紅光村)、偏嶺堡子、三家子(今偏嶺鎮北三家子)、牛心台、下牛心台、石灰窯、程家窩棚、小孤山子、本溪湖。這條道路夏季渡河困難,只能靠馱運,冬季封河可通大車 。由牛心台至本溪湖段四季大車暢通。高麗營子至偏嶺堡子,嶺陡不易通行。牛心台至程家窩棚,冬季封河可行冰道。

10馬家城子至葦子峪 馬家城子至葦子峪全程18.5公里。途經金邊寺、二道河子、下夾河、偏砬子溝、馬二嶺、葦子峪全程18.5公里。馬家城子至下夾河須三次渡河,冬季可冰上通過。沿太子河左岸有馱道通二道河子。下夾河至葦子峪,不通大車。

11馬家城子至本溪湖 馬家城子至本溪湖有5條道: 第一條道,自馬家城子起,途經水洞、高麗營子、流響哨(今劉家哨)、鍋成石、大陽、賽梨寨、上山城寨、下山城寨、前崴子、謝家崴子、同江峪、迎水寺、狗兒湯(即溫泉寺)、大店子、松樹台、養豬圈子(今養豬樹圈子)、法台牛錄堡子(今法台)、七家子、迷岔堡子(泥塔村)、三家子(北三家子)、上牛心台、本溪湖全程80公里。此條道路于馬家城子、水洞、高麗營子、流響哨、鍋成石、前威子、謝家崴子、同江峪、迎水寺、青石嶺、大店子、養豬圈子、法台牛錄堡子、迷岔堡子、三家子等地21次涉渡太子河,夏季大車不通行,冬季冰道通大車。第二條道自馬家城子起,途經金邊寺至水洞、趙家甸子、劉家哨、鍋成石、地道子(順道子)、泉水河子(今泉水)、小市、謝家崴子、狗兒湯、大甸子、松樹台、養豬圈子、法台牛錄堡子、七家子、迷岔堡子、三家子、上牛心台、本溪湖全程74公里。此條道于金邊寺、流響哨、小市、謝家崴子、青石嶺、大甸子、三家子等地七次涉渡太子河,翻越水洞、趙家甸子、謝家崴子、松樹台等四道山嶺,夏季漲水行人困難。第三條道自馬家城子途經鍋成石、前崴子、青石嶺、溝兒湯、本溪湖全程78.5公里。此條道需翻越四道嶺,四次涉渡太子河。第四條道自馬家城子途經狗兒湯、劉家溝、楊家溝、紅臉溝、上牛心台、本溪湖全程78.5公里。此條道需翻越六道嶺,四次涉渡太子河。第五條道自馬家城子途經小市、本溪湖全程77公里。

12堿廠至本溪湖 堿廠至本溪湖有5條道:第一條道自堿廠途經九龍口、、黃家堡子、胡家堡子、劉家堡子、魏家堡子、大堡、全家堡子、童家嶺、八盤嶺堡子、蜂蜜砬子、青山背、袁家窩棚、山城溝、頭道溝、樸家堡子、香磨堡子、小市、謝家崴子、同江峪西溝、三架嶺、窟窿山堡子、碾子溝、歡喜嶺、臥龍村、石灰窯、程家窩棚、小孤山子、本溪湖全程91公里。此條道堿廠至九龍口需渡太子河,河寬218米,有木船擺渡行人,漲水期間停渡。魏家堡子至大堡間,過一道小嶺,上下嶺共1.5公里,坡小易行。全家堡子至八盤嶺堡子間,過一道小嶺,坡不陡,上下嶺共1.5公里。八盤嶺堡子至八盤嶺溝間,過險峻大嶺,上下嶺共5公里,坡陡彎急道路難行。青山背至袁家窩棚、山城溝至頭道溝間,各過一道小嶺。樸家堡子至香磨堡子需過湯河,河寬54米,平時可涉水過河,夏季漲水時,中斷交通。小市至謝家崴子間,過謝家嶺,嶺道不陡,多石礫。謝家崴子至同江峪西溝需過一大嶺,上下嶺共2.5公里,嶺路險峻,崎嶇多彎,馱馬通行困難。三架嶺上下嶺共2.5公里,山道坡陡彎急。窟窿山堡子過一嶺,上下嶺共1.5公里,路陡,馱馬可通行。歡喜嶺過一小嶺,上下嶺共1.5公里,坡小。此條道四季通行大車。第二條道自堿廠起,途經劉家堡子、大堡、本溪湖全程90公里。此道劉家堡子至大堡間,過一道嶺,上下1公里,坡小易行。第三條道自堿廠起,途經田師傅溝口、轉山子、八盤嶺堡子、蜂蜜砬子、譚家堡子、小市、同江峪西溝、前屯、後屯、大濃湖、小南溝、本溪湖全程77.5公里。此條道轉山子至八盤嶺間,過一小嶺,上下嶺共1公里。蜂蜜砬子至小市間,過三道小嶺。從同江峪西溝至三架嶺間的擦屁股嶺溝與第一條道分道,上擦屁股嶺,上嶺行2公里至金坑高地,由後屯下大濃湖嶺,出小南溝至本溪湖。第四條道自堿廠起,途經田師傅溝口、大堡、本溪湖全程92.5公里。此道平緩,行車方便。第五條道自堿廠起,途經大堡、樸家堡子、磨石峪、二架嶺、三架嶺、本溪湖全程80公里。此道原為堿廠至本溪湖的馱馬道,不易通行。

13堿廠至韮菜峪 堿廠至韮菜峪有三條道:第一條道途經樸家堡子、堿廠堡子、韮菜峪全程45公里。此道樸家堡子至韮菜峪間雖原為馱子道,但道路平坦,四季通大車。第二條道沿堿廠至樸家堡子、韮菜峪全程39.5公里。第三條道沿堿廠至盤嶺堡子、青山背、閆家堡子、韮菜峪全程35公里。此條道青山背至韮菜峪間過一道小嶺,路況較好。

14小市至望城崗子 小市至望城崗子全程25公里。自小市起,途經觀音閣、上山城寨、賽梨寨、富城峪,從富城峪、閆家嶺、孟家堡子、秦家堡子、望城崗子。此條道在觀音閣至上山城寨間過太子河,河寬272米,有木船擺渡行人,消水期大車可涉水渡河。上山城寨至賽梨寨間,沿河岸山崖小路行走,漲水時交通中斷。富城峪至孟家堡子間過閆家嶺,上下嶺共2.5公里,道面多石礫,可通行大車。冬季大車走冰道。

