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製作石墨烯抗寒服 29歲南通小夥兒親自測試高燒三天

“最江蘇”導讀

如果說, 馮冠平是拉動石墨烯這輛產業馬車的奠基人, 那麼袁凱傑等後起之秀, 就是將石墨烯引入到尋常百姓家的推動者。

4月12日, 在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品發佈會上, 袁凱傑作為公司研發副總, 向到場嘉賓展示了一系列石墨烯產品。 從眼罩到文胸, 從理療腰帶到遠紅外能量房, 無不讓人驚歎。

十年前, 石墨烯剛剛被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原院長馮冠平引入中國時, 還只是一種既昂貴又“神奇”的新材料, 十年後的今天, 它已經被運用到穿戴、理療等多個民生領域, 更是因為在平昌冬奧會助力“北京八分鐘”演出而聲名遠揚。

如果說, 馮冠平是拉動石墨烯這輛產業馬車的奠基人, 那麼袁凱傑等後起之秀, 就是將石墨烯引入到尋常百姓家的推動者。

傳承科研精神, 致力於石墨烯產業化

石墨烯, 是一種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的單層碳原子面材料, 具有高機械強度、高導電性、導熱性等多個屬性。 2004年, 石墨烯首次被兩位英國科學家發現, 兩人也因此在201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新材料, 在2008年引起了時任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馮冠平的注意, 他帶來的一小瓶石墨烯如同種子一樣紮根深圳, 開始茁壯的成長。 而袁凱傑和石墨烯的相遇, 就從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開始。

袁凱傑和“北京八分鐘”演出服

今年29歲的袁凱傑是江蘇南通人, 大學讀的是材料科學與冶金工程專業, 2011年畢業後, 他先是在與自己專業對口的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歷練了一年。

“幹活幹到想哭。 ”雖然是儲備幹部, 袁凱傑卻要和普通的鋼鐵工人一樣到每個一線崗位去鍛煉。

一次, 袁凱傑被安排去換被烘烤著的水管閥門, 當他頂著熱氣換完四五個閥門後, 發現眼前一片模糊, 他有些驚慌失措, 以為是自己眼睛出了問題, 之後才知道原來是眼鏡被烤化了。 那一刻, 袁凱傑不禁深深佩服起幾十年如一日在這種環境下堅守的鋼鐵工人們。

2012年, 袁凱傑來到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 成為了馮冠平石墨烯產品研發團隊中一員。 那段時間, 他基本每天晚上都會泡在實驗室中, 夜裡十一二點接到馮冠平的電話對他已習以為常, 只要馮冠平提出一點研發的問題, 他馬上就開始進行實驗, 及時回饋, 慢慢地便形成了一種效率極高的默契。

也許正因為兩段完全不同的工作經歷, 讓袁凱傑既有鋼鐵工人們的吃苦耐勞的堅毅精神,

又深受馮冠平身上嚴謹、專注的科研工作者氣質所感染。 追隨著老師的腳步, 如今, 袁凱傑在忙碌的工作中也不忘繼續求學奮進, 目前正在攻讀清華大學工程管理系在職研究生。

堅持研發更多, 造福老百姓的產品

在烯旺科技的展廳中, 展示了研發團隊至今在石墨烯電熱膜的研發生產及應用上開發的三十餘種產品, 最為矚目的莫過於這一套“北京八分鐘”演出服。 演出服通體為白色, 整套服裝看起來輕薄柔軟, 渾身佈滿發著光的小燈串, 發熱服被縫製在內, 用手觸碰外部, 可以感受到溫熱。

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品展示

2015年, 馮冠平在深圳成立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逐漸放開手, 鼓勵“弟子”們大膽去開發更多新產品, 袁凱傑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其中的領軍者。 這些石墨烯產品的研發, 都有袁凱傑的一份汗水。

身為研發部門最重要的負責人, 袁凱傑幾乎沒有休息日。 他喜好釣魚, 但是買了一堆釣具, 三年來只用過兩次。 在他的部門,沒有研發出一個新產品就可以休息上一段時間,再繼續下一個產品的“好事”,他們的手頭上永遠同時進行著好幾個專案的開發。但是,讓袁凱傑頗為得意的產品石墨烯遠紅外能量房卻是個例外,由於該專案的開發難度以及重要性,他們不得不停下其他產品的研發,利用三個月時間集中攻克了該產品的技術難關。

袁凱傑介紹,石墨烯遠紅外能量房是烯旺科技向理療領域擴展的一次重要突破,是所有研發人員耗費一年多的科研成果。石墨烯遠紅外能量房採用石墨烯發熱膜低溫加熱系統,電熱轉化率高達99.99%,據他們的實驗結果顯示,在能量房汗蒸30分鐘,相當於10次的全身按摩,相當於45分鐘淋巴排毒,相當於500次有氧擴胸運動。

“我們希望能研發出更多老百姓生活中所需的產品,讓石墨烯真正帶給大家‘溫暖’。”袁凱傑說道。

為製作抗寒服,親自測試高燒三天

在袁凱傑的手機上,依然保存著幾張滑稽的照片:為了測試給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鐘”準備的發熱服效果,他穿著石墨烯發熱服,臉頰上貼著暖寶寶,在常州零下20℃的實驗室裡待了4個小時。