(三) 馬車道 馬車道又稱大車道,為民國時期所修治的道路。民國初期,軍閥混戰。1918年(民國7年),東北三省巡閱使、奉天督軍兼奉天省長張作霖,為鞏固地盤強化統治地位,曾嚴令各地“修治道路、建築橋樑,以重路政。”但由於當時張作霖忙於進關爭雄,內戰不休,東三省的財政收入幾乎全部用於擴軍備戰,致使銀庫空虛,財政困難,無力顧及道路交通建設。道路交通條件低下,嚴重地影響了軍閥政府的財政收入。1922年(民國11年)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失利。張作霖回奉天后,積極整治軍備,準備再度入關決戰。是年張作霖任命財政廳長王永江為代理省長。同年9月,王永江下達訓令:“道路為交通之命脈,在內政上最關重要,誠以交通之便利,則文化之灌輸,物產之轉運,及各種商業之發達,水旱治安之維護,均可事半功倍。”同時頒發實業、水利、修道、種樹四項考成規則,以考察縣知事政績。其制定的《修治道路考成規則》,對道路建設,道路等級、修治標準、完成期限、驗收制度以及獎懲辦法等,均作出明確規定,把道路分為縣道、鄉道、裡道三級。修治道路的標準,以能通行馬車為准,故稱馬車道。由於省署三令五申反復督促,本溪縣從1922年(民國11年)9月至1924年(民國13年),利用春秋兩季農隙時期,對道路進行4次普遍整修。對原車馬道或馱道進行拓寬、平整,以便馬車通行。據《奉天通志》記載:“其間本溪境內共修建道路16條,總長489公里,其中縣道7條,長392公里,鄉道5條,長52公里,裡道4條,長45公里。”

1縣道

(1)本溪湖至堿廠馬車道 自本溪湖始,途經赫地溝、威甯營、梁家屯、三家子(北三家子)、偏嶺、高麗營子(紅光)、西麻戶、台後、清河城、小甸子、富家樓子、趙家甸子、水洞、北甸子、南甸子(老南甸子)、田師傅溝口(溝口村)、堿廠,全程94公里;(2) 本溪湖至賽馬集馬車道 自本溪湖始,途經千金溝、三道河、思山嶺、楊木溝、三檯子、甬子峪、分水嶺、大廟子、草河掌、苗家堡子、喜鵲嶺、賽馬集,全程72.5公里;(3)本溪湖至奉天(今瀋陽)馬車道 自本溪湖始,途經赫地溝、威甯營堡子、窯溝口、高檯子、上石橋子、石橋子、邊牛錄堡子、棗溝、瀋陽,境內長32公里;(4)本溪湖至遼陽馬車道 本溪湖至遼陽馬車道有二條,第一條道自本溪湖始,途經興安村、傅家堡子、老鸛嶺黃家堡子後出境入遼陽界,境內長25公里。第二條道,自本溪湖始,途經火連寨、梨樹溝、王高嶺,過嶺入遼陽界至燈塔,境內長17公里;(5)本溪湖至桓仁馬車道 自本溪湖始,途經臥龍堡子、歡喜嶺、窟窿山、謝家街、同江峪、小市、張家堡、譚家堡子、蜂蜜砬子、孔家堡、大堡、王家崴子、黃家堡子、堿廠、東營坊、荒溝、新開嶺嶺東紅石砬子出境入桓仁,境內長84公里。此條道全線通馬車,在窟窿山至謝家街間翻越三架嶺,在張家堡至譚家堡間翻越長嶺子,在蜂蜜砬子至孔家堡子間翻越八盤嶺。在本溪湖河沿、黃家堡子至堿廠間兩次渡太子河;(6)本溪湖至鳳城馬車道 自本溪湖始,途經福金溝、橋頭、金坑、南芬、對板峪、下馬塘、黃嶺、連山關、摩天嶺、石哈寨、河坎子(劉家)、中河、宮家堡子後出境入鳳城界至青城子。境內長67.5公里。

2鄉道

(1)連山關至上萬兩河,全程35公里;(2)下馬塘至太平山,全程12.5公里;(3)紅臉溝至老官砬子,全程1.5公里;(4)窟窿山至二區分界,全程1.5公里;(5)西三家子至鄭家屯,全程1.5公里。

3裡道

(1)祁家堡子至吉祥峪,全程15公里;(2)高檯子至高家堡,全程10公里;(3)南芬至黃柏峪,全程10公里;(4)南芬至臥龍溝,全程10公里。

經過道路修整,形成了西以本溪湖、東以堿廠為樞紐的馬車道交通網絡,改善了道路狀況,提高了陸路運輸能力。據《奉天通志》記載:“修整後的馬車道,本溪縣街至瀋陽道,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二十輛,其中本溪縣街至歪頭山段,冬季最高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五十輛。本溪縣街至遼陽道,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二十輛,其中本溪縣街至南墳段,冬季最高每日通過載重馬車四十輛。本溪湖至鳳城道,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三十輛。本溪湖至桓仁道,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二十輛。本溪縣街至堿廠道,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二十輛。橋頭至鳳城車家堡段,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二十輛。堿廠至草河口道,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三十輛,冬季最高通過載重馬車六十輛。”

(四) 警備道警備道為日本侵略軍在華修建的軍用道路。1931年(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淪為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日偽統治當局從1932年(民國21年)至1941年(民國30年)的10年裡,強佔或廉價侵佔農民的土地,抓工抽丁,強迫農民無償修道。據《本溪市公路交通志·本溪地區偽滿時期道路調查表》記載:“此間本溪縣境內整修和新建道路共18條,總長713公里,其中國道1條,全長86.5公里;縣道8條,長352.5公里;警備道9條,其中7條全線建成通車,2條中途停建,長274公里。”

1本溪湖至桓仁 自本溪湖途經大峪、下臥龍、歡喜嶺、興隆山(窟窿山)、三家嶺頂、謝家街、同江峪、謝家崴子、小市、張家堡、譚家堡子、蜂蜜砬子、孔家堡子、田師傅、王家崴子、胡家堡子、黃家堡子、堿廠、東營坊、荒溝、新開嶺東紅石砬子出境入桓仁界,境內長83.5公里。此道原為民國時期馬車道。1936年(民國25年),由偽滿國道局投資,日偽統治當局強迫沿線百姓整修,至1937年(民國26年)完工。此路建有兩座大橋:即本溪湖河沿太子河大橋和張家堡湯河大橋。本溪湖河沿太子河大橋建於1937年(民國26年),鋼筋混凝土結構,9孔,橋長272米,橋面寬7.5米,無人行道,承重標準汽—13噸,拖—60噸。此橋現仍完好使用。張家堡湯河大橋,日本人何野承建,為木結構橋,橋長70米,當年夏季被洪水沖毀。同年秋季重建,橋長70米,橋面寬6米,無人行道。該道全線改造後,通汽車。

2 堿廠至撫順 自堿廠西北始途經趙家堡子、窪子嶺頂、上夾河後出境入新賓界,境內長15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原為堿廠通往葦子峪的古大車道,整修後通汽車。

3馬家城子至榆樹底 自馬家城子向東行6公里至上夾河後出境入新賓界,境內長6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通汽車。

4 清河城至撫順 自台後村北岔道起,向北行2.5公里至陳家堡子,從陳家堡子行4公里至北大嶺頂出境入撫順界,經高家店至撫順,境內長6.5公里。此道1937年(民國26年)修建而成,道寬6米。建木橋3座,陳家堡子1座,賈家堡子2座,每座橋長 20米,寬6米;設涵管17個。

5 小甸子至新賓 自小甸子起,東南行2.5公里至三家子,從三家子轉東行2.5公里至萬柳河(萬利),從萬柳河行3公里出境經金鬥峪至新賓,境內長8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通行汽車。

6 小市至草河口 自小市向南途經張家堡、樸家堡子、韮菜峪(久才峪)、水簸箕溝(陳英)、關門山堡子、苗家堡、草河掌、薑家堡子、瓦房子、崔家坊、王坊、荒溝門、徐家堡子、徐家嶺頂出境入鳳城界,轉南行3.5公里至草河口。全程87公里,境內長83.5公里,路寬6米,沙石路面。1937年(民國26年),日本侵略軍強迫沿線百姓修築此道,其中重點路段為小市經關門山至胡家堡子一段,以便與通往和尚帽子的警備道相銜接。在修築此道工程中,分別於韮菜峪、四道河子和九道河子三處各架橋一座。韮菜峪橋:1937年(民國26年)建木橋,當年被洪水沖毀;1938年(民國27年),重建木橋,于當年被洪水沖毀;1939年(民國28年)改修過水路面,毀于當年洪水;1940年(民國29年),改修漫水橋,4孔,20延長米,翌年被洪水沖毀;1942年(民國31年),再次建木橋,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前被洪水沖毀。1937年(民國26年)在四道河子和五道河子各建一座30延長米的木橋,1938年(民國27年)均被洪水沖毀。此道經修築竣工後,定為警備道,全線通汽車。

7 堿廠至湯池(湯溝) 自堿廠起,途經東營坊、湖裡、南營坊、新城子、藍河峪、城門堡、山岔子、湯池,全程56.5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1937年(民國26年),日本侵略軍出於軍事目的,為控制和尚帽子,並與小市至草河口警備道相銜接,強迫老百姓修築此道,共抓民夫1萬餘人,由日本軍隊親自監工。全線建成後,通汽車。

8 連山關至莊河 自連山關起途經摩天嶺、石哈寨、河坎子(劉家)。此道在修建計畫中修至莊河,1937年(民國26年)開工後,僅修11.5公里到河坎子後即停工。

9賽馬集至台安 此道計畫中列為修築專案,從賽馬集至草河口,沿草河口至遼陽道至摩天嶺,然後沿連山關至莊河道行至石哈寨 ,再向西南修築通至莊河。1937年(民國26年),由日偽員警監工,但僅修築了3.5公里至蘇家(新開)即停工。

(五)國道

本溪湖至堿廠 自本溪湖始,途經赫地溝、窯溝口、窯子峪、三家子、偏嶺、高麗營子、頭道河、西麻戶、張家

街、雙嶺堡子、台後、清河城、小甸子、富家樓子、趙家甸子、水洞、北甸子、南甸子(老南甸子)、溝口、南陽崗子、堿廠,全長83.5公里,路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原為民國時期的大車道,經改造而成。1934年(民國23年),日本侵略者當局強迫當地老百姓整修此道,由偽滿國道局投資,宮月成、張碗鋪、廣泰盛等商號承包修建,當年完工後,定為國道。全線新建堿廠大橋和韮菜園子大橋,韮菜園子橋長72米,橋面寬6米,1946年(民國35年)毀於洪水。全線整修後四季通行汽車。

(六)縣道

1 奉天至安東 自奉天起,至唐家台入縣境,途經松木堡子、邊牛、石橋子、上石橋子、響山子、火連寨、本溪湖、福金溝、三道河、趙家堡子、南芬、下馬塘、祁家堡、分水嶺上出境入鳳城界、草河口。境內長91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原為民國時期本溪湖至瀋陽、本溪湖至鳳城的兩條縣級大車道。1934年(民國23年)由日本電電(電話、電報)會社投資,偽滿國道局承建。施工時,道路下埋設電信電纜線,主要工程為加寬路面和降坡。改建完成後,改稱奉安道。1937年(民國26年)再次整修,拓寬路面,降低坡度。1939年(民國28年),修建彩屯大橋,由偽滿國道局投資,日本人承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長398米,寬6米,18孔,跨經22米,上部為鋼筋混凝土梁式橋架,下部為鋼筋混凝土墩台。此橋1948年國民黨撤退時被炸毀。改建後的奉安道本溪縣段四季通行汽車,並定級為縣道。

2 本溪湖至鳳城 自本溪湖始,途經三道河、思山嶺、楊木溝、三檯子、甬子峪、分水嶺頂、大廟子、沙家堡、草河掌、佟家堡子、苗家堡、喜鵲嶺、龍家堡、施家堡、賽馬集、草河口、張家堡後出境入鳳城界,境內長87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原為民國初年本溪湖至賽馬集縣級大車道,是本溪湖通往賽馬集及鳳城縣的主要道路之一。1937年(民國26年),日偽當局強迫沿線老百姓整修,加寬路面,降低坡度。整修竣工後四季通汽車,定為縣道。