袁凱傑在零下20℃的實驗室裡測試石墨烯發熱服

去年,烯旺科技收到北京奧組委的邀請,為參加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鐘”所有的演職人員製作抗寒服飾。接到任務後,袁凱傑既感到驕傲又緊張,因為導演組提出了十分嚴苛的要求,他們希望發熱服既要保暖又要輕薄柔軟,讓演員能靈活做動作,還能體現出身材的曲線美。這對公司現有的技術和產品來說都是一次顛覆。

很快地,袁凱傑和同事們就設計出了第一代發熱服,他們將四塊石墨烯電熱膜埋在胸前、背部,但是演員們試穿後都反應,雖然身上暖和了,但手腳還是冷。這時,導演組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情況,由於演員們的表演服飾特殊,表面設計了許多燈串,電線十分脆弱,一旦穿上表演服就不能再披上任何防寒衣物,所以發熱服不僅要保證演員在場上8分鐘的保暖,還要延長到候場的四個小時,考慮到平昌當地天氣變化無常,必須要做最壞的打算,有可能到零下20℃的準備。

就算是一壺沸騰的熱水,在零下20℃的戶外一灑,也會馬上結成冰,要怎麼達到導演組的要求呢?袁凱傑重新投入修改方案的思考中去。於是,他把發熱服裡的石墨烯發熱膜覆蓋面積增加了3倍,覆蓋到了四肢的位置,將發熱溫度從45℃調高至55℃,並專門配置了一款超耐低溫,能持續放電4個小時的電源,設計出了第二代發熱服。

為了保證這批特製的發熱服達到導演組的要求,袁凱傑決定親自去實驗室測試產品的效果。從近20℃的深圳到零下20℃的常州實驗室,即使他套了大衣,腳底板、臉頰都貼上暖寶寶,巨大的溫差還是讓袁凱傑一走出實驗室了就連續發了三天高燒。

令袁凱傑欣慰的是,改進後的發熱服得到了導演組的肯定,完美地助力演員完成了“北京八分鐘”的演出。而如今袁凱傑已經開始展望四年後的北京冬奧會,期盼經過時間的淬煉,他們有機會以更優秀的產品迎接這場全世界的盛會。

在他的部門,沒有研發出一個新產品就可以休息上一段時間,再繼續下一個產品的“好事”,他們的手頭上永遠同時進行著好幾個專案的開發。但是,讓袁凱傑頗為得意的產品石墨烯遠紅外能量房卻是個例外,由於該專案的開發難度以及重要性,他們不得不停下其他產品的研發,利用三個月時間集中攻克了該產品的技術難關。

袁凱傑介紹,石墨烯遠紅外能量房是烯旺科技向理療領域擴展的一次重要突破,是所有研發人員耗費一年多的科研成果。石墨烯遠紅外能量房採用石墨烯發熱膜低溫加熱系統,電熱轉化率高達99.99%,據他們的實驗結果顯示,在能量房汗蒸30分鐘,相當於10次的全身按摩,相當於45分鐘淋巴排毒,相當於500次有氧擴胸運動。

“我們希望能研發出更多老百姓生活中所需的產品,讓石墨烯真正帶給大家‘溫暖’。”袁凱傑說道。

為製作抗寒服,親自測試高燒三天

在袁凱傑的手機上,依然保存著幾張滑稽的照片:為了測試給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鐘”準備的發熱服效果,他穿著石墨烯發熱服,臉頰上貼著暖寶寶,在常州零下20℃的實驗室裡待了4個小時。

袁凱傑在零下20℃的實驗室裡測試石墨烯發熱服

去年,烯旺科技收到北京奧組委的邀請,為參加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鐘”所有的演職人員製作抗寒服飾。接到任務後,袁凱傑既感到驕傲又緊張,因為導演組提出了十分嚴苛的要求,他們希望發熱服既要保暖又要輕薄柔軟,讓演員能靈活做動作,還能體現出身材的曲線美。這對公司現有的技術和產品來說都是一次顛覆。

很快地,袁凱傑和同事們就設計出了第一代發熱服,他們將四塊石墨烯電熱膜埋在胸前、背部,但是演員們試穿後都反應,雖然身上暖和了,但手腳還是冷。這時,導演組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情況,由於演員們的表演服飾特殊,表面設計了許多燈串,電線十分脆弱,一旦穿上表演服就不能再披上任何防寒衣物,所以發熱服不僅要保證演員在場上8分鐘的保暖,還要延長到候場的四個小時,考慮到平昌當地天氣變化無常,必須要做最壞的打算,有可能到零下20℃的準備。

就算是一壺沸騰的熱水,在零下20℃的戶外一灑,也會馬上結成冰,要怎麼達到導演組的要求呢?袁凱傑重新投入修改方案的思考中去。於是,他把發熱服裡的石墨烯發熱膜覆蓋面積增加了3倍,覆蓋到了四肢的位置,將發熱溫度從45℃調高至55℃,並專門配置了一款超耐低溫,能持續放電4個小時的電源,設計出了第二代發熱服。

為了保證這批特製的發熱服達到導演組的要求,袁凱傑決定親自去實驗室測試產品的效果。從近20℃的深圳到零下20℃的常州實驗室,即使他套了大衣,腳底板、臉頰都貼上暖寶寶,巨大的溫差還是讓袁凱傑一走出實驗室了就連續發了三天高燒。

令袁凱傑欣慰的是,改進後的發熱服得到了導演組的肯定,完美地助力演員完成了“北京八分鐘”的演出。而如今袁凱傑已經開始展望四年後的北京冬奧會,期盼經過時間的淬煉,他們有機會以更優秀的產品迎接這場全世界的盛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