3 本溪湖至遼陽 本溪湖到遼陽分別修建北、南2條道:北線自本溪湖始,途經火連寨、梨樹溝、王高玉嶺出境入遼陽界,經煙臺至遼陽,境內長11公里。路寬6米,砂石路面。南線自本溪湖始,途經興安村、傅家堡子、老鸛嶺頂出境入遼陽界,境內長22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此兩條路原為民國初期本溪湖至遼陽的縣級大車道。1937年(民國28年),日本侵略者強迫沿線老百姓進行修整。整修後四季通汽車,定級為縣道。

4 本溪湖至撫順 自本溪湖起,途經三家子嶺東,從嶺東折向北行6公里出境入撫順界至後肖家河,境內長27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嶺東至出境段原為山間小道。1937年(民國26年),日本侵略者當局強迫當地老百姓進行改造修整。整修竣工後定為縣道,四季通汽車 。

5 堿廠至草河口 自堿廠始,途經東山寺、臺山子、藍河峪、南孤山子、城門堡、分水嶺頂、溫洞溝、張家堡、賽馬集、幹溝子、岔溝、岔路子、雙嶺子、四棵楊樹、大窯溝、荒溝門、徐家堡,從徐家嶺出境於鳳城界,再南行3.5公里至草河口,全長75公里,境內長71.5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原為古道,地勢平緩,清朝時期通大車。1935年(民國24年),日本侵略者強迫沿線百姓進行整修。整修後全線四季通行汽車。

6 橋頭至大安平 自橋頭起,途經房身、嶺下、楊樹林子入本溪湖至遼陽道,至老鸛嶺頂出境入遼陽界至大安平,境內長15公里。路寬6 米,沙石路面。

7 草河口至遼陽 自草河口起,沿奉安道西北途經分水嶺、祁家堡子、連山關、摩天嶺堡子、丁家堡子,從丁家堡子、鐵匠溝,從摩天嶺頂出境入遼陽界,境內長28公里。路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原為古驛道,通馬車。東北淪陷後,日本守備大隊司令部駐連山關。1935年(民國24年),日偽統治當局整修此道,由偽滿國道局投資,強迫當地百姓複建。整修後定為縣道,四季通汽車。

日偽統治當局出於統治目的修築的道路,雖比民國初期有較大發展,但路況基礎差,標準低,路型彎曲,坑窪不平,每年春季道路翻漿,夏秋兩季道路泥濘,加之境內河多橋少,車輛通行極為不便,汽車時速僅可達30公里。

經過多年建設,技術設備不斷更新,路產設施日臻完備,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2000年,全縣鐵路運輸年貨物發運量218.5萬噸,年客運發送量90.8萬人。

本溪縣水路運輸始於明末,興盛於清末至民國,衰落于東北淪陷時期。 明朝末期,船筏由堿廠沿太子河順流而下,經小市、本溪直達遼陽和營口,輸出物資主要有雜木、糧穀、線香及土特產品,逆水則輸入布匹、食鹽及日用品。清末、民國時期,太子河及其支流湯河、杉松河等水路,船筏通航435公里,全縣有船筏300餘隻,年輸出木材24萬餘根,糧食及其它農產品4000餘噸。東北淪陷時期,由於日本侵略者瘋狂掠奪縣內資源,大肆砍伐森林,使縣內森林資源遭到空前的破壞,由於太子河上游植被嚴重破壞,導致連年洪水多發,水土大量流失,河道淤積,加之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的開通,太子河水路運輸逐年衰落,至1945年(民國34年)東北光復時,太子河水路運輸基本停止。

第一節 公路運輸

一 道路

清朝時期,本溪縣山多林密,人煙稀少,村屯相距少者幾十裡,多則上百里。多數人居住山區,集鎮雖有少量手工業,但生產力低下,人畜行路多沿用自然小道。經過人工修繕的道路,僅有一條古驛道,交通十分不便。

(一) 古代驛道 清朝末期,本溪縣最早經過人工修繕的道路,僅有一條由草河口經由連山關至摩天嶺的驛道,又稱貢道。此道修建于戰國時期燕昭五年,經漢、晉、唐、宋、元、明、沿用至清朝末期。這條驛道,是通往朝鮮的要道。據《奉天通志》記載:“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設縣治,境內僅有自漢、唐沿襲而來的草河口經連山關至摩天嶺一條驛道,又稱貢道。由安東、鳳城入本溪縣境內草河口,起行20裡至祁家堡子,13裡至連山關驛站,5裡至摩天嶺堡子,17裡至摩天嶺頂,過嶺入遼陽界抵甜水,境內全長55裡,路寬一至三尺,土路面。”這條由朝鮮經盛京(今瀋陽)至北京的貢道,成為清朝統治時期東北以盛京為中心、向外輻射通向鄰近各州縣的7條主幹道之一,是縣境內唯一的一條過境古道。清朝末年,由於朝政腐敗,政令廢馳,對道路修治放任不管,自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及安奉鐵路建成通車後,此條古道廢止。

(二) 自然道路清朝未期,由於採礦業的興起,關內大量移民到縣內,人口大增,商貿活動比較活躍。境內東部堿廠,因其扼據太子河上游,水路交通便利,成為遼東農產品集散地和商業中心。因此也形成了以堿廠為中心,向鳳城、寬甸、新賓、本溪、撫順輻射的道路網。重要交通道路有:堿廠至草河口大車道,全程90公里;堿廠至本溪湖馱子道,全程90公里;以及堿廠至小市、堿廠至小甸子(原址在清河城鎮前央村,修建觀音閣水庫時被淹沒下同)、堿廠至千金寨(今撫順)、堿廠至四平街、堿廠至葦子峪等車馬道,其中堿廠至草河口間的大車道可直通安東(今丹東),為商貿往來的一條主幹道,一年四季大車來往絡繹不絕。堿廠至本溪湖間,夏季馱子走山道,冬季大車走冰道。堿廠至四平街和堿廠至千金寨間,冬季交通較為頻繁。這些道路,遇到雨季,交通時有中斷。各道沿途河流,均無橋樑,人馬車輛由淺水處涉水渡河。一旦漲水,設有渡船,船寬約0.8—1米,船身長10米左右,稱為刳舟(即小船)。刳舟只能渡人馬,不能渡大車。除堿廠至草河口道路外,其他道路多為山間小道,坡陡彎多,僅能通行馱馬、驢等,不能通行大車。到了冬季太子河冰封,大車走冰道,交通極為不便。

1堿廠至賽馬集 堿廠至賽馬集全程45公里。自堿廠起,沿途經黃嶺子、藍河峪、三道黃嶺子、南孤山子、將軍石、城門子、分水嶺、張家堡子、平頂山煤窯、東甸子、達賽馬集。這段路況較好,一年四季通行大車。堿廠到二道黃嶺子,要路過一道小嶺,冬季封河從冰上直接通行。二道黃嶺子至藍河峪間,也要過一道嶺。從藍河峪到三道黃嶺子間,有漫崗,坡度不陡,大車容易通過。將軍石附近,地面開闊,路平坦。城門口到張家堡子間,翻越分水嶺,上下嶺共3公里,嶺頂附近有陡坡。

2賽馬集至草河口 賽馬至草河口全程45公里。境內42.5公里。自賽馬集起,途經岔溝、岔路子、雙嶺子、四棵楊樹、楊木溝、四門陳家、小河沿、草河城、開口子(關口)、徐家堡子、鳳城縣境,從徐家嶺頂行2.5公里到達草河口。賽馬集至草河口路段比較好,車馬容易通行。賽馬集附近,地勢平坦,路好。岔溝到岔路子和岔路子到雙嶺子間,地處靉河上游,先後8次渡靉河,水淺,車馬可涉水渡河。雙嶺子到四棵楊樹間,翻越陡嶺子,嶺北坡小,嶺南坡大,不影響車馬通行。草河城至關口子間過草河,河寬90米,可涉水渡河,漲水時交通中斷。徐家堡子至草河嶺間,草河嶺小,路窄,只能通過單車。

3堿廠至四平街 堿廠至四平街全程22.5公里。自堿廠起,途經東營坊、柳條邊門至四平街。此道過二道嶺在太子河上游渡河,道路不好,冬季可通行大車。四平街可通桓仁縣城,但其間的道路僅能通行馱子。

4堿廠至葦子峪 堿廠至葦子峪全程22.5公里。自堿廠起途經窪子嶺、窪子嶺堡子、長嶺子、下夾河、太子城、路家溝、葦子峪、平頂山、新賓。堿廠至窪子嶺堡子間過窪子嶺,嶺兩面各3公里,嶺坡不陡。長嶺子到太子城,四季均通大車。北溝河在太子城匯入太子河。由太子城至葦子峪,沿太子河走,需6次渡河,冬季結冰期可通大車。太子城對岸崗東,有山道通葦子峪,其間翻過兩道嶺,可通行馱子。

5葦子峪至小甸子 葦子峪至小甸子全程22.5公里,途經西甸子、孫家店、馬圈子、金鬥峪、英守堡子、三家子、小甸子。這條道路狀況較差,通行困難,行車較少。馬圈子至小甸子,道路平坦,車馬易行。

6堿廠至馬家城子 堿廠至馬家城子有兩條路:一條自堿廠起,途經九龍口、田師傅溝口、砬嘴子、南甸子(老南甸子)、北甸子、達馬家城子,全程17.5公里。這段路可通大車。堿廠到九龍口需渡太子河,河寬218米;北甸子至馬家城子,需過二道河,夏季通行困難。另一條路自堿廠起,途經北陽崗子、小峪、滴塔堡子、大陽、馬家城子,全程17.5公里。這條路只能通行馱子,大車無法通行。

7 馬家城子至望城崗子 馬家城子至望城崗子全程45公里。途經水洞、趙家甸子、富家樓子、小甸子、清河城、望城崗子。馬家城子至趙家甸子,需渡河4次,夏季漲水,不能通行。但走山路經金邊寺、過北溝,翻嶺繞道10公里可到趙家甸子。從趙家甸子到小甸子、清河城,需經英守堡子、三家子,繞行2.5公里。趙家甸子以北的小甸子、望城崗子,道路平坦,四季通大車。

8 望城崗子至千金寨 望城崗子至千金寨(撫順)全程60公里,途中翻越兩道嶺,四季通行大車。農產品由小甸子運到千金寨,從千金寨運回日用百貨等商品,是通往外縣商貿的重要道路。

9 望城崗子至本溪湖 望城崗子至本溪湖全程50公里。途經雙嶺堡子、雙嶺、張家溝、上店子、西麻戶、頭道河子、高麗營子(今偏嶺鎮紅光村)、偏嶺堡子、三家子(今偏嶺鎮北三家子)、牛心台、下牛心台、石灰窯、程家窩棚、小孤山子、本溪湖。這條道路夏季渡河困難,只能靠馱運,冬季封河可通大車 。由牛心台至本溪湖段四季大車暢通。高麗營子至偏嶺堡子,嶺陡不易通行。牛心台至程家窩棚,冬季封河可行冰道。

10馬家城子至葦子峪 馬家城子至葦子峪全程18.5公里。途經金邊寺、二道河子、下夾河、偏砬子溝、馬二嶺、葦子峪全程18.5公里。馬家城子至下夾河須三次渡河,冬季可冰上通過。沿太子河左岸有馱道通二道河子。下夾河至葦子峪,不通大車。

11馬家城子至本溪湖 馬家城子至本溪湖有5條道: 第一條道,自馬家城子起,途經水洞、高麗營子、流響哨(今劉家哨)、鍋成石、大陽、賽梨寨、上山城寨、下山城寨、前崴子、謝家崴子、同江峪、迎水寺、狗兒湯(即溫泉寺)、大店子、松樹台、養豬圈子(今養豬樹圈子)、法台牛錄堡子(今法台)、七家子、迷岔堡子(泥塔村)、三家子(北三家子)、上牛心台、本溪湖全程80公里。此條道路于馬家城子、水洞、高麗營子、流響哨、鍋成石、前威子、謝家崴子、同江峪、迎水寺、青石嶺、大店子、養豬圈子、法台牛錄堡子、迷岔堡子、三家子等地21次涉渡太子河,夏季大車不通行,冬季冰道通大車。第二條道自馬家城子起,途經金邊寺至水洞、趙家甸子、劉家哨、鍋成石、地道子(順道子)、泉水河子(今泉水)、小市、謝家崴子、狗兒湯、大甸子、松樹台、養豬圈子、法台牛錄堡子、七家子、迷岔堡子、三家子、上牛心台、本溪湖全程74公里。此條道于金邊寺、流響哨、小市、謝家崴子、青石嶺、大甸子、三家子等地七次涉渡太子河,翻越水洞、趙家甸子、謝家崴子、松樹台等四道山嶺,夏季漲水行人困難。第三條道自馬家城子途經鍋成石、前崴子、青石嶺、溝兒湯、本溪湖全程78.5公里。此條道需翻越四道嶺,四次涉渡太子河。第四條道自馬家城子途經狗兒湯、劉家溝、楊家溝、紅臉溝、上牛心台、本溪湖全程78.5公里。此條道需翻越六道嶺,四次涉渡太子河。第五條道自馬家城子途經小市、本溪湖全程77公里。

12堿廠至本溪湖 堿廠至本溪湖有5條道:第一條道自堿廠途經九龍口、、黃家堡子、胡家堡子、劉家堡子、魏家堡子、大堡、全家堡子、童家嶺、八盤嶺堡子、蜂蜜砬子、青山背、袁家窩棚、山城溝、頭道溝、樸家堡子、香磨堡子、小市、謝家崴子、同江峪西溝、三架嶺、窟窿山堡子、碾子溝、歡喜嶺、臥龍村、石灰窯、程家窩棚、小孤山子、本溪湖全程91公里。此條道堿廠至九龍口需渡太子河,河寬218米,有木船擺渡行人,漲水期間停渡。魏家堡子至大堡間,過一道小嶺,上下嶺共1.5公里,坡小易行。全家堡子至八盤嶺堡子間,過一道小嶺,坡不陡,上下嶺共1.5公里。八盤嶺堡子至八盤嶺溝間,過險峻大嶺,上下嶺共5公里,坡陡彎急道路難行。青山背至袁家窩棚、山城溝至頭道溝間,各過一道小嶺。樸家堡子至香磨堡子需過湯河,河寬54米,平時可涉水過河,夏季漲水時,中斷交通。小市至謝家崴子間,過謝家嶺,嶺道不陡,多石礫。謝家崴子至同江峪西溝需過一大嶺,上下嶺共2.5公里,嶺路險峻,崎嶇多彎,馱馬通行困難。三架嶺上下嶺共2.5公里,山道坡陡彎急。窟窿山堡子過一嶺,上下嶺共1.5公里,路陡,馱馬可通行。歡喜嶺過一小嶺,上下嶺共1.5公里,坡小。此條道四季通行大車。第二條道自堿廠起,途經劉家堡子、大堡、本溪湖全程90公里。此道劉家堡子至大堡間,過一道嶺,上下1公里,坡小易行。第三條道自堿廠起,途經田師傅溝口、轉山子、八盤嶺堡子、蜂蜜砬子、譚家堡子、小市、同江峪西溝、前屯、後屯、大濃湖、小南溝、本溪湖全程77.5公里。此條道轉山子至八盤嶺間,過一小嶺,上下嶺共1公里。蜂蜜砬子至小市間,過三道小嶺。從同江峪西溝至三架嶺間的擦屁股嶺溝與第一條道分道,上擦屁股嶺,上嶺行2公里至金坑高地,由後屯下大濃湖嶺,出小南溝至本溪湖。第四條道自堿廠起,途經田師傅溝口、大堡、本溪湖全程92.5公里。此道平緩,行車方便。第五條道自堿廠起,途經大堡、樸家堡子、磨石峪、二架嶺、三架嶺、本溪湖全程80公里。此道原為堿廠至本溪湖的馱馬道,不易通行。

13堿廠至韮菜峪 堿廠至韮菜峪有三條道:第一條道途經樸家堡子、堿廠堡子、韮菜峪全程45公里。此道樸家堡子至韮菜峪間雖原為馱子道,但道路平坦,四季通大車。第二條道沿堿廠至樸家堡子、韮菜峪全程39.5公里。第三條道沿堿廠至盤嶺堡子、青山背、閆家堡子、韮菜峪全程35公里。此條道青山背至韮菜峪間過一道小嶺,路況較好。

14小市至望城崗子 小市至望城崗子全程25公里。自小市起,途經觀音閣、上山城寨、賽梨寨、富城峪,從富城峪、閆家嶺、孟家堡子、秦家堡子、望城崗子。此條道在觀音閣至上山城寨間過太子河,河寬272米,有木船擺渡行人,消水期大車可涉水渡河。上山城寨至賽梨寨間,沿河岸山崖小路行走,漲水時交通中斷。富城峪至孟家堡子間過閆家嶺,上下嶺共2.5公里,道面多石礫,可通行大車。冬季大車走冰道。

(三) 馬車道 馬車道又稱大車道,為民國時期所修治的道路。民國初期,軍閥混戰。1918年(民國7年),東北三省巡閱使、奉天督軍兼奉天省長張作霖,為鞏固地盤強化統治地位,曾嚴令各地“修治道路、建築橋樑,以重路政。”但由於當時張作霖忙於進關爭雄,內戰不休,東三省的財政收入幾乎全部用於擴軍備戰,致使銀庫空虛,財政困難,無力顧及道路交通建設。道路交通條件低下,嚴重地影響了軍閥政府的財政收入。1922年(民國11年)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失利。張作霖回奉天后,積極整治軍備,準備再度入關決戰。是年張作霖任命財政廳長王永江為代理省長。同年9月,王永江下達訓令:“道路為交通之命脈,在內政上最關重要,誠以交通之便利,則文化之灌輸,物產之轉運,及各種商業之發達,水旱治安之維護,均可事半功倍。”同時頒發實業、水利、修道、種樹四項考成規則,以考察縣知事政績。其制定的《修治道路考成規則》,對道路建設,道路等級、修治標準、完成期限、驗收制度以及獎懲辦法等,均作出明確規定,把道路分為縣道、鄉道、裡道三級。修治道路的標準,以能通行馬車為准,故稱馬車道。由於省署三令五申反復督促,本溪縣從1922年(民國11年)9月至1924年(民國13年),利用春秋兩季農隙時期,對道路進行4次普遍整修。對原車馬道或馱道進行拓寬、平整,以便馬車通行。據《奉天通志》記載:“其間本溪境內共修建道路16條,總長489公里,其中縣道7條,長392公里,鄉道5條,長52公里,裡道4條,長45公里。”

1縣道

(1)本溪湖至堿廠馬車道 自本溪湖始,途經赫地溝、威甯營、梁家屯、三家子(北三家子)、偏嶺、高麗營子(紅光)、西麻戶、台後、清河城、小甸子、富家樓子、趙家甸子、水洞、北甸子、南甸子(老南甸子)、田師傅溝口(溝口村)、堿廠,全程94公里;(2) 本溪湖至賽馬集馬車道 自本溪湖始,途經千金溝、三道河、思山嶺、楊木溝、三檯子、甬子峪、分水嶺、大廟子、草河掌、苗家堡子、喜鵲嶺、賽馬集,全程72.5公里;(3)本溪湖至奉天(今瀋陽)馬車道 自本溪湖始,途經赫地溝、威甯營堡子、窯溝口、高檯子、上石橋子、石橋子、邊牛錄堡子、棗溝、瀋陽,境內長32公里;(4)本溪湖至遼陽馬車道 本溪湖至遼陽馬車道有二條,第一條道自本溪湖始,途經興安村、傅家堡子、老鸛嶺黃家堡子後出境入遼陽界,境內長25公里。第二條道,自本溪湖始,途經火連寨、梨樹溝、王高嶺,過嶺入遼陽界至燈塔,境內長17公里;(5)本溪湖至桓仁馬車道 自本溪湖始,途經臥龍堡子、歡喜嶺、窟窿山、謝家街、同江峪、小市、張家堡、譚家堡子、蜂蜜砬子、孔家堡、大堡、王家崴子、黃家堡子、堿廠、東營坊、荒溝、新開嶺嶺東紅石砬子出境入桓仁,境內長84公里。此條道全線通馬車,在窟窿山至謝家街間翻越三架嶺,在張家堡至譚家堡間翻越長嶺子,在蜂蜜砬子至孔家堡子間翻越八盤嶺。在本溪湖河沿、黃家堡子至堿廠間兩次渡太子河;(6)本溪湖至鳳城馬車道 自本溪湖始,途經福金溝、橋頭、金坑、南芬、對板峪、下馬塘、黃嶺、連山關、摩天嶺、石哈寨、河坎子(劉家)、中河、宮家堡子後出境入鳳城界至青城子。境內長67.5公里。

2鄉道

(1)連山關至上萬兩河,全程35公里;(2)下馬塘至太平山,全程12.5公里;(3)紅臉溝至老官砬子,全程1.5公里;(4)窟窿山至二區分界,全程1.5公里;(5)西三家子至鄭家屯,全程1.5公里。

3裡道

(1)祁家堡子至吉祥峪,全程15公里;(2)高檯子至高家堡,全程10公里;(3)南芬至黃柏峪,全程10公里;(4)南芬至臥龍溝,全程10公里。

經過道路修整,形成了西以本溪湖、東以堿廠為樞紐的馬車道交通網絡,改善了道路狀況,提高了陸路運輸能力。據《奉天通志》記載:“修整後的馬車道,本溪縣街至瀋陽道,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二十輛,其中本溪縣街至歪頭山段,冬季最高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五十輛。本溪縣街至遼陽道,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二十輛,其中本溪縣街至南墳段,冬季最高每日通過載重馬車四十輛。本溪湖至鳳城道,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三十輛。本溪湖至桓仁道,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二十輛。本溪縣街至堿廠道,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二十輛。橋頭至鳳城車家堡段,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二十輛。堿廠至草河口道,平均每日通過載重馬車三十輛,冬季最高通過載重馬車六十輛。”

(四) 警備道警備道為日本侵略軍在華修建的軍用道路。1931年(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淪為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日偽統治當局從1932年(民國21年)至1941年(民國30年)的10年裡,強佔或廉價侵佔農民的土地,抓工抽丁,強迫農民無償修道。據《本溪市公路交通志·本溪地區偽滿時期道路調查表》記載:“此間本溪縣境內整修和新建道路共18條,總長713公里,其中國道1條,全長86.5公里;縣道8條,長352.5公里;警備道9條,其中7條全線建成通車,2條中途停建,長274公里。”

1本溪湖至桓仁 自本溪湖途經大峪、下臥龍、歡喜嶺、興隆山(窟窿山)、三家嶺頂、謝家街、同江峪、謝家崴子、小市、張家堡、譚家堡子、蜂蜜砬子、孔家堡子、田師傅、王家崴子、胡家堡子、黃家堡子、堿廠、東營坊、荒溝、新開嶺東紅石砬子出境入桓仁界,境內長83.5公里。此道原為民國時期馬車道。1936年(民國25年),由偽滿國道局投資,日偽統治當局強迫沿線百姓整修,至1937年(民國26年)完工。此路建有兩座大橋:即本溪湖河沿太子河大橋和張家堡湯河大橋。本溪湖河沿太子河大橋建於1937年(民國26年),鋼筋混凝土結構,9孔,橋長272米,橋面寬7.5米,無人行道,承重標準汽—13噸,拖—60噸。此橋現仍完好使用。張家堡湯河大橋,日本人何野承建,為木結構橋,橋長70米,當年夏季被洪水沖毀。同年秋季重建,橋長70米,橋面寬6米,無人行道。該道全線改造後,通汽車。

2 堿廠至撫順 自堿廠西北始途經趙家堡子、窪子嶺頂、上夾河後出境入新賓界,境內長15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原為堿廠通往葦子峪的古大車道,整修後通汽車。

3馬家城子至榆樹底 自馬家城子向東行6公里至上夾河後出境入新賓界,境內長6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通汽車。

4 清河城至撫順 自台後村北岔道起,向北行2.5公里至陳家堡子,從陳家堡子行4公里至北大嶺頂出境入撫順界,經高家店至撫順,境內長6.5公里。此道1937年(民國26年)修建而成,道寬6米。建木橋3座,陳家堡子1座,賈家堡子2座,每座橋長 20米,寬6米;設涵管17個。

5 小甸子至新賓 自小甸子起,東南行2.5公里至三家子,從三家子轉東行2.5公里至萬柳河(萬利),從萬柳河行3公里出境經金鬥峪至新賓,境內長8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通行汽車。

6 小市至草河口 自小市向南途經張家堡、樸家堡子、韮菜峪(久才峪)、水簸箕溝(陳英)、關門山堡子、苗家堡、草河掌、薑家堡子、瓦房子、崔家坊、王坊、荒溝門、徐家堡子、徐家嶺頂出境入鳳城界,轉南行3.5公里至草河口。全程87公里,境內長83.5公里,路寬6米,沙石路面。1937年(民國26年),日本侵略軍強迫沿線百姓修築此道,其中重點路段為小市經關門山至胡家堡子一段,以便與通往和尚帽子的警備道相銜接。在修築此道工程中,分別於韮菜峪、四道河子和九道河子三處各架橋一座。韮菜峪橋:1937年(民國26年)建木橋,當年被洪水沖毀;1938年(民國27年),重建木橋,于當年被洪水沖毀;1939年(民國28年)改修過水路面,毀于當年洪水;1940年(民國29年),改修漫水橋,4孔,20延長米,翌年被洪水沖毀;1942年(民國31年),再次建木橋,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前被洪水沖毀。1937年(民國26年)在四道河子和五道河子各建一座30延長米的木橋,1938年(民國27年)均被洪水沖毀。此道經修築竣工後,定為警備道,全線通汽車。

7 堿廠至湯池(湯溝) 自堿廠起,途經東營坊、湖裡、南營坊、新城子、藍河峪、城門堡、山岔子、湯池,全程56.5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1937年(民國26年),日本侵略軍出於軍事目的,為控制和尚帽子,並與小市至草河口警備道相銜接,強迫老百姓修築此道,共抓民夫1萬餘人,由日本軍隊親自監工。全線建成後,通汽車。

8 連山關至莊河 自連山關起途經摩天嶺、石哈寨、河坎子(劉家)。此道在修建計畫中修至莊河,1937年(民國26年)開工後,僅修11.5公里到河坎子後即停工。

9賽馬集至台安 此道計畫中列為修築專案,從賽馬集至草河口,沿草河口至遼陽道至摩天嶺,然後沿連山關至莊河道行至石哈寨 ,再向西南修築通至莊河。1937年(民國26年),由日偽員警監工,但僅修築了3.5公里至蘇家(新開)即停工。

(五)國道

本溪湖至堿廠 自本溪湖始,途經赫地溝、窯溝口、窯子峪、三家子、偏嶺、高麗營子、頭道河、西麻戶、張家

街、雙嶺堡子、台後、清河城、小甸子、富家樓子、趙家甸子、水洞、北甸子、南甸子(老南甸子)、溝口、南陽崗子、堿廠,全長83.5公里,路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原為民國時期的大車道,經改造而成。1934年(民國23年),日本侵略者當局強迫當地老百姓整修此道,由偽滿國道局投資,宮月成、張碗鋪、廣泰盛等商號承包修建,當年完工後,定為國道。全線新建堿廠大橋和韮菜園子大橋,韮菜園子橋長72米,橋面寬6米,1946年(民國35年)毀於洪水。全線整修後四季通行汽車。

(六)縣道

1 奉天至安東 自奉天起,至唐家台入縣境,途經松木堡子、邊牛、石橋子、上石橋子、響山子、火連寨、本溪湖、福金溝、三道河、趙家堡子、南芬、下馬塘、祁家堡、分水嶺上出境入鳳城界、草河口。境內長91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原為民國時期本溪湖至瀋陽、本溪湖至鳳城的兩條縣級大車道。1934年(民國23年)由日本電電(電話、電報)會社投資,偽滿國道局承建。施工時,道路下埋設電信電纜線,主要工程為加寬路面和降坡。改建完成後,改稱奉安道。1937年(民國26年)再次整修,拓寬路面,降低坡度。1939年(民國28年),修建彩屯大橋,由偽滿國道局投資,日本人承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長398米,寬6米,18孔,跨經22米,上部為鋼筋混凝土梁式橋架,下部為鋼筋混凝土墩台。此橋1948年國民黨撤退時被炸毀。改建後的奉安道本溪縣段四季通行汽車,並定級為縣道。

2 本溪湖至鳳城 自本溪湖始,途經三道河、思山嶺、楊木溝、三檯子、甬子峪、分水嶺頂、大廟子、沙家堡、草河掌、佟家堡子、苗家堡、喜鵲嶺、龍家堡、施家堡、賽馬集、草河口、張家堡後出境入鳳城界,境內長87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原為民國初年本溪湖至賽馬集縣級大車道,是本溪湖通往賽馬集及鳳城縣的主要道路之一。1937年(民國26年),日偽當局強迫沿線老百姓整修,加寬路面,降低坡度。整修竣工後四季通汽車,定為縣道。

3 本溪湖至遼陽 本溪湖到遼陽分別修建北、南2條道:北線自本溪湖始,途經火連寨、梨樹溝、王高玉嶺出境入遼陽界,經煙臺至遼陽,境內長11公里。路寬6米,砂石路面。南線自本溪湖始,途經興安村、傅家堡子、老鸛嶺頂出境入遼陽界,境內長22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此兩條路原為民國初期本溪湖至遼陽的縣級大車道。1937年(民國28年),日本侵略者強迫沿線老百姓進行修整。整修後四季通汽車,定級為縣道。

4 本溪湖至撫順 自本溪湖起,途經三家子嶺東,從嶺東折向北行6公里出境入撫順界至後肖家河,境內長27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嶺東至出境段原為山間小道。1937年(民國26年),日本侵略者當局強迫當地老百姓進行改造修整。整修竣工後定為縣道,四季通汽車 。

5 堿廠至草河口 自堿廠始,途經東山寺、臺山子、藍河峪、南孤山子、城門堡、分水嶺頂、溫洞溝、張家堡、賽馬集、幹溝子、岔溝、岔路子、雙嶺子、四棵楊樹、大窯溝、荒溝門、徐家堡,從徐家嶺出境於鳳城界,再南行3.5公里至草河口,全長75公里,境內長71.5公里道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原為古道,地勢平緩,清朝時期通大車。1935年(民國24年),日本侵略者強迫沿線百姓進行整修。整修後全線四季通行汽車。

6 橋頭至大安平 自橋頭起,途經房身、嶺下、楊樹林子入本溪湖至遼陽道,至老鸛嶺頂出境入遼陽界至大安平,境內長15公里。路寬6 米,沙石路面。

7 草河口至遼陽 自草河口起,沿奉安道西北途經分水嶺、祁家堡子、連山關、摩天嶺堡子、丁家堡子,從丁家堡子、鐵匠溝,從摩天嶺頂出境入遼陽界,境內長28公里。路寬6米,沙石路面。此道原為古驛道,通馬車。東北淪陷後,日本守備大隊司令部駐連山關。1935年(民國24年),日偽統治當局整修此道,由偽滿國道局投資,強迫當地百姓複建。整修後定為縣道,四季通汽車。

日偽統治當局出於統治目的修築的道路,雖比民國初期有較大發展,但路況基礎差,標準低,路型彎曲,坑窪不平,每年春季道路翻漿,夏秋兩季道路泥濘,加之境內河多橋少,車輛通行極為不便,汽車時速僅可達30公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